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刘 路 张 微 高 阳 顾川川 代瑞超△ 杜双庆(石家庄 050011)
提要 目的:探究中医正骨联合Schroth训练法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入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治疗组(45例),对照组给予Schroth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给予中医正骨手法,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Cobb角度、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治疗后2组Cobb角度、VAS均有所下降,且治疗组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5.6%,对照组总有效率82.2%,治疗组高于对照组,但2组间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医正骨与Schroth训练法对于AIS均有疗效,但2者联合对于减小侧凸Cobb角度更具优势,疗效确切。
脊柱侧凸是指人体脊柱在冠状面上偏离人体中线所形成的侧弯。由于脊柱的三维立体结构,多伴有水平面上的旋转和矢状面上生理曲度的改变,甚至还伴有肋骨、骨盆的旋转倾斜及周围软组织异常[1]。脊柱侧凸大致可分为结构性与非结构性,结构性又有先天性、特发性、神经肌肉型、神经纤维瘤病合并型、间充质病变合并型、骨软骨营养不良合并型、代谢性障碍合并型、脊柱外组织挛缩导致的脊柱侧凸等,其中特发性脊柱侧凸最为常见,约占脊柱侧凸的80%,根据年龄阶段又可细分为婴幼儿型0~2岁,少年型3~9岁,青少年型10+岁3型[2],在此3型中青少年为高发人群,又被称为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3]。目前关于AIS的治疗方法丰富多样,大致可分为手术与非手术治疗,近年来笔者发现将中医正骨手法融入AIS治疗中,可进一步提高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9月于河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治未病科收治的AIS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5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侧凸类型及Cobb角度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1)参照脊柱侧凸研究学会(SRS)的诊断标准:脊柱在冠状面测量Cobb角>10°;(2)10° 1.3 排除标准 (1)患有先天性或较严重的器质性疾病,如呼吸系统、循环系统、造血系统、肝脏、肾脏及精神病患者等;(2)其他类型的脊柱侧凸患者,如先天性、神经肌肉型、神经纤维瘤病合并型等;(3)因各种原因不适合正骨及Schroth训练的患者。 1.4 治疗方法 1.4.1 对照组:给予Schroth训练法。根据患者X线绘制身体地图来设定训练动作。(1)生理逻辑训练包括站姿、坐姿、步行训练共计30 min;(2)施罗特强化训练包括50X、门框运动、肌肉圆柱运动、池塘上的青蛙,选择适合患者的任意2个动作各做45 min,1次/d,3个月为1个疗程。 1.4.2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正骨治疗。(1)腰椎手法(以腰2为顶椎的脊柱向左侧凸为例)患者坐于正骨椅,术者于其后自患者左腋下向前伸环抱于患者右肩,术者右手掌跟放置一软垫并贴紧患者左侧腰部隆凸处,嘱患者弯腰随术者左手做左旋动作,当旋转一定角度时,术者右手向前推顶隆凸处,此时掌跟可察觉椎体向右前方的滑动并伴有复位响声。(2)胸椎手法(以胸6为顶椎的脊柱向右侧凸为例)患者坐于正骨椅,术者于其后,右手从患者右肩颈-上胸-左腋下环抱于患者左肩胛骨区域,左手掌跟放置一软垫并贴紧患者右侧胸椎顶椎隆凸处,嘱患者身体前屈、深吸气,呼气时术者右手将患者向前上方提起同时左手掌跟向前方推,此时掌跟可察觉椎体向左前方的滑动并伴有复位响声。(3)骨盆手法:患者俯卧,术者于床旁将双手拇指分别置于患者两侧骶髂关节处,触诊察觉右侧骶髂关节处隆起,助手掌跟置一软垫贴紧患者右侧骶髂关节,向下进行按压,术者双手固定患者右小腿做牵拉、内收、外展的闪动牵拉。此时助手掌跟可察觉骶髂处有向前方的滑动并伴有复位响声。中医正骨手法每周1次,3个月为1个疗程。 1.5 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Cobb角度、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 1.5.1 Cobb角度:脊柱侧凸Cobb角测量方法,测量上终椎的上缘与下终椎的下缘(脊柱侧弯中倾斜度最大的椎体为标准)的垂线的夹角,所得结果为Cobb角度数。 1.5.2 VAS评分:通常用一10点的标尺来测定,0为不痛,10为重度疼痛。分别让患者移动尺子上面的游标来显示出自己的疼痛程度,并进行记录。 1.6 疗效标准 疗效评定标准[4]为:治愈,经X线检查脊柱侧凸消失,Cobb 角 <5°,生理曲度正常,功能检查正常;有效,症状及生理曲度好转, Cobb 角下降≥5°;无效,治疗前后症状及侧凸无明显改善或加重,Cobb 角下降<5°。治疗有效率=(治愈+有效)例数/总例数 ×100 %。 2.1 2组AIS患者治疗前后Cobb角及变化情况比较 Cobb角治疗前2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说明2组患者Cobb角治疗前水平一致。治疗后2组Cobb角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Cobb角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Cobb角变化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2组Cobb角治疗前后水平变化情况 2.2 2组AIS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情况比较 VAS前2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说明2组患者治疗前VAS水平一致。治疗后2组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2组间VAS前后水平变化的比较 2.3 2组AIS患者临床疗效情况 根据患者治疗后的有效率进行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45例中有效43例总有效率95.6%,对照组45例中有效37例总有效率82.2%,治疗组高于对照组,但2组间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P>0.05)。详见表3。 表3 2组AIS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4 治疗组某患者治疗前与治疗结束后的全脊柱对比图 患者治疗前与治疗结束后的全脊柱X线拍片,见图1。 图1 治疗组中治疗前后全脊柱X线对比图 目前关于AIS病因学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大致有生物力学、遗传、神经系统异常、骨骼肌肉发育异常、生长发育异常以及多种激素异常等多种理论、假说。AIS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当 Cobb角>45°时可考虑手术治疗[5],但从长远来看,无论接受手术与否,都不能阻止侧凸所造成的功能障碍,尽管手术治疗普遍,但由于后期并发症的存在,其必要性备受质疑[6]。关于脊柱侧凸的保守治疗方法很多,现已有一级证据证明其疗效的显著性[7-8]。目前国际脊柱侧凸矫形与康复治疗协会(SOSORT)已将脊柱侧凸体操训练(PSSE)纳入保守治疗规范。就目前国际上关于PSSE共有七大流派,分别为意大利脊柱侧凸科学训练法 (SEAS)、德国Schroth训练法、西班牙巴塞罗那脊柱侧凸物理治疗法(BSPTS)、波兰Dobomed训练法、英国的Side Shift训练法、法国里昂训练法、波兰功能性个体化脊柱侧凸治疗(FITS),上述7种训练法各有优势。本文所述德国Schroth训练主要根据侧凸分型为患者绘制身体地图进而制定训练计划,配合不对称的抗旋转呼吸做高强度的自我矫正[9]。相关研究证实Schroth训练不仅可减小脊柱侧凸Cobb角度、躯干旋转角度,对提高肺活量具有促进作用[10]。 中医学将AIS归属于“龟背”病范畴,也有学者认为其属于“脊僵”范围。如《小儿卫生总微论方·龟背论》所言:“小儿有龟背者,由儿在婴小时,脊骨未成,强令独坐,则背隆阜,……致背高隆起,若龟壳之状”;《医宗金鉴》 中记载“若脊筋隆起,骨缝必错,则成伛偻之形”,此所谓“筋能束骨,骨能附筋”。筋骨存在着某种平衡关系,当这种平衡被打乱即出现所谓的“筋出槽、骨错缝”。对于正在长身体的青少年儿童,脊柱出现“筋出槽、骨错缝”时未必引起临床症状,随着身体的发育,“骨错缝”的幅度会随之增大,日久导致脊柱畸形,即上文所提到的“龟背”。中医传统手法源远流长,针对上述“骨错缝、筋出槽”的处理在《医宗金鉴》中记载“当先揉筋,令其和软,再按其骨,徐徐合缝,背膂始直”,说明当时手法就已经运用于临床了。 本文所研究的中医正骨手法是在杜双庆教授“小角度旋牵推按正骨手法”基础上演化而来,深入研究并应用于AIS,主要通过术者双手在患者身上做不同方向的运动[11]。AIS患者受自身重力影响,凸侧节段关节面应力小于凹侧,随着脊柱的纵向发育,凸侧生长较凹侧快,这也是Cobb角度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针对上述情况,本文所述手法以抗旋为主,能够即刻打开凹侧被挤压的关节面,减小凹侧关节面应力。由于脊柱是一个整体,任何节段的解剖改变都会引起上下节段的反方向改变来维持平衡,该手法注重调整脊柱-骨盆整体结构力线,使脊柱达到新的平衡,正如《灵枢·始终》所记载“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结合德国施罗斯姿势训练及呼吸训练能够改善脊柱矢状面平衡,从三维角度进行调整,这都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 综上所述,中医正骨手法与Schroth训练法相结合,即是被动矫正与主动矫正的结合,一从骨骼矫正,二从肌肉矫正,体现了中医“筋骨并重”的理念,矫正作用相互促进,从而提高临床疗效。2 结果
3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