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强调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学科素养,而逻辑思维能力则是数学学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鉴于此,结合初中数学教学实践,分析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措施。
关键词:数学教学;逻辑思维;培养措施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侧重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思维能力等,实现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目的,顺利完成数学课堂教学目标。
一、培养学生的严谨思维
在初中数学学习中,逻辑思维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基础思维能力,它特有的探究性和严谨性对学生解题而言十分关键。所以,在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时,一定要注意学生思维严谨性的培养,教师也可以以此为突破点,帮助学生养成缜密的思维能力,进而为日后数学学习的开展和提升提供保障。在对学生严谨思维能力进行培养时,教师可以通过分类学习法,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针对具体问题展开分类讨论,从而提升学习自主性和主动学习的兴趣。
比如,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等内容时,在学生解答题目时,经常会遇到很多问题,稍不仔细就可能导致解题错误,不仅打击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同时挫伤其学习兴趣。但是,通过分类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对题目中可能的形式进行分类,保证学生在题目解读时的严谨性,提升正确率,对学生数学学习而言,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数学的魅力在于虽然终点只有一个,但是通向终点道路却有很多条,这关键取决于学生思维的发散性。这也从侧面证实了数学答案的唯一性,但是针对这种唯一性,其实现过程却有很多种,即解题方式具有多样性,但这其中的关键主要取决于学生的思维模式。虽然,在现实教学中教师无法就每道题目的所有解答方式对学生进行展示,但是可以通过列举法,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能力的培养来帮助、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这种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能力的同时,对其发散思维的养成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提升,对各种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比如,在学习“二次函数”时,教师可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针对同类型内容和知识点对学生进行对比和罗列,培养其“举一反三”的能力,以此帮助学生加强对知识点的熟悉和掌握,帮助学生在面对一个新的题型或知识点时,缓解其内心的紧张感和无措感。
在图形几何教学中,对数学故事进行有效利用,在联系实际生活的同时,能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提升数学素养。比如,在七年级下册中有讲到“几何学的起源”,该故事主要向学生详细展示了几何学的定义,包括其悠久历史以及发展历程,而且在其中加入三张和数学故事相关的引人深思的图片,即斜方格纹彩陶罐、古埃及金字塔、和欧几里得的形象,以此证明测量学是几何学发展的成因,包括我国古代一些几何图案的产生、《几何原本》的编制等。而通过该故事的学习,既向学生普及了一些关于几何学的发展历程,帮助学生加深对图形几何的认知,同时又将几何知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通过斜方格陶罐、金字塔等真实存在的事物,幫助学生感受数学的客观存在,同时随着学习和研究的不断深入,帮助学生开阔视野的同时,感受其与众不同。
三、把数学作业融入数学故事
人一旦对某项事物产生兴趣,就会自心底产生一种迫切的需求感,兴趣越浓厚,意味着需求感越强烈。而引起学生作业兴趣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新鲜、有趣的作业。受数学学科影响,大部分数学作业都是枯燥无趣的,这就需要教师创设相应的情境,提高作业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内部需求感,调动作业练习的积极性,主动完成作业。设计数学课后作业时,可以在趣味化的情境中融入数学知识点,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充分挖掘数学学习的潜能,保持数学学习的兴趣。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编题目或分组合作,激发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
如完成整式除法知识点学习后,可以设计“依据体重估计人体血液质量”的探究性作业题目。这里可以增加相关的故事内容。这个作业题目与生活存在密切联系,收集数据难度不大,学生回到家后询问家长的身高体重或者和家长一块计算血液质量与健康指数。通过这个数学作业题目,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又可以加强亲子交流,同时在老师与家长之间架一座沟通的桥梁,切实发挥数学课后作业巩固知识点的作用。
总之,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要选择合适的着手点,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兴趣,拉近师生关系,大幅度提升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杨龙.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21(3):26.
[2]杨德才.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对策[J].当代家庭教育,2021(6):105-106.
[3]王传栋.探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新课程,2021(2):191.
作者简介:卢宝丽(1969.12—),女,汉族,福建省南靖县人,大学本科,中学数学高级教师,致力于中学数学教育方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