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乐清市教育技术中心 高娇娇
有效反思是教师自我发展的重要机制,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可以促进其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提升园本教研实效,从而促进教师专业不断成长。所以,在教师具备了一定反思能力的基础上,我们通过个体反思和群体反思相结合的形式,在解决教师实际问题的同时帮助教师积累、提升实践经验,构建科学有效的教育教学反思策略,变“要我思”为“我要思”,克服“假思”;变“挖沟渠”为“凿深井”,克服“浅思”;变“习惯性”为“创新型”,克服“定思”;变“自闭型”为“合作性”,克服“独思”;变“片面性”为“学习型”,克服“误思”,从而引导教师从教书匠走向研究者。
本文所指的个体反思是指教师个体的自我反思和一对一式的辅导式反思等。
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我们会不定期开展“我眼中的‘我’”“我为自己画像”“我眼中的幼儿教育”等自我反思活动,通过交流分享,引导教师剖析自身优缺点,提高自我反思意识。
我眼中的“我”
我有特别大的一双眼睛和一双耳朵,因为我要认真看、仔细听孩子们这个时候在干什么,我生怕我一不小心而忽略了孩子们;我有一张大嘴巴,因为我不仅要对孩子说,还要经常向家长反馈孩子的情况;我长了8只手、8条腿,因为我要手快脚快,班上30多个小朋友,我有时候会应接不暇;我还有一个大大的爱心,正是这份爱,撑起了我对孩子们的热爱和工作的热心!
分析:这是一名工作3年的青年教师自述。从这位教师的画像及语言描述中可以看出该教师对工作积极主动、责任心非常强,她对工作、对幼儿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爱。同时,她的自画像很形象地画了大眼睛、大耳朵、8只手、8条腿、1颗爱心,却唯独没有提及用大脑去思考(反思),可以看出很多老师一天到晚都很忙碌,工作显现出事务性的特点,却缺乏思考(反思)。
1.问题式对话
本园自2010年开始开展对话式反思活动,教师每月都会上交两篇教育教学随笔。其中问题式对话就是将自己的教育教学困惑写成随笔,里面是一个个带着问题的、真实的、有血有肉的教育故事。在对话式反思中,对话组成员(一般为组长)通过分享教师笔记内容并对其中的问题提出建议,帮助教师与多种观点进行互动,使教师的思考更加全面、灵活。
笔记:雨中的风筝飞起来(王老师)
几天前,孩子们缠着我想要一起去放风筝,好不容易盼到了星期六,没想到天公不作美,下起了小雨。晨间活动收拾时,小朋友们又提出了这个问题。突然,一位小朋友叫起来:“让风筝也撑着伞不就可以了?”顿时,大家七嘴八舌地讲起自己的想法。于是我马上就“雨中的风筝怎么飞”这一问题组织了谈话。平时胆小的潜潜争着说:“我们小朋友穿着雨衣使劲跑,用线拉着雨伞,雨伞可以给风筝挡雨。”听到这话,讯迅马上接过去说:“不行,不行,雨伞太重,稍微停一下,不就掉下来了?”最后,在大部分小朋友的同意下,我们决定在下周找一天晴朗的日子去放风筝。于是,教室里又出现了“阳光”。这是不是所谓的生成活动呢?
对话笔记:这就是一个有效的生成活动(周老师)
预设与生成有时候就是这么的有趣,可以用一句俗语来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从你与孩子的这次谈话中,我深深地意识到:当孩子们的需求不能马上得到满足时,谈话寻找解决方法不失为一种好方法,既减弱了他们的失望情绪,又能使孩子的语言、思维得到进一步发展。其实生成课程就是这么简单,抓住孩子的兴趣点及时引导探索,既满足了他们的愿望,又使孩子们在不知不觉的轻松气氛中获得了知识、积累了经验。
2.诊断式反思
除了对话式反思,本园还一直开展诊断式反思,即:反思者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撰写自己的教育心得、心情或其它,请教研组长或业务主管对自己的的心得进行评价甚至批判,从而发现自己在教育教学理念、教育教学设计和操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通过讨论找到改进的方法。对于教师的反思笔记,诊断者都需要认真阅读,在随笔后面写上表扬、肯定、激励的话语,或者根据教师的想法、做法提出建议和意见。这一过程既是我们了解教师工作、思想状态的过程,又是我们和教师进行思想沟通、情感交流、业务讨论的过程,更是激发教师坚持撰写教育反思的有效策略。这样的鼓励给予教师克服困难的信心,使教师能更积极地投入到实践中。
3.“串门”式反思
本园经常能看到一个个夹着本子去串门听课的人,那个人绝不仅仅是业务园长或组长。本园开展的“串门”式反思的形式有:老教师——新教师,新教师——老教师,教研组长——本组教师,业务主管——全园教师,师父教师——徒弟教师。串门式反思活动在我园已习以为常,甚至本园的年轻教师会经常邀请老教师或业务主管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进行指导,从而发现自己在教育教学观念、教育教学设计和操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通过自我反思、共同讨论找到解决方法。
我们通过微信群、QQ群、微博等营造了一种伙伴对话的教研氛围,在这样开放的环境中没有权威式的霸气、没有授道者的居高临下、没有统一的价值标准,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以“参与、互动和感悟”为理念的反思形式。
案例是具有教育情境的故事,不同的人对故事会有不同的解读,因此案例式反思十分适用来进行交流和研讨。在多年园本教研工作的积累中,我们总结了撰写反思案例的八大流程(见表1)。
表1.反思案例的撰写流程
在这样的培训活动中,不仅听课者能从优秀教师那里学到许多经验,而且讲课者在准备与交流的过程中必须梳理、提炼自己的原有经验,从而有效提升自己的专业反思水平。
如若说个体反思能促使教师进行自我审视,那么群体反思更能促进大家共同成长!
本园从建园初便开展了集体备课,备课的程序随着专业的成长而不断变化着。我们现阶段集体备课的“研讨——反思”模式(又称“RR”模式),即:⑴反思上周教育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共同研讨问题的成因,讨论解决的方案;⑵浏览下周的教学内容,研讨教育教学主题、目标、内容,提出困惑;⑶反思、分析并寻找解决困惑的策略。同时我们还要求教研组长做好集体备课的记录工作,每学期期末我们组织教研组长根据平时集体备课记录中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建议来修改制定下学期的教育教学计划和内容,从而使备课成为一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性工作。
我园每学期都会坚持开展一日活动群体研讨的园本教研活动,以此优化幼儿一日活动,避免教师重上课轻一日活动的现象,不断提高教师组织一日活动的能力。开园以来,我园一直坚持每学期末在全园开展幼儿一日活动的观摩、研讨、评估和示范活动。我们采用各教研组互评的方法,组织教师深入班级观察孩子在园的一日活动。在当班教师反思的基础上,评估组教师根据幼儿的思想品德、生活卫生习惯、环境创设、户外活动、区域活动、课堂教育活动的标准及保教人员的工作程序等充分地讨论、分析,总结归纳出优点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措施。最后经过比较,一个年龄段评选出一个优秀班级,向全体教师进行幼儿一日活动示范,从而将教师新的理念、好的方法及时在全园进行推广。在这一活动过程中,教师通过自我反思、群体反思,并观察、比较、分析同一年龄段不同班级幼儿的不同情况和教师各自不同的教育教学策略、不同组织形式、不同的存在问题,相互取长补短、去劣存优,专业水平迅速得到提高。
主题式反思活动目标明确、更有针对性,反思效果更显著。
1.基于课题的主题反思活动
我园已开展的27项课题采用的最重要方法即是反思研讨法。
基于“幼儿园教育关键事件”有效反思策略的实践:实践活动——个体反思——组长批阅——发现问题——分析原因——“优秀反思”组内交流——归纳最佳反思方法——再次实践,以此形成教师个体反思的有效策略。
基于“教师教育反思”有效管理策略的实践:调查教师教育教学反思需要与否——制定相关激励管理措施——实施“管理措施”——期末征求教师对“管理措施”的意见——修改“管理措施”——再次实施“管理措施”……以此形成科学有效的激励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反思的管理措施。
基于“发展迟缓”幼儿教育策略的反思与研究:调查班级发展迟缓幼儿——跟踪观察、个体反思——群体反思、交流——达成共识——再次实践、再次反思——……——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经验迁移推广。
实践证明,我们采用的反思研究模式具体、有效、操作性强,促进了教师反思专业能力的全面提高。
2.基于专题的反思研讨活动
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认识到除了幼儿园提供的阅读活动外,家庭阅读习惯的养成也是至关重要的。那么书从哪来?有些用心的家长隔两个月会去书店逛一次,但有些家长培养孩子的意识还是很欠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满足孩子阅读经典绘本的需求,我们成立了研讨组,组织了多次群体研讨,最终选取了适合我园的运作模式(见图1)。
图1.“专题:如何有效开展幼儿家庭亲子阅读的实践研究”反思活动思路图
园本教研不管用什么方法,只要科学合理且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就是好方法。在反思实践中,所有的反思活动都是围绕解决教师的真实、实际困惑而开展的。要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寻找这些问题的成因、解决方法,教师就必须在活动前或活动后进行认真的反思,因此培养了教师的实践反思能力,促进了教师的自主发展,使教师学会了用新的理念来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目前,“真反思”已成为我园多数教师的习惯,而且反思的深刻程度、质量也在逐步提高,全园上下已形成了一个能有效合作、不断实现行为改善的学习与研究的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