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式教学理论在中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2021-08-27 02:51张倪颖
新课程·上旬 2021年21期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中学英语写作

张倪颖

摘 要:结合上海市初中学生的写作现状,以支架式理论为依托,以一堂公开课为例阐述教师应当如何在写作课上给学生一步步搭建“脚手架”,以读促写,通过鼓励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引领其创作出既有思维品质又符合英语规范的高质量作文。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将学生放于主体地位,教师仅提供“脚手架”,对教师如何上好有思维含量的写作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中学英语;写作;教师

一、中学生英语写作现状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的任务,即“学生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发展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初步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为今后继续学习英语和用英语学习其他相关科学文化知识奠定基础,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1]。可见,中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结构包括四个维度,即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以及学习能力[1],其中,语言能力指借助听、说、读、写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的能力,而写作技能则是英语核心素养中语言能力所包含的内涵能力。

虽然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要求提高了,但仍有大量学生英语写作能力不足,表现为词汇匮乏、时态错误、语法错误、中式英语、文章结构混乱、表达不通顺等。一是学生多年来习惯了汉语表达,会想当然地直接翻译成英语,因此闹出很多笑话,如将“红包”写为“red bags”等;二是学生一写就错,不敢写。如此恶性循环造成了学生写作越来越成问题。多年来,由于深受“中考指挥棒”的影响,教师在有限的时间里不得不把教学重点放在词汇、语法、听力以及阅读教学上,没有足够重视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有很多老师只是用背诵范文取代写作,导致学生缺少足够的写作训练和思维引领,写作时只能生搬硬套之前背诵的范文。因此,要学会如何在课堂上帮助学生一步步写出有品质的文章,教师可以以应用支架式教学理论。

二、支架式教学理论

20世纪50年代,认知心理学家Bruner在教育领域引入支架式概念,他首次提出“脚手架是一个临时的建筑框架”。蘇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Lev. S. Vygotsky)认为,儿童成长过程中有两个发展水平:一是现有的发展水平,即儿童能独立依靠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二是其潜在的发展水平,即儿童在他人的帮助下可以完成。因此维果茨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the 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即ZPD理论,此理论阐述了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发展水平与在成人指导、帮助下或在同伴合作中解决问题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2]。 20世纪70年代,美国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布鲁纳(J.S.Bruner) 在研究母亲如何影响幼儿语言发展的过程中,发现母亲给予幼儿的引导、帮助、支持就如同建筑工人建造楼房借助脚手架而完成施工建设,同时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将母亲对幼儿语言发展的这种引导、帮助、支持延伸到教学领域,由此提出了“支架式”教学(the scaffolding instruction)理论。

此理论在于找准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在“最近发展区”搭建“支架”,通过支架的帮助逐步把学生的知识能力从一个水平提升到另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在此过程中,支架难度把控十分重要:若支架搭建过高,学生将无法企及,最终失去兴趣,那么此支架就成了无效支架;反之,若支架在学生能力之下,他们将无法享受挑战思考的过程,从而不能沉浸到积极的学习氛围中去。

三、支架式教学理论用于英语写作教学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支架式教学理论越来越广泛地被运用到英语写作教学中。一批批学者和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二者之间的关系并尝试将此理论运用于课堂实践之中,而且已经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

1.阅读前——提供预测支架——激发学生兴趣

看着阅读题目(A candy girl),教师问学生:大家觉得这个candy girl是什么意思?是她吃了很多糖,还是她拥有一个生产糖的公司呢?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预测,给学生提供支架,激发他们对文章内容的思考,带着兴趣进入正题。

2.只读首尾——提供结构支架——细节的重要性

教师只给出文章的首尾,分析好内容后问学生:“大家觉得缺少了什么?”学生得出结论:“中间需要更多细节。”细节包括:她是如何才能开的这家公司呢?由此引导学生得出结论1:我们在写作时不能只关注结论,要写出细节(detailed description)来支撑我们的观点。

教师摘除中间细节,给学生提供支架,让他们意识到缺了什么内容,让学生自己思考没有细节的文章会给人什么感受以及我们在写作时要加上哪些细节。笔者认为,这样的直观感受比教师一遍遍在课堂上跟学生强调“我们要提供细节来支撑主题句”观点好得多。

3.让学生选择合适的下一段——提供选择支架——相关性和连贯性

教师给出红黄蓝三段,让学生选择最合适的一段放在两段话中间。如果不提供,学生很难意识到究竟哪种段落是最合适的, 其他两段不合适的原因是什么,更不用说让学生自己写了。最后学生经过小组讨论,选出红色段落是最合适的。教师继续追问:“为什么标黄段落不合适?”学生指出标黄段落与文章内容不相关。“为什么绿色段落不合适?”学生指出意思不连贯。而反观红色段落,里面有很多连接词。由此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2:“You should not include too much irrelevant relation.”以及结论3:“Be aware of natural and reasonable connections for coherence.”

教师没有直接讲写作时要注意什么,而是通过选择最合适的段落来让学生自己思考为什么黄色和绿色段落不合适,从而引导他们得出“要注意内容相关性”及“要注意内容连贯性”两个结论。

猜你喜欢
支架式教学中学英语写作
学会在生活中学英语
英文歌曲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中学英语书面表达教学谈
大学英语听力中支架式教学模式探索
浅论小学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如何让小学生写作返璞归真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写作教学策略初探
“支架式教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概念图的语文支架式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