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雪娜
摘 要:激发小学数学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是当前义务教育中最具活力的课题。信息技术教学,使得教学手段更加丰富,实现动态性、直观性等多方面的改变。
关键词:创新意识;信息技术;学习习惯;师生关系
信息技术的发展带动了教育教学的全面改革,特别是大数据支持下的信息技术发展,更是推动了小学数学教学的创新步伐。激发小学数学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是当前义务教育中最具活力的课题。实际生活中,信息技术教学是新一代教师必备的教学技能,特别是小学生大都喜欢“异想天开”“想入非非”,关键是教师能否把握时机,激发学生这种潜能。信息技术教学使得教学手段更加丰富,实现动态性、直观性等多方面的改变。
一、信息技术增强了教学效果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练习题的讲解需要一步一步展示计算过程,板书内容相对来说较多,会浪费掉宝贵的课堂时间,降低了课堂效率,若采用口述講解计算过程,则会影响部分学生对于题目过程的理解,达不到预期讲解效果。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师讲解数学提供了多方面的便利。一方面习题的讲解在节省教师板书时间的基础上,可实现动态化反复呈现讲解过程的。另一方面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增加了课堂教学容量,学生不仅对于习题讲解过程理解得更加深刻,而且生动灵活的讲解过程增加了数学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爱数学、用数学的兴趣。比如,在“圆的认识”新授课讲解过程中,学生理解空间立体的抽象概念有一定的难度,而信息技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学难度,动态的“圆形”物体的呈现,实现了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信息技术的运用创新了教学过程
相对于传统意义上的静态教学,信息技术已实现了动态化呈现各种资源。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育平台能为数学课堂教学提供动态素材。另外,利用“随拍随传”功能,学生在课堂上的练习情况可实现即时性的教学反馈。如在教学“时、分的认识”时,学生对于1小时=60分钟的概念很模糊,于是我用CAI课件向学生演示时针走一小格,分针刚好走一圈的动画,使抽象的时间概念清晰起来,学生清楚地看清时针、分针的变化,轻松地理解1时=60分钟的概念,拉近了学生和抽象教学内容之间的距离,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新知识、理解新知识搭建了有效的平台,取得了更好的教学成效。
三、大数据时代实现了教学资源共享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大数据时代,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共享,也为小学数学教学拓宽了途径。学校已实现课堂实录“班班通”,教师在教学实况录制的过程中,也可以第一时间获取到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针对教学目标合理设置问题,其他教师可以在网上进行交流、讨论,这样不仅可以提升教学效果,而且每个学生都有机会阐释自己的观点和思想,及时借鉴他人的意见。
四、创新技术教学实现更高效教学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手段化静为动,展示知识形成的过程,让学生认真观察这一过程,初步检验猜想结果的正确性。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明了知识形成的过程,用自己的思维学习数学。如教学“轴对称”时,教师先利用几何画板制作一只会飞的蝴蝶,这只蝴蝶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够让同学们根据蝴蝶的两只翅膀在运动中不断重合的现象理解“轴对称”的定义,并受此现象的启发举出不少轴对称的实例。这时再让学生在几何画板上显示出成轴对称的两个三角形,并利用几何画板的动画和隐藏功能,时而让两个对称的三角形动起来,时而隐去或显示一些线段及延长线。在这种形象化的情境教学中,学生一点儿也不觉得枯燥,相反在老师的指导和启发下他们会始终兴趣盎然地认真观察、主动思考,并逐一找出对称点与对称轴之间、对称线段与对称轴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学生就很自然地发现轴对称的三个基本性质并理解相应的定理,从而实现了对知识体系的主动建构。这个过程正是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有效地学习数学的证明。
五、信息技术的应用拉近了师生、家校距离
教师的“教”不仅仅体现了学生教材内容的“学”,还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知识的应用。在教学时,尽可能地根据学生的情况,设计学生易于接受的或者说学生能够解决的学习任务,凸显学习任务价值,特别是趣味性强、实用性强的内容,这样的学习任务才是有价值的任务。同时,多多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进而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此外,家校沟通合作,建立支持性的外界环境,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自信的学习和成长。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是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必然发展趋势。在教学观念、教学模式不断更新的今天,作为教师,应该把握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机遇,努力探求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为教学注入新的活力,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