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林峰
摘 要:初中阶段是提升学生认知能力的重要时期,初中生更渴望对事物进行深入研究,而不会将对事物的好奇停留于表面,因此初中科学教师应当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使他们树立良好的科学学习态度,促进他们努力学习科学知识,进而提升自身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科学探究精神;初中科学教学;渗透;培养
初中科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能够使他们全面健康地发展,但当前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初中科学存在各种教学难点,教学模式单一且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低,致使教学效果不理想。伴随新课改的推进,初中科学教师不但要将教材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让他们通过自主探究提升思考、分析、观察能力,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这样才能切实提高教学效果。本文针对初中科学教学中科学探究精神的渗透及培养策略进行探究。
一、科学探究的概念
科学探究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为了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规律所使用的方法、深入理解科学思想观念、获取科学知识并进一步发展科学探究能力而开展的各种活动。科学探究的要旨在于注重探索的过程而并非结果,繁杂的计算并非重点,而应当注重搜集证据,不要迷信结果,而应当注重对结果的评价。初中科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将师生的位置关系处理好,使学生成为实施者,而教师作为组织参与者、指导者或评价者。
二、培养初中生科学探究精神的策略
(一)生活事物探究
初中科学教学过程中可利用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事物促使他们深入探究,这是因为将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作为入手点,可使学生的科学探究效率大大提高,使他们真正体会到探究带来的成就感。科学与生活密不可分,因此教師可站在日常生活的角度进行教学设计,以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方面着手,对其中的科学知识进行探索,然后将所学的科学知识再次运用至生活中,这样可使学生的实践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得到锻炼。例如,讲解浙教版八年级科学“粒子的模型、符号”一课时,教师可先向学生提问:“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符号有哪些?这些符号使用的目的是什么?”同时举例各个国家使用不同的文字符号表示时间,为了减少语言文化带来的差异,可用T作为时间的表示符号,由此可得出符号的作用一方面是避免混乱,另一方面是简单表明事物。之后教师可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教具模型,这样可帮助初中生建立一种使用模型和符号的思想,帮助他们更加形象地认识事物的共同点,建立符号和模型的概念对学生日后学习科学极为有利。
(二)教学延伸探究
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站在教学延伸的角度,使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知识,从而为更深程度的科学探究做好铺垫。利用教学延伸还可将探究空间提供给学生,使他们能够充分思考与探索,因此初中教师应当在课下积极开展教学延伸,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为他们设置相应的功课,使延伸探究的效果得以优化。例如,讲授浙教版八年级“土壤中有什么”一课时,为了使学生能够了解掌握土壤的主要组成,可给学生布置观察土壤纵剖面的任务,课下带领学生到校园劳动基地或让学生自行到公园等地方挖土,取回少量土壤,在实验课中使用酒精灯、试管等测量土壤中的其他有机物、空气体积分数、水分体积占土壤体积的体积分数等,根据当前土地资源被肆意破坏的状况让学生探讨他们的看法,从而体验保护土壤的重要性。
(三)创设问题情境
为了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欲望,教师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将科学知识从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提炼出来,从而缩短日常生活和科学知识的距离。同时教师可以利用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使他们掌握质疑的正确思维方法,并在思考中不断提升创新意识。例如,讲解浙教版八年级“指南针为什么能指南”一课时,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够对磁场的基本性质深入理解并掌握判断磁场方向的方法,可准备好铁片、铜片、铁棒、细线等实验器材,让磁体接近小磁针,根据小磁针转动的情况提出问题:“磁体没有和小磁针直接接触,但磁针受到力的作用会转动,这种力是怎么产生的?”通过实验观察,学生能够了解磁场就存在磁体的周围且有方向。之后教师可让学生分组进行奥斯特实验演示,使他们能够了解电能生磁及直线电流磁场的特性,教师可引导学生展开逆向思维:“电可以生磁,那磁能否生电?”通过逆向思维引导能够让学生加深对电和磁关系的理解。
综上所述,初中科学教学并非单纯地将科学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同时提高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因此,教师应当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科学的魅力,利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强化他们的科学综合素养,为他们未来健康成长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徐建平.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科学教学实践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24):26-27.
[2]孙建华.科学探究精神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渗透和培养[J].新校园(中旬),2017(1):13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