摘 要:词语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针对目前小学语文词语教学边缘化的教学现象,文章从引导学生在情境中理解词语、在积累中拓展词语、在品味中感悟词语、在运用中内化词语、在比较中活化词语五个方面,对小学语文课堂词语教学进行了探讨,以期为相关教师提供一些教学参考。
关键词:词语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07-0075-02
引 言
词语是语言中最小的、可以自由运用的单位。词语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贯穿小学语文教学始终,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词语教学。基于此,本文立足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从创设情境、品味生活、联系积累、巧妙运用、换词比较等方面来探讨开展词语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创设情境,触摸词语的温度
情境教学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在词语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学生熟悉的、真实的、鲜活的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情感、体验,化抽象的语言符号为可触、可摸、可感的鲜活形象,从而活化语言,让词语成为学生言语表达的鲜活元素[1]。
例如,在《植物妈妈有办法》一文中“纷纷”一词的教学,首先,教师创设情境,多媒体配乐播放蒲公英随风飞扬的优美画面,创设出了一个有利于词语学习的情境。其次,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学生边欣赏边感受,教师适时提问:“蒲公英是怎样飞的?”学生回答:“我看到蒲公英种子一个个随风飘舞。”“我看到蒲公英种子有的往空中飞,有的落到了地面。”“我看到它们有的往右飞,有的往左飞,没有一点儿顺序。”教师总结:“像这样一个接一个、没有顺序地飞,就是……”(生:纷纷)。最后,让学生内化语言,教师引导学生用“纷纷”造句,学生回答:“春天来了,白白的柳絮纷纷从柳枝上飘落下来。”“秋天到了,红红的枫叶纷纷从树上落下来。”“课堂上,同学们纷纷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教师接着提问:“‘纷纷’就是一个接一个、没有顺序,那蒲公英的种子怎样乘风‘纷纷’和蒲公英妈妈告别呢?”学生回答:“我要随着风儿去追寻幸福的生活。”“我要去看看美丽的风景。”“再见了妈妈,再见了小伙伴,我要随风去旅游了。”接下来,教师让学生伴随美妙的音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师引导学生在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中,对词语形成一幅画面、一段声音、一份情感、一份眷恋,从而使词语鲜活地印入学生脑海中。这样教学让学生感受到词语的生命力,体验到富有生活气息的语境,触摸到词语的温度。
二、品味生活,感悟词语的厚度
语文的学习离不开生活,理解词语更要以生活为基础。教材中有些词语的意义十分抽象,也没有上下文作为理解依据,但是这些词义的具体表现在生活中经常出现,此时教师就需要精心设计,以学生原有的知识、语言积累为基础,来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积累,通过品味生活来理解意义抽象的词语,使词语的内涵具体化、形象化。
例如,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纸船和风筝》中“幸福”一词来自“风筝上挂着一个草莓,风筝的翅膀上写着:‘祝您幸福!’”这句话。“幸福”一词比较难以用语言来解释,但学生在生活中对幸福的体验和感触非常深。因此教师可以这样引导:“期末考试你们取得了好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看着你们灿烂的笑容,老师觉得很幸福,生活中什么时候你们觉得很幸福呢? ”学生回答:“我感冒发烧,妈妈陪在我身边,给我喂药,我最幸福!”“我过生日时,一家人祝我生日快乐,我最幸福!”“暑假,爸爸、妈妈带我去西湖划船看风景,我最幸福”……之后教师总结:“幸福是一次温馨的陪伴,是一个平常的动作,是一句普通的话语,幸福就在我们的身边,它无处不在,幸福就是快乐,就是舒心、就是温馨!”这样一来,学生就理解了课文中“幸福”的含义。
三、联系积累,拓展词语的广度
积累对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了解生词的意义。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尽量调动学生的经验和感受,以引导他们在情境中和生活中理解词语、积累词语,从而拓展学生词语的广度。
例如,在教学《北大荒的秋天》一文时,“五彩斑斓”一词比较抽象,教师可以先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那一缕缕淡黄色、一缕缕橘红色、一缕缕浅蓝色及无法用语言描述的颜色构成的晚霞美景。接下来,教师顺势引导:“面对这绚丽的晚霞,这么多的颜色,你会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呢?”学生由“五彩斑斓”想到了五颜六色、五彩缤纷、色彩斑斓等与之类似的词语,这样学生就更深刻地理解了“五彩斑斓”的内涵。
理解了一个词,引出了一串词,这样的词串积累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还丰富了学生的词语积累,使他们获得了词汇拓展,从而最大限度地激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联想力,进而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四、巧妙运用,提升词语学习的效度
词语教学的目的是言语表达。在词语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深入词语的感性世界,回归语文课堂本色,进行扎实有效的词语教学,使学生在反复运用中,在说与写的训练中,进一步提升词语的学习效率,让课堂充满语文味。
例如,在教学《搭石》一课中“理所当然”一词时,首先,让学生读课文并联系生活,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你们觉得哪些事是理所当然的?”(生:帮父母带弟弟、妹妹……)其次,让学生结合文章理解词语意思,教师提问:“主动为他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不求回报,这就是理所当然的。那课文中‘理所当然’指的是些什么事呢?”(学生细读课文,圈点批注,理解词语)最后,巧妙地运用词语并进行拓展训练,教师出示题目:课文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美美的画面,是美美的心灵。乡亲们天天走搭石,演绎着一个个温馨、朴实、动人的故事?请试着写一写?(提示:假如________,人们把这当成理所当然的事。)
词语教学是一种指向表达的训练,在课堂教学中要以文章具体语境为基础,让学生在运用所学语言表达自己情感的过程中,使学到的知识内化,让词语最大限度地增值,从而提高词语学习的效度。
五、换词比较,探寻词语的精度
换词比较是阅读教学中切实有效的策略之一。在文本中,有些词语含义并不深奥,却因为用得恰当,显得分外传神。在词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换词来比较体会文本语言运用得精妙,进而学习作者遣词造句的独到方法。
例如,在《夹竹桃》一文中“你站在它的下面,花朵是一团模糊;但是香气却毫不含糊,浓浓烈烈地从花枝上袭了下来”一句教师要抓住“袭”字这个关键词,让学生在体会到夹竹桃花香的基础上,说一说“袭”可以换成哪个词。学生联想到“传”“飘”等。教师进一步引导:“这些字意思都差不多,可季羡林先生为什么没有用,而单单用‘袭’字呢?请你们把‘传’‘飘’代入句子中读一读,细细品味,想一想夹竹桃怎样的香气才是‘袭’呢?”学生通过换词比较,在理解、朗读、感悟中认识到:夹竹桃的花香是迎面扑来的香气,是浓得化不开的香气,是无处不在的香气。
教师在教学中抓住看似平常的“袭”字,引领学生换词理解,使他们充分感受到“袭”的美妙与无穷魅力,初步感受到作者用词的精妙。有比较,才有所得,引导学生换词比较,能使他们更深刻地理解文中语言的准确与优美,探寻词语的精妙之处,这也是引导学生欣赏品味语言的有效方法之一。
结 语
词语是神奇的,是一个个有独特审美性格的小精灵,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精心设计,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徜徉在美妙的词语世界,感受词语无穷的生命力,从而提高词语的教學效率,强化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吴智勇.词汇教学中的解词法[J].新课程(上旬),2015(06):324.
作者简介:黄可椿(1977.5-),男,福建长汀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