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言政
【摘 要】文章以中职学校思政教育融入数控技术应用课程的探索为研究对象,首先阐述了在数控技术应用课程中开展思政教育的意义,其次分析了数控技术应用课程中思政教育开展应注意的事项,并探讨了数控技术应用课程思政工作开展面临的问题,最后结合相应问题,提出了一些数控技术应用课程中思政工作融入应对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职学校 思政教育 数控技术应用课程 融入实践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21.012
一、在数控技术应用教学中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意义
数控技术是中职学校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在该课程中加强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本身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在数控技术应用课程教学中注重加强思政教育的探索实践,有利于中职学校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培养广大中职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和实践活动能力。这对中职学生未来实现全面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在中职学校中,立足数控技术应用课程教学,加强思政教育的融入,还能够有效培养中职学生爱国、爱党情感。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觉悟,从而能够发自内心认可自己的国家,始终坚定不移地跟党走,不被外界的不良思想价值观念所诱导。还能够有效培养中职学生无私奉献、为人民服务等崇高精神,从而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能够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大众。[1]
一般来说,无论是良好的职业道德,还是为人民服务精神,抑或是崇高的思想政治觉悟,都是当前中职学校育人必须要实现的教育目标。因此我们应深刻认识到在数控技术应用课程中开展思政工作教育的意义。在教育教学方面,注重挖掘課程中的思想教育元素,加强思政工作的落实,如此才能有效提高中职学校育人水平,使学生不仅有过硬的专业的技术能力,同时在思想层面上也能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等,如此学生未来才能更好地在工作岗位中发光发热,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除此之外,从宏观层面来看,在数控技术应用课程中开展思政工作教育,对国家未来发展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新形势下,国家对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前在实际开展思政工作的过程中,已经不再是浅层次的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结合,而需要专业课教师在深入理解思想教育的基础上,言传身教。注重将思政教育元素与专业知识进行深度融合,以春风化雨的方式,让学生在掌握课程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能够真正明白自己所学专业知识最终的使命与目的,即为了更好地建设祖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数控技术应用课程中思政教育开展应注意的事项
(一)注重课程内容与思政内容深度融合
在数控技术应用课程中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最终教学效果的好坏关键在于融合的深度。因此注意教师需要充分了解课程教学本身的特色,充分挖掘其中的思想教育内容,用于思政工作开展的素材,有效提高思政教育的针对性。[2]与此同时,教师在实际进行思政教育融入的过程中,还应积极寻找数控技术应用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切入点,结合实际的课程教学内容,自然而然地引申出思政教育的意义,促使思政工作无缝融入到数控技术应用课程教学中,避免让思政教育内容的呈现过于生硬、刻意,从而更好地彰显出数控技术应用课程中融入思政工作的育人价值。
(二)注重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
以往课程思政教育之所以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关键在于整个教育过程太过“悬浮”,不够接地气,学生无法从中产生共情。因此在数控技术应用课程教学中开展思政教育工作,一方面,要以润物无声的方式,结合实际数控技术课程教学内容,找出不同的思政教育切入点,让学生在无形之中接受到思想政治价值观念的熏陶与培养,让思政教育工作内容传递不再是以往“自上而下”的形式,使其更易于学生接受。另一方面,思政教育内容的渗透,还应注重举一些实际的案例,注重激发出学生的真情实感。如此一来,学生在进行数控技术应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才能真正认可其中传递的思想价值观念,从而让整个思政工作在教学中开展得更加自然,引导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产生知识、情感与思想价值观念的共鸣,如此才能更好地发挥出数控技术应用课程教育隐性思政的育人价值。
(三)注重以学生为本
在数控技术应用课程中开展思政工作,还应以学生为本,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准确把握学生最新的思想动态,并以此为依据,实现思政内容的针对性导入,从而在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的同时,还能够扭转学生一些错误的思想价值观念,更好地彰显思政工作教育的作用与价值。另外,思政教育工作的渗透,还应坚持以学生认知水平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开展一些个性化的思政教育。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思政教育所传递的情感价值观念,增强中职学生对数控技术应用课程学习的价值认同感,促使思政教育价值在数控技术应用课程教学中充分发挥出来。
三、在数控技术应用课程中开展思政工作面临的问题
(一)缺乏足够的重视
当前中职学校在实际开展数控技术应用课程教学过程中,依然受传统职业教育思想的影响,整体教学功利性严重。通常更加注重数控技术应用课程以及相关理论知识的教学,缺乏思想价值观念的教育引领,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一直处于被忽略的地位。这种“重职业,轻思政”的教育理念,不利于中职学生全面发展,甚至还会培育出一些“有才无德”的“人才”,给社会稳定带来不利影响[3]。与此同时,当前很多数控技术应用课程教师在教学方面依然缺乏对课程思政育人理念的深刻认识,认为思政教育工作与自身专业教育工作关系不大,从而导致思政工作很难在数控技术应用课程教学中顺利开展,难以发挥出数控技术应用课程思想教育的作用与价值。
(二)思政教育融入不自然
在数控技术应用课程教学中进行思政教育工作融入,需要教师深入挖掘该课程本身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比如针对复杂数控零件的生产加工,教师可以引入国内先进的生产制造案例,如此有利于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与民众自豪感。这样能够有效避免在数控技术应用课程教学中,思政教育融入过于生硬、不自然。但当下很多数控技术应用课程教师依然无法做到这一点,导致思政工作开展难以贴合数控技术应用课程实际,使其变得形式化,难以真正打动学生。学生也很难从所学的知识联系到爱国、爱党、敬业、工匠精神等思政教育内容,无法从思想价值观念的层面上给予学生一定的启发与引导,严重限制了思政工作开展的效果提升。除此之外,当前在数控技术应用课程中,针对思政工作的开展,采用的教学方法依然比较传统,缺乏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导致思政教育内容呈现过于单调,难以吸引学生注意,无法引起学生进行深度思考,这对思政教育工作融入同样带来了不利影响。
(三)缺乏对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融合效果的考核评价
为进一步检验中职学校在数控技术应用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效果,理应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实现对教育效果的客观评价。但在一些中职学校中,依然采用传统的课程教学评价方式,相关的评价“指标”很多都是围绕能否提高学生的毕业率、能否为学校带来更多收益而制定,整体功利性严重。比如本学年学生就业率是多少,教师在教学期间发表了多少论文,获得了哪些专利、成果奖等,而对数控技术应用课程教师立德育人以及思政教育方面的考核较少。尤其是缺乏课程思政相关指标的考核,也没有在数控技术应用课程评价体系中彰显思政工作开展的地位,难以反映出思政教育在数控技术应用课程融入教育效果。
四、数控技术应用课程中思政工作融入应对策略
(一)提高对思政工作融入的重视
在数控技术应用课程教学融入思政教育,对中职学校以及学生未来发展均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因此需要提高对思政工作融入的重视,积极践行相应的融入措施。一方面,在数控技术应用课程教学模式下,教师应积极进行角色转变,自身除了是专业课教师,还是思政教师。因此教师必须要做到思政教育与课程教育兼顾,并结合当前情况,适当提高对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比例。在具体实施方面,教师需要在课程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有意識地融入思政教学内容,让学生不仅从中学习技术知识,还能够认识技术学习背后的意义以及传递的思想价值观念情感,从而让冰冷的数控知识变得更加有温度,给予学生更深远的影响。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充分把握中职学生的思想特点,明确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学生学习体验作为检验标准,提高数控技术应用课程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注重加强课程思政教育元素的挖掘,合理选择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思政评价标准,助力课程思想教育得到有效落实。如有必要,还可以组建数控技术应用课程思政教师队伍,引导专业课程教师、思政教师、学生辅导员等多主体参与进来,促使不同主体彼此进行协调配合,共同研究如何将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内容无缝融合在一起,从而在数控技术应用思政教育工作开展方面形成一股合力,有效提高课程思政的育人价值。[4]
(二)注重课程教学与思政工作无缝融合
在实际开展教学时,教师可以扩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控技术对国家发展所带来的积极影响,从而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更好地服务人民,为国家发展建设作出属于自己的贡献。比如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巴黎统筹委员会”的由来,讲述在早期,美国是如何通过技术封锁,限制中国数控技术的发展,我国又是如何历经磨难,一步步突破封锁,成长为世界制造强国。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向学生讲述高精度数控加工设备以及相关的技术不仅对国家工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同时也是国家之间竞争争夺的有利资源,关系到国防安全,从而让中职学生认识到,学习数控技术应用课程,不仅仅要考虑自己的职业发展,还应为国家考虑,应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制造人才,为国家作出更多贡献,才能带动国家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不受其他国家的“欺负”。
教师通过讲述曾经真正发生的历史故事,从而能够提升学生服务国家与人民的社会责任感,真正让学生做到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读书”。除此之外,还应加强教学创新,抓住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机遇,利用相关技术,促使数控技术应用课程教学与思政工作开展无缝融合。对此,可以通过加强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比如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技术,在数控技术应用课程开展“云”课程思政教育,在这一过程中,还可以积极引入VR技术,提高学生的课程思政学习体验。积极创新网络教学模式,引入慕课等多样化的线上授课形式,引导数控技术应用课程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思政学习,让思政教育贯穿于中职学生学习全过程,提高思政教育融合育人效果。
(三)改革课程考核评价方式
当前中职学校在教育考核方面,往往有一种非常浓厚的功利性色彩,没有真正回归教育的本质与初心,致使学生在职业技术学习方面,也难以深刻认识到其中的意义与价值,无法为思政教育工作融合创造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这也是为何思政工作难以深度融入高校专业课程教学过程的一大原因。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促使思想教育真正融入数控技术应用课程教学中来,教师可以在现有的课程教育考核基础上,引入与思政有关的考核内容,并将考核结果与教师个人奖金、评优评先直接挂钩,从而促使教师真正提高对思政教育的重视。
在考核指标设置方面,可以引入个人情感、思想价值观的考核,逐步将传统的量化评价内容与思政主观检验评价结合在一起,制定出更为全面详细的数控技术应用课程教育评价指标,将思政教育融合效果全面真实地反映出来。另外,还应注重转变传统的考核方式,以往考核多是自上而下单一的方式,即教师只能考核学生。而思想政治价值观不仅学生需要具备,教师同样需要具备,因此针对数控技术应用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的效果考核,可引入“双向评估”机制。在现有教师对学生考核的基础上,还可以加入学生对教师实施课程思政的认可度的评价,反映课程中数控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结合程度,如此也能从侧面体现出教师本身对思政知识内容的理解与认知。
总之,中职学校思政教育融入数控技术应用课程是一项较为系统复杂的过程。需要深刻认识思政教育融入数控技术应用课程的意义,了解当前两者融入存在的种种问题,准确把握思政教育融入需要注意的事项,从而促使思政教育与数控技术应用课程无缝衔接,发挥出课程思政教育价值,提高中职学校育人质量水平。【基金项目:2021-2022年度全国机械行业职业教育科研课题项目“装备制造类专业群‘课程思政的载体与方法创新研究——以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为例”,编号:JXHYZX202144】
参考文献
[1]刘世国.高职数控技术专业课程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J].南方农机,2021,52(2):20-21.
[2]梁晓哲.党性教育与数控技术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融合的可实践性路径探索[J].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3)89-91.
[3]常飞,韩冬,宋莹.思政教育融入数控专业教学的实施方法和途径[J].视界观,2020(21):19-20.
[4]史东丽,高建国,许成中.课程思政融入高职专业课的实践与探索——以《数控车削技术》为例[J].科技世界,2019(7):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