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英
摘要:以音乐课程与教学专业方向研究生与高中生结合的音乐学习共同体,根据高中生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围绕高中学生的音乐需求,与具备较高音乐专业水平的研究生达成共同体,通过交流探讨方式进行学习,转变传统讲授法的教学方式。随着评价重心的转移,相应的评价方式也应转变,要更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化,评价指标多元化,评价内容综合化。CIPP决策模式从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成果评价等四个步骤进行评价,结合量化评价及质性评价方法,为决策者提供了不同的评价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CIPP决策模式 学习共同体 高中音乐 音乐与戏剧表演 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J8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1)15-0138-03
音乐教学评价是音乐课程与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通过有效的教学评价,能够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更新、调整,音乐教学评价应根据学生个性发展、个性特点、音乐基础、学习环境等多种元素,音乐教学评价的多元化更关注个体从感觉、知觉到情感、想象、理解等表现出的差异。
一、CIPP决策模式
(一)CIPP决策模式概念界定
20世纪60—70年代,美国著名教育评价专家斯塔弗尔比姆于提出CIPP决策模式,该模式为泰勒模式中部分疑难问题提供了一些新的解决方向,以评价的发展性功能为出发点,整合了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提高了人们对评价活动的认可程度。它认为评价就是为管理者做决策提供信息服务的过程。在CIPP决策模式实践中,评价者可根据具体实际需要采用不同的评价策略,各种评价方法及策略既可以在方案实施前评估实用性,也可以在方案实施中使用。在操作中可以实施一种评价,也可以实施几种评价,这完全取决于评价听取人的需要,它是一种十分弹性灵活的模式。
(二)CIPP决策模式产生背景
CIPP决策模式源于美国,为改进泰勒“行为目标模式”中,将评价作为一种趋向单一、普遍的方式,美国国会提出学校应能够系统有效的评价课程效果,评价模式应能反应动态变化的学校评价过程。斯塔弗尔比姆认为教育评价不应过于注重预期目标的完成效果,也不能只局限于成果评价,应把关于教学方案的整个实施过程,从课程实施的前期准备、实际操作、成果分析都纳入到评价维度中,这样的评价方式可以更加整体、全面的关注到教学的动态发展。
(三)CIPP决策模式实践分析
CIPP作为一种整合性评价模型,背景评价更趋向于对教学对象本身的需求分析,以及是否与课程目标相一致,即是对课程目标本身作出价值判断;投入评价是对教学方案的制定,以及方案可行性进行评价;过程评价指向实际课堂,方案实施过程出现的问题,课堂信息反馈评价;结果评价是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解释结果与课堂过程中相应的问题。
二、學习共同体在高中音乐戏剧课中的实践分析
(一)学习共同体在高中音乐戏剧课中的概述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与戏剧表演》教材编写指导思想中提到,普通高中的音乐教育本质上仍然是审美教育,音乐实践活动应关注音乐学习方式的变革。结合高中生普遍心理较为独立的特性,在音乐与戏剧表演课中,应考虑学生对本课的内在需求,从而激发他们对本模块课程的学习动力,尝试多样的音乐学习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以“学习共同体”作为本模块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作为课堂主体,营造出放松、开放的音乐学习氛围,让学生通过交流、创造习得音乐知识。作为一种合作型学习方式,在共同体中,每个学生都可以自由发挥,表达想法。音乐课程与教学专业研究生作为学习共同体的主体之一,在学习过程中,以学习者的身份更加深入、真实的了解到高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及课堂投入程度,对自身教学能力的提升有较大帮助,可以提高自身教学能力,通过以音乐课程与教学专业研究生与普通高中学生自主组合学习小组,利用研究生音乐专业知识及音乐技能,与普高学生进行音乐学习思想交流。
(二)学习共同体在高中音乐戏剧课中的实践分析
课本剧创编是《音乐与戏剧表演》教材中相关戏剧知识版块的实践内容,也是高中音乐课程中的一个重要模块,通过音乐课程与教学专业研究生与高中生组成的学习共同体,围绕课本剧创编主题,创设相应的音乐情景,素材包括人文类、社科类,也可由其他学科获取,可由教学决策者提供既定的音乐素材,也可由教学对象、评价对象根据自身喜好选择相应的音乐素材,从而进行音乐情景的设定。以音乐课程与教学专业研究生与高中生组成的学习共同体通过小组形式,从研究素材,包括素材来源、素材元素等进行分析解读,明确音乐与戏剧的主题,通过小组自行安排表演及统筹人员,分配角色扮演,共同讨论构思情节,在剧本取材中提取台词,并设计相应的动作,以专业的音乐标配能力配置相应的音乐,设计适合剧本主题的道具,并将场面分解设计背景。在高中音乐与戏剧课中引入课本剧创编,引导学生进行课本剧的创编、配乐与表演。通过自主组合形成主题式多元素功能的音乐学习小组,教师作为情景创设者,提供创作元素并作信息反馈及评价分析。
三、以CIPP决策模式进行课程评价
(一)CIPP决策模式在高中音乐戏剧课的评价分析
CIPP决策模式包括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成果评价四个步骤。在高中音乐戏剧课中,以学习共同体模式将教学计划实施的背景,以及学习共同体的成员作为评价对象,设定评价对象的需要及其满足需要的机会,从而提出教学中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并判断教学目标是否已反映了这些需要。音乐戏剧课中的背景评价重点突出学生,即评价对象的需要,对课程目标本身做出判断,看两者是否一致。高中戏剧课中的输入评价在背景评价基础上,以学习共同体模式进一步帮助教学决策者选择达到教学目标的最佳教学手段,从而在各种类型的教学课程计划中进行评价,在教学课程计划中,着重在教学方法及教学策略的选择,以及选择方法的依据进行评价。高中音乐戏剧课中的过程评价指在描述教学实际过程可确定或预测课程设计依据,或教学实操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能够为教学决策者提供如何调整和修改教学课程计划的可行性建议,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在评价中得以更深层次的解读,从而在下一教学环节减少问题的重复。高中音乐戏剧课的成果评价主要在学习共同体中以测量、解释和评定课程计划的成绩。其通过收集和结果有关学习共同体的各种描述与相关信息,把学习共同体中结合课程的目标以及背景、输入和过程反面的有关数据及信息联系起来,并对整个教学过程的价值和优势做出解释。
(二)CIPP决策模式在高中音乐戏剧课的课例分析
本课例源自新课标《音乐与戏剧表演》教材中相关戏剧知识版块的实践内容,CIPP决策模式从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成果评价等四个步骤对课例进行评价。
1.背景评价:关于《课本剧创编》的课程目标及教学对象需求评价
背景评价结合课标理念,主要目的在于根据评价对象需要,分析该课程所设定的目标是否合理。课程目標评价需要判断是否体现课标理念,评估教学对象的音乐基础及学习能力,评价方法可采用调查问卷,将评价对象的需求整合成具体的评价指标,依据评价指标设计问题;亦可采用结构化访谈,从访谈中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深刻剖析学生需求,以《课本剧创编》为例,课程目标分析:通过课本剧的创编、配乐与表演,深化学生对剧本的了解和认识;通过欣赏课本剧作品,能够学会分析归纳音乐与戏剧的结合;教学对象对课程的需求分析:高中生普遍心理较为独立、逻辑思维能力逐渐增强,对文学作品有一定的积累,热衷于创编,在本课中,需要创作元素及创作手法方面的知识。
2.输入评价:关于《课本剧创编》的课程方案评价
输入评价是关于课例从教学手段的使用,教材知识选择、课程教学时间安排、教学方法与过程及课程资源等进行评价。该环节通过对课程方案的合理性、可行性进行评价,从而更好的为实践做好前期准备。评价方法可参照课标以及学校具体教学大纲提出要求。《课本剧创编》教材内容分析:戏剧欣赏及课本剧创编是本课的教学内容,也是《音乐与戏剧表演》教材中相关戏剧知识版块的实践内容。通过欣赏不同种类的戏剧,归纳音乐与戏剧结合的不同类型,选择贴近个人/小组生活的戏剧表演素材,进行课本剧创编;教学时间安排:课时安排为1课时;高中“音乐与戏剧表演”模块的教学时间为18个学时,共4个单元17节,本课分配1课时较为合理;教学方法分析:以感受、体验、认识、理解戏剧表演的方法,通过以小组为单位的听唱、模唱、表演等学演方法,学会创作、创编等创造过程,符合高中生喜欢合作式、探讨交流,有个人主见及想法的学习心理。
3.过程评价:关于《课本剧创编》的实施评价
过程评价是关于教学实施的评价,通过对教学课堂的观察记录,围绕学生参与过程以及教师指导过程进行评价。学生参与过程评价维度可从参与态度、参与方式、参与过程等进行评价;教师指导过程评价维度可从情境创设、问题指导、引导方式等进行评价;可通过课堂观察法,教学实录,反思笔记以及课后对学生的访谈进行评价。《课本剧创编》中学生参与课堂实录:以小组为单位的音乐学习方式,由音乐专业研究生与普通高中学生共同完成(主题式)课本剧创编,通过研究课文(小说),明确小组主题,构思主题情节进行台词、人物及音乐的设计和安排,最后场面排练进行小组展示。
教师指导过程实录:提供创编要素,包括音乐元素、戏剧表演元素、音乐与戏剧结合元素等,确认小组主题与课程内容相关,观察小组展示排练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调整解决。课后问题总结:作品从选材、构思、彩排都完成的较好,课时安排合理,但存在学生缺乏对剧本场景音乐学配的构想;展示过程完整,但主题表达不够明确;课程资源提供限制了部分小组的发挥;对照已设定目标:评价关于音乐与戏剧结合的基本分析及归纳能力。
4.成果评价:关于《课本剧创编》的实施结果评价
成果评价是对教学结果进行评价,结合设定目标,比较实施结果与目标设定的差距,分析学生和教师分别在课堂中的体验及收获,从而更好的改善课堂,评价方法可通过音乐知识考试测量法、问卷调查、学生访谈,也可通过自评方式,制作成长档案袋,将学习成果记录在档案袋中。《课本剧创编》中学生体验与收获:学生对剧本的编配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能够掌握关于音乐与戏剧结合的基本分析及归纳能力。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充分发挥高中生喜欢争辩探讨的特征,音乐专业研究生在讨论过程中能够了解高中生选材及创编方面的想法。教师发展与收获:从课堂以教师为主导到以学生作为主体的转变,以崭新的教育观在音乐与戏剧表演课中完成了教学实践。课堂整体效果:本课以音乐文化为主线,学生在课堂中积极主动的参与讨论分析,课堂不仅只有音乐,同时有不同的艺术形式,呈现了多元、综合的课堂效果。
四、结语
“评价目标不是为了证明,而在于改进”,CIPP决策模式为决策者提供了评价思路和方法,学习共同体下的音乐与戏剧表演课堂,根据高中生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围绕高中学生的音乐需求,具备较高音乐专业水平的研究生加入共同体学习,以提高自主音乐学习的质量,充分发挥学生主导地位,让学生在放松的教学情境下,通过思想交流,有效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课堂模式的转变,对学生、教师以及课堂的评价不仅关注结果,还应将课堂前期准备、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等关于课堂的全部都参与到课堂评价要素当中,适合课堂模式的评价方法可以促进课程不断优化,客观、全面而有效的评价模式也能促进教师改进课堂不足,从而提高个人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马玲玲.基于CIPP模型构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指标体系[J].教学与管理,2020(09):115-118.
[2]黄龙泉,王磊.基于CIPP模式的学习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教育教学论,2020(15).
[3]张鸿儒.校本课程如何评价——基于CIPP模式的探讨[J].中国德育,2019(21).
[4]毛琴.新课程背景下合作学习应用于音乐教学中的价值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4(09).
[5]尹爱青.学校教育导论与教学教法[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5:191-197.
[6]张燚.学习共同体视野下的大学生音乐社团建设[J].音乐传播,2016(01):90-93.
[7]谢嘉幸,郁文武.音乐教育与教学法[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17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