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非遗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调查分析及途径探索

2021-09-05 14:52何亦然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思政教育高职院校

何亦然

摘 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从学生对非遗文化的了解程度、学生在学校课程中接触非遗文化的情况、学生在第二课堂中接触到非遗文化的情况、学生对非遗文化的态度等四个层面进行调研。了解到高职学生对非遗文化认知较浅、接受主动性不高、与思政教育融入不深、创新性缺乏。针对目前从问卷调查结果中反映出的问题,从非遗文化与高职学生思政教育的融合点出发,进行了融入途径的探索,为思政教育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高职院校; 非遺文化; 思政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1)9-191-002

我国拥有丰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见证着我国勤劳和智慧的人民在五千年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形成了具有重要价值和非凡意义的文化资源。截止目前,我国公布了四批次国家级项目名录,涉及十个类别,共计3145个项目。省级、市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更是多如繁星。仅以江苏省为例,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745项,市级有1967项。

然而,当今网络信息高速膨胀,多元文化可以用最快速的方式充斥进校园的每个角落,西方文化的不断渗透和传统文化的逐渐缺位让当今的校园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本次研究以笔者自编问卷《高职学生思政教育中非遗文化的现状调查》的结果为依据,对问卷结果进行分析,了解现今非遗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总结分析、展望前景。

一、调查对象和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实证调研为基础,选取南京市7所高职院校中的在校学生为调研对象,以网络匿名问卷形式,回收1723份。7所高职院校包括公办高职本科学校、省属高职院校、民办高职院校等类型;涵盖了综合类、理工类、财经类、艺术类等性质。具体为: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钟山职业技术学院、南京视觉艺术职业学院、南京金肯学院。

调查问卷共设计单选题、多选题、主观问答题共15个。主要从学生对非遗文化的了解程度;学生在学校课程中接触非遗文化的情况;学生在第二课堂中接触到非遗文化的情况;学生对非遗文化的态度等四个层面进行调研。

二、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1.学生对非遗文化的了解程度

通过调查发现,在南京就读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来自江苏省内,受访者中有7%来自南京市,32%来自苏南各市,41%来自苏北各市,20%来自其余各省。经过数据比对,所有学生家乡所在的城市皆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学生对于家乡的非遗文化并不十分了解。62%的受访者知道自己家乡有非物质文化遗产,38%的受访者则不知道或认为没有。由表中可知,高职学生更多的是从网络的途径了解到非遗文化,这一点符合当今社会的现状,也是研究者将在之后的研究中,将互联网放在重要地位的主要原因。在列举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个数上,24%的受访者可以列举出10个以上,64%的受访者可列出最多3个,有11%的受访者列举不出。这更是说明了高职学生对非遗文化的认知程度非常低;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重技能轻人文的高职教育薄弱点。

2.学生在学校课程中接触非遗文化的情况

从调查结果可知,学生在学校思政课堂上能够获得非遗文化的情况是:有老师专题介绍或有穿插提到占34%,由此可以看出,有部分任教思政课程的老师已经有意识的将非遗文化作为载体进行思政课程的授课。但大部分的老师还没有将非遗文化融入思政课程。说明思政课的老师们普遍对非遗文化重视度不够,且认识不够深入。

由表中可知,有83%的受访者会主动了解非遗文化,有高达96%的学生表达了对学校开设非遗相关课程的期待,可以看出非遗文化在高职学生中有着非常好的受众基础,非遗文化本身拥有着魅力,对高职学生也有极强的吸引力,如果能对非遗文化这座丰富的宝藏进行合理的利用,将引起学生们的共鸣。

经笔者调查,在南京高职院校的选修课中,有少量《南京云锦赏析》、《昆曲赏析》、《京剧赏析》等课程。但是这些课程仅仅停留在赏析层面,未对非遗文化底蕴进行深入挖掘并利用。可以看出学校对非遗文化的重视性不足。

3.学生在第二课堂中接触到非遗文化的情况

第二课堂对于思政教育来说是不可分割的载体,也是使用非遗文化进行思政教育的重要平台。受访者中仅有15%是参与有关非遗文化的各类活动。而没有参与或不知道有非遗文化活动的受访者占43%。由此可知,已有学校在第二课堂的教育中融入非遗文化。但活动数量少、形式单一、宣传不到位,是非遗文化融入第二课堂的主要问题。

4.学生对非遗文化的态度

从调查结果可知,有75%的受访者表示非遗文化对自己的思想有影响,89%的受访者表示非遗文化对自己的学习、工作或生活有帮助,由此也可以看出高职学生普遍认可非遗文化对自身的影响和帮助。但是认为有较重要的影响或较大帮助的受访者都不足30%。说明非遗文化在实际运用过程中的效果还有待提高。由此,也说明了将非遗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三、高职院校中非遗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途径探索

经过对问卷《高职学生思政教育中非遗文化的现状调查》的分析整理后发现,不论是授课还是课外实践活动,高职院校已经在尝试将非遗文化融入思政教育。但是使用面较窄,运用程度较浅显、不够系统。从调查结果看,高职学生普遍对非遗文化的态度比较积极,充满兴趣,也期待能有所收获。但他们对非遗文化的认知程度低,缺乏文化自信。

针对目前从问卷调查结果中反映出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途径进行探索:

1.引入思政课程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程不能仅仅停留在单一的人文教学,需要寻找一个可以将非遗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政课程相融合的方式,将非遗文化作为教学资源供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使用。使传统意义上枯燥无味的思政课程,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思政教师们的教学效果,达到课程育人的目的。

2.融入第二课堂思政教育

通过带有非遗文化元素的系列活动的开展,不论是传统的朗诵、征文、演讲等,还是需要学生亲手操作实践的活动,都能切实增强学生对非遗文化的直觀感知,吸引学生关注非遗文化并与之产生共鸣。类似的活动有:戏曲展演、木雕石雕艺术展、撕纸剪纸体验营等等,这些都是学生喜爱的方式。通过它们来充分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将非遗文化及其深刻的内涵传达给学生们,提升学生对非遗文化的认知和认同,增强高职学生的文化自信。

3.运营多媒体平台

随着现今社会信息的急速发展,网络无疑是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最重要的新阵地之一。非遗文化可以立足其自身优势,借助多媒体平台,通过图片、声音、视频、动漫,甚至是AR、VR、直播等形式,向高职学生推出一系列高品质、高品位的作品,以强大的吸引力感染高职学生们。一方面可以推广优秀非遗文化。另一方面也是向学生们传达民族精神和工匠精神、坚定文化自信的良好途径,将思政教育的效果达到潜移默化地提升。

4.创新创业教育

任何文化在延续的过程中都是在继承中创新,非遗文化也不例外。将非遗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学生创新能力。从学生的创业可行性角度来看,非遗文化本身具有较为完善的传统产业模式,为创业者提供了非常好的创业基础。而很多非遗文化急需进行技术革新和产业模式调整,这给学生创业团队预留了足够的发挥余地。学生可以通过自身能力让非遗文化焕发新的生命力。

总而言之,将非遗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能够满足学生、学校和思政课程发展的需求,也能促进非遗文化更好地传承。如今,学生已然成为高职院校教育的主体,这将推动我们更加与时俱进地开展思政教育。笔者将在之后的研究中,重点梳理非遗文化融入高职学生思政教育的途径,形成系统的教育体系,将高职思政教育落到实处。

*本文系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2017年度学校科研基金项目“中国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探究”(编号YK17-03-08)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荆奥棋.茶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策略探讨[J]福建茶叶,2019(12):110-111

[2]冯秀云.网络信息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

[3]孙琳.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6

[4]赵捷.“非遗文化进入校园”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研究[J]艺术科技,2019,32(06):78-79

猜你喜欢
思政教育高职院校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