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周山水画创作艺术审美探析

2021-09-07 01:43李耀华
收藏与投资 2021年8期
关键词:沈周笔法笔墨

沈周(1427—1509年),号石田,晚号白石翁、玉田生,人称白石先生,有居竹居主人之称,长洲(今苏州)相城里人[1],隐居吴门,终身不仕,专事诗文、书画。沈周出身于士大夫诗画及收藏世家。沈周祖父沈澄、伯父沈贞吉、父亲沈恒吉均以诗文书画闻名乡里[2]。早年承受家学,兼师杜琼,后泛学宋元诸家,自成一格。沈周画艺精博,擅长山水、花鸟、人物,尤以山水画最负盛名。一般认为,沈周是吴门画派重要的开创者,与稍后的文徵明、唐寅、仇英一起被后人称为“明四家”。

沈周山水远师董源、巨然,出入于元四家的黄公望与吴镇,兼法马远、夏圭,笔法挺健,气韵浑厚,形成了粗笔写意的新面貌,开创了浅绛山水的独特风格。

沈周的书画家学渊源,具有多方面的艺术修养。其书法师承黄庭坚,绘画造诣尤深,山水成就最为突出。在沈周的山水画创作中,有“细沈”和“粗沈”两种类别。“细沈”是指其画法工细、布局严谨、用笔沉着劲练、笔墨较细密的作品;“粗沈”是指其笔墨粗简苍劲、格调雄健宏阔的作品,粗笔浓墨是“粗沈”的显著特征。“粗沈”和“细沈”既是画家艺术风格的两种表现形式,又是画家艺术创作实践的两个不同阶段。关于“粗沈”和“细沈”之分,并没有严格的界限。通常情况下,人们认为沈周40岁以前创作的较为工细的山水画作品是“细沈”,40岁以后创作的山水画作品笔墨粗狂简略,后人将其创作的这类作品称为“粗沈”。尽管沈周存世作品以“粗沈”风格居多,但绝不能贬低其“细沈”作品的艺术价值。同样,因沈周“细沈”作品存世量稀少,有人认为其“细沈”作品的艺术水平更高一筹,这种认识也是欠妥的。

河南博物院藏有沈周《涧水村居图》扇面一件,纸本,纵18.5厘米,横51厘米。画幅左上题“涧水沧溪石,村居接野桥。沈周”,钤“启南”朱印,书法带馆阁体,以端丽秀美为格。左下部印章无法辨识,右下钤“李彤审定”“希曾”朱白收藏章各一枚。该画虽为盈尺小景,但画家在布局上却深思熟虑,从眼前树木开始入画,取景错落有致,屋舍、溪流、小桥藏匿于茂林深山之间,笔法圆润,墨气厚重,充分反映出画家对自然真切而生动的感受,彰显了画家自身开阔的胸襟和丰富的想象力。画中未署有确切年月,因而不知具体创作年代,但《涧水村居图》画法严谨细秀,用笔沉着劲练,以骨力取胜,在结构、笔法、情趣等方面均比较接近中年变法时期的艺术风格,笔者由此推断其为沈周中期的作品。《涧水村居图》以写生手法,生动描繪了山清水秀的旖旎风光。所绘屋舍造型朴实、错落有致,用披麻皴擦坡岸,以浓墨点苔,树木葱郁,笔墨圆润;采用水墨没骨画法画出山峦形体,近山设淡墨,反衬林泉与村居主题;而远山则墨色加重,如感峰峦之苍黛,其组合绵延起伏,气势浑厚壮美。画面沉酣深厚,风格精谨缜密、秀美端正,其艺术处理手法令人叹为观止。

沈周的山水画创作以南方山水及园林景观为主要题材,较少有描绘名山大川的作品,这可能与他的活动范围有很大关系,其山水画创作多以表现当时文人雅士生活的幽闲意趣为主。沈周的绘画技法早年受家学熏陶,兼学当地明士杜琼。后广泛学习宋元诸家,博采众长,继承董源、巨然和元四家的水墨浅绛山水体系,同时又汲取南宋四家劲健的笔墨,“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形成粗笔水墨山水的本色风貌,自成一家。沈周的山水画创作艺术风格主要体现在早、中、晚三个不同时期,各个时期的作品,各有奥妙。人们通常认为40岁以前为其绘画艺术的早期时代,其早期作品主宗王蒙,上溯董源、巨然,中锋用笔,线条匀细,以细笔盈尺小景为多,也作细笔青绿山水,这些作品大多表现了人对自然的感受,具有沉酣深厚的意趣、开阔的胸襟和丰富的想象力。中期约为沈周40~60岁的时期,这一时期在笔法上博取宋元诸家,尤以黄公望为多,以创作大幅作品为主,笔墨仍以细密隽秀为主,但风格上逐渐由细变粗,形成粗笔风貌。60岁以后,沈周汲取吴镇画法,多粗笔浓墨,呈现出疏简苍劲的特色,格调雄健宏阔。沈周一生作品丰富,但流传下来的作品为数不多,且多被海内外各大博物馆珍藏。

沈周早期绘画作品在国内收藏不多,早期代表作品有《为碧天上人作山水图》(35岁作,瑞士苏黎世莱特堡博物馆藏)、《幽居图》(38岁作,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采菱图》(40岁作,日本京都国立博物馆藏)等。《为碧天上人作山水图》创作于1461年,当时沈周35岁,画法明显受到杜琼影响,山峦层次繁密,笔法苍秀,反映了其早年精谨、缜密的风格特点。

沈周中期的存世山水作品以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庐山高图》为代表,此件作品是沈周41岁所作,可谓其细笔作品的代表作,是沈周开始创作大幅山水作品时期的精心杰作,也是其山水画艺术风格过渡期的代表性作品。画面主要表现了庐山盛景,笔墨苍劲有力,气势恢宏。其主要采用深远满构图,构图深邃,气势沉雄苍郁,画中叠岭重泉,草木繁茂疏密有致,气势郁郁苍苍,画面布景严紧,密不透风,长林巨嶂,云山满幅,变幻无穷。山石树木笔法缜密细秀,景色繁复,山石作披麻皴兼牛毛皴,用浓墨点苔、焦墨破醒。溪流坡头一高士笼袖迎瀑眺望,览山川之美,比例虽小,但非常引人注目。人物刻画线条采用中峰细笔勾勒,线条流畅富有变化。可以看出,沈周此时主宗王蒙,细笔缜密,画风隽秀,同时兼具董巨遗风。该作品中王蒙笔法风格明显,先用淡墨中峰勾勒出山体骨架,以牛毛皴、披麻皴交叠皴擦,淡墨或色渲染。沈周以高度的想象与技巧,集中地表现了庐山这一雄伟瑰丽的名山形象。该画是为老师陈宽祝寿而作,陈宽祖籍江西,沈周以庐山来象征老师的崇高人格和博大胸怀,画上的题跋豪气跌宕、思潮驰骋、感情奔放,将老师的为人与庐山的雄伟联系起来,诗句中“公乎浩荡在物表,黄鹄高举凌天风”实则是他本人思想境界洒脱自然的一种体现。《庐山高图》以表现高山大川为主,全幅画面布局丰满,不留空隙,具有董源、巨然、王蒙等人的遗风,但在笔墨的运用上,则较前人的画法更加潇洒灵活,说明沈周学古并不拘于古,而是将个人的艺术观和审美体验融入山水画的创作,创造出具有自己审美情趣的时代佳作。

58岁后直至83岁去世,为沈周艺术的晚期。沈周后期山水画创作受家境变故和禅学思想的影响,作品大都构图简洁,用笔老辣粗狂,意境浑厚苍劲,洒脱率真,侧重于个人审美意趣的表达。故宫博物院藏《沧州趣图》是一幅长卷巨制,畫面作平远布局、深远构图,取景平远幽深,山势起伏绵延,景致简略;山石画法融黄公望、王蒙、吴镇技法于一体,笔法雄健,笔墨疏简苍润,意境雄健远阔,苍莽一片,为“粗沈”面貌,代表了明代中期山水画特有的时代风格,是沈周晚年的代表作品。该卷未署年款,引首柳楷题“沧州趣”三字。引首钤“煮石亭”印,款下钤“启南”“石田”二印。尽管沈周从未游历过北方的名山大川,但并不影响其对艺术形象的表达。此山水长卷是沈周以南方山水的表达技法描绘的其心中的北方山水,画面山峦绵延,江水浩渺,气韵生动。尽管所绘山峦蕴含北方山川的刚劲雄浑之势,有种厚重苍莽之感,但南方山川景物之秀美气息贯穿全幅。此画多仿吴镇,用笔简练,粗而不繁,湿笔渲染,干湿相得益彰。

沈周的山水画艺术创作,随着他的年岁增长,技法日趋精进。郑州市博物馆收藏有一幅沈周的《深山策杖图轴》,落款是“正德戊辰,长洲沈周造,时年八十有三”,有“白石翁”印章一枚。正德戊辰是正德三年也就是公元1508年,而沈周逝世于正德四年(公元1509年),实际年龄82岁,此款可能有谬误。从该作品可以看出,沈周此时在笔墨的运用上已经随心所欲,笔墨简逸,气势雄健,满纸烟峦呼之欲出,功力已达炉火纯青之境界。这幅《深山策杖图》是沈周去世前不到一年的作品,弥足珍贵,诚属沈周晚年的佳作。该图笔墨苍劲,气势雄健,刚中有柔,墨法、设色浓而不浊。树木稀疏,以浓墨点叶;石头造型趋向方正,石台勾过轮廓线后留出大面积空白,焦浓之墨依石块结构略作点苔;笔法仍是沈周惯有的特点:短笔、侧锋。该作品整体上用笔痕迹清晰、疏朗,淡墨勾勒,浓墨点苔,墨色层次分明,反差强烈。画面中一老者身着布衣,手中执杖,站立于桥头,山中除他之外空旷无人,老者目视远方,倾听脚下溪水声,思绪万千。执杖老者和楼宇都只用简单的笔墨来表达,近处树木萧疏,树干苍劲挺拔,溪流缓缓从山谷流下,穿桥而过,汇成潺潺溪水。远处山峦起伏,树木丛生,在悬崖处有一楼宇若隐若现。全图布局前景和中景组成,一气呵成。四周相互交错的山石、虚静的溪水,为孤独的隐者经营出一个圆满自足的山水天地。同时也使观赏者沉浸在此画的意境之中。在这幅画的右上角有一首小诗,诗的部分内容已经残缺,上面写道:“□林绿暗无花,小溪穿树萦斜。一杖□桥过客,问渠何往?□茶来觅□家”,反映了当时文人生活的幽闲意趣。沈周书法受黄庭坚的影响较深,书写雄健、沉稳、厚重,线条锋利,长撇大捺,遒劲奇崛,行距较少,行气好,自然而有节奏。其诗文常与图画内容情景相映。

沈周为人宽厚豁达,待人诚实,故其画作毫无奇峭夸张之笔,一笔一点均有渊源。沈周山水艺术画风朴拙雅致、淳厚沉稳,追求逸韵,崇尚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审美境界。其山水画作品兼有董源的苍润、黄公望的简劲、王蒙的枯渴、吴镇的秀润,“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他成功将南方山水画技法融入北方山水创作,继承和弘扬了宋元以来文人画的审美情趣,集众家之长,成自家风貌。一个画家一生的创作可能有多种艺术风格,沈周就是一个典型案例。沈周的山水画笔法早期精细,后期较为粗放,故有“细沈”与“粗沈”两种艺术形态。其细笔山水笔法缜密精秀,气势苍劲沉郁,构图繁密但不失空灵;粗笔山水笔法雄劲,墨色苍润,意境深阔,苍莽一片。他将浙派的用笔加入宋人之骨和势,将南北山水画艺术的苍茫浑厚和壮美雄逸融会贯通。其中,前期细笔是后期粗笔的基础,后期粗笔是前期细笔的积淀。无论是细笔还是粗笔,都只有艺术形式上的区别,在艺术审美情趣上却是相一致的,都是追求意境的美学创造。

艺术情感和艺术想象是艺术创作中的重要心理活动,伴随着艺术家创作活动的全部流程。艺术情感是自然情感的提升和超越,是呈现在艺术作品之中的情感。沈周的山水画艺术创作追求的审美理念,承袭的是宋元文人画家“闲、静、幽、雅、文、逸”审美价值观。他以自身的感悟和实践,逐步明确和完善了文人画的审美理论体系。

作者简介

李耀华,男,河南博物院文博馆员。

参考文献

[1]单国强.古画鉴识[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杨仁恺.中国书画[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猜你喜欢
沈周笔法笔墨
品读
论笔法势的作用
富春山居图
吴门沈周
张旭《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
沈周的气度
笔墨厨神
真正的轻贱
《左传》笔法
为练笔墨才写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