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雷
(三门峡骨科医院 疼痛科,河南 三门峡 472000)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发病率逐年上升,患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1]。常规保守治疗疗效欠佳,临床多行手术干预治疗以改善腰椎功能并预防机体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出现。手术治疗LDH 由于创面较大不易恢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近年来微创介入技术成为治疗LDH 的手术新方案。低温等离子髓核消融术(CN)是21世纪初引入国内的一种微创介入技术,相关临床研究表明[2]其安全性较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疗效较好。CN 联合其他疗法治疗可使患者腰椎功能显著改善,目前临床多将CN 联合臭氧疗法或神经根射频疗法进行治疗[3],但两种方案的临床疗效差异尚未证实。本研究对L3—4 突出的LDH 手术治疗患者分别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案,比较两种疗法的临床疗效,结果报告如下。
选择2019年5月至2020年7月于三门峡骨科医院治疗的95 例L3—4 段突出的LDH 患者,采用DPS 系统随机分成观察组(47 例)与对照组(48 例)。观察组男24 例、女23 例,平均年龄(52.17±9.25)岁,平均病程(12.32±2.79)个月,突出类型:中央型10 例、旁中央型26 例、椎间孔型11 例,主要症状:腰痛19 例、单下肢痛13 例、双下肢痛15 例。对照组男23 例、女25 例,平均年龄(52.33±9.06)岁,平均病程(11.84±2.68)个月,突出类型:中央型13 例、旁中央型27 例、椎间孔型8 例,主要症状:腰痛21 例、单下肢痛12 例、双下肢痛15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依从性较高,且可正常沟通交流;②患者及家属对研究了解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③患者的责任椎间盘均为L3—4,并有影像学检查辅助确诊。
排除标准:①合并精神病史或认知障碍的患者;②伴有严重椎间盘炎的患者;③年龄<26 岁或>73 岁的患者。
两组患者取俯卧位,在影像学支持下定位责任椎间盘L3—4,并在其旁开7~9 cm 处进行穿刺,穿刺针至靶点位置后退1 cm 处将针芯换为腰椎等离子刀头(DXR-G1100-A185 型),将等离子刀头进入纤维环内靶点位置,使用低温等离子多功能手术系统(陕械注准20172250079)连接刀头,频率调为2 档进行热凝,若无刺激症状则调为3 档并转动刀头进行消融。
观察组采用CN 联合神经根射频治疗。患者经低温等离子消融术后,将射频针穿刺至目标神经根靶点,连接射频电极与射频发生器,对患者进行感觉、运动测试,诱发出患者具有放射性异痛的神经根支配区域,行脉冲射频,针尖电极温度设置42~44℃,频率2 Hz,治疗时间600 s,治疗后注射以0.5% 盐酸利多卡因配制的消炎镇痛液3 mL,常规包扎,术毕。
对照组采用CN 联合臭氧治疗。穿刺针穿刺至靶点后,通过穿刺针向每个椎间盘内注入10 mL 浓度为40 μg/mL医用臭氧,气态弥散后退出穿刺套针,常规包扎,术毕。
患者术后12 h 需卧床休息,12 h 后可在护士陪护下进行运动功能观察,术后3 个月内不可从事体力劳动。
①手术基本情况,包括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花费。②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4]评分,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术前1 d、术后1 个月、术后6 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VAS:0~10 分表示无痛—重度疼痛,得分越高表明患者腰椎功能损伤越重。③直腿抬高试验度数,80°~90°为正常范围,<80°为试验阳性,度数越小代表LDH 症状越明显或神经受压迫程度越重。④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包括睡眠质量、疼痛程度、生活质量等方面,总分45 分,分数越高表明疾病对日常生活的影响越大、功能损伤越严重。⑤血清中炎症因子水平其中包括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检测方法:分别于治疗前1 d、治疗后6 个月由专人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4 mL,分离血清后,低温保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中IL-6 和IL-8 水平。IL-6 试剂盒、IL-8 试剂盒由深圳晶美生物医学公司提供。
采用SPSS 21.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数据)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n=47)与对照组(n=48)手术基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基本情况对比(±s)
表1 两组手术基本情况对比(±s)
组别手术时间/min出血量/mL手术花费/万元观察组59.63±7.8822.67±2.783.36±1.28对照组61.07±7.3223.24±2.583.19±1.55 t 0.9231.0360.582 P 0.1790.1510.281
术前1 d,两组患者VAS 评分、直腿抬高试验度数和ODI 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 个月与术后6 个月,观察组(n=47)VAS、ODI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n=48);直腿抬高度数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VAS评分、直腿抬高试验度数及ODI评分比较(±s)
表2 两组VAS评分、直腿抬高试验度数及ODI评分比较(±s)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P VAS 评分/分术前1 d7.62±1.257.73±1.410.3930.348术后1 个月3.96±1.745.08±1.593.276<0.001术后6 个月1.43±2.012.84±1.753.648<0.001直腿抬高度数/°术前1 d51.09±4.2352.17±4.281.2370.109术后1 个月76.98±4.0272.03±3.416.465<0.001术后6 个月81.24±3.5976.22±4.725.842<0.001 ODI 评分/分术前1 d21.54±1.9721.79±2.030.6090.272术后1 个月10.32±1.8813.74±1.2510.461<0.001术后6 个月4.26±1.366.91±1.439.252<0.001
术前1 d,两组患者血清中IL-6、IL-8 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 个月,两组患者血清中IL-6、IL-8 水平均较术前下降,且观察组(n=47)水平低于对照组(n=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中炎症因子水平比较(±s) 单位:pg·mL-1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中炎症因子水平比较(±s) 单位:pg·mL-1
注:与同组术前对比,①P<0.05。
组别IL-6IL-8术前术后术前术后观察组 261.45±32.57 92.02±11.28① 400.32±32.54 111.86±16.53①对照组 266.58±30.49 99.89±14.36① 403.51±30.49 126.58±14.28①t 0.7912.9010.4934.570 P 0.4300.0040.623<0.001
LDH 由于椎间隙及突出组织压迫神经导致患者疼痛剧烈,因此减少患者疼痛是临床治疗的关键[5]。内科常规保守疗法采用口服药物及物理疗法,其可以缓解症状但难以彻底解决患者神经受压状况,症状易反复。因此多数患者最终采取手术治疗方案。传统手术治疗常采用腰椎融合术、半椎板切除、正中入路开窗等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存在腰椎切口大、创口不易恢复、并发症发生率高等缺点[6],需要探寻临床疗效更优的新型手术方式。CN 是近年应用较为广泛的方法之一,它利用独特的消融和热凝的技术降低间盘内压力,使患部突出的间盘回缩[7],可显著缓解对腰椎的机械压迫,临床常联合臭氧注射疗法等辅助治疗。神经根射频疗法可通过频脉冲电流选择性损毁痛觉神经纤维传导,阻断疼痛的传导,可达到长期有效止痛的效果[8]。
本研究分别应用CN 联合臭氧注射及CN 联合神经根射频疗法,对比两种联合疗法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两组术前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观察组VAS评分、ODI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直腿抬高试验度数大于对照组,观察组腰椎疼痛改善状况优于对照组。分析其原因为神经根射频疗法可以选择性地摧毁痛觉相关传导纤维、修复部分受损神经,使得患者疼痛缓解更为彻底。IL-6、IL-8 是重要的炎症致痛因子,神经根射频疗法可改善患部神经根功能性张力,促进炎性物质的吸收[9],显著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且神经根射频疗法相较臭氧疗法对于周围正常组织损伤更小,进一步提示其治疗效果优于臭氧疗法。
综上所述,CN 联合神经根射频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缓解疼痛、促进炎症吸收、不易感染等优势,可显著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降低术后感染风险,值得在临床LDH 外科手术中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