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振华
摘 要:在社会飞速发展的当下,为学生培养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至关重要。而对初中生而言,与阅读最密切的学科是语文。所以,语文教学对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
关键词:阅读习惯;阅读特点;规范阅读
一、发现学生阅读特点,挖掘特点
学生在经过小学六年的学习、阅读后,虽然有一定的阅读积累,但对自己的阅读喜好、阅读需求仍旧比较迷茫。而这时候教师则需要及时帮助学生。最好、最快捷的方式便是以教科书上的课文作为内容。因为教科书中的知识不仅通过了层层筛选,且书上内容涵盖甚广,古今中外各种行文风格大多都包含其中,并且几乎没有重复,这让阅读量较少的学生可以更好、更快地寻找到自己喜爱的文章类型。教师则可以让学生先去阅读课本上的文章,当学生阅读到一定数量的时候,就会慢慢形成一种模糊的阅读倾向。面对这种模糊的倾向,应该加以呵护与引导,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阅读倾向推荐相同风格的书籍,并且该类书籍阅读难度较低、趣味性较强,切忌在学生刚对某类作品出现兴趣倾向时,就给学生一些大部头,这只会打消学生的兴趣。当然,教师不应该仅仅只是发现学生的阅读特点,更应该发掘这些特点,尤其是针对非教科书类的阅读,要进行扩展延伸。不要让学生永远局限在固有的知识体系或学生自己的阅读层次。教师一定要注意,学生的阅读体系一定要不斷自我更新,否则就是一潭死水,无法支撑学生形成一个长远的阅读习惯。
二、帮助学生强化阅读习惯
当学生发现自己想要读什么、喜欢读什么书籍之后,教师依旧不能掉以轻心。现在学生面对的外界诱惑是很大的,阅读习惯的萌芽很容易被外界诱惑所抹杀。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应该以布置教学任务的形式对学生的阅读习惯进行强化。例如,要求学生定期制作读书报告、读书心得以及制订阅读计划。通过这些方式,教师不但可以掌握学生近段时间的阅读情况和阅读质量,也可以让学生多次回忆、思考书籍内容,还可以让学生保质保量地完成阅读。并且,教师可以通过此种方式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教学。例如,当大量学生都开始关注一本书或一类书的时候,教师可以在教授书本内容的同时,将该书思想内容、主旨意义融入课堂。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课堂学习氛围,也可以更直接地帮助学生阅读、理解书籍内容。
三、教师应当给予阅读更多时间
我所讲的更多阅读时间,不是单指每位学生每天阅读了多长时间的书籍。而是广义上的阅读,例如,学生之间的阅读交流会、研讨会,甚至可以让学生走上讲台自己来讲一本书,并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给予阅读更大的曝光率。例如,在教学的时候可以将课文内容引申到其他书籍上,这样可以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更有兴趣,并且也可以鼓励学生继续阅读。同时教师也要注意节奏上的控制,一定要注意引申内容的数量、频率、深度。在遇到文学价值极大、教学任务重的课文时就不要做引申,因为文章内容的深度对学生而言难度已经足够,这种情况引申课外内容就显得有些画蛇添足、毫无必要了。而且即使是面对一般的课文,也要注意频率的问题,一定要明白在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仍旧是重中之重,不要本末倒置。同时教师一定要注意把控学生的阅读节奏,无论是课堂上还是课堂外。尤其是不要让学生误以为课外阅读可以代替课堂教学。教师不仅要懂得如何鼓励学生进行阅读,更要熟练掌握怎样调控学生阅读,既要培养好学生的阅读习惯,也要防止某些学生因为过于热爱阅读而荒废学业,教师一定要控制好二者的平衡。
四、指出问题,规范阅读
初中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刻,是三观开始形成的时间段,同时也是一些行为逐渐形成习惯的过程。在这期间,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和优秀的习惯。而这两点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阅读书籍的内容、倾向进行把控。什么书籍是有利于世界观的初步形成的、什么书籍是起反作用的、什么书籍是这个阶段还不能理解甚至会误解的。这些情况教师不仅要知道,还要在学生出现这种问题的时候及时制止并说明道理,让学生由精神内在到实际外在都充分认识到问题,这是对学生形成健康阅读习惯的一个保证。教师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在习惯上的规范,学生与教师相处时间很长,所以一些细节方面的阅读习惯,教师也应该作出规范。例如,看书时的姿势、阅读时间的长短、阅读时间的分布等等。这些小习惯看起来很细节,但正是这种细节可以极大地帮助学生养成好习惯。教师还要对学生指出一些阅读上的问题,如大段跳读,不感兴趣的内容就忽略此类问题。可以通过教学时对一些关键字句进行详细的分析,让学生明白优秀的书籍中没有一字一句是多余的、是可以直接忽略掉的。在教师对学生的细节进行规范后,学生才会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总之,阅读习惯的培养与课堂教学密不可分,两者互相作用可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力.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J].学周刊,2021(14):139-140.
[2]李芳.也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2020(17):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