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数学是一门在生活中的各个领域都可以应用到的重要学科,可往往因为其难度高、过程不够生动,学生不爱学习这门课程。更有甚者,出现了厌学情绪。而小学数学又是启迪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对数学知识的渴望的基础环节。因此,这个阶段要让学生感觉到数学的魅力,让学生可以快乐地学习这门课程。
关键词:数学文化;快乐数学课堂;渗透
小学数学教学不应该只是一股脑地给学生灌输知识,而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如果只是用死板教条的方式去机械化地给学生传授知识,那么学生势必感受不到这门学科的魅力,自然也不会有兴趣去学习数学。而小学生正处在以兴趣去感知世界的阶段,如果可以让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产生兴趣,教学过程将会事半功倍。
一、营造氛围
兴趣是促进小学生学习最好的源动力,只有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愿意主动地去探索知识、学习知识、掌握知识,才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1]。所以要根据小学生的兴趣爱好、身心发育程度以及性格特点,为他们量身打造充满快乐的课堂学习环境,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点燃学生的求知热情,让学生产生“我要学习”的念头,这样他们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就会形成快乐的情绪。例如,在学习“開心找规律”时,教师可以提前做一个形象生动的PPT来引导学生进入融入了数学知识的情境中,之后让学生扮演“猴子请来的救兵”来讨论这一问题,最后帮助唐僧师徒四人渡过这一难关。这种形式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让学生在破解题目后产生一种成就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从而让学生明白,数学也是可以很快乐地进行学习的。
在小学阶段,释放学生的天性、张扬学生的个性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该有师生平等的概念,和学生打成一片,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在这种氛围中,让学生变成主体,让他们完全释放自己,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学习知识。这样可以极大地开发学生的智慧,让学生自己探索学习的快乐,也可以根据这一年龄段学生的性格特点和认知事物的规律,让学生借助教具来进行学习,自己动手操作教具,在实际操作中思考,在思考中摸索新的知识。这种方法无疑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促使学生早日掌握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合作学习
在新课改背景下,合作学习渐渐成为当下教育领域最常用的教学模式。该模式在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合作能力以及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合理地运用此模式可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可以让学生相互帮助,在交流中帮助他人找到并解决问题,了解并加深对知识点的掌握,从而实现共同进步。例如,在学习“分类统计”这一知识时,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可以让学生对刚结束不久的春季运动会上我班获奖人数进行分类统计:可以一个人收集获奖的项目信息,一个人收集在获奖项目中取得的名次,一个人分类哪个项目获奖最多,哪个获奖最少,获奖的是男生多还是女生多。然后根据收集来的数据进行讨论,选择合适的记录方法汇总成表格。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积极地参与其中,在不知不觉间就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也通过收集掌握了知识,极大地充实了自我,获得了成就感和快乐,也实现了同学之间的共同进步。
三、在快乐中渗透数学文化
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长河中,数学文化这一分支源远流长,是我国人民一代代传承下来的智慧结晶。同样在世界范围内的文化库里,也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放眼数学的功能也绝不单单是知识点本身,而是存在可以科学、有效地解决很多生活问题的实际价值[2]。在现阶段数学教学中,教学不应该只停留在传输知识上面,应该基于已经给学生构建的快乐数学课堂这一平台培养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提高学生对数学中的人文情怀的感知力,传承优秀的数学文化思想。学生在快乐的教学氛围下,可以有效地对知识进行学习,也可以对自我的数学文化素养以及综合素质进行全面提高。
四、结语
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中,应该坚决贯彻落实教师与学生平等这一理念,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更多地作为引导者,为学生创建一个又一个生动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而且要让学生在学会必须具备的数学知识以及基础技能的前提下,综合提升思考能力、创新能力、交流能力、合作能力、数学文化素养等。让每一个学生的身心都可以健康地发展,知识也可以快乐地获取,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生涯奠定牢固的基础,让学生可以一直保持对数学的热爱,从而在今后的学习生涯中可以很好地进行学习。
参考文献:
[1]王婷瑜.借文化之力构建高效数学课堂:试论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助力[J].考试周刊,2019(87):89-90.
[2]拜绍贤.快乐数学新型课堂:浅谈小学数学教学[J]. 孩子天地,2020(1):88-89.
作者简介:孙秀芹,女,汉族,山东威海人,小学数学教育专业,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快乐教学实践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