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古典诗词歌曲《枫桥夜泊》的艺术魅力

2021-08-28 07:52付顺丽
戏剧之家 2021年25期
关键词:枫桥夜泊张继夜泊

付顺丽

(河南大学 河南 开封 475001)

一、作词与作曲家介绍

(一)唐代诗人张继简介

张继(约715-约779),唐代诗人,襄州人(今湖北襄阳人)。根据历史记载,张继是天宝十二年的进士,做过盐铁判官,之后病逝在任职期间。张继知识渊博,善于交谈。他的诗爽朗激扬、语言质朴、比兴幽深、寓物于理。

在唐代诗人中,他虽算不上大家,但所著诗词却在后世广为流传。《唐诗品汇》把他的七言绝句列入“接武”一级中。该诗首先被选入《中兴间气集》,之后被选入《唐诗三百首》,流传至今。

(二)作曲家黎英海简介

黎英海(1927-2007),四川富顺人,祖籍广东惠阳。受家庭影响,他从小喜爱川剧等民间艺术。1943 年9 月,他考入在重庆青木关的国立音乐院,师从陈田鹤与弗兰克尔,学习作曲,之后又跟随马思荪和拉扎洛夫学习钢琴。毕业后,他先后在湖南音专、上海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任教,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音乐人才。黎英海曾任中国音乐学院创作研究部主任、教授、副院长,还曾担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常务理事。

在声乐方面,黎英海曾创作发表了《阳关三叠》《小对花》《杨白劳》等百余首歌曲,先后出版了《春晓——黎英海歌曲选》与《枫桥夜泊——黎英海、顾淡如古诗词歌曲选》,其最重要的声乐作品是为“华夏之声音乐会”创作的由《春晓》《登鹳雀楼》《枫桥夜泊》组成的声乐套曲《唐诗三首》。

二、中国古典诗词歌曲《枫桥夜泊》的创作背景

(一)中国近代古典诗词歌曲

笔者认为,古典诗词歌曲与艺术歌曲既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又有异曲同工之妙。近代古典诗词歌曲的产生,一是受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直接影响,二是受西方音乐中艺术歌曲传播的影响。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以黄自、萧友梅、青主等为代表的作曲家,在创作中将西欧作曲技法与中国传统音乐风格相结合,创作新时代下的艺术歌曲,深受群众喜爱。如黄自的《春思曲》《玫瑰三愿》,萧友梅的《问》,青主的《大江东去》等,都是当时具有代表性的艺术歌曲。

新中国成立后,古典诗词歌曲出现了新的变化。“艺术性”成为艺术歌曲的首要标准,其体裁扩大到创作歌曲、民歌改编等领域,如《在那遥远的地方》《牧歌》《三十里铺》等,皆被称为艺术歌曲。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作曲家对“艺术性”认知和理解不同,他们创作了大量不同的艺术歌曲,艺术歌曲的创作呈现空前繁荣局面。《我像雪花天上来》《鸟儿在风中歌唱》《蓝色爱情海》等优秀歌曲接连出现。

古典诗词歌曲与艺术歌曲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国古典诗词歌曲起源于1840 年之前,那时候并不叫艺术歌曲,而是被称为古曲,表现手法上以说、吟唱、丝竹乐器演奏等形式为主。近代的中国古典诗词歌曲的词大多选用古代影响力广、价值高的诗词佳作,中国古典诗词歌曲的曲有些是古代音乐家原创的,有的则是现代人重新编配的。而艺术歌曲这一名称是1840 年之后由德语翻译而来。二是演奏形式不同。中国古典诗词歌曲一开始都是用民族乐器演奏,西方的艺术歌曲一直用钢琴演奏。在演奏形式上,中国古典诗词歌曲乐器伴奏十分简单,歌者演唱时只伴有一两件乐器演奏的单音旋律,而西方的艺术歌曲使用复调作曲技法,所用的伴奏织体和音型都较复杂。

(二)《枫桥夜泊》的创作背景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首古典诗词歌曲是作曲家黎英海根据唐代诗人张继的诗谱曲而成。诗作者张继当时名落孙山,内心愁闷压抑,孤身一人来到苏州,在姑苏城外寒山寺的月夜作此诗。作曲家黎英海于1982 年根据原诗创作古典诗词歌曲《枫桥夜泊》。他的和声、钢琴编配具有地方民歌特色,歌曲充满原诗的意境,曾获全国高等艺术院校中国艺术歌曲创作比赛金奖,后来成为专业艺术院校的教唱歌曲和音乐会上的保留曲目。

三、古典诗词歌曲《枫桥夜泊》的艺术魅力

(一)字里行间的语言魅力

中华上下五千年,我们的古诗词文化从未断流。当我们思亲时会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当我们失意时会说“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诗词字里行间都流露着真挚情感,诉说着作者的心声。

细读《枫桥夜泊》,其字里行间仿佛都在诉说着一种“孤独”。但作者并没有直白地写出来,而是通过各种事物映衬而出。“月落乌啼霜满天”道出在什么样的季节、时辰,“霜满天”说明气温很低,天气严寒,由此渲染了凄冷的气氛。“江枫渔火对愁眠”中的“愁眠”,说明这不是一场愉快的睡眠,仅仅只有“江枫”“渔火”作伴。再读到“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时,钟声本没有感情,但在这里却成了张继内心情感的最浓之处。当醇厚、悠长的钟声抵达诗人的小船,诗人的孤独仿佛得到慰藉。

《枫桥夜泊》是“诗”与“乐”相互渗透后的高度融合,是作曲家黎英海因对家国、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而创作的古诗词歌曲作品。一首七言绝句,仅仅二十八个字,但却有道不尽的孤独与惆怅。黎先生在创作过程中,不仅采用了我国传统音乐元素,还汲取了西欧专业作曲技法,取其精华,创作出极具魅力的声乐作品。正因其魅力无限,今天我们依然喜爱用古人的诗词抒怀,一字一句透露的美,都将被永远传唱。

(二)古典吟诵式旋律的魅力

黎英海创作的古典诗词歌曲《枫桥夜泊》在旋律上有着鲜明的民族特点。作曲家保留了中国古代音乐风貌,采用中国传统的雅乐七声调式E 宫C 羽调式,4/4 拍。旋律准确体现出中国古代音乐中正平和的特点,诗词的后两句采用传统的宫、商、角、徵、羽、闰六声调式的音阶排列方式。歌曲的创作上采用江南吟诵式的音调,每句的末尾都有一个突然的旋律下行,即模仿吴歌的声调(见谱例一)。整首歌曲的旋律没有太大幅度的戏剧变化,歌词充满文学气息,音乐情感表达也相对细腻、含蓄、持久。第一句的“月落乌啼霜满天”在演唱时要用吟诵古诗的感觉演绎。“月”字高位置稳住,换气后强力度推出“霜”,这样寒气逼人的意境立刻营造出来了。当唱到高音领域的“姑苏”“夜半”时,气息更要缓慢送出,不破坏整体的意境。最后的“夜半钟声到客船”声音由弱到强,换气后的“到”字力度达到极致,之后气息再由强到弱慢慢收回。演唱时的声音应轻柔,不宜用过于响亮的声音表现环境的凄凉和内心的孤寂。整首曲子说中似唱,唱中似说,同时又融入西方现代音乐因素,大量的半音进行调性转换,使旋律色彩丰富。

谱例一

(三)文字营造的意境魅力

张继,唐代诗人,天宝十二年的进士,最有名的代表作是《枫桥夜泊》,此诗写于其科举落榜返乡途中。因此,全诗一字一句都透露着惆怅凄凉之感。“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短短四句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诗中描写了江南的深秋月夜,整体上展现了树上的乌鸦、江面的渔火、城外的寺庙等景象,寒夜中的一声钟声使人体会到秋的寂寥。本诗开头的“月落乌啼”,动静结合,有声有色,交代了时辰,月亮落下,乌鸦哀啼,伴随着“寒霜”使人不禁感到一阵阵寒意。“江枫渔火”点点闪烁,使作者触景生情,想起了思念的故乡,但是前途一片迷茫,诗人心中怎一个愁字了得!“寒山寺、夜半钟声”,作者望着孤舟再望望对面的寒山寺,远处传来的钟声也使诗人听得入迷。阵阵钟声飘向客船,由远及近再走远,作者置身其中,这也代表了作者内心思想的转变。此诗看似写景,实则写自身。

寥寥数语,将一动一静、一明一暗,数处景物,作者内心想要表达的情感都展现得淋漓尽致,其营造的意境充满魅力。

猜你喜欢
枫桥夜泊张继夜泊
枫桥夜泊
少壮当自强的张继
枫桥夜泊
夜泊(外五首)
赏析古筝协奏曲《枫桥夜泊》
对唐代古诗《枫桥夜泊》意境的赏析
例谈写景类古诗词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