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霞萍
摘 要:幼小衔接指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两个阶段间的衔接,即幼儿从幼儿园向小学过渡的整个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幼儿园、小学、家庭三位一体所需做出的多方面准备。幼小衔接的主人公是“幼儿”,幼儿始终处于主体地位。那么不管是何种形式的幼小衔接,幼儿的自我需要以及自我管理是幼小衔接的一把“金钥匙”。内驱力让幼儿从让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有了内驱力,幼儿都能保持高度的热情和积极的态度投入到自己想做的事情;有了内驱力,让教师明白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课程理念,为项目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衔接; 活动; 内驱力; 习惯; 经验; 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1)9-053-002
新形势下幼儿园教育更关注幼儿长远的学习力,而非简单的知识技能的灌输。为解决问题与改变现状,笔者开展“幼小衔接”大班项目活动,通过校园先行,让幼儿园、小学阶段的幼小衔接目标同步,幼儿呈现连续性发展;学生试行,让幼儿全程参与到幼小衔接的活动中来,萌发入学意识,培养学习能力以及非智力因素,形成全面发展观;家长助行,家园、家校之间对教育的科学理念形成一致的认同。另外,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幼儿建立自主感、归属感、胜任感,激发幼儿的内驱力,顺利地实现由幼儿园向小学的过渡。
一、学校先行,园校对话探寻真需求
幼儿园和小學有着不同的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学习氛围、学习任务……幼儿对此是既向往又茫然。在入小学前,幼儿经历着关系人断层、学习方式断层、行为规范断层、社会结构断层等多方面。围绕这些问题,笔者与小学进行了多次沟通对话,根据大班幼儿即将进入小学的特殊需要,从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学习准备等方面,探寻幼小衔接有效开展的途径和方法,为幼儿成长搭建合理阶梯。例如,园校双方就围绕幼儿一日生活时间安排进行对比、讨论,使得双方对各自的教学形式及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提出开展模拟课堂体验活动,并逐步调整幼儿的一日生活时间,以便于缩短“幼小”之间的差距。
笔者通过研判“园校对话”中共性问题的教育价值、幼儿及家长的调查反馈,开展审议活动,哪些活动幼儿是可参与的?哪些活动适合幼儿部分参与?还有哪些活动是适合隐性渗透?最后,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完成“幼小衔接”的思路梳理,制定出幼小衔接活动计划,从小学我知道、入学我准备两条线索开展项目活动。通过活动,促进幼儿能以高度的热情、积极的态度投入到自己想做的事情中,激发其潜在的内驱力,让幼儿对小学生活充满向往和好奇,养成良好习惯,以积极的态度做好入学心理和生理准备。
二、幼儿试行,项目活动激发内驱力
笔者站在幼儿的角度,注重幼儿的内在需求,以项目活动的形式开展幼小衔接活动,改变对幼小衔接活动狭隘的认识,更关注促进幼儿的可持续发展,形成较为持久的学习内驱力,让幼儿能尽快适应即将到来的小学生活。为改变问题与现状,从幼儿对小学生活的调查入手,发现其感兴趣的问题,继而创生《我们毕业啦》《我上小学啦》《入学好习惯》一系列“幼小衔接”大班项目活动,寻找资源——活动——活动的项目——活动实施路径。
(一)小学我知道——实践体验是幼小衔接的渠道
笔者站在幼儿的视角,将“幼小衔接”活动开展重点放在幼儿的“内驱力”培养,通过幼儿亲身体验、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帮助幼儿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有一个全新的开始。
1.亲身体验,萌发入学意识
激发幼儿的内驱力。首先让幼儿从意识开始转变,借助开展有仪式感的实践活动《我们毕业啦》,知道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萌发入学意识。结合幼儿对毕业典礼已有的设想和认识,以问题串起活动。从幼儿的需求出发,才能真正激发幼儿的内驱力,从而让课程活动走向深处,帮助幼儿解决实际问题。在“我们可以在哪里开”环节中,幼儿通过讨论投票的方式,考虑了天气、环境、舞台等因素之后,最终以26票高票选择了小学的舞台;在“我们要表演什么节目”环节中,通过说说我想表演什么、小小记者探访等活动,将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幼儿;在“我们怎么宣传”环节中,为了能让全园小朋友都来参加毕业典礼,幼儿提出要做宣传,将重要的信息(日期、节目内容等)通过图文的形式发到每个班级,有效利用幼儿已有经验重构新经验;在“我们的舞台怎么布置”环节中,幼儿在画纸上画出了想要设计的舞台,提出很多创意想法:房梁上可以挂彩带,舞台上摆上美丽的鲜花,座位按照什么排列……前期的准备工作已经让幼儿真正“忙”了起来。让幼儿成为这场典礼的主人,幼儿在前的课程理念在活动中真正得到体现。
“毕业签名”让孩子们感受到了离别之意,慢慢地学会珍惜;“幼儿园发生的故事”,通过谈话、绘画等方式,让孩子们感受到了自己三年的变化;“毕业典礼”让孩子们共同见证毕业难忘的时刻……生活需要仪式感,在充满仪式感的活动中,幼儿的内驱力得到进一步激发,对“上学与长大”有了初步的认识,萌发入学意识。笔者尊重幼儿的兴趣爱好,相信幼儿的能力,不断创设幼儿锻炼的机会,让幼儿通过完成一件件难度适当的事情,胜利感就会得到满足,自信心得以提升,从而内驱力得到激发。
2.问题入手,创生项目活动
站在幼儿的角度,开发利用课程资源,以幼儿问题为线索串联起《我上小学啦》项目活动。问题一“小学什么样?”师幼制定参观计划;组织幼儿参观小学校园;与幼儿园生活进行对比;通过表征方式记录两者之间的不同;揭开小学的神秘面纱。问题二“小学里有谁?”开展小记者活动;采访小学的哥哥姐姐;发现小学里的人员结构和幼儿园不一样。问题三“小学生做什么?”通过调查、谈话、体验,幼儿知道小学生有升旗仪式、课堂活动、课间活动等。从环境布置入手,营造“我上小学啦”的活动氛围,开展模拟课堂、调整幼儿的一日作息时间、整理书包等活动,360度了解并体验小学生活。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幼儿获得了多方面的发展,对小学生活充满的憧憬。
通过项目活动《我上小学啦》,让幼儿体验到自主感,感到可以自己做决定。幼儿和成人一样,当他感觉自己是在别人的控制下做事情,积极性就会被打消。笔者在活动中给予幼儿自由、自主、愉悦、创造的机会,当幼儿愿意去探究时,他们就会有热情、有动力,会想方设法去解决问题,从而在解决问题中得到进一步发展,进而唤醒幼儿的内驱力。
(二)入学我准备——习惯养成是幼小衔接的基础
苏格拉底的父亲是一位著名的石匠师傅,在他很小的时候,看着父亲雕刻石狮子,便问父亲:“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好的雕刻师?”父亲的回答是:“我不是在雕刻狮子,而是在唤醒它。”教育的精髓正在于此。怎样唤醒幼儿习惯意识,激发其内驱力?通过前面实践体验活动,笔者发现幼儿的热点话题集中在小学的食堂就餐、课间活动、上课规则等,实则是幼儿园“保教并重”与小学“以学为主”的区别引发的。良好的习惯是幼小衔接的保障,为让幼儿顺利适应小学生活。笔者以“入学我准备”为线索开展《入学好习惯》项目活动。通过“我是班级小主人”和“爱上阅读我能行”,让幼儿找到在班级中的归属感和成功感,提升幼儿的生活自我服务能力,培养阅读学习习惯,为入小学做准备。
1.我是班级小主人,寓教育于生活
生活活动中蕴藏着大量的教育契机。笔者通过“我是班级小主人”活动,努力为幼儿创设自我服务机会,引导幼儿在活动中积极行使自己的权利、尽自己的义务、负自己的责任,有效激发幼儿的内驱力。以“值日生”为例,通过设计值日生分工表、设计值日生牌、评选最佳值日生、请小学生来介绍怎样为班级服务等活动,让幼儿全程参与到班级的日常管理中来。并争取家长的配合,在家也多放手让幼儿参与到家务劳动中来,学习物品的整理归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家园合力共育。通过生活教育,幼儿逐步体验到班级小主人的责任感,自我服务能力提升的成功感,以及为他人服务的快乐感。
2.爱上阅读我能行,习惯助力成长
《指南》指出:4—6岁幼儿,能专注地进行阅读图书,能说出所阅读的幼儿文学作品的主要内容,喜欢和他人一起谈论图书和故事的相关内容。从“要我读”开始,根据21天效应,笔者开展班级阅读打卡活动,在打卡的同时也鼓励幼儿能推荐喜欢的书本,不断充实班级阅读区;作为幼儿主推的书本,幼儿非常乐意去介绍给同伴,在介绍的过程中,幼儿重温书本的同时又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到“怎么读”过渡,参观小学图书室,设计我喜欢的阅读区,一起布置阅读区,营造想阅读的氛围;设立图书管理员,与幼儿尝试运用编号或颜色、符号等进行书本分类;教给幼儿阅读的技巧。例如认识封面、扉页、页码、书本前半部分、后半部分、封底,一起设计书本的封面等。最后引发“我要读”,开展我是阅读小明星活动,幼儿每天固定时间担任小老师开展阅读活动;开展阅读表演活动,一起来演一演故事中的情节,体验人物情感。
三、家长助行,家庭教育共建优环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调动家长参与幼儿园各项活动的积极性,也是提高幼儿教育工作质量的重要途径。“幼小衔接”大班项目活动的有效开展,当然离不开家长的助行。家长要真正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明确幼儿的发展需要,才能找到适合的教育方法,让幼儿自然过渡幼小衔接的关键期。另外,内驱力往往和家长的教育密切相关。善于正向强化的家长,会使自己的孩子充满自信和活力;同时,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也是在培养孩子的内驱力,对孩子未来也会有很大帮助。
(一)及时沟通,建立心理准备
开展“幼小衔接”家长问卷调查,分析发现家长在幼小衔接方面的误区以及最关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家庭教育指导。通过前期活动,笔者发现幼儿对小学生活已有初浅的认识,有的来自家里的哥哥姐姐的描述;也有是父母的经验之谈;更有的是电视里的介绍……幼儿对小学生活的经验大多来自他人的经验,而非自身的亲身体验或直接感知,犹如盲人摸象,是片面的、不深刻的。因此建议家长从心理建设为孩子做好入学前的准备工作。针对“抢跑”的家长进行引导,正确看待幼儿的幼小衔接。例如,家长可以和孩子利用节假日或散步机会,带孩子去校园走一走,熟悉环境;利用故事或绘本,培养幼儿对学校的向往之情和渴望获得知识的热情;家长可在平时多带孩子参加一些户外运动,增强幼儿的体质;如鼓励孩子与陌生的小朋友交流,和同伴分享自己喜欢的东西……通过一系列活动,帮助家长们明确在幼小衔接过程中家庭教育的职责,同时为幼儿营造健康的心理环境。
(二)家园携手,促进习惯养成
一种好的习惯是幼儿走向小学生活的阶梯。好习惯的培养需要家校共同努力。这就需要家长帮助孩子在心理上做好充分准备,多与老师配合,逐步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笔者围绕学生专注力、意志力、倾听习惯、书写习惯以及计算习惯的培养,与家长们分享了很多实用的小妙招。另一方面,积极发挥家长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的幼小衔接活动,从家园合力培养好习惯开始,在家多放手让幼儿参与到家务劳动中来,学习物品的整理归位,养成自我管理能力;开展亲子阅读活动,开展21天班级阅读打卡活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轻松自主的环境中,产生积极入小学的愿望,让幼儿建立胜任感。
幼小衔接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是一个由内而外的适应过程。让学校、老师、家长合力,追随孩子们的心理发展需求,有节奏、有步调地帮助孩子们卸下对小学的焦虑和不安,在不疾不徐中实现幼儿园向小学的过渡。
参考文献:
[1]张治军,徐曼丽.幼小衔接实用策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李岩.幼小衔接实践中的探索与反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