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搭学习支架 提升言语表达能力

2021-09-05 03:32李红梅朱玉忠
阅读(教学研究) 2021年8期
关键词:学习支架统编教材

李红梅 朱玉忠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搭建学习支架,对学生的言语表达有积极意义。统编版教材的习作单元中,表达要素明确,训练支架明显。因而,我们需要准确认识每一学段的具体课标要求,充分挖掘教材中的隐藏资源,巧妙搭建阅读和表达支架,在“理解——领悟——运用”等言语实践中,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统编教材 学习支架 言语表达

支架原本指建筑上的“脚手架”,这里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由现有学习水平向潜在发展水平过渡过程中所提供的帮助和扶持。在语文教学中搭建学习支架,能对学生的言语表达起到积极的影响和建构作用。统编版教材中安排的习作单元,言语表达要素明确,言语实践支架明显。因而,我们应该明确单元目标,巧妙搭建阅读和表达支架,在“理解——领悟——运用”等言语实践中,逐步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下面,笔者以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麻雀》一文的教学为例,谈谈支架教学的课堂运用。

一、以课标要求为支架,理解单元要素

新课标在小学第二学段习作要求中明确提出:“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这是对中年段习作表达提出的一个清晰的目标。仔细研读,不难发现中年段习作要求的两个侧重点:一是写出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想”(即内容);二是把感受最深的地方“写清楚”(即要求)。基于第二学段这一课标要求和学生认知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和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搭好学习支架,开展扎实的阅读和表达实践活动,最终达到让学生能写清楚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的习作目标。

《麻雀》是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习作单元目标指向明确——言语表达,它围绕某一具体表达目标统筹编排几大版块。这些版块与其他单元有着明显的区别,精读课文版块是其中一个重要部分。本单元人文主题是“我手写我心,彩笔绘生活”,语文要素是“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习作要求是“写一件事,把事情写清楚”。很显然,单元目标定位是“把一件事写清楚”,目标直接指向学生的言语表达。这与新课标对第二学段学生的习作要求一脉相承。围绕这一教学目标,教科书进行了精心编排。可以说,教科书在很多地方都为学生巧妙地搭建了学习支架。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挖掘课程中丰富的资源来为学生的言语表达提供帮助。

本单元的《麻雀》《爬天都峰》两篇精读课文,都是以第一人称叙写的,所写的也都是作者生活中遇见或者亲身经历的事情,富有生活气息,易于学生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用好精读课文,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让学生感受表达的特点,学习习作方法。《麻雀》一文的教学,笔者以第二学段课标要求为目标,为学生搭建学习支架,展开“教”和“学”的实践,落实单元语文要素。

二、以课后习题为支架,领悟表达方法

统编教材的课后习题直接指向单元语文要素,有学习支架的雏形,也体现了支架的理念。《麻雀》是本习作单元的首篇精读课文,承担着引导学生学习表达方法的重要“职能”。课后习题也清楚地体现了这一编排理念。两道习题,第一题重在引导学生梳理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知道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并让学生懂得这样写有利于将整件事的来龙去脉讲清楚。第二题重在引导学生探究怎样把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写清楚,知道写事情不光可以写看到的,还可以将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并且把事情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重要内容写清楚。两道习题都指向“写清楚”这一目标。

教学中,教师以课后习题第一题为支架,引导学生完成“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围绕麻雀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怎样的”这一学习任务。这一言语实践活动,也是本册第四单元语文要素“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自然延续和递进。因此,这样的教学也体现了同册单元之间的纵向联系,实现了单元之间的整合。厘清了课文脉络之后,教师再以第二题“课文是怎样把老麻雀的无畏、猎狗的攻击与退缩写清楚的?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为支架,重点引导学生学习如何把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写清楚。新课标对第二学段阅读提出的明确要求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思。”教学中,教师提出这一学习要求:“打开课本,快速浏览课文。找到关于描写老麻雀的句子,再读一读,想一想你从什么地方读出了老麻雀的无畏,画一画关键的词句,可以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

学生很快就能发现课文第四、五自然段正是直接描写老麻雀的无畏的相关内容。对这两个自然段关键词句的品读,可以引导学生抓住“像一块石头似的”“用自己的身躯掩护”“准备着一场搏斗”等语句,感受老麻雀的坚决果断、勇敢无畏;通过“挓挲”“绝望”“尖叫”“紧张”“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等体会老麻雀的恐惧。再引导学生思考:既然这么害怕猎狗,它为什么还要义无反顾地飞下来?从而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它是基于伟大的母爱而表现出的凛然无畏。

语文学科不仅要关注课文“说了什么”,更要关注“怎么说”。尤其是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更是承载着教给学生写作方法这一重要任务。在实践研究中,教师发现,真正落实习作单元语文要素,切实提升学生言语表达能力,教学活动一定要明确指向“写”的层面。因此,教师并没有把学习重点仅仅放在让学生感受老麻雀的母爱上面,而是抛出“作者是怎样把老麻雀的无畏写清楚的”这一问题。并且引导学生发现“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挓挲起全身的羽毛”“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这些画面都是作者用眼睛看到的。作者把他看到的寫清楚了,读者就能感受到老麻雀的无畏了。接着,学生也会发现“绝望地尖叫”“发出嘶哑的声音”是作者听到的,这也能让读者对老麻雀的无畏产生同样的感受。最后,“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这句话很明显是作者想到的,这样的写法直接让读者清楚地感受到老麻雀的无畏。至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为学生搭建了一个清晰的“如何写”的表达支架。学生也在其中初步领悟到了要想“写清楚”一件事,一定要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结合起来。

在学习了“老麻雀的无畏”之后,学习“猎狗的攻击与退缩”,对学生而言,关于“写什么”“怎样写”就已经非常清晰了。接下来,可以让学生在刚才的基础上自主学习、自己发现、自由表达,进一步了解把一件事的重要过程“写清楚”的方法。并且强调只有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明白了、写得有条理了,才算将一件事的过程“写清楚”了。像这样以课后习题为支架的教学活动,突出了教学重点,明确了表达要求。学生真正从以“课后习题为支架”的教学实践中,领悟到了将一件事写清楚的表达方法,达成了从习作单元首篇课文“教”和“学”的活动中习得表达方法的目标。

三、以“交流平台”为支架,提炼表达方法

“交流平台”旨在结合对精读课文的分析,帮助学生梳理、总结和提炼从课文中学到的习作方法。从单元版块编排上来看,这也是一个学习支架。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它的功能定位,挖掘其中隐藏的丰富的“教学价值”。执教《麻雀》第一课时,教师相机出示“交流平台”第一、二两个版块“写一件事,要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时间、地点、人物要交代明白”两个提示,引导学生了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起因、经过、结果。而这六点正是写一件事情的六要素。学生明白了一定要交代清楚这些要素,才能把一件事“写清楚”,才能达成本单元“写清楚一件事”的学习目标。这样的版块安排,可以帮助学生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提炼。教学中,教师可以把这一版块支架穿插在精读课文的教学中进行。

教学第二课时,教师再将这两个版块导入课堂教学。通过对六要素的复习,完成对课文主要内容、表达方法的回顾。在课堂学习即将结束,学生已经初步领悟作者是如何把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写清楚之后,教师再次出示“交流平台”第四版块“《麻雀》的作者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写了下来,活灵活现地展现了麻雀和猎狗相遇时的情形”的内容,让学生读一读,引导学生对本课学习重点再一次消化、吸收和巩固,进一步强化学生对言语表达方法的认知。

为了呈现更加丰富、更为全面的“把一件事写清楚”的基本方法,完成切实提升学生言语表达的教学目标,本单元还精心安排了另一篇精读课文《爬天都峰》。那是另一种把事情“写清楚”的方法:“按照一定的顺序写。”两篇精读课文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教会学生怎样把一件事情写清楚。对这样的编排理念,教师一定要心领神会并准确挖掘。借助“交流平台”这个支架,教师对下一篇课文的学习进行了铺垫,设置了悬念。在第二课时即将结束之时,教师出示了“交流平台”第三版块,将其中的“按照一定的顺序”“爬山前”“爬山中”“爬山后”隐去,以“?”代替,让学生读一读,激发学生学习下一篇课文的兴趣:“下一课《爬天都峰》也是写了一件事,作者又是用什么方法写清楚的呢?通过下节课的学习,我们一定会有新的收获。”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被调动起兴趣的时候,就会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化。他们会积极思考,自发将本课和下一课的学习方法进行联系,巧妙实现本单元学习内容的整合。这样的教学能把阅读领悟、提炼方法、提升表达的目标真正落到实处。可以说,“交流平台”这一支架帮助学生提炼了课文中的表达方法,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不断起着重要的作用,发挥了引导、完善和激趣的功能。

四、以“初试身手”为支架,运用表达方法

与阅读单元精读课文相比,习作单元精读课文的指向性更为明确:阅读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写作上去。“初试身手”就是为学生学习由“读”到“说”、从“说”到“写”而搭建的一个支架,让学生在实践中初步尝试运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写作方法进行表达练习。

本单元“初试身手”第一幅图是小学生参加运动会跑步比赛的场面。因运动会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一件事,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在参加运动会过程中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恰好可以运用本节课学习到的写作方法清楚地表达出来,所以在《麻雀》第二课时的最后环节中,教师出示了这幅图,借助图片发挥想象,引导学生将图片的内容说清楚。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举行跑步比赛时,你是运动员还是拉拉队员?在那种情形下,你看到、听到、想到了什么?”让学生任选一种身份,先说一说,然后写下来。这样设计小练笔,可以帮助学生运用刚刚学到的方法进行写作,将阅读中领悟的方法和实践表达“无缝衔接”。在实战中训练语言的表达与运用。这样以“初试身手”为支架的言语实践,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從说到写,由生本对话到言语表达,切实体现了单元的人文主题:我手写我心,彩笔绘生活;落实了“将一件事写清楚”的语文要素。

习作单元指向“写”,指向表达,教师应准确认识学段课标要求,清晰理解单元语文要素,充分挖掘教材隐藏资源,巧妙搭建学习支架,积极开展言语实践活动,进而扎实提升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

(作者单位:李红梅,江苏省仪征市实验小学;朱玉忠,江苏省仪征市教学研究室)

猜你喜欢
学习支架统编教材
统编教材初中语文群文阅读的价值及教学策略初探
从最新初一语文统编教材得到的教学启示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初中历史统编教材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课后推荐组文的使用策略
用好助学系统确定教学内容
基于作文视角的统编教材运用
生本理念下初中物理“支架式”教学的实践思考
学习支架在学习支持中的作用探究
“学习支架”的继承与融合
强化支架意识提升学习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