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政
很多腰痛的患者来门诊就诊时,骨科大夫常常让患者平躺在床上,然后将患者的腿伸直并缓慢抬起,有些患者如触电一般,立即痛得叫出声来,这时医生反而“欣慰”地笑了:“很可能是腰椎间盘突出!”这么神奇吗?
下面就带大家认识一下这个对每一位医生或医学生来说都再熟悉不过的体格检查———直腿抬高试验。
直腿抬高的检查方法
1.让患者取仰卧位,双下肢自然放松伸直。
2.检查者先用一手托住患侧的足跟,另一手按于同侧的膝前,以保持膝关节伸直,然后徐徐抬起该下肢。当髋关节屈曲至30°~70°时(正常可达80°),若出现患侧的下腰或臀部疼痛,并沿着坐骨神经的通路向远端放射, 则判定直腿抬高试验第一步阳性。
3.直腿抬高出现疼痛后,屈髋的角度不变,再将膝关节略微屈曲使坐骨神经松弛,若疼痛随即消失,则判定直腿抬高试验第二步阳性。
4.在直腿抬高前兩步阳性时,将患肢稍放低,%使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 然后用力向足背屈,若疼痛复又加剧,则称为直腿抬高加强试验。
直腿抬高的原理
正常情况下, 做直腿抬高后, 神经根在椎管内外有一定的上下活动空间, 可贴椎管前壁上下牵拉活动2~4毫米。
当直腿抬高小于30°时,椎间孔内的神经根处于静止状态;30°~70°时坐骨神经受牵拉,神经根在椎间孔内发生移动;到70°后移动停止。
由于不同神经根出椎间孔的位置不同,不同的神经根移动范围也不同。当腰椎间盘破裂,髓核组织被挤出,突向椎管内,压迫神经根,使神经根处于固定或半固定状态时,神经根在炎性因子刺激下处于高敏状态。
因此,直腿抬高30°~70°时,炎性神经根被牵拉,难以向远端移动,诱发坐骨神经痛。
直腿抬高不同角度的意义
1.直腿抬高30°附近出现疼痛一般不呈放射痛, 而多为大腿后侧的牵扯痛, 这是由于腘绳肌损伤后反射性紧张痉挛所致。
2.直腿抬高30°~70°出现疼痛多表现为腰痛及同侧下肢的放射性痛, 高度提示腰椎间盘突出症处于急性发作期。
3.直腿抬高70°以上出现疼痛可判断放射痛不一定来源于神经根部,可能多起源于臀部及髋关节周围,应高度怀疑梨状肌损伤或骶髂关节病变。
直腿抬高还有治疗作用
直腿抬高是训练大腿肌群特别是股四头肌的有效方法之一, 是膝关节及其以下部位术后常采用的锻炼方法。
有研究报道,平卧位直腿抬高30°~45°时神经根紧张,由于45°~90°时神经根松弛,能随下肢运动而上下移动0.5~1.0厘米,由此提出术后直腿抬高运动,使神经根紧张、松弛、上下移动, 从而促进神经根本身的血液循环, 有利于神经根的炎性反应及早消退,避免局部组织在修复过程中产生粘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