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菊
摘 要:创新精神是现代社会具备的最明显的特征,也是对人才衡量的重要标准。基于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高中历史的教学要培养学生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以符合新世纪新的价值取向。针对高中历史教学,探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相关措施,以期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创新精神;新课改;培养策略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发挥教育的正向功能,结合创新教育,让学生具备适应未来发展的关键能力。针对高中历史学科教学而言,寻找创新教育的突破口,已成为现阶段历史教师需要面临的重要问题。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阐述了在高中历史课堂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几点浅见。
一、教师要具备创新精神,为学生做好先锋
1.更新教学理念
高中历史教师首先要从教学理念上进行更新,要自身具备创新精神,而不是惯用传统的知识传授。要将自身作为主导者和组织者,以学生的思维训练作为主线,充分尊重学生的创新精神,转移教学重心,在教学实践中应用新的教学理念。
2.创新教学方式
自我更新,才能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养成。教师在开展历史教学的授课过程中,授课方式应该由原有的灌输式转换成探索式,扭转原有的被动学习局面,主动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态度,采用先进的科学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鼓励质疑精神
當今社会已然变成一个速度更新加快的信息化社会,如何让学生能够在海量的信息资源中选择对自己有用的知识,需要一定的判断能力,运用批判精神更好地为信息选择提供基础。基于这一点,教师要培养学生敢于对现有知识打破常规,实现知识的创新,要形成勤思善问的好习惯,独辟蹊径。作为教师,对于学生的质疑精神要心态放平,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供基础。
二、要善于采用多元方法,为学生提供途径
1.使用“角度创新”的方法
高中历史中关于历史现象的看待,如果看待的视角不同,得出的历史结论也会不同。因此,使用角度创新的方法,让学生在教学具体开展过程中,使用新型教学方法,完成教学评价与结论。“角度创新”的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活跃自己的思维,将更多的参考角度为新思想的萌发提供基础,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2.关注“理论创新”的方法
理论创新是对传统结论的分析与探究,针对历史现象的分析是根据哪种理论推理而来的,遵循的理论是否具备完善性与严谨性,能够为学生的思维创新提供理论把握基础,并以此为基础,推动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教师要把握好度。
3.采取“知识创新”的方法
虽然历史是对过去历史事件的描述,但是想要实现知识创新,就需要根据历史的真实情况不断地做出研究,发掘具有新型探讨价值的史学资料,因此,教师需要进行必然、必要的知识更新。学生创新精神与思维的塑造,要在知识的更新与重新排列中不断前进,也是深度学习促进知识转化的过程。
4.对考核机制进行创新性应用
教师要致力于探索多元化指标体系的构建,转变以往只评试卷进行学生成绩评价的模式,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与认知水平的差异,在可控的范围内选择,设置的考试题目与内容要具备开放性。与此同时,在每学期的初期,教师可让学生选择考试形式,结合智慧与创新,循序渐进地提升教学效果。
三、根据相关原则,让学生的创新形成关键能力
1.基础性
以历史教材内容作为基础实施创新教育,主要是对原有历史知识的超越,但不是对知识传承进行完全否认,而是开展创新与实践,需要立足知识体系,实现标新立异。如果学生对史实掌握得不牢固,认为知识的观点提出与前人相反,就认为是创新,是与创新精神相违背的。因此,教师要遵循基础性原则,善于引导学生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方能更加认真地去探索新知。
2.层次性
高中历史是一门文科的学科,每个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感悟能力与认知水平都有差异,他们具有独特的想象力与思维发展水平。因此,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时候,要遵循层次性原则,根据学生的差异性确定教学方法以及培养路径。
3.实践性
学习历史文化知识,能够在学生理论上形成足够的认知,但是仅仅存在于理论层面是不够的,还要结合实践创新,也就是遵循实践性原则,通过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与探索,让学生潜在的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出来,让历史知识发挥“以史为鉴”的功效,能够指导学生的生活实践。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历史教学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需要教师自身具备足够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积极鼓励学生用质疑的精神思考,同时,结合多元方法,根据基础性、层次性、实践性原则,逐渐塑造学生的创新关键能力。
参考文献:
[1]马俊乘.探讨如何渗透高中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J].速读,2019(15).
[2]潘爱国.高中体育教学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初策略初探[J].情感读本,202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