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维义
本期“技术赋能课堂”专栏的两个课例看似非常相似,仔细分析却发现有很大的不同,原因是两位作者的角色不同,其中一位是教育科技公司的培训讲师,没有面对学生在课堂上对“看上去很美”的学习设计和技术实现进行实践研究。专栏的形式是课例研究,循证实践的理念同课例研究有着逻辑一致的价值导向和特性一致的实践主体,从而使循证实践应用于改善课例研究成为可能。建议准备向本栏目投稿的作者从“提出问题、查找证据、评价证据、恰当应用、后效评价”的可能范式开展基于循证的“技术赋能”课例研究。
黄河老师从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入手,层层递进,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感知,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中发现,在具体运用、对比中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①借助生活经验,体验知识应用。课前,教师调取个性化教与学系统后台作业正确率数据,使学生初步直观地体验百分数的意义和作用,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积极性,为新课的探究学习做好铺垫。课尾,教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说一说百分数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除了特殊的百分数外,生活中有十分数、千分数吗?这不仅让学生把所学知识反馈到生活中去,还从生活中呈现出大量的知识应用,使学生了解了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普及性。
②借助平台系统,合作探究学习。学生使用个性化教与学系统进行知识的探究、对比、交流,能将探究的成果进行有效的组内、组间、全班、师生之间的分享、对比、交流、评价,探究的成果在系统内交互、生生之间交互、师生之间交互、人机之间交互,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深入理解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③借助实践操作,深入理解概念。通过融入真实生活情境,学生感知蛋白质的含量在这个操作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从而知道了百分数只表示两者之间的关系,不会随着数量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抓住了数学知识的本质。
④借助数据分析,强化知识概念。为让学生能强化知识概念,教师结合实际生活情境,设置了关于分数是否能转化为百分数的检测题,在学生答题后,教师调取答题数据,直观分析学生对本课知识学习的情况,学生明确了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以此强化了百分数和分数的概念。
甄英英老师借助个性化教与学系统从“课前以学定教”到“课中以教促学”再到“课后个性化教学”,实现了信息化手段支撑下的教学变革探究。
①统一起点,自主探究。课前教师利用学测微课,对前置知識进行检测回顾,精准定位问题,为课堂快速解决提供数据依据;新课学习中组合图形的定义及图形的拆分部分放置课前环节,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让学生掌握新课的基础内容,这一方面培养了学生自学的能力,另一方面为课堂活动的探究创造了条件;教师和学生在高交互的操作课件页上拼组图形,直观感受探究的过程,资源的灵动、平台的灵活为学习插上了翅膀。
②资源生成,分层练习。教师注重资源的生成与应用,课中环节利用学生上传的组合图形进一步组织探究、讨论、展示,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感。教师采用微课录制的方式,将课堂教学重难点部分留存下来,为分层教学、个性化教学贮备资源。教师通过多种数据采集方式及时掌握学情,通过上传下发、Talk、教学工具等实现即时互动,在云平台资源库的支撑下轻松完成分层教学内容的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