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云班课网络平台的SPOC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以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为例

2021-08-28 02:08王晋华尹小华
电脑与电信 2021年6期
关键词:云班实验组作业

王晋华 尹小华

(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重庆 402760)

1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教育”推动着高校课堂教学手段、方法不断更新[1]。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是计算机类专业基础课,为后续核心专业课的深入学习奠定理论基础[2]。由于该课程不仅要求学生对通信系统、计算机网络层次体系结构、协议原理和网络设备工作原理有全面的理解,还需对网络安全、各种网络类型互联等知识有一定程度的掌握。由于课程知识点涉及面广、综合性高、理论性强,学生学习效果情况较差,严重削减了学生专业课的学习热情[3]。

近年来国家积极推进基于“互联网+教育”的教学改革。根据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尝试使用云班课网络平台搭建SPOC+传统课堂开展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鉴于混合教学模式以“线上+线下”的形式使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得到了极大的拓展[4],以期望教改达到提高课程授课质量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标。

教研室以2019级网络技术专科学生为实验组(班级学生数45人),在大一下学期开设的计算机网络基础授课过程中实施SPOC混合式教学模式;以2018级网络技术专科学生为对照组(班级学生数42人)采用传统课堂教学。在两组学生年龄、学习基础、授课教师差异不显著,通过检验两班期末考试平均成绩对教学改革效果进行比较。

2 SPOC混合式教学模式平台搭建

SPOC 是指小范围私有在线课程。它有3 种类型,分别是同步SPOC、异步SPOC 和独立SPOC。同步和异步SPOC需全部或部分使用已有MOOC 资源,而独立SPOC 则由教师自己创建全新的教学资源[5]。教研室通过前期全校范围内学生满意度问卷调查统计表明,尽管网络MOOC资源丰富但学生更偏爱本班授课教师录播的网络微课。据此,确定采用“课堂教学+云班课网络教学平台任务布置+SPOC 要点精讲+平台信息反馈”的方式开展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运行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云班课SPOC混合式教学模式

2.1 开课前准备工作

首先,紧密围绕课程目标、教学大纲,按逻辑顺序和相关性将教学内容分解成若干相互独立项目。各项目又概括、分解成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知识探索和技能拓展四个板块,以实现教学内容的重构。

其次,各板块制作相应授课PPT、作业、知识拓展、重点难点SPOC微视频,并上传至云班课对应资源区。

2.2 混合式课堂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环节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其实施过程围绕有利于学生掌握的重点知识、技能展开,步骤如下:

首先,教师授课时向学生明确单元学习目标及重、难点,增强学习的目的性。

其次,教师进行重、难点讲授。讲解时力求做到语言准确、知识点精炼,适当辅以现实事例,以加深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如:在讲解防火墙部分时,用学校门卫对进出人员进行身份检查对比“包过滤”、校内各处安装监控摄像头对比“入侵检测”原理。

最后,适时安排课堂测试。课堂测试不仅能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点掌握情况,以便教师合理调整授课进度、强调并强化重、难点知识理解;依据测试的快速统计结果决定知识拓展的深度与广度。

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根据知识内容重难点的不同,灵活采用(教师讲授→测试→加深/精细讲授→再反馈,或学生课前预习→小组讨论→学生成果展示→教师总结等)相应的教学方法,从掌握应知应会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最低教学目标入手,引导学生开展知识探索、技能拓展,培养他们擅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和具有初步工程思维的能力。

2.3 课后巩固提高

课后的巩固提高,对于提高教学质量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人类的认知学习过程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其中记忆是创造的起点。

课后作业的要求:

一是,教师及时发布作业。通过及时安排一定量的课后作业使学生对课堂讲授知识点加深记忆、理解,促进学生达到对知识的灵活应用、分析。

二是,作业难度有层次。作业既要有知识识记,也要有分析判断、理解应用类型题目;对学有余力的同学可安排一部分拓展类作业,以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创新创造性思考。

课后作业的作用:

一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首先,帮助学生培育及时复习的习惯;其次,要求学生通过云班课网络平台在指定时间期限内完成作业,超过期限作业将不能提交,培养学生事前做计划、强时间观念和强执行力的能力。

二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有一定的信息素养。如:学生对授课内容掌握有缺漏,可自己通过云班课平台重新回顾PPT、SPOC视频进行自主学习;可通过搜索引擎获取相关知识;也可通过小组讨论获取同学们的帮助。

三是,及时获到学生学习状态反馈。教师通过云班课平台及时掌握作业完成人数、质量、学生学习PPT、视频的学习时间、学习时长等情况。通过及时的学习情况反馈,使教师对学习效果的掌握“点”“面”结合,更加立体。了解班级普遍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的教学进度、难点教学方法调整提供参考依据;也可通过“小组讨论”“思维导图”等方式进行知识的系统梳理,帮助学生分散难点、各个突破以及建立知识点间的网络拓扑;以及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

2.4 定期引导学生对章节内容归纳总结

教师要求学生定期对已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绘制思维导图上传至云平台。此项活动的开展,促进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二次回顾。学生通过复习,对零散的知识系统及时梳理,加深对知识体系的整体把控,构建属于自己的个性化“知识图谱”,为进一步的熟练应用以及评价、创新提供了可能;同时,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图2 理论课堂授课流程图

3 保障混合式教学质量的措施

3.1 精心制作教学资源

混合式教学要求学生能够在线上对课堂教授的内容进行巩固与提升,以及开展适当的知识拓展与技能提升。资源建设是教学改革能否成功的重要保障之一,其中PPT和视频资源建设又是其核心建设内容。

(1)视频针对性强、短小精悍

SPOC视频具有“一点一视”特点。混合式教学中的教学视频与MOOC 中的教学视频是有一定区别的,MOOC 强调的是对每个章节的内容完整讲授;而SPOC视频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因此,首先保证SPOC 视频对难点知识的重点讲解;其次,可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补充录制针对掌握不牢的知识点进一步讲解的短视频。SPOC视频更贴近于本班授课实际情况。

SPOC视频应短小精悍。混合式教学视频的作用决定了视频短小的特性、直击问题:一是方便学生利用其及时进行查漏补缺;二是适应移动学习发展趋势,方便学生随时使用移动设备学习,提高学习兴趣。

(2)PPT简洁明了、重点突出

PPT是教学模块的材料统领,在制作时应精工细凿。

一是,突出重点、画面简洁明了,便于学生一目了然了解重难点知识;

二是,画面分区,层次分明,方便学生了解知识点间的联系与区别;

三是,适当使用PPT动画,使讲授内容生动直观。如:在讲解RIP 工作原理时,通过模拟数据包的传输路径,以辅助学生对该抽象理论的理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 利用正向反馈调动学习积极性

混合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网络云为平台、能力培养为目标、个性化学习”而进行课堂与线上相结合的教学活动,因此保持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非常重要。实践表明重视以下几点能有效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热情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1)通过经验值分数,建立课堂、线上正反馈机制

高职学生同时兼具好胜心强、自尊心强的优点和惰性强、学习热情不持久、任务完成拖沓等特点。

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上,充分考虑学生“好胜心强,不服输”的事实。一是,教师利用作业“评论”功能,对学生完成“非常好”和“非常差”的作业及时进行评论(“非常差”及时与学生点对点沟通,可推荐相应资源),同时给予高经验值和点赞。学生对教师的及时评价会产生正反馈,激发并保持学习热情。二是,在课堂讲授时,充分利用课堂提问、小组合作、头脑风暴等活动形式,对知识掌握好、有深度思考的行为进行高经验值肯定。

正向反馈机制的构建,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也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性学习,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及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采用多种形式,增强师生互动

为有效提高课程教学效果,教师应重视课堂互动和课后利用云班课提供的多种活动任务增强师生间的交流,如:开展“头脑风暴”“轻直播/讨论”“问卷/调查”等。通过形式多样活动的开展,为师生、生生提供交流平台,增强班级课程学习气氛。

3.3 逐步发布教学资源

实践表明,教学资源须按计划有层次、由少至多、由浅入深地发布给学生,使其感受紧跟教师授课节奏,有知识收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成就感;反之,将出现MOOC学习中常见情况——学生感觉课程内容多、理解困难、“单兵作战”而中途放弃学习。

3.4 重视云班课平台的及时反馈

云班课平台提供了学情分析和评价功能,教师可充分利用该项功能,对学生的指导更及时、个性化。

首先,利用云班课学情分析,对作业、资源、提问完成好的同学进行表扬;更重要的是对表现差的同学,利用云平台、QQ 或面授课机会,与其进行更精致的交流、沟通,切实做好个性化指导。

其次,利用云班课作业统计分析功能,对学生学习效果及时掌握。通过作业完成不理想的原因进行归因分析,帮助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进度,从而实现真正的教学闭环,提高教学质量。

4 教学效果评价

2019—2020 学年度下期,对2019 级移动互联技术专业学生的《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授课进行混合式教学授课方式实验。实验组45名学生,课程总学时数56学时,每周授课4学时。

4.1 实验组资源发布及利用情况统计

授课期间共签到26次、发布资源50个、开展测试8次、作业/小组任务21 个、课堂表现7 次、头脑风暴4 次、轻直播/讨论2次、投票问卷2次。

其相关统计数据见图3和图4。

从图3 可见,37 名学生(82.2%)通过参与活动、查阅资源和作业途径取得了优秀经验值,说明学生对教学资源(PPT、视频)较认可,学习积极性高;图4可见开展各类活动的数量及占比,其中学生“查阅资源”(PPT、视频、网页链接)占比最重、“课堂表现”教师抽问占比最低。

图3 经验值分布

图4 经验值获取方式

4.2 统计分析教学效果

课程结束后,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命题,使用与2018级移动互联技术班难度相近试卷进行期末考试。随后,对两个班同学的期末考试成绩采用SPSS2.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检验是否有教学质量的提高。表1是对两个班的期末成绩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表1 2018级和2019级期末成绩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从表1中,“组统计”栏,2018级(对照组)期末平均成绩为79.251,2019 级(实验组)期末平均成绩为83.623;“独立样本检验”的“显著性”列值0.100(大于0.05)可见两组数据的平均值方差无显著性差异,所以取“假定等方差”行,而该行中的sig值为0.002,远远小于0.01,说明实验组较对照组期末考试平均分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值列,实验组期末成绩平均分较对照组高3.1分。

以上统计分析数据充分表明实验组的教学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具有显著性差异。

4.3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成果

2021年3月,实验组在仅学习网络技术相关专业课程两个学期的情况下,10人自愿报名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三级网络技术考试,取得了6人过级,其中优秀2人、良好2人、及格2人的优异成绩。

5 结语

在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实验组利用“云班课”平台+SPOC建立适合班级授课进度的私有资源,通过云平台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难点、建立学情监控与反馈、个性化资料推送;课堂上合理使用“翻转课堂”“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改革,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开展“思维导图”“头脑风暴”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和创新能力;通过以上教学改革试验,实验组期末成绩统计及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结果均可看出,基于云班课网络平台的SPOC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对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提高教学质量均有良好效果,对常态化教学具有借鉴意义。

混合式教学模式代表了“互联网+教育”形势下课堂教学发展的趋势,它适应了个性化教学、能力培养和教学质量及时反馈评价等特点,使教育教学与监管过程更加科学、精细,真正代表了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现代人才培养发展方向。

猜你喜欢
云班实验组作业
BRA V600E 抗体的几种手工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比较*
蓝墨云班课混合式教学满意度实证分析
形成性评价驱动的高职大学英语“云班+课堂”混合式学习模式构建与实施
云班平台的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实践探究
基于云班课的SPBTC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功能性训练手段对大学生基本运动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作业
我想要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