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宏涛
摘 要:课后复习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数学知识的重要环节,在课后复习教学工作中,教师也需要积极地采取科学措施,指导学生串联起数学内容,进而形成自己的数学知识网络,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与综合数学应用能力。在文章中,主要以小学高年级数学课程为例,具体分析如何开展课后数学复习教学,以期提升学生的复习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年级;课后复习;策略
一、 引言
课后复习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重要环节,在复习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梳理、总结相应的数学知识点,这不仅能够促使学生形成属于自己的知识网络,还能够最大限度锻炼其学科思维,促进学生综合学科素质的有效提升,由此可见,课后复习也是提升整体学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能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数学这门学科逻辑性、思维性较强,所涉及的知识点较为庞杂,内容跨度大,学生要记忆的数学公式、定理也相对较多,因此在数学知识学习中,有必要开展针对性的课后复习,特别是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他们正面处于升学的关键时期,此时指导学生进行高效、科学的数学知识课后复习,一来能够有效地整理归纳所学数学知识,实现查漏补缺,二来则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反思能力,有助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为后续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
二、 构建系统知识体系,完善数学知识架构
小学高年级学生通常已经学习、积累了一定量的数学知识,但是若不对所掌握的数学知识进行系统化的梳理,那么学生也无法高效地将有关知识串联起来,形成系统化的数学知识网络。从另一角度上说,为高年级学生开展课后复习教学工作,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数学知识复习方法,则能够帮助学生完善自身知识架构,并且将所有数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网络,如此一来,不仅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数学能力,更好构建起系统知识体系,可为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教师在开展复习教学时,则需要将相关的内容进行串联讲解,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系统化知识概念。
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复习“多边形面积”这一板块知识时,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回顾所学习过的多边形,在黑板上同时为学生板书,依次画出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图形。接着,从周长、面积公式着手,继续引导学生在每个图形下添加相应的周长与面积计算公式,从而强化学生对于数学公式的记忆。为了更好地梳理不同图形面积计算公式之间的异同点,教师则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这些公式的具体推导过程,加深其对于不同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逐步构建出完整的小学阶段几何图形数学知识体系。另外,当学生梳理完具体的公式内容之后,则可以启发学生回忆所做过的与多边形面积相关的应用题或者让自己印象深刻的题目。在教师的提问下,有的学生提出自己比较感兴趣的题目是求复合图形中的阴影部分面积的题目;有的学生说自己印象深刻的题型是铺设地板或者设计房间类型的题;还有的学生则指出,最喜欢解那些给出所有已知条件,然后只需要套公式就能夠得出答案的应用题……在学生的回忆中,教师则可以继续为学生整理出与多边形面积相关的经典题型,以此活跃学生的数学应用思维。
在这样的复习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进行回忆、整理,那么所整理的数学知识则会自动地构建成为系统化知识体系,此时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也会变得更加深入。
三、 重点讲解强化训练,注重知识拓展延伸
在高年级数学课后复习中,对于一些重点知识点、高频知识点,教师也应当开展针对性复习策略,通过重点讲解、强化训练来帮助学生切实地掌握这一类数学问题的正确思路与解题方法。值得注意的是,在为学生开展数学题目训练时,教师所布置的训练任务数量、难易程度应当适中,尽可能地为学生筛选出经典的例题,要知道开展解题训练的最终目的是锻炼学生的解题方法与解题技巧,而不是为了练习而开展练习,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温习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促进学生数学思维与知识网络的拓展与延伸。
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相遇与追及”这一重点问题时,教师则可以先分别选择“相遇问题”“追及问题”的例题来开展解题训练。在学生解题结束后,则要求他们主动思考不同问题在解题思路上的异同点。
通过解题与总结,学生会发现,在解答相遇问题时,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基本为“相遇时间=总路程÷(甲速度+乙速度);总路程=(甲速度+乙速度)×相遇时间”;而解答追及问题时,其数量关系为“追及时间=追及路程÷(快速度-慢速度);追及路程=(快速度-慢速度)×相遇时间”。而在解题过程中,其解题思路与方法都是“简单的题目直接套用公式计算,复杂的题目则先将已知条件理通顺之后再利用公式计算”。
当学生掌握了这类问题的解题方法之后,教师则可以进行强化训练,从而促使学生更加灵活地应用解题技巧。如“一辆货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其行驶速度为每小时48千米,另一辆客车则在货车出发点同时从乙地开往甲地,其行驶速度为每小时40千米,已知两辆车在距离两地重点16千米的地方相遇,求解甲乙两地的距离。”在解答这一到问题时,教师则可以指导学生将“相遇问题”转化为“追及问题”,从题目中可知,货车落后于货车“16×2”千米,那么货车追上客车的时间就是相遇时间,即16×2÷(48-40)=4小时,所以两站之间的距离=(48+40)×4=352千米。通过这样的课后复习教学,学生在原本的重点知识基础上进行发展与提高,有效地拓宽学生知识延展的范围,同时也锻炼了他们数学思维的灵活性与创新性。
四、 归纳梳理查漏补缺,发散学生数学思维
在开展课后复习课之前,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自己对相关复习板块知识进行归纳整体,同时,通过绘制知识表格、树枝图、图画等学生喜欢的方式来梳理所学习过的数学知识,促使其在梳理过程中绘制属于学生自己的思维导图。接着,在复习课堂上,教师也可以为学生预留出足够的知识梳理与讲解时间,让学生根据自己所绘制的知识表格或思维导图来与其他的同学共同分享,在分享时,对于学生所遗漏的内容,则可以由其他同学或者教师对其加以补充。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应当关注数学知识概念当中的重难点、易混点以及易错点等内容,当学生进入思维误区之后,则应当及时加以点拨。在这样的复习教学过程中,学生之间互动交流得以增强,则能够使学生积极地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并且逐渐学习他人优秀的数学学习经验,做到扬长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