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依宪治国”教学设

2021-09-08 04:29山东省淄博市博山中学张荣菊
青少年法治教育 2021年6期
关键词:宪法法律国家

文/山东省淄博市博山中学 张荣菊

课程内容分析

“坚持依宪治国”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第二课“保障宪法实施”的内容,它包含两个框题,分别是“坚持依宪治国”和“加强宪法监督”。这一课主要概略地阐述了为什么要保障宪法实施,由此引导学生了解宪法中有关国家基本制度的规定,了解我国宪法监督制度,进而增强其宪法意识,并自觉学习宪法、认同宪法、践行宪法,积极推动宪法实施。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感受宪法在国家生活中的崇高地位,树立宪法至上的理念。

2.体会宪法对我国的国家性质、基本制度、国家机构、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内容的规定,懂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国家认同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3.培养法治思维,树立宪法信仰,养成自觉恪守宪法原则、弘扬宪法精神、履行宪法使命的习惯,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二、能力目标

1.自觉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2.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以及分析、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自身明辨是非的能力,增强法治意识。

三、知识目标

1.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效力和法律权威,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2.理解保障宪法实施,必须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教学重难点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法律意识、法治观念直接关系到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个别青少年学生法治意识比较淡薄,对宪法的认识还十分不够。因此,如何引导青少年增强宪法意识,树立宪法观念,将践行宪法作为个人行为的根本准则,用实际行动维护宪法的权威、捍卫宪法的尊严,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另外,理解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本课将采取“合作探究法”“情境体验法”“案例教学法”进行授课。

学习本课第一框第一目“根本的活动准则”时,可借助案例拉近学生与宪法的距离,降低本课内容的理解难度,使学生在情境中感悟、交流、分享、学习,进而理解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在学习第二目“最高的法律效力”时,可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既可以使教学内容变得生活化,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通过比较归纳宪法同其他法律的区别,理解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效力和法律权威。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播放视频——《你了解宪法吗?》,请学生观看。

视频播放完毕后,教师展示视频中出现的调查结果(微信征集:你读过现行宪法吗?),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自己对宪法的了解程度(分为:非常了解、大概了解、了解很少、不了解)。之后,教师让选择了“非常了解”或“大概了解”选项的学生说出自己知道的宪法知识。

学生:(略)

教师引导:有人说,法律是有味道的。苦,是因为触犯它可能要面临牢狱之灾,甚至丢掉性命;酸,是因为碰到它可能要赔偿钱财;而甜呢,是因为它赋予了我们各种权利,保障了我们的各项合法利益,让我们过上了甜蜜幸福的日子。而在所有的法律中,有一部是有些“特殊”的,它就是宪法。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法,是人民权利的保障书,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习近平总书记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所以维护宪法权威需要保障宪法的实施,而保障宪法实施就要坚持依宪治国。今天,本课的主题就是宪法,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近宪法,认识宪法。

二、学习新课

环节一 初识宪法

活动三:分析来历——知结构

教师:俗话说得好,“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咱们班也有自己的班规,那么,咱们班的班规是怎样制定的呢?

教师:班规是全班同学共同参与制定的,它凝聚着你们所有人的智慧,维护着你们的利益。而我们国家的根本法——宪法,则是由全国人民共同参与制定的,它也同班规一样,凝聚着全国人民的智慧,维护着全国人民的利益。接下来,请同学们阅读《道德与法治》教材第19页“探究与分享”的内容,思考以下问题,对于宪法草案,全国人民讨论了多长时间,共有多少人参与?宪法草案公布并交付给全国人民进行讨论,这说明了什么?

教师:宪法是由党领导人民共同制定的,它凝聚了全国人民的意志和智慧,维护着人民的根本利益。所以说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下面,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的《宪法》,完成第一个学习任务。

教师出示学习任务卡一,多媒体展示《宪法》封面和目录。

任务卡一:找找宪法由哪几部分组成?

教师:请一名同学回答宪法的构成。

学生:宪法由序言,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章国家机构,第四章国旗、国歌、国徽、首都组成。

教师过渡:现在,我们知道了宪法的构成,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读读《宪法》吧。

活动二:诵读条文——知内容

教师出示学习任务卡二。

任务卡二:说说宪法规定了哪些内容。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手中的《宪法》文本,并结合教材内容,与其他同学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卡二。

教师补充材料。

《宪法》序言节选: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宪法》第一条第一款: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性质)

结论: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

教师: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及其职权等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

教师展示资料。

2012年12月4日,首都各界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集会,隆重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习近平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宪法与国家前途、人民命运息息相关。维护宪法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捍卫宪法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保证宪法实施,就是保证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

教师总结:宪法集中体现了人民的共同意志,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那么,它的权威和尊严是如何体现的呢?接下来,让我们进入下一环节。

环节二 再识宪法

教师展示多媒体。

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具有最高的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教师: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宪法也是其他一切法律法规的“母法”。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它们的“母子”关系。

活动一:情境探究——知权威

教师展示多媒体。

会议主题:自我介绍,求同存异。

教师:在本环节开始之前,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从宪法、民法典、刑法、立法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中,选取一部为它“代言”,并了解自己所代言的这部法律的主要内容,背诵该法律的第一条规定。另外,代言宪法者要查找第五条第三款内容,并仿照格式写好代言词。代言词格式如下,

“我为宪法代言,我规定了……”,例如:我为宪法代言,我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基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

教师:请同学们推选出代表,为“法”代言,然后请各位“法律代言人”在小组内进行自我介绍,然后在班内进行交流发言,最后回答我提出的3个问题。

问题1:从内容看,宪法和其他法律有何不同?

学生预设回答: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而其他法律所规定的内容通常只是国家生活中的一般性问题,是对刑事、民事、行政等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规定。

问题2:从各位“代言人”背诵的该法第一条的规定中,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预设回答:都有“根据宪法,制定本法”一句。

教师追问:是不是所有的法律都是这样的呢?让我们一起看一看。

教师让学生说出任意一部法律,然后上网检索,验证各法律的第一条都有“根据宪法,制定本法”这一内容。教师接着抛出问题3。

问题3:上述发现和《宪法》第五条第三款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有什么联系,又说明了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并且进行多媒体展示。

教师: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它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

教师展示多媒体。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教师展示表一。

表一

教师引导学生对照表格思考。

教师:宪法和其他法律的制定与修改程序有何不同?为什么?

教师总结: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

教师分析原因: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因为严格的制定和修改程序,一方面使得宪法的内容具有更广泛的民意基础,另一方面可保障宪法的长期稳定性,使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健康发展。

教师多媒体展示任务卡三。

任务卡三:观察表格,找出我的“法”(发)现。

教师:小组成员先独立观察表二,然后组内交流合作共同补充完善“我的‘法’(发)现”。

表二

教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表二,归纳一下宪法是一部怎样的法律。

教师引导学生对照表二从规定内容、法律效力和制定修改程序三方面进行观察、比较、归纳。并且用多媒体展示,我的“法”(发)现: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

教师进行过渡:有的同学认为,宪法太“高大上”了,离自己太遥远了。那么,这种想法到底对不对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下一环节。

环节三 生活有法

教师展示案例。

1990年,17岁的齐某被山东省济宁商业学校(以下简称“济宁商校”)财会班录取。同村17岁的陈某未能通过考试,陈某的父亲为村支部书记,与济宁商校和当地教育委员会的行政人员等串通,使陈某顶替齐某的身份就读济宁商校,并将齐某作落榜处理。1999年,得知真相的齐某以姓名权、受教育权等被侵犯为由向法院提起诉讼。最终,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作出了最终判决,齐某的损失得到了相应的赔偿。

教师提问:小齐为什么能维护自己的权利?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并进行交流。

教师:请同学们从宪法中找依据,再进行分组讨论,讨论时间为3分钟。讨论结束后,由各组推荐代表发表意见。

教师:我国《宪法》第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目前,我国正在努力完善发展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宪法是对公民基本权利的根本确认和保障,宪法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为了普及公民的宪法知识、增强宪法意识,国家采取了以下措施:

200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将我国现行宪法实施日12月4日,作为每年的全国法制宣传日。

2014年,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决定,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

中宣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在京举行2020年全国“宪法宣传周”启动仪式。本年度全国“宪法宣传周”的主题为“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大力弘扬宪法精神”。

2013年,教育部建立全国青少年普法网站,举办“学宪法 讲宪法”“法治知识网络大赛”等活动。网站链接:https://qspfw.moe.gov.cn。

教师: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宪法的规定具有原则性的特点,各种法律制度是对宪法规定的具体落实。全面依法治国、保障宪法实施,必须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三、学海拾贝

教师播放视频《弘扬宪法精神》,师生共同回顾本课的知识点。

教师边总结边展示出板书设计: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它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在一切法律中它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坚持依法治国的核心就是坚持依宪治国。

教师结束语:同学们,让我们争做学好宪法、遵守宪法、热爱宪法、维护宪法的好少年,为坚持依宪治国作出自己的贡献,让宪法的光芒永远照耀着大地,让每个角落都能感受到它的温暖!

猜你喜欢
宪法法律国家
交通运输部举行宪法宣誓仪式
宪法解释与实践客观性
法律解释与自然法
法律讲堂之——管住自己的馋嘴巴
尊崇宪法 维护宪法 恪守宪法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把国家“租”出去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让人死亡的法律
宪法解释机制专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