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生化”理论观照下的语文单元复习

2021-09-07 09:59秦祥涛
江苏教育 2021年15期
关键词:单元复习陌生化理论

【摘 要】长久以来,单元复习课一直得不到教师的足够重视。“陌生化”理论是针对思维的机械化、习惯化、自动化而提出的,是一种还原“石头本来的面目”的艺术。在“陌生化”理论的观照下,教师应积极创新复习内容的整合方式、复习课的教学形式,增强复习的成果意识,使学生复习起来更加有成效。

【关键词】语文教学;“陌生化”理论;单元复习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52-0089-04

【作者简介】秦祥涛,南京市力学小学(南京,210024)教师,二级教师,南京市鼓楼区教育先进工作者。

一直以来,语文单元复习课并未受到广大教师的充分重视,教学时,教师的惯用做法不是默写词语,就是罗列一下单元知识点,既缺乏对整个单元的整合与思考,又缺乏对这一课型的认识与创新。其实,复习课不是一个单元学完后的逐字逐句精讲的“大乱炖”,也不是“题海战术”的刷题练习,而是需要学生积极参与的一种深度学习。

“陌生化”理论是由俄国形式主义评论家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一个重要文学理论,这一理论是就思维的机械化、习惯化、自动化而提出的。什克洛夫斯基认为:“那种被称为艺术的东西的存在,正是为了唤回人对生活的感受,使人感受到事物,使石头更成其为石头。艺术的手法是将事物‘奇异化的手法,是把形式艰深化,从而增加感受的难度和时延的手法。”从某种程度上说,“陌生化”理论是一种感知的回归、思维的创新。我们只有在“陌生化”理论的观照下,才能还原“石头本来的面目”,才能将我们的感官从麻痹的状态中唤醒。依据这一理论,笔者开始重新审视“复习课”这一课型,并给予单元复习课更多的思考与创新。

一、创新复习内容的整合方式

“陌生化”理论启示我们:大家往往会对身边的、眼前的东西习以为常,故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大部分学生不愿意上复习课的原因就在于他们对要复习巩固的知识,或多或少有点印象,缺乏新鲜感,缺少学习兴趣。而“陌生化”理论能够帮助学生把平淡无奇的事物变得不寻常,从而增加新鲜感。因此,复习课教学不应是单元知识要点的简单罗列,而应是针对学生知识更新的一次尝试。

1.回顾新授课,深挖教学缺失点。

学生在复习课之前已经进行了新授课的学习,对课文比较熟悉,这时教师要做的就是再次研读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找出这节课的得与失。学生“学有所得”的地方,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巩固;教学有缺失,学生掌握不牢固的地方,教师要重新设计教学。此时,教师需要对文本进行“陌生化”的审视,在解读之前要将自己的主观认知进行“格式化”,解读教材时要由封闭性向开放性转变。教师立足的视角不应面面俱到,而应注重查漏补缺,对新授课进行反思。尽管回顾整个单元的新授课教学的得与失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这对于一节高质量的复习课而言是必要的。

2.熟读教材,建立复习体系。

统编语文教材编排的一大优势便是它的系统性,从单元导读的主题介绍,到课文的教学实践,再到“语文园地”的总结和练习,都贯穿着整个单元要素的学习与运用,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单篇课文教学可能会涉及单元主题,但要想真正了解编者的意图,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教师还需要在复习课上引导学生对整个单元内容有一个清晰的认知。此时,教师要结合前面的教学,重新审视教材,帮助学生建立一个明确的复习体系。教材是资源,教师对教材价值和内涵的发掘,是进行教学设计的前提,也是“陌生化”理论在复习课中的重要体现。

于漪老师说:“语文教学是通过与智者、圣者的对话,提高学生的境界。”教师用“陌生化”理论解读文本就是要将教材中熟悉的“陈旧”变为陌生的“新鲜”,将意料之中变为意料之外,将抽象变为具体,从而唤醒学生对“新”的认知,进而产生欣赏和品味的兴趣。在平时的备课中,教师往往是“入乎其内”,即进入文本去寻找能够对学生产生亲和力的“知音”,从而使学生理解文本。但在复习课上解读教材时,教师应“出乎其外”,采用“陌生化”的手法,唤醒学生对文本产生“新”的感觉,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教师在复习课的每个环节都要出示单元学习要求,让学生对照自己原有的学习经验,快速厘清自己的薄弱之处。如复习三下第一单元时,笔者提出如下复习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和指定的课文段落,默写《绝句》;(2)能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3)能积累“剪刀似的尾巴”等短语,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并摘抄。这三个要求基本涵盖了这个单元所有阅读学习的重难点,既有助于學生把握单元语文要素,也有助于其提升阅读能力。

3.对话学生,向“学生实践”学习。

复习课与新授课的一大不同就在于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一些知识点有了一定的练习实践。那么,如何让学生对复习内容产生兴趣呢?笔者认为,找寻学生学习的“断裂点”至关重要,即发现学生一直未关注或掌握不太牢固的知识点,而学生交上来的作业便是最好的素材。因此,教师要对学生整个单元的作业进行梳理,了解哪些内容学生掌握比较好,哪些内容出错较多,进而结合前面新授课的教学情况,便可以充分进行复习课的内容选择了。这又是一次“陌生化”的实践,学生理解不透彻的问题,才更有可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例如,在复习三下第一单元的基础字词时,笔者没有直接罗列出自己认为的易错字词,而是翻看学生的作业,并与多个学生进行沟通,询问他们易错的生字词,并把学生自己总结的易错字和教参列出来的进行整理,引导学生综合复习。再如,对于本单元语文要素的复习与巩固,笔者也不是让学生简单读一读“交流平台”中列举的内容,而是先询问学生学完这个单元的整体感受,听听他们自主学习的心得:我注意到课后习题都有朗读和想象画面的要求,复习时我会先熟读课文1~2遍,边读边想象画面,遇到优美生动的语句,我会多读几遍,细细体会;我会结合课后背诵的要求,将这些优美生动的语句背诵下来;当我遇到一些优美生动的语句时,我会用一个专门的小本子把它们摘抄下来……

有了学生学习经验的导入,教师再顺势引导他们运用一定的方法,如关键词背诵法、想象画面背诵法、把优美生动的语言摘抄下来等,这样的复习效果便可以事半功倍。

二、创新复习课的教学形式

复习课的课型特点要求教师对教学形式进行再创新。新授课时,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教师常常采用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形式,而复习课的内容过于庞杂,时间又相对紧张,教师该怎样提高复习效率,又避免“一言堂”呢?

1.重形式的活泼。

在复习三下第一单元时,笔者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例如,在讲解写字姿势的重要性时,一张学生的示范照片要比言语更有说服力;在复習古诗词时,笔者果断放弃了内容的再讲解和枯燥的背诵检查,而是采用古诗词吟唱的方式,让学生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对《我的植物朋友》这篇习作的复习,笔者为学生推荐了一款“形色”App,帮助他们快速了解植物的名称和特点,这有助于学生对自己的习作进行深度修改。

2.重方法的指导与实践。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复习课最重要的是教授学生一定的复习方法,但纯粹就方法讲方法不如不讲,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还要引导学生利用所学方法进行实践。例如,三下第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新授课时,教师已经反复强调了,如果复习时老生常谈,学生难免会厌倦。于是,笔者找来新授课时推荐学生阅读的书籍《虫字旁》,带领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实践,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并“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

3.重师生对话。

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感受与体验,而语言表达在学习活动中非常重要。复习时,学生的感受与体验越多,其参与复习的热情就越高。感受与体验的传递是语言交往的基本内容和必备条件,因而,复习课需要大量的师生、生生对话代替枯燥的讲解。例如,习作的复习比较特殊,笔者便采用师生对话的形式,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习作,从而找到习作修改的角度。这便是陌生化教学的优势所在,它让学生的学习具有独特性,让每个人的感受都不同于其他任何一个人的感受。它还具有敏感性,客观世界的任何一点细小变化都能被学生细致入微地捕捉到,并通过对话表达出来。正是这样的表达,使学生对复习产生了一种陌生化的新鲜感。如复习本单元习作《我的植物朋友》时,笔者启发学生,对话内容如下:

师:你观察了什么植物,它有什么特别之处?

生1:我观察了家附近的一种小野花,名字叫阿拉伯婆婆纳。通过搜集资料、细致研究,我知道了这种植物名称的由来,原来它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呢!

师:植物的名称有很大学问,深入研究就会对植物有更多的了解。

生2:老师,我观察了小区里一种特别好看的花,可我不知道它叫什么名字,不知道它的生长习性,怎么办?

师:老师给你推荐一款“形色”App,观察时拍个照片,就能知道它的很多信息啦!不过,你也需要对照文字介绍认真观察哦!

生3:以前我没留心家里的发财树,最近,我拨开树皮,发现里面竟然包裹着无数淡黄色的细线,好像金丝缠绕,怪不得叫“发财树”呢!

师:观察时,用眼睛看一看,用手摸一摸,就能发现更多的秘密。

生4:我仅仅一天没过去看院子里的紫叶李,它的花苞就纷纷开放了。我看见有几只蝴蝶围在花旁跳舞,自己也忍不住舞动起来。

师:你和叶圣陶爷爷一样,欣赏花时,看着看着就陶醉了,伴着花儿和蝴蝶跳起了舞。

通过对话,笔者启发学生观察时可以借助网络深入钻研,可以通过多种感官感受大自然的气息,还可以写一写自己的观察感受。如此,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自然有所提升。

三、增强复习的成果意识

复习课要使学生真正做到对一个单元进行有效梳理,查漏补缺,有所收获。设计复习课时,教师要有成果意识。复习成果可以是学生知识储备方面的,也可以是方法吸收方面的,还可以是对语文学习的补充和延伸。在笔者看来,复习课的成果意识主要体现在学生的“三个有”上。

1.有兴趣。

通过三下第一单元的复习,笔者引导学生明白:复习不仅仅是默写词语、背诵课文,它是对一个单元学习内容的总结和提升,与新课学习同等重要。兴趣的积累与维持,将会为学生下个单元甚至期中、期末的自主复习提供有力保障,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因此,笔者建议,每个单元的复习课,教师都应该在内容与形式上创新复习策略,引导学生不断提高对复习课的兴趣,建立新授课与复习课协同发展的良性系统。

2.有收获。

复习课上,学生的收获可能是显而易见的,掌握一个易错字词,会背一篇课文……更重要的收获应是潜移默化的,如对一个单元学习内容的整体认知,建构自己的复习体系;一种能力的提升,按照统编教材“精读—略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层次,能够对复习内容进行深度加工。此外,学生的收获甚至是终生的,通过回顾复习过程,善于从自己经历的过程中总结得失,这是人在任何年龄段、在任何学习场合都需要具备的能力。从这个角度看,学生在复习课上可谓收获颇丰。

3.有启发。

教师将“陌生化”理论应用于复习课,也是在启发学生:真正的学习来自自己,要不断用新的思维去看待问题。这将是一节小小复习课给予学生的大智慧,即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对任何事物都应时刻保持一种新鲜感,避免“僵化思维”“因循守旧”,要敢于创新解决问题的方式,时刻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应对新的任务和挑战。当然,这种较深层次的启发,需要学生慢慢领悟。

总之,教师在上复习课时,应对“陌生化”理论进行创新应用,应深刻认识到一节好的复习课的重要性。关注复习课的新鲜感,提高复习课的有效性,是复习课的应有之义,也是教育的一次重新出发!

(注:本文获2020年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竞赛一等奖,有删改。)

猜你喜欢
单元复习陌生化理论
悲剧:最有力量的陌生化
借助陌生化策略有效开展阅读教学
基于多元外在表征理论的高一氧化还原反应教学
教学新思维
“理论”与“实践”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小学语文单元复习的重要性分析
从陌生化角度浅析《藻海无边》
打破思维定势,创新单元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