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真真
摘要:新课标提出要“用教材”,“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中的有效资源开展教学,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把“人”与“物”作为最基本的教学资源,展开教学设计,提高美术课的课堂教学实效,培养、提高学生对“美”的欣赏与追求。为此,应当重视并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展示自身的表现力;还应当重视与学生的交流。美术教学不但需要心与心的沟通,还需教会学生心与事物的感受并从中得到升华,潜移默化为人认识事物美的素质。
关键词:新课标;有效资源;课堂实效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1)14-0046
新课标指出,“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要立足学生发展实际,合理运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创设多种形式的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同时,促进其学科素养的培育。”什么是“有效资源”?如何“充分利用课堂中的有效资源”,通过师生共同配合努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现就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教学资源和提高教学效率谈谈个人的想法和做法,敬请斧正。
一、重视并充分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
备课是教学工作的重要前提环节,更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要以“尊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为前提,让学生拥有自主选择权,自行决定学习内容以及知识拓展方向。
1.优化课堂形式,完善课程体系
备课要立足学生发展实际,努力做到“以学定教”、“以展施教”。同时,教师还要采用“二读”、“三定”的方式进行备课,即:准备前熟读教材内容以及教学大纲,并从中整理教学重难点,根据现阶段学生学习情况制定教学时间、教学内容以及主讲内容。还要针对每个问题设想学生可能产生的反应,给予预测和作出回应,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充分掌握现阶段学生学习情况
从目前美术教师分布情况来看,大多数都是身兼多职,但受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部分教师过于注重课程进度及学生考试成绩,对学生学习基础、美术感知等方面并未过多涉及。为此,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交互性,将教学内容提前下发至学生,并根据其预习反馈来调整日后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收集现阶段学生预习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其薄弱项制定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案,提高课堂教学针对性与实效性的同时,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3.鼓励学生准备学习工具
相比于其他课程,美术对学生理论、思维、实践等方面能力的要求更为严苛,所需要的教学工具及绘画工具也呈现多元化。对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按照能力随机进行分组,将本节课用到美术用具提前下发至学生,并制定相应的奖励制度,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同时,改善原本枯燥乏味的课堂氛围。
二、做好示范,充分展示自身的表现力
1.用激情点燃学生,激发其学习欲望
教师作为学生艺术路上的引导者,要时刻充满激情,把握教育的核心内涵,创设多种形式的艺术情境,依托信息技术的优势,将传统抽象的艺术概念以图片、影像等方式展示于学生,并通过情境的引导帮助其挖掘艺术背后蕴含的文化情感,点燃学生学习激情的同时,调整课堂教学架构,从而促进其学习质量的提升。同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注重艺术美的渗透,通过對现阶段学生学习情况的深度解读,我会设置多个导学问题,并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利用语言,神态,手势等形式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降低学生学习难度的同时,促进其艺术感知力的提升。
2.做好示范教学,引导学生正确学习
新课标背景下,教师作为学生发展路上的“指明灯”,要秉持“以生为本”的教育方针,通过对教学内容、课程标准的深度剖析,制定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案,鼓励学生自我体验、自我创造,唤醒自身学习热情的同时,促进其艺术思维的发散。同时,在课堂教学上,教师还应该减少示范引领,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化“灌”为“导”,促进其主观能动性的提升。
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准备娴熟的课堂示范技巧,可以使课堂平添更多吸引力,也是教师的个人魅力所在,学生在对教师的钦佩赞叹中逐步对美术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练习,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以《苍松翠柏》为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结合前面的教学内容,从中国水墨画的意境体会,精神追求,作者背景,及作品的象征意义等知识点分别加以讲解,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体会。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可以亲自向学生进行示范,从线条、笔锋的转变,到曲线、图形的绘画技巧,结合相关美术作品帮助其进行赏析的同时,借助相关影视作品帮助学生挖掘其背后蕴含的文化情感。随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让其对美术作品整体框架、主、配景等内容进行整理,并合作进行临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总结其现阶段学习情况。除此之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创作,并将作品表达的内容编制成故事,促进学生艺术思维发散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捕捉学生的“闪光点”,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新课标的提出,摆脱了应试教育理念的束缚,降低学生学习难度的同时,改变了原本的教学氛围。教师再是教学工作中也可以依托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保证学生课堂参与度的同时,促进其能力全方位提升。对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对原有的教学评价进行优化,并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尽可能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并有针对性进行表扬与培训。由于学生自身艺术素养、学习能力的不同,教师在进行评价时要以“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为前提,以线上、线下;课前、课上、课后为分界点,制定不同形式的评价内容,并通过阶段性的评价引导学生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其次,评价内容要多元化,传统的评价体系无法满足现阶段学生发展需求。为此,教师要以“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为前提,贯彻“因材施教、因学定教”的教学理念,设计不同的评价内容,从美术基础再到作品赏析能力鉴定,根据学生认知进行相应的变化,实现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同时,促进其美术素养的培育。
三、重视与学生的交流
1.唤醒学生审美意识,引导学生用心创作
从目前教学工作开展情况来看,受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部分教师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对学生思维、认知缺乏点拨。枯燥乏味的教学氛围不仅影响了学生艺术兴趣的培养,而且长时间处于被动学习地位的他们,对美术知识的认知流于表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师教学工作的高质量开展。其次,就初中生来说,由于自身年龄的限制,学习抽象的艺术知识难免会遇到困难,加之学习能力、情感认知等方面的差异,使得学生层次水平呈现“多极化”。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更肩负着人才培养的伟大旗帜,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要始终落实“以生为本”的教育方针,通过对教学内容、学生学情的深度解读,结合其興趣爱好,创设多种形式的教学情境,增强学生课堂体验的同时,鼓励其自我学习、自我探究,加速其艺术想象力发散的同时,培养其创新意识及创作能力,将艺术素养的精神内涵根植于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2.引导学生正确赏析,分析,促进其审美能力的提升
长久以来,美术教师常常采用“直输式”的教学模式,将美术赏析技巧、情感挖掘方式以案例的方式传授于学生,教学模式的单一使得部分学生对美术课堂缺乏兴趣,对作品赏析方式也只是套用教师的模板。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如何提高学生赏析能力也是目前每位教师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为此,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可以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并将教学任务提前下发至学生,使其通过团队合作完成基本的教学目标。如:画家生平,代表作,作品风格及艺术特色,作品的创作背景,世人的评价等等。学生在收集整理材料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思维流程图将学生整理的资料进行汇总,
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借助地方民间艺术资源,创设多种形式的生活情境,实现课内外知识有效衔接的同时,进一步拓宽学生艺术视野。以“彩塑、泥塑”为例,首先,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向学生展示多种形式的泥塑,比如:如江苏苏州的泥塑、陕西凤翔的泥塑、天津的泥人张、湖北黄陂泥塑,并以图片、影像等方式向其讲解制作的技巧。随后,教师可以以“人物、服饰”为主题,将学生按照能力分成多个小组进行泥塑制作,从人物形态到服装特色,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进行创作。学生制作完成后,教师可以准备多种形式的泥塑进行对比,帮助学生梳理各个民族之间异同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使其进一步了解壮族文化特色,为日后教学工作的高质量开展奠定扎实基础。
综上所述,现阶段初中生情感认知、思想道德正处于发展的黄金时期,合理运用美术资源不仅能够有效唤醒学生学习热情,使美术教学跳出传授的教材、校园的束缚,而且多种形式的教学情境凸显了素质教育理念的核心内涵,有效促进了学生道德情感的多元化发展。同时,在探索美术资源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多种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究,逐步挖掘其蕴含的文化情感,释放他们天性的同时,提高其课堂体验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本着尊重每一个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的理念,以朋友身份与他们交流思想,交换意见。在老师千言万语里,一句话可能都是过眼云烟,但一句话也可能使学生终身受益;我们平常的日子里一句平常的话,学生们突然想起了,进而一下子感悟到了那句话的真正涵义,觉得受益了,那么这定是值得老师骄傲的。
参考文献:
[1]巨红岩.浅谈初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学周刊, 2020(33):165-166.
[2]冯 莹.构建新课改下的美术课堂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20(39):295-296.
[3]徐 菁.兴趣教学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新课程导学,2020(25):61-62.
[4]韩 丁.核心素养视角下美术教学设计思考[J].成才之路,2020(28):126-127.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鼎市第一中学 35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