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莹霞
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关系到幼儿的成长与园所的办园质量,同时也是学前教育深化改革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本文从教师视野出发,围绕“自主”核心理念,立足发展实际与需要条件,从唤醒专业自主发展意识、营造专业自主发展氛围、打造专业自主发展空间及提升专业自主发展能力等四个方面展开讨论,以期在践行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道路中能进行理性梳理,形成有价值、可操作的支持策略。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不仅是幼儿园保教质量提升的关键,更是新课程改革对学前教育提出的挑战与要求。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来源于教师的内在需求,教师要在教育教学中自觉树立职业理想,催生职业发展意愿,提升专业技能技巧,实现专业自主发展。但事实上,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仍然是通过外部条件与制度来推进和规约的。这种“外塑”模式让教师专业发展停留在外显表现层面,容易忽视教师的自我认知与情感体验,无法激发教师的自主发展意愿,导致“被学习”“被发展”成为普遍现象,不利于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格局,也不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深入根基。
要想改变这种局面,幼儿园需要推动教师在专业发展中的主体性回归,形成教师自主发展良性机制:突出强化教师在发展过程中的自主意识,为其营造自主发展的组织氛围,结合课程游戏化前瞻性实验项目建设,在日常教育教学中为教师留白,打造自主发展的空间,并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习活动提升教师自主发展的能力。
幼儿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起点必然是意识的觉醒与强固,将幼儿教育视作一份事业与使命,将专业发展视作自我提升的契机,如此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强化职业认知
随着时代的进步,幼儿教师这一职业已基本进入专业化阶段,相应的资格认定、职称评定体系已非常完善,这不仅有利于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有利于幼儿教师职业地位的提升。因此,幼儿教师要认同自己的职业,在工作中主动学习,主动承担,将专业发展作为一种展现自我的契机,树立追求专业的意识,用优质的保教工作赢得家长、社会的认可,从而提升专业形象。
(二)制订职业规划
幼儿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离不开个人愿景的激励与导向,制订职业发展规划对教师来说既是专业上的方向引领,明确了个人的奋斗目标,更是提升自主意识的有力支撑。职业发展规划既可以涵盖3~5年的长期愿景,也可以包括半年到一年的阶段性目标。教师要在目标引领下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一一对照,积极落实。发展规划是随着教学实践动态调整的,教师应根据自己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新命题、新机遇随时调整目标,不断激发潜能,逐步提高专业自主意识。
(三)激发职业热忱效应
对于专业发展,教师自身必须注入真实情感,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幼儿教师要站在儿童的立场,以儿童视角反观自己的专业行为,驱动调整自身行为的内在动力,才能真正激发对于幼儿教育工作的热情与改进工作、支持儿童发展的自觉。当教师具备了这份职业热忱后,她们的自主进取已不仅仅是为了自身发展,更肩负了教书育人、培养儿童终身学习的厚重使命,外在的发展规约会逐渐转变成内在的发展需求。
幼儿园是幼儿教师另一个“大家庭”,幼儿园整体呈现出的组织氛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师自主发展的意愿,其中涉及幼儿园管理文化、管理模式、领导风格以及团队氛围等方面。
(一)以人为本的文化浸润
以人为本一直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理念,但现实中,幼儿园往往更多地关注教师专业发展的结果,忽视了发展过程中教师的情感体验与个体需求,缺乏一定的人文关怀。为此,幼儿园在构建园所文化时要从多方面关注教师的尊严、自由、情感与发展,改变原来“家长安排式”的推进手段,以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教师的成长之中,拓宽言路渠道,多倾听教师的声音,并结合党、工、团活动,构建和谐共融的文化氛围,让教师的工作环境变得温馨有爱,从而激发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科学民主的参与机制
教师主动性的激发在一定程度上在于其主体成就体验。当幼儿教师除了能管好自己的班级,还能参与到幼儿园各项管理之中,所做的贡献能被肯定,所提的建议能被采纳,教师对幼儿园的归属感会更强。同时,这种积极主动的态度也会对教师本人的专业发展产生正面影响。为此,幼儿园制订园所发展规划、各类规章制度、绩效考核方案等都可以鼓励教师建言献策,提高教师的参与度,对提出建设性意见的教师加以奖励,将“民主管理”真正落实到工作细节之中,营造平等、开放、融洽、进取的团队氛围。在这样的工作氛围中,幼儿教师才能真正感受到被尊重、被需要,增强自信心,萌生积极的发展意愿。
(三)正面积极的情感激勵
在幼儿园日常工作中,教师所处的环境容易出现较多的负面评价,阻碍了教师专业自主发展。如教师在和家长沟通的过程中,多多少少还是会受到一些误解,并且在专业研训过程中,为了提高效率,突出“问题导向”,幼儿园往往对教师正确的做法表扬较少。其实,教师和孩子是一样的,成功经验需要被固化,心理上需要被表扬、被激励,才能更好地提升自我效能感,从而在专业自主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一大步。
随着江苏省课程游戏化前瞻性实验项目建设的不断推进,教师被赋予了更多的专业自主权,从理念到行为的意识转变正在生成,教师在此过程中能感受到自身探索在这些积极改变中的重要价值。
(一)主题内容开发空间
伴随着教师对课程游戏化理念认识的加深,幼儿园活动内容逐渐从“教材取向”转变为“生成取向”。虽然一直说幼儿是活动的主体,但事实上,教师的主导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如在幼儿对事物萌生兴趣时,教师需要对相关内容进行专业分析与判断,衡量其对幼儿发展的价值并与幼儿共同催生新主题的选择;在幼儿探究遇到瓶颈时,教师选用什么样的支持策略,如何延展主题轨迹,又是一次选择。在一次次的思考、探索、尝试中,教师与幼儿不断延伸出新的内容,描绘出一个又一个生动而有价值的课程故事。
(二)弹性作息安排空间
曾经很长一段时间,幼儿园的学期计划、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都被安排得满满的,教师无权调整这些安排。但随着“弹性作息”的实施,教师越来越注重教学的灵活性与幼儿发展的适宜性。幼儿园在管理上会结合课程发展需要与实际情况,鼓励教师集体活动班本化,游戏时间采用预约制,在和幼儿讨论的基础上,班级之间相互协调,合理、自主地制定一日活动安排,让幼儿的成长与教师的发展都不再局限于固定的日程之中。这样灵活的安排与自主调整的空间赋予了教师作为班级管理者的权威感与使命感,成为驱动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有效途径。
(三)园本课程建议空间
幼儿园的课程建设是课程园本化的过程,课程开展的资源、内容、组织形式、评价等要素都需要探索出立足于园本实际的发展模式。为此,在园本课程构建过程中,就有了各种形式的“课程审议”,动员每一位教师针对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与意见,不断调整、优化幼儿园的园本课程。同时也让教师为自己在课程建构中具有发言权而产生自豪感,从而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主动性,增强教师的自我效能感,从被动发展逐渐转变为主动发展。
在实现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过程中,主观意识是基础,但也离不开专业能力的支持。为此,提高教师自主学习能力是促进其自主发展的有力保障。在教师专业发展进程中,园本教研、课题研究等系统的研训是教师的主要学习方式,但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提升教师的自主发展能力。
(一)关注非正式学习方式,加速专业进程
教师利用信息资源开展非正式学习活动对自身的专业成长也是很有帮助的。在信息越来越发达的当今社会,教师群体常常会利用微信公众号、各种教育类APP等新媒体通道进行自主学习。这种学习方式能打破原有的时空限制,充分利用碎片时间,提高学习效率,且学习资源丰富,自主选择性较强,内容多样,还能帮助教师在社交平台上与同行进行互动研讨。不仅激发了教师自主学习的热情,更有利于教师更新理念,积累有益的教育教学经验。
(二)关注团队化协同模式,发挥互助作用
人们常说的“同伴效应”对幼儿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其实它也适用于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此,从幼儿园到教育行政部门,都成立了有助于推动教师发展的成长共同体。就幼儿园而言,最常见的就是师徒结对、年级组、教研组、课题组等形式的成长共同体,通过新教师与骨干教师的青蓝结对,有针对性地发展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水平教师的专业能力;就教育行政部门而言,有片区教师发展共同体、名师工作室、教师发展中心等团队,营造积极向上的发展氛围,促进区域内教师之间相互交流与学习,为教师的发展搭建平台。这些成长共同体利用团队的力量,让教师的专业发展发挥出“1+1>2”的效果。
(三)關注常态化自我反思,提升有益经验
除了学习方式与团队的力量,教师还应注重经验的梳理与总结,实现从理念到行为的转变,再到策略的提升。目前,很多教师踏实肯干,但对自身教育教学行为的反思力不够,教育经验往往停留在感性层面,不利于提升理性认识,容易缺乏对问题的深层次剖析,让行为逻辑之间失去了应有的联系。为此,幼儿园应鼓励教师重视对教育实践的反思,在反思中调整教育行为,促使专业水平在这种自觉、自省的状态中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理想状态。
总而言之,教师的内驱作用是促使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只有通过内在调动、外在强化两方面的作用,才能激发教师自主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阊西实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