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策略摭探

2021-08-30 13:20庄晓萍
成才之路 2021年25期
关键词: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策略阅读能力

庄晓萍

摘 要:非连续性文本具有十分明显的实用性特征和实用功能,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被广泛运用。然而,由于非连续性文本存在相对独立性,概括性较强,小学生成功完成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有一定的难度。文章对如何成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进行研究,认为应以文本为主体对学生进行多维引导,使学生学会如何提取有效信息,获得良好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策略;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25-0108-02

语文在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以及表达能力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好语文课程能够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有人说:“得语文者得天下。”也有人说:“得阅读者得天下。”由此可见,阅读能力是学生最重要的素养之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是语文阅读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难度更高,但对提升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有重要作用。那么,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中,如何使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迅速提高阅读效率呢?现结合《故宫博物院》一文做简要探析。

一、通读文本,把握整体信息

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加强阅读教学,尤其要让学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扩大阅读面,提升阅读能力。由此可见,新课标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重视。

非连续性文本又称“间断性文本”,相较于具有叙事性、文学性的连续性文本而言,它是由逻辑、语感不严密的段落层次构成的阅读文本形式。一般包括图表、图解文字、目录、说明书、广告、地图和索引等内容。由于非连续性文本的相对独立性,不完整的结构语言,在编排上涉及多个信息板块,这些板块之间衔接性较强,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连接各板块之间的信息,全面把握文本内容及其内在之间的联系。

在阅读设计上要鼓励学生通过自主阅读、默读和轻声朗读等方式进行通读,整体把握不同文本材料的信息,以形成系统的概念,为学生进一步深入阅读文本作准备。在通读文本时,要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同桌交流讨论,结合教师介入问题分析,达成教学目标。比如,在讲解《故宫博物院》一文时,教师会让学生先默读课文,在阅读的同时要求学生思考:文章由几大板块组成?这些板块又以什么形式进行说明?学生在通读文本的基础上,初步感知了文章包含的四大板块:说明性文本、故事、官网截图和平面图。此时,教师再结合这四大板块的特点进行分析,让学生迅速了解这四大板块在文本表达上的微妙作用,形成初步表达能力。紧接着提问:这些板块都着重介绍了哪些信息?引导学生通过作比较、圈画中心句等方法进行阅读。阅读后再引导学生进行小组交流,通过通读文本,学生初步形成了对文本的整体感知,并能游刃有余地统领全局。

二、结合文本,提取有效信息

什么叫有效信息?如何提取有效信息?阅读非连续性文本时,那些对回答问题有帮助的信息就是有效信息,这些信息常常直接显露在各板块的文本当中,对有效阅读作用极大。阅读非连续性文本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有选择性地对相应文本进行阅读,要根据不同任務有针对性地提取信息,甚至通过跳读、选读等形式,抓住关键信息进行分析。对于语文教材中优质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材料,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阅读时进行充分挖掘,结合文本内容,指导学生学会从文本中提取有效信息。

非连续性文本概括性较强,对于缺乏社会经验、认知能力不足的小学生而言,在阅读时,提取有效信息具有一定的难度。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教师一定要注意组织好教学内容,教会学生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中提取有效信息的技巧和方法。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实践中,因为学生生活经验和知识面的不同,对事物的理解有各自的看法,所以文思不一。在阅读教学中,只有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教会学生根据阅读目的,以问题为导向,概括性地、有针对性地提取相关文本信息,才能行之有效、事半功倍。例如,在《故宫博物院》课文导读中布置任务——为家人制订故宫一日游计划,画一张故宫参观路线图。围绕这个任务,应针对四个板块有选择地进行筛选。在四个板块中,板块一、板块三和板块四较能说明问题,要选择阅读,板块二可暂时放弃。同样,在板块一的阅读中,要针对阅读任务选择第二、第三部分内容进行细读,第一、第四部分只需简要浏览即可。在设计参观路线图时,要选择沿着中轴线,按从南到北的顺序,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有目的地提取那些表示浏览顺序的句子。如“南面午门,北面神武门,东西面东华门、西华门”“穿过端门,就到午门的前面”“太和殿后面是中和殿”“中和殿后面是保和殿”……这样,学生阅读起来才能得心应手,回答问题时才能言之有物,真正达到提升阅读能力的目的。

三、回归文本,深入剖析信息

非连续性文本存在相对独立性,教师要有针对性地从关联角度进行引导,让学生结合阅读策略展开阅读实践,深入挖掘非连续性文本固有的内涵。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中,通过回归文本抓住重点内容进行品读是深入理解非连续性文本的一个重要策略。

教师应选取文本中的非连续性语文阅读教学素材,引导学生深入剖析文本中的相关信息,提炼信息的关键点。教材中的阅读材料,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设计的,教师要善于从教材文本中选择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材料,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进行有效的阅读,从而提高学生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并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师要通过开展阅读教学,让学生学会运用非连续性文本材料,在充分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更深层次地学习课文内容,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学习效率。比如,教师在讲解课文内容时可以提问:“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来介绍的?看了这些介绍,同学们有什么样的印象?”使学生能细读文章,找出文本中的关键词,并分析理解已经提取出的信息,围绕教师的问题进行合理表达。只有深入文本,反复品读体悟,才能深入理解文本,文尽意达,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猜你喜欢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策略阅读能力
开展郊区初中学校英语课外阅读的实践与思考
巧用策略,“悦”读绘本
以阅读策略为导向的阅读教学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