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法治教育作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内容,作为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工程,受到全社会的广泛重视。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不断提升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是时代赋予学校的历史使命。如何搞好学校法治教育工作,我认为首先要从教师队伍建设抓起,管理干部、党员骨干教师、思政学科教师的法治意识、法治素养、法治教育能力直接决定了一所学校的法治教育工作的成败。
从“七五”普法开始,我校就成立了法治宣传教育领导小组,每周召开一次专门会议,研究部署学生的法治教育工作,开展干部学法活动。干部法治意识的提升,促进了全校普法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2016—2018年,我校启动了“法律进校园”示范点以及“青少年法治教育示范基地”的建设工作,开展了校外法治实践、“江淮普法行”、国家宪法日学宪法等活动,在平时还举办了各种主题班队会活动、法治主题板报和手抄报评比,以及教职工学法活动。
为进一步优化法治教育管理工作,我校梳理已有各项规章管理制度,优化办事流程,使得学校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此外,学校还在走廊、楼道、宣传栏、外墙面上开辟法治宣传阵地,营造出了良好的校园学法氛围。
2018年10月,我校正式将“创建法治校园”确定为特色发展项目,写入了《望江县第三小学三年滚动发展规划》。我校法治文化建设工作获得全校师生的普遍认同,法治文化已经融入学校文化之中,“法治校园”成了学校一张亮丽的名片。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推动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提高法治教育的系统化、科学化水平,2016年6月28日,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印发了《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提出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宪法教育为核心,把法治教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各个阶段。同年,教育部将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品德与生活》与《思想品德》教材名称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
《道德与法治》是中小学生法治教育的专门教材,如何最大程度发挥新教材的教育功能,学科教师至关重要。2018年10月,我校申报的市级课题“小学生法治素养培育途径的实践研究”通过审批,之后学校通过编写课题、进行问卷调查及案例分析,深度剖析了小学阶段学校法治教育工作的现状及小学生法治素养水平现状,初步提出了提升小学生法治素养的方法策略,创设出了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从实践角度再次检验并丰富了现有培育途径。
不仅如此,课题组的教师刻苦钻研教材,积极参加各种培训,撰写法治教育方面的教学设计、论文,踊跃承担教研任务,积极组织学生活动,担任培训主讲。经过不断努力,学校的法治教育工作取得了成效,法治宣传教育机制不断优化,表现形式与教育载体日益丰富,在校师生的法治素养得到了明显提升,法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得到了体现。
为进一步提高学校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充分发挥党建文化的教育引导和凝聚作用,我校党支部自2018年开展“打造法治校园 弘扬法治精神”党建品牌创建活动,已三年有余。我校提出的创建模式是“课题研究+集中学法+党员固定活动日”。
19个课题组成员中党员有12人,其中支部委员3人。党员干部发挥带头作用,积极投入到课题实践之中,组织课题动员及推动大会,策划大型宣教活动,承担研讨课教学任务,撰写课题论文材料等。党员干部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起到了积极作用,党员教师也取得了不小的进步。
此外,在党员固定活动日,我校组织党员教师进社区宣讲《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民法典》等,增强了社区居民的法律意识,使他们明白学法、知法、守法的重要性。
青少年法治教育具有独特的教育规律和教学艺术,站在学校管理者的角度,我们应该着力营造浓厚的校园法治文化,打造一支业务精湛的法治教师队伍,让学生懂得只有法治才能让生活更美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每个人都应当自觉遵法、守法,用法律约束自己的行为,运用法律保护自身权益,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做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