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基于学习为本评估的教学策略

2021-09-05 03:05朱锦伟曾文婕
基础教育参考 2021年8期
关键词:有效学习教学策略

朱锦伟 曾文婕

[摘   要]学习为本评估强调“学生在哪里”“要去哪里”以及“如何去那里”三个方面,从评估的视角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发生。学习为本评估视角下的有效教学策略包括:重构教学目标,对目标进行细分和水平划分;设计多种收集目标达成证据的方式,明确学情;制定多种策略,帮助学生有效达成学习目标。

[关键词]学本评估;教学策略;有效学习

学习为本评估(learning-oriented assessment/ learning-based assessment,以下简称学本评估),“倡导发挥评估对促进所有学生学习的积极功能,把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旨在优化师生对评估的理解和体验,从而改进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最终促进学生元认知的发展和有效学习的发生”[1]。基于此,学本评估理论对创新培育地理核心素养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的有效发生以及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多样化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此,将以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中“大气的受热过程”为例,探索和建构学本评估视角下的有效教学策略。

一、学本评估下的教学目标研制:

学生要去哪里

与传统教学目标相比,学本评估理论强调教学目标更透明、可视,对教学目标解释更清晰,使学生能够得到具体指引。在目标研制的时候考虑目标如何可评可测,而不是在所有教学活动结束后才进行评估,使评估后置走向前置。以下将在学本评估视角下,对 “大气受热过程”一课的教学目标重构进行说明。

1.划分目标水平并细分,使教学目标具体化

通过目标细分和水平划分,使得教学目标更加具体,内容更加详尽,有助于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判断教师教得怎么样,学生学得怎么样以及学到了什么水平。

如《大气受热过程》这一节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划分了四个具体目标(见表1),对这些细分目标还进行了水平划分,难度由低到高,通过具体目标的描述和设置不同水平,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判断教的结果达到了哪个水平的目标,也有助于学生依据目标判断自己学到了什么程度,对学生的指引更加具体、明确。

2.明确目标达成证据及观察点,使教学目标具有可操作性

目标达成证据的制定给了教师判断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的依据,而观察点的制定则明确了在什么情况下去观察目标达成情况,这就使得教师和学生对教学目标达成的判断有了抓手,更具操作性。每一个水平的目标下还可以进一步根据学生的表现确定其掌握程度。比如针对水平一的目标,在学生自主学习物体温度和辐射关系的资料后,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思考两个问题:一是太阳辐射、大气辐射和地面辐射是短波辐射还是长波辐射;二是大气的成分有哪些。针对学生的回答内容,根据目标一进行评估,及时判断学生是否达成该目标。

3.实现教学目标达成度的随时可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随时通过观察点收集目标达成证据,以便随时评估教师教得怎么样,学生学得怎么样,根据授课情况思考还应该教什么,怎样教更好,有助于更好地落实教学目标。对学生而言,有利于根据教学目标有效完成学习任务,依据教学目标水平审视和反思自己的学习活动和结果,评估自身的学习程度,思考接下来需要做些什么和怎么去做,使学习具有更明确的指向性。这就避免了传统教学目标下教师只能通过课后作业或者测验反馈学生目标达成度的滞后性,使师生都能更及时地做出调整。

比如针对“知识与技能”目标水平三“让学生绘制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可以在学生学完大气受热过程后,让一些学生在黑板上画,其它学生在本子上画。在绘制完成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对黑板上绘制的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进行评价,同桌之间进行互评,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绘制的示意图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反馈。

二、学本评估下的学情分析:学生在哪里

学情分析是教学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实现以学定教,开展针对性教学的关键。学本评估理论关注“学生在哪里”“要去哪里”以及“如何去那里”,对于“学生在哪里”,不仅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基础,还强调教师要随时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同时学生要不断根据学习目标反思、调节学习行为和方向。这就需要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设计多种收集学习证据的方式,以便分析出更清晰的学情,更好地评估学生的学习现状,为接下来制定更有效的教学策略提供依据。

1.课前学情分析,确定学习起点

课前可以通过前测设计和本节课内容相结合的问题让学生书写以获取学情信息。前测中设计的问题反馈的学情信息相对来说比较稳定,有助于教师对其中隐含的信息做出梳理和判断,更加准确和详实地获取学生认知维度的真实情况,从而为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提供更加精准的措施和策略,避免教师的主观臆断。如本节课中,笔者关于“大气受热过程”的学情分析问题如下:

①你之前是否了解过长波辐射和短波辐射?

②你了解到的大气成分有哪些?大气对太阳辐射有什么作用?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来自于哪里?

③一天中大气的温度是如何变化的?一天中什么时候最热和最冷?

笔者通过分析学生对以上问题的作答信息,发现学生对于短波辐射、长波辐射这些抽象概念比较陌生;对大气的成分相对熟悉,但是难以回答全面;能够大概描述一天中气温的变化,如上午温度逐步升高,下午开始逐步降低,晚上更低。这样,通过这些回答更准确地发现了学生的认知基础,从而使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能够更明确地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

2.课堂学情分析,聚焦学习状态

课堂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学生的真实情况可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展现出来,因此学本评估强调教师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随时对学情进行分析和判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提问、表现性任务互动等方面评估学生的学习状态。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行为和表现,依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水平划分,随时判断学生的学习成效是否达成了教学目标以及达到了什么水平,并以此为依据调控教学进程;通过提问、对话及与学生的互动,及时判断学生的学习状态,准确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而实现对学生学情的随时掌握。通过表现性任务或活动,可以让学生的学习状态外显,便于获取學习证据,进而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判断。学情的动态分析,避免了只关注学生课前认知基础,从而能够实现对学生学习的动态调整。

3.课后学情分析,改进学习结果

课后学情分析也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指向分析教师教的效果和学生学的效果,为教师进一步改进教学设计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提供支撑。课后学情分析可以通过作业分析获得整体学情,通过个别谈话了解个体差异。在作业分析方面,教师要注意结合教学目标水平的划分进行试题选取,以便于依据教学目标判断学生学习的整体水平。当教师了解了学生在哪个水平目标上错误较多、哪个水平目标上完成得较好较清晰,在获取整体学情上就有了抓手。个别谈话可以在课后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访谈。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提前设计访谈提纲,使谈话更具针对性。

通过课后学情分析,教师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反思自己的教学,以便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更好地突破重难点,从而改进教与学的效果。

三、学本评估下的策略选择:

如何帮助学生到那里

本节课属于大气运动原理内容,相对枯燥,不易理解。沙开芹通过调査分析发现:“高中生在学习大气运动原理这部分内容时存在缺乏学习兴趣、知识储备不足、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等方面的问题,学生对大气运动原理知识难以学以致用”[2]。因此,教师在讲授本节课内容时通常选择“满堂灌”的讲解方式,而学生以记和听为主,思考时间不足,多为机械地接受和记忆。

学本评估理论关注学生在哪里、要去哪里以及如何去那里,基于以上关于“学生在哪里”和“要去哪里”的分析,以下将从评估标准研制、学习任务设计和学习反馈等方面对如何帮助学生“到那里”进行阐述。

1.师生共同研制评估标准,明确学习目标

评估标准是整个学习过程中评估的准绳,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评估标准有利于促进学生有效完成学习任务,判断已取得的学习成就以及接下来需要做些什么和怎样去做,这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评估促进学习发生的前提是研制出评估标准,学本评估理论认为,教师是评估标准的重要制订者,学生是评估活动的重要参与者,要让学生成为自己最好的评估者。对于新知识的学习,应由教师研制评估标准,师生共同参与评估,这不仅有助于教师评估学生学了什么,学到了什么程度,也能让学生清楚要学什么、怎么学、学得怎么样,更能让学生深度理解为什么要学,学了有什么用。

学生参与研制评估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学生要理解他人明确提供的评估标准;二是学生通过观摩他人成功的学习活动,推断出相关的评估标准,并将“隐性”标准显性化;三是学生自己能够“创造”或“生成”标准[3]。如自然地理原理部分的内容抽象,较难理解,因此学生参与评估标准的研制主要体现为由教师给出评估标准,学生理解教师提供的评估标准,并依据评估标准进行自我评估和同伴评估。如本课中学生根据表2所示的评估标准,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估和同伴评估,师生通过评估决定进一步改进的方向。

2.设计具有情境性的学习任务,使学习过程可视、可评

本节课的传统教学方式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努力理解教师的讲授内容来学习。而情境性学习任务的设计,除了提供具体情境,还要将所学的知识融合到材料中,通过问题的形式让学生探究。这使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学习,学生对于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以及思考问题的过程,使学习过程可视、可评。

比如在探究“太阳辐射去哪了”这一部分,教师首先给学生呈现“大气上界太阳辐射能量曲线及到达地面的典型能量曲线示意图”,让学生通过读图发现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比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少,然后再以表格形式给学生呈现“大气成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的相关内容,让学生认识到不同波段的电磁波所占太阳辐射的比例不同,大气的不同成分对不同波段的太阳辐射的吸收也不同。在分析过程中,学生比较容易发现臭氧吸收了大部分紫外线,但也容易忽视紫外线占太阳辐射的比例很少,这个过程就是学生思维外显的过程。

3.提供反馈信息,作为进一步学习的指引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观察、提问、提示和探究活动不断获得学生对某一目标的学习成效的信息,进而决定接下来的教学进程。众多量化研究表明:反馈是对学业成就影响最有力的因素。从技术层面讲,最好的反馈是能根据教学目标和标准非常具体地、直接地揭示或细微地描述对学生来说清晰的、可利用的实际结果[4]。

(1)课堂反馈

一是通過师生之间的互动提供反馈。教师通过观察、提问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反馈,以使学生的学习得到进一步的指引和调整,而学生也可以就教师的反馈提出反馈。比如,在讲完大气受热过程后,为了明确地面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教师可以先提问: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来自于哪里?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经验会回答“太阳”,此时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对比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哪部分多,这时学生会发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吸收了大量的地面辐射,吸收了少量的太阳辐射。

二是同伴之间提供反馈。同伴之间可以对同学的表现或者作品进行评估,并提出改进意见。比如对于“知识与技能”水平目标三“能绘制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学生绘制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后,可以先让同伴对自己的示意图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通过同伴之间的反馈,学生能更明确自己的问题所在,从而更好地调整自己接下来的学习。

(2)课后反馈

对于学生的课后作业,教师不能仅仅做一个简单批改或者判定一个等级,而应该通过课后作业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学习程度、存在的问题,通过个性化反馈,如描述性反馈、鼓励和赞赏学生等,使学生明确改进的具体方向和实施措施,有力地支持学生的学习。例如教师评价一名学生:从你的作业看,你对本节课的知识掌握得比较好,你的作业有订正,有反思和总结,这些都是非常好的,你可以再注重一下对问题具体情境的分析,把问题情境和所学知识结合起来,这样有助于提高你的理解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这种反馈不仅鼓励和赞赏了学生的优点,也为学生下一步学习提供了方向。

学本评估视角下的教学是通过将评估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强调教师随时评估自己教的情况,学生随时评估自己学的情况,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但在实际操作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包括如何让学生更有效地参与评估标准的制定,教师和学生如何随时调整自己的教与学等,这些问题有待于在实践中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曾文婕,黄甫全.学本评估:缘起、观点与应用[J].课程·教材·教法,2015(6):33-41.

[2]沙开芹.高中地理中大气运动原理的教学策略探讨[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8.

[3]曾文婕,周子仪,赖静.建构“以学习为中心的评估” —— 面向未来的中小学评估转型探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9(24):19-27.

[4]Grant Wiggins.教育性评价[M].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的评价研究”项目组,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42.

(责任编辑   郭向和)

猜你喜欢
有效学习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识字写字结合教学策略探析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三项教学策略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运用体验式教学方式,实现对数学知识的有效学习
高中文综学科学习方法的中学生视角分析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
小学数学课堂中小组有效学习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