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满梅 牛文军
(博罗中等专业学校,广东 惠州 516100)
目前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重视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让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1]。中职学校的产教融合面临两张皮,校热企冷、教师技术服务能力欠缺等问题。课题认为小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社会公益组织(下文简称“小型实体组织”)在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科技创新与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促进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加就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课题研究主要分两个方向:第一,中职学校与教师积极参加技术帮扶和企业培训,解决小型实体组织起步阶段缺少人员、技术、规划的难题,以及对外宣传形式单一、产品研发不足、互联网+运营岗位缺失等问题,全面可持续地参与小型实体组织的成长;第二,把帮扶项目带入课堂、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双螺旋型”实践教学与技能人才培养的育人模式,邀请企业积极参与学校产教融合的教学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开发,积极通过技术帮扶打造“双师型”教师,提升教师的职业技能水平,提高学校产教融合的深度与广度,最终实现专业与教学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解决职教教师技能教学与企业脱节、技术水平与企业需求存在差距等问题。
(1)职业素养的含义
职业素养是指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主要体现为从业者遵循职业内在要求,在个人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和具有的专业知识、技能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作风和行为习惯[2]。职业素养可大致分为三个层次:公共职业素养,行业职业素养,岗位职业素养。公共职业素养是职业素养形成的基础[3]。无论今后从事何种职业,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是职业生涯的双翼,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才能在以后的职业生涯发展中以最快的速度通向成功。
(2)计算机专业职业素养构成
职业素养包括公共职业素养(热爱、诚信、奉献,纪律,安全)、行业职业素养(知识/见解、操作、逻辑、创新)、岗位职业素养(礼仪、沟通、合作、适应、自信)等。
(3)中职学校职业素养培养现状
通过三年的专业学习,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技能操作能力基本能满足企业要求,但很多毕业生就职以后离职率高,工作种类跨度比较大,甚至转行服务行业,不能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他们抱怨工作辛苦,或工资太低,或管理制度太严,工作过程中不能与领导或同事融洽相处等等,一批人能够留下的只有几个,甚至全部流失[4],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提高用人成本。出现这种情况主要不是因为学生缺乏技能,而是因为学生缺乏企业所要求员工具备的职业素养。
当前职教改革的趋势为推行并鼓励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以企业需求培养人才,依据学生的特点和表现等实际情况,将职业素养培养贯穿于日常教学管理,把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渗透到知识与技能的教学任务中。
(1)中职学校产教融合陷于“有合无作”或“有作无合”
最近几年受国家高考改革政策影响,中职毕业生升学比例大幅提高,中职毕业生就业人数逐年下降,而很多大中型企业对普通技术人员需求量大。为了解决人员缺口,与中职学校进行了名义的校企合作,获取招聘优先权和优势地位,但对人才联合培养积极性不高,仅仅只是进行人才招聘,挂牌不挂事,合作陷于“有合无作”或“有作无合”的消极与被动状态[5],由于大中型企业对中职学生定位为基础性、重复性工作,很多中职毕业生到了大中型企业充当“普工”角色,没有职业发展空间。
(2)中职学校产教融合徒于形式没有成效
就目前已形成的产教融合而言,基本上都是学校为了对学生的就业负责而主动出击“找锅下米”或“送货上门”。合作的形式过于单一,局限于学校把人培养出来,企业接收,造成很多企业人力资源二次培养成本高,毕业生很长一段时间无法胜任企业工作,学生在顶岗实习阶段才开始进企业实践。
(3)欠发达地区产教融合实施存在困难
在经济发达地区,各种条件比较成熟,校企合作能顺利开展并且效果良好,但一些欠发达地区实施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很多条件无法满足需求,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表现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学校派出的老师知识滞后、技能水平欠缺,无法跟上新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第二,部分毕业生会选择升学,他们对于自身职业素养提升缺乏兴趣和意志力,宁愿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语文、数学、英语基础知识的学习,难以满足企业合作项目的时间要求和质量要求,导致校企合作的力度不够,有时甚至成了学生偷懒逃课的借口。
(1)学校与“小型实体组织”进行产教融合
中职学校探索适合当地教学与经济相适应的产教融合模式:学校与“小型实体组织”(小型实体组织包含中小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社会公益组织等)进行融合,老师即师傅、学生即学徒的产教融合形式。博罗中等专业学校新媒体运营团队与惠州市马相华交通安全公益推广中心合作,开展了“互联网+”背景下民间交通安全宣传,完成对机构“互联网+”的改造。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和公益组织的融合发展俨然已成趋势,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生产力,日益成为中国公益组织管理与传播的有效手段,在公益组织的品牌传播、议题形式、互动沟通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课题主要完成对惠州市交通事故主要成因的调研,完成对交通安全讲师互联网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建立基于“互联网+”的交通安全宣传体系,研发基于互联网的交通安全宣传产品,最终完成马相华交通公益组织全领域多维度的宣传体系构建,提升马相华交通公益的品牌影响力。
(2)通过产教融合培养公共素养
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两个育人平台,开展产教融合的育人模式,培养学生的公共素养。结合学校专业课程教学实训需求与马相华交通公益宣传需要以技术帮扶的形式进行产教融合,具体人才的培养方案见表1。
表1 产教融合技术帮扶模式人才培养方案
我校产教融合模式是课堂上学生学习专业知识,课堂实训操作和学生社团工作室训练制作完成公益组织宣传的动画、海报、视频作品,学生一边学习专业知识一边应用技能完成合作企业组织宣传所需资料,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树立职业意识,用职业人的标准管理课堂教学。如企业要求制作交通宣传儿童公益微动画:怎么过马路才安全,首先学生根据选定的主题手绘主角形象和场景,再设计动画场景脚本,设计完成后把前期设计的宣传故事片用动画软件制作成卡通动画。
用企业管理7S 理念(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suke,安全Security,节约Save)管理学生课堂,把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融入教学课堂[6]。如前期手绘卡通角色和场景要求保持绘画教室的干净整洁,上课时学生仪容仪表端庄,学生必须守时守纪,课后实训室物品归原位,实训操作安全规范,物尽所用,不能浪费与随意。根据任务要求设计符合儿童身份的卡通角色,卡通角色以活泼形象生动为主,颜色设计以鲜艳为主色调,在设计与选择方面适当加入当今的潮流元素和社会热点,利用自己的美术专业知识把设计思想表达出来。在设计过程中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总结和反思,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计算机专业学生应具备一定的自主探究、独立思考的能力[7],规范又不失潮流,传承中有突破与创新,注重手脑并用,挖掘学生的最大潜能,尽早了解企业工作要求,加快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换,增强就业的稳定性。
(3)通过案例教学培养行业素养
行业职业素养是职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行有一行的特点,不同行业的从业者有不同的作风和行为习惯,通过案例教学把计算机专业的行业素养根植于学生的心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帮扶项目中需要动画宣传片、美术设计、平面宣传海报和教育视频等,把这些具体的任务融入课堂,以帮扶项目促进教学改革,以教学成果带动帮扶项目进一步发展。学校成立新媒体运营工作室,依托社团,开展课外“新媒体人才百人培养计划”(“向日葵”计划)深化产教融合。以教育促素质、以实践促技能,以行业标准和企业需求为目标,主动对接产业发展和未来经济实现产教融合双赢的局面[8]。
动画设计课程教学中以制作交通宣传儿童公益微动画的为例,前期设计的案例见表2。
表2 制作交通宣传儿童公益微动画前期设计
在以上案例的制作除了需要有绘画和动画制作基本操作技能外,还要有组织处理信息、符合传统又独创新颖的能力,让每一帧动画都能连贯而不失真地实现场景再现,画面与音效的协调同步也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设计是一份枯燥而灵动的工作,更需要一份坚守和意志力,没有良好的思想品质难以做新颖动画作品。
(4)通过项目团队培养岗位素养
我校的技术帮扶合作实施中主持人担任工作室负责人,工作室负责对接帮扶公益组织交通安全互联网产品的研发,新媒体整合宣传,线上线下宣传推广策划。具体工作有负责管理和运营组织机构的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今日头条、抖音、快手等新媒体账号的更新,图文、视频内容的创作、剪辑和审核,同时鼓励课题组教师积极考取工信部“新媒体运营师”职业技能证书。
以团队的形式分配项目的任务和要求,各团队有明确的目标和成果预期,应用已有的知识和资源完成项目,团队各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完成企业项目任务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又锻炼学生分工协作的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创意设计和沟通表达能力,在项目完成后反思与总结环节中既正确认识自己,又肯定别人,形成一种知己知彼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克服困难完成作品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分工合作过程中增强个人的责任意识,这些综合素质的培养能缩短将来的就业适应期。
职业素养是个人事业成功的基础,大国工匠需要的是“德技并重”的综合型人才,中职教育遵循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通过课堂教学改革、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多种模式把职业素养的培养理念融入课堂,把职业素养培养提前植入学生行为习惯中,引导学生从成长导向向责任导向、个性导向向团队导向、智力导向向品德导向、思维导向向行为导向的转变,为未来职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