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

2021-08-30 02:12殷爱兰
安徽教育科研 2021年19期
关键词:计算教学良好习惯

殷爱兰

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要使学生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计算的能力。”同时新课程标准在教学要求中也强调:“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计算,对于其中一些基本的计算,要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并逐步做到计算方法合理灵活。”设计并实施科学的教学策略,让学生轻松有效地掌握计算,促进小学计算教学的最优化势在必行。

关键词:计算教学  良好习惯  科学练习

计算可以说是所有数学活动的基石,离开了计算,数学活动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让学生掌握计算的方法,提高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首要目标。因此,教师要注重对“计算教学”相关教学策略的研究和掌握。为了改善当前的计算教学状态,我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研究和尝试,现梳理如下。

一、夯实学生的数学知识基础

万丈高楼平地起。很多孩子数学总是学不好,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基本功不扎实,其中一个重要体现就是计算错误。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要使学生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计算的能力,对于其中一些基本的计算,要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并逐步做到计算方法合理灵活。”在数学教学中,基础知识点的欠缺是导致计算失误的一个重大原因。一百以内的加减法就是学生特别容易出错的一个知识点,在笔算出现进位加或者是退位减的时候,学生不是忘记进位就是忘记退位,这显然是对进退位概念掌握模糊,没有弄明白这样计算的道理,从而导致计算错误。因此只有夯实基础知识,熟练地掌握计算法则,才能避免在计算过程中出现低级失误,提高计算的准确率。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不定期的抽查,了解学生基础知识的水平,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计划,帮助学生来提高数学计算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良好计算习惯

奥维德说:“没有什么比习惯的力量更强大。”精准的计算能力源于良好的计算习惯的培养。无论是课堂训练和学业测试,许多学生的错误往往不是因为没有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也不是因为没有正确理解计算原理,而是因为不良的计算习惯:有的同学看错题目,有的同学抄错数字,有的同学写错计算符号,还有的同学计算过程丢三落四等等。不良的学习习惯是学好数学的拦路虎,小学生从一开始就应该重视培养良好的习惯。

(一)培养学生审题分析的习惯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仅仅掌握计算原理并不足以保证学生准确的答题,往往是学生对计算原理掌握得很通透,但结果却出错。原因是:学生在看完题目后大脑中马上形成初步答题思路,然后就提笔解题,忽略对题目隐藏条件或内在联系的认真分析,计算时注意力又不够集中,结果要么使容易的题目复杂化,要么将变化的题型简单处理。在实践中我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先观察、再思考、后计算”三步走程序。在课堂训练时,我首先要求学生认真读题、细致观察题目特征,把数位和计算的每一步都考虑清楚,再去思考参与计算数字特殊性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最后找到最优计算方法。按这样的流程,对应数位出错、简化方法出错、过程出错之类的失误便会减少甚至消失。解题结束后,我还会引导学生说一说计算步骤,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题过程,表达的形式可以采取自我解说、同桌相互解说等,促使学生将思考过程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整理出更加清晰的思路。

(二)培养学生独立纠错的习惯

独立纠错的前提是检查验算,检查验算习惯的养成是提高计算正确率有效保证。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假检查”的现象。学生说检查了,常常是看了一眼,这种做法当然不会发现错误。实操性的验算流程制定显得十分关键。我采取的方法是:一查抄题,二查列式,三查计算,四查得数,五结果带入算式反向验算。这五步让学生检查时有章可循,不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

(三)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

在日常教学中,有些数学老师忽略学生书写的条理性和整洁度,常常认为强调书写是语文老师的事。这是一个误区。认真书写要求学生要集中注意力,理清思路,从而避免出错。我对学生书写要求非常严格:第一,书写时必须用黑色的钢笔或中性笔书写,作图时必须用铅笔。第二,严格按照教师提供的格式进行答题,标清题号和题目要求,两题之间至少要空一行等。同时我对自己也提出要求:从起始年级开始持之以恒地、耐心地督促、引导和指导。在做好扎实训练和有效指导的同时,我还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优秀作业展评、进步作业展评等活动。多举并进,书写认真了,学生计算的正确率也就大大提高了。

三、提高学生的计算技巧

著名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的核心是学生的“再造”。有些老师教学还是沿袭传统模式:讲授计算原理、示范计算例题;受教的学生学法也是千篇一律:老师讲授原理时仔细聆听、自己解题时模仿例题,课余通过“题海”战术来巩固原理、提高解题速度。这样教学学生常常错误频繁、效率低下,创造性思维无法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发展。数学课上,我精心设置课堂互动情景,安排学生参与活动,尽可能让学生亲历探索计算原理、再现计算方法产生的过程,享受揭秘知识的喜悦。

(一)新舊知识交叉训练

在分数乘除法计算教学时,我先给学生挖几个坑——创设加减法中特别容易出错的计算情景,让部分学生跳下去,通过对错误的分析来总结加减运算法则,然后依据加减法运算法则的要点设计课堂练习,借此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练习也是有讲究的,学习小数乘法法则知识点,如何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是重点也是难点,课堂教学必须要突破它,课堂练习至关重要。我的设计是:根据19×37=703,计算1.9×370、190×3.7、190×3700等,不断变化小数点位置,提示学生注意观察小数点的变化与计算结果的联系,自己总结规律,然后大家一起来分享这些规律。

(二)易混淆的内容对比训练

如复习分数四则计算,可设计以下练习。

13×11÷13;15+25÷5;35+70×3;

15÷1×10÷2。通过这些练习,学生观察和分析数字的能力得到提高,并准确掌握关联知识、相似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避免相互混淆。

(三)弄清算理进行简算训练

简便计算的算理大多依据运算定律而来。在日常教学中许多学生面对这样的题型就觉得头疼。的确,这类计算题一般都具有一定难度,不仅考查学生是否熟练地掌握运算顺序、能否正确使用计算法则,同样还考查学生观察分析能力。

在这类题型的训练中,我坚持培养学生既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首先,从基础着手,熟悉简算原则,掌握各种简化运算的思路。可以从基本的简算题开始练习。其次培育学生对简算的条件反射。具体的方法是:通过习题让学生共同总结出一些常见的简算对象“25和4”“125和8”“5与2、4、6、8等偶数”以及其他的可以凑整的数(包括小数、分数和整数),看到这些频率较高的数据立即形成计算条件反射。再次熟练记忆常用分数和小数互化的对应值,如:0.25(1/4),0.75(3/4),0.125(1/8)等。这些手段逐渐培养了学生对简便运算的直觉。有了这些基础的技能,还要再重温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优先级,避免学生在这些基础法则上出错。经过这些训练,学生既有了简便算法的基础,又牢固地掌握了基本运算法则,才能有效地避免盲目简算了。

尽管现代科技的发展,已经让电脑取代了大部分的人工计算,但计算能力仍然是我们生活中应用最频繁的能力之一,因而培养和锻炼计算能力和计算技巧也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要素和重要内容。我们教师必须通过循序渐进的课堂教学、行之有效的课堂练习,来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率和计算技巧,既是为学生今后更好地学习自然科学奠定扎实的基础,也是让学生熟练地掌握日后生活必不可少的技能。

猜你喜欢
计算教学良好习惯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习惯
辽宁省盘锦市注重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如何在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如何上出计算课的“魂”
小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性分析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应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思考
让计算教学不再枯燥
孩子,我们慢慢来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