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出现了一种全新的教育形式——农村隔代家庭教育,即留守在农村的爷爷奶奶等祖辈作为监护人对农村儿童进行家庭教育。这种教育形式如同一把“双刃剑”,具有利弊两方面。因此,在本文中,笔者将结合长期实践观察与相关研究资料,重点对新时期农村隔代家庭教育的利与弊及其良性发展策略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隔代家庭教育;网络媒介;农村教育
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07-0008-02
引 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年轻父母入城务工或经商,与孩子长期分隔两地,抚养及教育孩子的工作便落在了家庭中的祖辈身上。所以,祖辈的教育理念、自身素养等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受教育质量。本文针对农村隔代家庭教育进行分析,以期更好地解决农村隔代家庭教育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并为此种教育方式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相应指导。
一、新时期农村隔代家庭教育的利弊分析
(一)有利因素
1.抚养孩子有丰富实践经验
在农村隔代家庭教育中,祖辈往往在抚养和教育孩子方面具有丰富的社会与生活经验。长期生活在农村的老年人普遍拥有充足的时间来看管和抚养孩子,相较于疲于赚钱、经常需要外出工作的年轻父母,老人具有更多的教育时间[1]。祖辈对孩子的身体情况、营养摄入等方面常出现的问题较为敏感,能够及时凭借自身多年养育子女的实践经验和丰富阅历,采取相应的处理方式。加之留守在农村的老年人基本与社会上的激烈竞争环境相脱离,与面临较大生存压力的农村年轻父母相比,农村老年人的心态更加平和。并且由于受到“隔辈亲”的影响,祖辈比较容易与孩子建立和谐融洽的关系,从而为农村隔代家庭教育的落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有助于解放父母时间精力
新时期下,农村隔代家庭教育能够使许多农村年轻父母在时间、精力等方面获得一定解放。如凉州区贫困乡村由于进行了精准脱贫,乡村经济得到极大发展,常年外出打工的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日益减小,爷爷奶奶成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主力军。在祖辈的帮助下,外出打工的年轻父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从抚育孩子的辛苦工作中解放出来,能够有更多时间与精力投入自己的工作与事业中。与此同时,父母将孩子交由祖辈照看并为其提供一定的生活费等补贴,由农村中的祖辈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在此过程中,孩子如同桥梁和纽带一般将农村老人与其子女紧密联系,可以在满足老人享受天伦之乐的需求的同时,增进老人与其子女间的情感,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这能够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条件。
3.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农村隔代家庭教育还有利于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相较于年轻的农村父母,农村老年人往往在思想觀念、生活习惯、行为举止等方面拥有更多的传统文化与传统美德,在对孙辈进行家庭教育的过程中,他们能够在言传身教的过程中使孩子接受优秀中华文化的熏陶。孩子学习老一辈勤俭持家、艰苦朴素等精神,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二)不利因素
1.自身文化水平低,教育能力明显不足
在对凉州区贫困农村隔代家庭教育情况展开实践调查的过程中,笔者发现,绝大多数农村老一辈人缺乏较高的文化水平与综合素养,几乎没有老人掌握英语、思想政治等专业学科知识。由于农村老人缺乏较高的教育能力,其难以为孩子在学习方面提供专业、有效的指导。
2.教育理念有偏差,教育关注普遍较弱
当前,农村老人大多缺乏正确的教育理念,对孩子的教育关注也普遍较弱。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与网络在农村的逐步普及,使许多农村老人开始沉迷微信、快手等网络交流方式有关。农村老人对网络的依赖丝毫不逊于年轻人,网络让他们能够随时随地了解外面的世界,开阔自身的眼界。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在网络的推动下,他们的思想与现代文明接轨,但网络的介入也让他们开始将更多的注意力转移到虚拟的网络世界,反而忽略了孩子的教育。
3.心理健康教育少,影响孩子全面发展
缺乏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新时期农村隔代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另一大问题。由于大部分农村老人本身文化水平较低,在孩子文化教育方面的指导与教学已经十分吃力,因此其不仅欠缺对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与关注,也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二、新时期农村隔代家庭教育的良性发展策略
(一)依托国家相关政策,改善农村教育条件
笔者认为,在新时期发展农村隔代家庭教育的过程中,我国首先需要充分结合本国国情,继续加大对农村教育的关注与投入力度,通过制定并出台各种关于发展农村教育的政策与法律法规,为规范农村教育、促进农村隔代家庭教育的良性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例如,当前有许多城市、地区及城市企业,建立了农民工子女学校,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提供了重要帮助。而我国大力发展乡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积极鼓励各大企业在农村地区充分利用其现有的优势资源兴建农村企业,为农村年轻人提供更多就近就业的机会,进而在有效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后顾之忧的同时,也能使农村留守儿童得到更好的照顾。
(二)深入落实家校联合,提升自身综合素养
1.拓宽交流渠道,转变传统教育观念
为继续推动农村隔代家庭教育的长效发展,教育工作者应帮助农村老人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农村老人自身文化水平普遍偏低,但在新时期,许多老人能够熟练操作微信、快手等社交媒介。因此笔者认为,学校需要主动发展家校联合模式,通过积极运用微信、QQ等各种社交渠道,建立家长群或网络学校,定期向农村老人推送与先进教育理念、育人方式等相关信息。在此过程中,为提高农村老人对先进教育理念等的接受与理解程度,学校可以采用发送图文资料或影音视频的方式,如采用网络视频、网络直播等形式,主动与农村老人进行沟通交流,并及时向其汇报孩子的在校情况。
2.依托网络媒介,学习先进教育方式
在发展农村隔代家庭教育的过程中,相关工作者需要提升农村老人的教育能力与综合素养。为此,一方面,学校可以定期组织教师等专业人员上门家访,面对面地为农村老人提供先进、正确教育方式手段等方面的指导,进一步强化农村老人的整体教育能力,使其学会与孩子沟通的正确方法;另一方面,在学校的指导与帮助下,农村老人可以尝试利用各种各样的网络媒介,学习、利用优秀的网络教育资源,以提高自身的综合教育能力。
(三)利用各种优势资源,关注孩子心理健康
在农村隔代家庭教育中,老人不仅需要重视对孩子的学习指导与学业教育,更需要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例如,当地基层政府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联合村委会等基层单位,积极建设农家书屋,并为其配置充足的计算机等配套基础设施,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丰富的读物与知識信息资源,使其能够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中,从而不断提高自身学习能力,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
结 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下的农村隔代家庭教育中,虽然农村老人在抚养孩子方面具有实践经验丰富等优势,但由于其自身文化程度较低、缺乏正确教育观念等,农村隔代家庭教育存在诸多弊端。因此,我国需要在继续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不断改善农村教育条件的基础上,引导学校积极落实家校联合教育,灵活运用各种新兴媒介加强与农村老人的沟通交流,不断向其渗透更多的先进教育理念与教育方法手段等,以此有效深入落实农村隔代家庭教育,促使其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张雁.×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问题的叙事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8.
基金项目:本文系甘肃2019年省级课题“农村隔代家庭教育的新特点、新趋势及其指导策略”(立项号:GS〔2019〕GHBZX232)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陈万保(1968.12-),男,甘肃武威人,中小学高级教师,曾获“优秀班主任”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