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朝《中国之梦》创作与演奏技法探究

2021-08-28 07:52王猜猜
戏剧之家 2021年25期
关键词:力度音色小节

王猜猜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 长沙 410100)

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和重要执政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音乐是精神文化形态的组成部分,可以反映社会现实生活,具有传递社会信息、促进社会成员之间情感交流的功能,在建立和谐的社会风气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目前,钢琴音乐在我国的影响力持续扩大,越来越多具有民族特色的钢琴音乐作品开始涌现,而《中国之梦》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分析《中国之梦》的创作以及演奏手法来探究中国梦影响下的中国音乐发展方向。

一、张朝钢琴曲《中国之梦》的创作背景

(一)社会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把“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并表示这个梦“一定能实现”。中国梦的最大特点就是把国家、民族和个人作为一个命运的共同体,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每个人的具体利益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在此基础上,中国音乐界也围绕中国梦提出了构建中国钢琴梦的远大理想,《中国之梦》就是在此社会背景下诞生的。

张朝先生的创作有着非常浓厚的自然“烙印”和民族“基因”,这首作品吸纳了编钟、古琴、编磬等中国民族乐器的声音,由钢琴进行模仿,将单一主题旋律贯穿在六个标题乐段——怀古、颂古、追求、灾难、复兴、憧憬之中,在当代钢琴音乐创作中加入中国传统音乐元素,丰富了中国钢琴音乐语汇,为中国钢琴音乐增添了民族色彩。

(二)历史因素

纵观中国古代历史,钢琴的身影最早出现在元朝,钢琴的雏形作为元朝蒙古人的战利品被带到了中国,当时被称为七十二弦琵琶。历史书上明确记载,公元1601 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将古钢琴进献给明朝万历皇帝朱翊钧。清朝时,康熙皇帝曾花费数年时间学习古钢琴。这表明钢琴在中国古代音乐史中已经占据了一定的地位。清朝时的我国仍处于农业文明时期,西方的工业文明带来的先进机械例如钟表、相机等,颇受国人喜爱,这也是康熙皇帝热衷于研究古钢琴的原因。他甚至尝试通过古钢琴来演奏古琴曲《普庵咒》。这是早期将农业文明和钢琴进行结合的典范,借助钢琴这一音乐载体,促进了中国文化和世界工业文化之间的融合。对于中国的音乐工作者而言,通过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钢琴乐曲来推动中国文化融入世界文化,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途径。正是在这样的理念驱使之下,张朝创作了钢琴曲《中国之梦》。

二、张朝钢琴曲《中国之梦》的演奏阐释

(一)节奏

张朝所创作的《中国之梦》在节奏类型方面十分丰富。正如周广仁先生所言,“节奏是所有乐曲的灵魂所在,在学习钢琴时就必须注重节奏训练。”这足以表明节奏对于音乐呈现的重要意义。张朝所创作的《中国之梦》钢琴曲包含了数量众多的节奏型,包括歌唱的十六分音符、表现流水的三十二分音符和六十四分音符等,随着节奏变换,呈现出不同风格的音乐,使得整首钢琴曲的音响效果具有更加丰富的层次性,能够带给听众耳目一新的感觉。该首钢琴曲采用不规则的节奏对位方式,在整首曲中这种对位方式出现频率极高,例如:激进的三连音、流动的六连音、跑动的九连音等。这些不规则的对位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使得《中国之梦》钢琴曲在节奏上有了更加多元的变化。

(二)力度

在钢琴曲中经常会使用pp,mp,f,ff 等作为力度记号,其主要作用是针对乐曲听觉上的强弱变化进行明确指示,从而使整首乐曲在线条感以及旋律性上有所增强。而在一些钢琴乐曲没有力度记号的情况下,演奏者通常会依据乐曲的创作背景、调式调性以及速度变化等情况完成二度创作,在自身对乐曲的理解基础之上明确乐曲的力度变化,使得整首乐曲呈现出高低起伏的力度。

力度是一首钢琴乐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力度的控制,能够调整整首乐曲的音响效果,最终呈现音乐形象。分析《中国之梦》的力度变化可以发现,整首乐曲的力度伴随着音乐的进行逐渐增强,尤其是在灾难乐段部分,更是整首乐曲力度的高潮部分,经历过高潮之后逐渐走向平静,实现了力度变化和三部曲式之间的完美融合。在整个曲调中突强(sfz)出现的频率较高,有关力度的鲜明变化成为该首乐曲的特色之一。

(三)神韵

张朝本人曾提到关于绘画中六远法的感悟,具体包括高远、深远、平远、阔远、迷远、幽远,他也将这种关于绘画的神韵感悟应用到钢琴乐曲的创作中。六远法对应的是中国文化丰富的内涵,同时也是中国古人呈现的一种审美形式。例如迷远和幽远,迷远具体指探索有关意境和未知状态,而幽远则是指时隐时现的状态,代表着一种希望。演奏者能够在演奏钢琴乐曲的过程中融入自身关于音乐的理解,体现对音色的控制,从而使钢琴音乐的意境更加深远,能够和绘画领域的六远意境相融合。例如钢琴乐曲关于强弱的处理,其不仅仅是为了让听众区分强弱之间的差异,更重要的是通过强弱变化完成不同意境之间的转变。例如,在《中国之梦》的第6-7 小节以及第124-125 小节(见谱例1),都用到了力度p 标记。旋律、织体以及和声一致,但是两者所表现出的意境却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在处理手法上也会有所不同。就好比对水的描绘,前者更像是用山谷中的雾进行隐喻,在音色变化上呈现暗弱的特征,而后者则类似于天空中的云朵,音色表现出亮弱的特征。虽然都是弱音,但是对应的意境大相径庭,最终音乐表现也不同。

(四)旋律

在《中国之梦》的第26 小节,第一次出现了使用p 力度的主题动机标记,位于右手的高声部伴随着音高位置的升高而渐强,其余声部和声衬托,该处旋律呈现出宽广绵长的特征,而在和声部分,使用低八度的形式呈现,具有清脆明亮的特征,能够洞穿人的心灵。因此在进行该小节演奏时,应当注重不同声部音量的完美控制,突出体现整体的旋律线条,避免其他声部喧宾夺主。右手的旋律声部始终维持连奏,确保旋律饱满呈现情绪,维持整个旋律线条清晰明朗。这种模拟大自然的声响将听者的思绪带回到先秦时代,呈现在听众脑海中的是一幅关于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文明的画卷。

(五)触键与音色

1.触键

演奏时,触键尤为重要,例如,在《中国之梦》的怀古段落中,第1-5 小节主要借鉴编钟,和弦交织呈现,因此该小节的每一个音符都需要重音处理。在具体演奏过程中,需要保持整个手臂的力量集中在指尖,然后注入键盘,其目的在于保持键音的圆润厚重,保持音色的共鸣性。而到了第6-7 小节,演奏手法主要借鉴古筝的刮奏,借助手腕的力量带动手指做横向反复运动,保持指尖放平状态,手指贴合钢琴键,放缓触键的速度,保证音色呈现温润悠长。第8-22小节借鉴古琴的演奏形式,其中的第八小节为泛音奏法的仿照,使用左手按下和弦部分获取泛音效果,但不发出声音,呈现出虚无缥缈的音效;诸如此类的特殊触键方法仍有很多,在此不一一赘述。

2.音色

《中国之梦》所呈现的音色和许多传统民族乐器音色类似,其中编钟、古琴、琵琶居多,实现了中西音乐文化的融合,通过这种形式来呈现中国梦,对应过去、现在和未来。以《中国之梦》的第97-100 小节为例,在演奏手法上,主要效仿中国弹拨乐器独特的奏乐方法,类似于琵琶的轮指。该小节所传递的意境为小河涟漪碧波荡漾,借助融情于景的方法带给听众类似天堂般纯净的感觉,传递出作者对于中国梦理想形态的希冀。

谱例1:(第124 小节力度标记在前一小节)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简要分析张朝所创作的钢琴独奏曲《中国之梦》的创作背景,随后研究该首钢琴乐曲在演奏上的特征,分别从力度、节奏、神韵、旋律、触键和音色等角度进行探讨,深层认知该首钢琴独奏曲,同时也阐述了中国风格钢琴音乐在演奏方面所呈现的特色,希望能为广大中国音乐工作者的创作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力度音色小节
精雕细琢的外形与音色 Bowers & Wilkins(宝华韦健)805 D4
加大建设推进力度 确保按时建成达效
快把我哥带走
李克强:对排污违法行为要加大处罚力度
加大授权力度中科院先行一步
德沃夏克
——《幽默曲》赏析
兼具力度与美感 Bowers & Wilkins 702 S2/707 S2/HTM71 S2/ASW10CM S2
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一首》音乐分析
擅长营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
论长笛演奏的音色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