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学娒 任海林
摘 要:首先阐述对立德树人的科学理解,确立研究基点;然后论述立德树人下中华经典诗词进校园的探索与实践:名家诵读欣赏、日常诗词诵读、诗词朗诵活动、诗词默写比赛;最后概述立德树人下中华经典诗词进校园的再思考。
关键词:立德树人;中华经典诗词;实践
中小学课程改革进入关键时期,全社会的育人观、成才观、用人观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人们对教育的诉求逐步提高,这对中小学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中小学的语文课堂成为首要阵地。教师纷纷在语文课程的学习认知、艺术品位、文化积累、育人功能等方面探寻新资源和新途径,以此有效充实学生的认知范畴,优化语文课的知识体系,提高语文课的育人水平。在此过程中,经典诗词以其独有的经典性、唯美性、艺术性和文化性异军突起,逐渐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精品资源。
一、关于立德树人的科学理解
“立德”“树人”源自传统,把两者结合起来作用于教育实践便赋予了新的生命与意义。“立德”一词,取树立德业之意,语出《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又见三国·魏·李康《运命论》;“树人”一词,取培育人才之意,出自《管子·权修》。“立德树人”既是原因又是结果,树人要先立德,没有立德这个起因,树人是无意义的,立德的目的是更好地树人。“立德树人”是教师开展教育的根本出发点,更是教师育人的第一要务。我们要把“立德”“树人”结合起来辩证地看,而且不能颠倒次序,做到在“立德”的基础上“树人”。
二、立德树人下中华诗词进校园的实践
校园是学生成长的“摇篮”,也是经典诗词的优良平台,更是开展立德树人、春风化雨的重要基地。
(一)名家诵读欣赏
利用视频资料开展经典诗词教学,如中央电视台的《经典咏流传》节目,内容充实,声情并茂。如撒贝宁朗诵的《静夜思》、郑伟朗诵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宝贝牛制作的诵读《渔歌子》、金马朗誦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以及徐涛朗诵的《将进酒》等等,教师可以结合语文课堂教学合理使用这些优秀作品的视频,也可以在课间为学生播放,让名家诵读的经典诗词时刻伴随在他们身边,滋养和教育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影响学生。这对培养学生良好语感、丰富学生情感、树立正确“三观”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日常诗词诵读
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在校内日常活动中进行大声诵读,要提前设计,精心准备,选择的诗词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尤其要有思想道德教育的渗透。要尽可能为学生创造诗词朗诵的条件,如要把诗词准确地呈现出来,需要小黑板、电脑屏、纸质稿等;为了达到情感的共鸣,要准备配乐,甚至话筒、音响器材等。为了帮助学生熟读成诵,可以在语文课前安排“每课一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通过大量诵读、多次感悟,学生逐渐理解所选诗词的深邃思想和博大情怀,以此实现思想品德的有效提升。
(三)诗词朗诵活动
为了提高学生对诗词的学习兴趣,使经典文化入脑入心,教师可以组织开展“诗词朗诵比赛”“经典文化传承会”“美文赏析吧”等活动。如“诗词朗诵比赛”可以以班为单位,也可以以年级为单位,团体参加或个人参加,邀请语文教师参加,完全以竞赛程序规范操作,有评委、有奖励,活动有始有终,这样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表现个人才能的空间,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进取意识,对培养他们独立的人格、责任心、良好的心态都有重要意义。
(四)诗词默写比赛
诗词学习应该和美术、书法等结合起来,探索更为广阔的学习途径。诗词的学习不能只停留在朗诵层面,要加强与多学科的整合,实现全面育人功能。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书法比赛,内容为中华经典诗词,现场书写,现场打分,即时奖励,这样学生受到文化的熏陶,有利于提升对书法、经典诗词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也可以进行诗词填空比赛,以考试答卷形式提高学生对诗词的掌握程度。还可以组织学生设计手抄报,让学生默写经典古诗词,按照其意境配上自画的插图,然后集中展览,让学生从中得到美的熏陶。
三、立德树人下中华诗词进校园的再思考
立德树人是一个非常抽象复杂的生命认知进阶工程,教师要注意培养过程的趣味性、渐进性和持续性,才能够真正实现中华经典诗词进校园的科学发展。
第一,教师要注重中华经典诗词进校园的趣味性。立德树人较为抽象复杂,而中华诗词又非常深奥精炼,具有一定的实施难度。因此,教师要积极加入趣味元素,通过强化小学生的认知体验去激发小学生的诵读积极性和鉴赏主动性。
第二,教师要注重中华经典诗词进校园的渐进性。立德树人是一个体系化的人文工程,非一日之功。因此,教师要注重中华诗词进校园活动的渐进性,不能急于求成,要为小学生的快乐诵读和健康成长设定循序渐进的认知任务。
第三,教师要注意中华诗词进校园的持续性。立德树人是教师对学生成长的“精雕细刻”工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因此,教师要注重中华经典诗词进校园的长期性和持续性,有效促进小学生的快乐认知和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李翠丽,张晓.立德树人视野下中华诗词进校园的探索与实践[J].中华少年,2019(11):210.
[2]陈禹.基于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生德育培养研究[J].青年与社会,2020(4):61-62.
[3]杨荣,孙琼.立德树人,培育小学生核心价值观[J].现代教学,2014(6X):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