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协调发展的公共体育课程培养方案设计

2021-09-06 07:16张霈徐广义
拳击与格斗·下半月 2021年12期
关键词:公共体育培养方案知识

张霈 徐广义

摘要:本文从新工科背景视角探索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工科院校体育课程培养方案,新设计的课程培养方案主要从培养目标、教學内容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配套教材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工科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方向,为落实体育育人目标和工科培养目标的深度融合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知识;能力;素质;公共体育;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G8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475(2021)12-093-02

2016年国家提出了新工科建设的概念,开启了工程教育改革的新路径,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对于传统的工科人才,未来新兴产业和新经济需要的是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黄忠国等学者(2016)指出现代工程师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除传统专业知识外,沟通、协作、创新、管理、职业道德、领导才能等能力和素质越来越成为左右学生能否在社会上取得成功的关键,国外已将这些因素纳入工科专业认证的指标体系中。现代工程师应具有的科学技术知识、能力、素质中的“人际交往”“团队工作和交流”等基本素质恰恰与体育课程的培养目标相吻合,也是体育课程力所能及的。

目前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谈到与当今新工科要求突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重视“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时,体育课程教学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是体育的教育功能发挥不够,缺乏培养现代工程人才的实践能力以及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能力。而体育教学改革就是要转变工程人才培养的体育教育观念,构建结构优化、类型多样、主动适应工程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方案,为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提供身体、心理和个性保障,成为工程人才素质教育的基础。因此,新工科背景下,完善我国工程人才培养体系,探索工科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方向显得尤为紧迫。

本研究希望能为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特别是工科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探索新的理论和视角、寻求新的途径和方法,进一步完善我国工程人才培养体系,确定工科高校体育的改革方向。

1体育育人功能与工程培养目标的关系

多年来,很多人只是将体育作为锻炼身体的一种手段,实际上,体育的育人功能才是最本质的功能,不容忽视。因此这就要求我们要在重视体育强身健体功能的同时,发掘和弘扬体育的育人功能。体育的育人功能很多,关键是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以及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团结协作的精神、遵守规则的意识,从体育中获得的这些品质能使学生受益终身。可以说,学校体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工程,对培养学生奋发向上、顽强拼搏的品质具有独特功能,有助于实现以体育智、以体育心的目标。

工科院校肩负着培养工科人才的重要任务,工科人才培养目标不仅要求工科学生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求学生具有社会意识、创新精神、团结合作以及遵纪守法等良好品质,这与学校体育的育人目标基本一致。因此体育课程改革方向应围绕学生的职业素质,以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核心,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开设不同类别的体育课程,使体育与工科专业高度融合,将体育育人目标和工科专业培养目标结合起来,使学生的体育课程内容更有效地融入工科专业中,使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协调发展。

2“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协调发展的公共体育课程培养方案的基本框架

基于《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育指导纲要》,借鉴先进的工程教育理念,充分考虑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和运动需求,把体育课程和专业特点相结合,通过对体育课程目标、内容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构成基于新工科背景的工科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培养方案,提升体育课程在工科院校的教学内涵。新课程方案在正常体育教学的基础上,开发体育育人功能,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不留死角,并遵循以下原则:

在体育课程中注入思政元素。针对当今社会大学生接收的信息庞杂、思想不稳定的特点,加大体育教改力度,建立体育思政金课。注重在教授专项技能的同时,通过讲述本专项体育比赛的案例,把为国争光和不屈不挠的体育精神潜移默化地传导给学生。

加入忍性教育。体育是一项艰苦而愉悦的活动,追求的是更高更快更强。通过不断鼓励学生在体育运动中走出“舒适圈”,走向运动场,向自己的惰性、体力、运动技能发起一次次挑战,在经年累月的坚持中挥洒汗水、磨炼意志和享受快乐,最终养成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乐观向上的品格。

面对学生增设团体项目。团体体育项目要求每个成员齐心协力、团结协作、艰苦奋斗,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特长和潜能,才能凝聚成强大的团队合力,并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体育带给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可以使其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更好地与人共处、与人交往、与人合作。

加强规则引导。体育运动有明确的竞技规则,规则面前人人平等,每个参与者都必须遵守规则,服从裁判。因此,体育是学生规则意识培养的重要途径。在体育中养成的规则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法律规范和社会公德的认同与遵循,从而促进学生成为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2.1培养目标

工科院校体育课程的培养目标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总目标的基础上,定位为高等工程教育加强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团结精神、规则意识的养成,注重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主要从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四个层面的培养目标出发,实现思想价值引导。培养学生牢固树立“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思想,增强学生体质、增进身心健康、提高思想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培养适应现代发展需求的工程师奠定基础。

2.2内容体系

体育课程内容的设置关于培养目标的实现。工科高校体育课程的首要任务是服务工科人才培养。结合我校体育教学师资、场地、器材设施等实际情况,开设选项课、选项提高课、体育保健课、体育公共选修课、运动训练课、体质达标课、体育俱乐部等多种类型的体育课,体现课程结构的多样化、可选择、有实效及灵活性、整体性、开放性等特点,把面向人人的体育竞赛作为体育课程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形成阳光健康、拼搏向上的校园体育文化,最终实现课内外一体化的体育教学模式。

结合专业特点,比如工程类专业需要团队、守规则等精神,我们可考虑多开展足球、篮球和排球等集体项目:通信类专业需要长期在外作业,可开设定向越野;文科类专业可多开设颐伽、健美操等课程为学生塑造良好的形体做准备。因此,我们可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开展不同的体育课内容,并根据培养目标的定位,编制知识、能力、素质指标的大纲,在授课过程中,注重培养指标大纲中的内容。

2.3配套教材

为了保证理论知识的统一性,我校统一使用任晋军主编的《当代大学体育教程》。第一和第四学期通过两次的理论授课对教材中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进行系统学习,结课后并考核,占考试比重10%,并实现网上考试,系统自动判卷,达到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教育目的。

2.4教学方法手段

根据新工科工程教育改革的要求,学校不断改进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兴趣,强调教学方法多样化。新大纲的实施和教学计划的调整对教学管理和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断创新、改进教学方法、手段是提高教学质量、增强体育教学吸引力的关键所在。倡导开放式、探究式、启发式教学,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和练习方法的科学指导,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教师应把要传递的知识、技术和技能转化为学生对体育和健康的信念,构建一种有效的、有感染力的体育情景、氛围,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切身体验和主动参与意识,最终转化为学生具体体育运动的行为。

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比如我们在体育课授课的准备部分,会要求每组轮流带准备活动,内容可以是自行创编,也可以在网上自行学习,通过这一活动很好地带动了每组活动的积极性,大家一起讨论,一起思考,一起创编准备活动,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自学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集体意识都有很大的帮助。

在排球比赛中,还可让学生分别担任教练、领队、运动员、裁判、啦啦队等角色,通过分担不同角色,使学生在团队配合中体会分享、包容、担当、责任、合作等,从而互帮互助、相互包容、共同成长。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锻炼热情,达到锻炼学生的目的。在排球的传球、垫球技术教学中,教师通常采取自由分组的团队教学模式,组内成员互帮互助,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竞争和集体意识。

另外,教师还可鼓励学生担任裁判,进而培养他们的规则意识、社会实践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我校从2018年开始了排球裁判法选修课,培养自己的学生担任排球裁判,并鼓励学生参加裁判考试,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截至目前,我校已有38名同学获得了排球国家三级裁判证书,学生裁判已成为我校学生排球联赛、教工比赛裁判的主力军。

2.5教学评价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对体育课程的评价主要是以技术掌握情况进行考核,忽略了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和其他素质的考核。在目前工程教育改革中,强调知识、能力、组织协调发展,强调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与评价。因此,学校体育应改革评价体系,除了专业技术、身体素质、学生参与过程的评价外,还要将学生平时的德育表现纳入其中,其中思政效果是对学生学习态度、团队意识、努力程度等进行的考核,出勤情况是对学生守时遵规的考量。要改变以往以技术考核为主的评价方式,由原来80%降低到50%。加大身体素质的测试比重,提升到30%,而且身体素质考核标准还要紧密结合各自专项。只有这样改革才能引导学生养成锻炼习惯、提高综合素质。通过对学生的全面评价来考查学生整体学习效果的有效性。

3結语

公共体育课程作为工程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公共体育课程与工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息息相关,探索公共体育课程改革对提高工程人才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把体育课程目标和工程人才目标统一起来,根据学校发展的顶层设计,在新工科背景下,借鉴先进的工程教育理念,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配套教材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设计了公共体育课程方案,该方案可以推进工科院校体育课程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协调发展,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

参考文献:

[1]景怀国,龚建林.新工科背景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21.41(05):1.

[2]李华.新冠防控背景下工科类高职体育教育模式[J].装备制造技术.2021 (04):206-209.

[3]曾石山.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与工科专业融合创新的设置研究[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1(07):101-102.

[4]王爱双,李学彬.新时代高职院校体育育人融入“三全育人”体系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1.11(06):94-96.

[5]朱静,陈雷,张小龙,张雷.新工科背景下高校体育篮球选项课课内外一体化研究实践探讨[J].科教导刊(下旬刊).2020(24):72-73.

[6]张旭,张小龙,王毅.工科高校《体育舞蹈》课内外一体化的探索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0(14):170-171.

[7]周叶中.高度重视体育的育人功能[J].小学教学研究.2021(17):1.

猜你喜欢
公共体育培养方案知识
基于市场细分理论的我国应用型外贸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习题变一变 思维现一现
是“知识”,还是“知识权力”追求?
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观赏水草栽培学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
云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程发展swot分析
爱与知识的力量
战略新兴物联网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研究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设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