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策略例探

2021-09-03 20:15丁加华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教学策略

丁加华

摘 要:科学源于生活。在小学科学课堂中采取生活化的教学策略,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更好的学好小学科学这门学科。当前的小学科学课堂更加注重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来实施教学,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可以让小学科学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基于此,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小学科学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策略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小学科学; 生活化教学;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1)10-033-002

在小学科学的教学中,实施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把科学和生活结合在一起,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科学和生活的联系,也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可以将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科学知识,更好的运用在实际生活中,帮助学生运用科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科学设计课堂导入

在教学中,做好课堂导入,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帮助学生回忆前面所学的内容,能够为学生接下来的有效学习奠定基础。在实施生活化教学的时候,教师要重视课堂导入,在进行导入的时候,教师选择的内容要结合生活,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其实离我们很近。同时也要提高教学内容的可操作性,这样学生在后续探究的时候,就会有更多实践的机会。如果教师不注重课堂导入,很容易造成教学内容和生活的脱离,进而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浓。

教学导入是一节课开始的关键。合理的导入课堂教学,能够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在课堂导入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导入的内容,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积极的思考,为提升学生的探究意识做准备。这样教师再结合生活化的内容上课的时候,就会更容易让学生学习科学知识,让整个学习过程变得更加地高效。

案例1.《沙子与黏土》课堂导入

这节课主要的学习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沙子和黏土的外形特征和不同,同时知道沙子和黏土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沙子、黏土和石头都一样,都是组成地球的重要物质。大部分学生都有过玩沙子的经历,但是对于沙子和黏土却没有感性的认识。所以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去动手感知沙子和黏土的特点,同时引导学生去观察和实验,从而加深对黏土和沙子的认识。有了实际接触这些东西的经验,学生在观察其他物体的时候,就会变得更加全面,也能够更加全面地描述其他物体,增加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增加学生的对于新知识的认识,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案例2.《水是什么样的》课堂导入

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让学生能够运用感官,辨认出那一杯是水;能够说出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等特征。并且通过把相同的水倒入不同的杯子中、让水在手背上滴一滴的活动,知道水是没有具体的形状这一性质。在教学开始前,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展示图片:海洋、小溪、雨水等,让学生知道大自然中的水是普遍存在的?然后教师指导学生说说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是需要水的,如果没有了水我们的生活会怎么样?通过课堂导入,课堂的气氛已经非常的活跃,这个时候,教师再引入新课,这样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会更高。

二、合理创设教学情境

在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探究的主动性,让学生能够迅速地融入到课堂中,增加学生对于知识的体验。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对于生活化的程度要求较高,特别是小学科学这种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更是需要贴近生活,把学生带入到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增加科学知识和生活的结合,从而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的时候,教师要重视创设教学情境,将课本上一些晦涩难懂的知识通过教学情境展示出来,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于科学知识的兴趣。教师可以根据设计的教学情境,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将学生带入到特定的场景中,增加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也可以促进学生对于知識的思考,进而有效地提高教学的效果。

案例3.《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教学情境创设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说出一些自然物和人造物的名称,并能够通过了解这些物体的特征,对这些物品进行分类。通过物品分类,了解自然界是由各种各样的自然物体组成的,认识到世界是由人创造出来的;通过自己动手对自然物进行改造,知道人造物也是由自然物经过改造形成的。在学习这一部分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这个世界上没有了自然物会怎样?人们该如何生存?通过创设一个没有人造物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思考,进而激发学生对于自然的敬畏,提高学生爱护自然的意识。

案例4.《多姿多彩的植物》教学情境创设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通过图片、标本或者实物等,说出常见植物的名字。通过用多种方式进行观察,初步认识植物的特征。同时让学生意识到植物的生命也是宝贵的。在学习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植物对于我们人类的贡献,让学生可以从衣食住行几个方面进行讨论。然后教师问学生,如果没有植物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最后得出结论:人类的生产生活是离不开植物的。所以我们要爱护植物。教师通过创设一个没有植物的环境,引发学生对于植物作用的思考。

三、积极开展探究活动

学习科学离不开科学探究,小学科学进行生活化教学的一个主要目的也是为了能够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能够对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和科学知识产生探究动力,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对身边的知识进行探究。

案例5.《植物的一生》探究活动设计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知道每个植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这个时候教师以凤仙花为例,给学生讲述关于植物的知识。凤仙花的一生也会经历很多时期,在各个时期中,凤仙花会不断的变化,发育出根、茎、叶等器官;同时了解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分、土壤和适宜的温度。在学完这一部分内容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凤仙花的种子,让学生把这些种子拿回家种植,使学生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让学生对凤仙花的生长过程,做好记录,写成日记或者周记,进而分析出结论。通过让学生探究植物的生長,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案例6.《声音的产生》探究活动设计

学习这一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声音产生的原因: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同时让学生开展声音产生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可以通过探究活动,总结出声音产生的条件。并且通过观察物体发出的声音以及声音突然中断时的现象,对这些现象进行细致地观察和描述。在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自己讲话发声时的状况,教师先让学生的手触摸自己喉咙部位,对比说话时和说话前后手的感觉。让学生类比列举其它固体发声,观察发声时是否振动。通过总结和归纳,让学生知道这些物体发声的时候,都会有振动的现象产生。当振动停止的时候,发声也停止,进而得出固体发声是由于振动导致的。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究气体和液体的发声情况,让学生借助已有材料(口哨、水槽、水瓶),完成实验。根据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和其他同学的观察记录,发现气体、液体发声也具有固体发声的共同特点。教师在此次教学中,通过多次的实践探究,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学生对于科学现象的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

四、精心设计课后作业

作业是让学生巩固课堂上学习成果的一个重要手段,教师在课后布置生活化的作业,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在布置生活化的作业时,要重视在作业中融入生活化的元素,并且和教材的知识紧密结合在一起,让学生能够通过身边较为常见的物品,来完成作业,让学生学习的科学知识,通过自己的实践变得更加的牢固。

案例7.《自制指南针》课后作业设计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知道钢针经过磁铁摩擦后,可以变成磁针,让学生知道磁铁的原理,同时能够判断磁针的南北极,并且自己制作一个指南针,这一部分的内容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在课后就可以给学生布置一项作业,让学生找寻合适的材料,制作出一个简易的指南针,让学生能够探索指南针的知识,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把课堂上的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感觉到科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案例8.《怎么移动重物》课后作业设计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搜集生活中应用杠杆原理的事例,说明杠杆的作用;会做杠杆原理的探究实验,并根据数据对杠杆原理进行解释。知道杠杆是可以围绕固定点转动的、能够提升重物的简单机械;知道杠杆的作用:省力、方便、平衡。同时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中科学现象的精神,进而让学生能够感受和体验快乐。在学完这一部分内容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杠杆在生活中的使用场景,可以让学生在课后找出生活中哪些是省力的杠杆?哪些是费力的杠杆?这些费力的杠杆,为什么费力还要用它?有什么作用呢?通过这些问题,可以让学生有效地理解杠杆的作用,加深学生对于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五、用心组织教学用语

教学用语要采取生活化的语言,增强学生对于科学知识的理解。所谓生活化的语言,就是在教学中,用适当的生活化的事例,结合通俗易懂的语言,来提高学生对于科学知识的理解。教师要在备课阶段,采取生活化的事例和通俗易懂的语言设计教案。在课堂上,教师要重视和学生进行交流,走入到学生群体中,搜集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将这些学生感兴趣的元素融入到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期刊等媒介搜集有用的信息,丰富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果。

案例9.《生物的启示》教学用语

师:现在请大家根据一种生物的特征来个发明设想。为此,老师专门设立了一项“最佳发明设想奖”,看谁能得到它?(把奖牌出示给学生看)请小组讨论。(学生合作交流)

生:大家都知道猫之所以能在晚上捉老鼠是因为它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我想根据猫的眼睛发明“蓝外线”。它不会像“红外线”那样有一个红点容易让人发现,把“蓝外线”装在警察叔叔的枪口上,不仅能清楚地看到犯人的内脏,准确击中犯人,而且不易被人发觉。(“蓝外线”是学生自定的,有待商讨。)

生:我想为盲人发明盲人探路镜。

师:你真是一位富有爱心的发明家。

说说看,你是受什么启示发明的?

生:我是从蝙蝠的超声波得到启示。这种镜子的外表和普通墨镜一样,不同的是它能发出超声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耳朵接受到信息后盲人就可避开障碍物,遇到熟人还可以打招呼呢!

师:也许以后就没有“盲人”一词了。

生:我想为中国足球队发明新型足球鞋。它是根据壁虎的特点制造的,穿上它无论从哪个角度射门都能进球,那样,中国队就能战胜巴西队了。

师:让我们为中国队加油!

师:大家的想象很奇特,评一评,把奖颁给谁?(学生评议,老师颁奖)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感想?

生:人们的想象力太丰富了,生物对人们的启示太多了。这又使我想起现在的人们大肆捕杀动物,使大自然的生态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我们要从小做起,保护环境,保护我们共同的母亲——地球。(全体鼓掌)

六、运用知识解释现象

学习科学知识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让知识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生活,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例如我们明白打雷天不能站在大树底下、汽水喝前不能剧烈的摇动等。我们只需要明白其中的科学原理,就能在日常生活中避免这些行为。类似的现象还有很多,日常生活中的这些现象,学生一般都知道,但是很难理解其中的科学原理。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探究这些现象,能够激发学生探究世界的欲望,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让科学知识更好的服务于我们的日常生活。

科学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课堂中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拉近科学和生活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到科学探究中来,进而更有效的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熊和辉.浅析小学科学教学中的生活化教学实施对策[J]东西南北:教育,2020(1):0128-0128

[2]杜瑞瑞.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的现状及策略研究,陕西师范大学,2019

[3]蒋易静.浅谈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策略[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9(5):55-55

[4]林令玲.“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小学科学教育中的实施[J]中国校外教育,2020(17)

[5]熊和辉.浅析小学科学教学中的生活化教学实施对策[J]东西南北:教育,2020(1):0128-0128

猜你喜欢
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