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静阳 徐晓卓
【摘要】童话是幼儿最喜爱的文学形式,幼儿园童话教育对幼儿的成长、师幼互动、亲子交流都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当下,幼儿园童话教育中还存在“忽视童话的浪漫本质”“将其当成教育性工具”等问题。对此,本研究对幼儿园童话教育开展了系列研究,研究的主要结论性认识有:打造了形式丰富的幼儿园童话教育活动,形成了开放多元的幼儿园童话教育环境,形成了充满内涵的节庆活动。幼儿园童话教育改善了幼儿对童话之美的感受力,主要成效有:依托多彩活动,感知童话之美;透过环境打造,渗透童话之美;挖掘童话内涵,表达童话之美。
【关键词】童话教育;幼儿成长;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21)04-0048-05
【作者简介】何静阳(1975-),女,江苏无锡人,无锡市新吴区隽朗幼儿园园长,一级教师;徐晓卓(1981-),女,江苏宜兴人,无锡市新吴区隽朗幼儿园副园长,一级教师。
一、问题的提出
童话在儿童生活上之必要,因为这是他们精神上的最自然的食物[1]。童话可以“帮助儿童宣泄负面的情感,还可以让儿童在无意识层面上深刻地习得人类智慧、社会习俗和种种美德”[2]。作为幼儿最喜爱的文学形式,童话以拟人化、夸张式的表现手法向幼儿展现了一个想象中的美丽新世界。童話以幼儿容易接受的方式展现现实生活中的美丑、善恶等;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习得人类文化价值理念,以隐喻象征的形式展现幼儿的内心,收获心灵的成长。
童话与教育密不可分。幼儿园童话教育就是教师与幼儿之间以童话故事欣赏、改编为中介的互动对话过程,也是幼儿园语言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师幼间一种平等的、民主的、充满理解的、建设性的双向交流的过程,它对幼儿的成长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幼儿园通过幼儿园童话教育,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评价主人公行为,体验作品表达的感情和情绪,学习艺术化的语言。同时,本研究以童话为媒介,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幼幼、师幼、亲子之间的互动交流,建立积极和谐、温馨美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富有特色的园所文化。
当下,幼儿园童话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将童话仅仅当成“教育性”的工具,忽略了童话的浪漫本质,抑或画蛇添足地加入一些教育总结,忽略童话本身给幼儿带来的美的感受等[3]。因此,本研究以我园全部幼儿为对象,以幼儿园童话教育作为研究重点,研究幼儿园童话教育的理念、实施、评价、问题及改进策略等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无锡市新吴区隽朗幼儿园3~6岁全部幼儿为研究对象。
(二)行动研究法
本研究主要将行动研究法贯穿始终,促进课题扎实有效地开展。
行动研究法主要指在自然、真实的园本教育环境中,根据研究目标制订阶段性的、切实可行的幼儿园童话教育计划。在幼儿园中实施童话教育相关系列活动,不断跟踪幼儿园童话教育效果,对所采取措施的反馈情况进行记录和反思,提炼出适合幼儿园童话教育的活动方案,建构和形成幼儿园童话教育理念、实施途径和活动组织策略,从而促进幼儿倾听、表达表现、欣赏感受、社会交往等多种能力的发展。
在行动研究中,本研究综合运用文献法、观察法、个案研究法、访谈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将理论知识运用于教育活动中。通过观察、访谈记录幼儿、家长与教师在幼儿园童话教育生活中的行动,本研究客观地记录下他们的真实表现、想法意见,总结有利于本课题研究的经验、方法,为构建课题研究提供经验性原型和基础。
三、研究结果
研究过程中,我园以幼儿为主体,以专家为指导,以童话为载体,以班级为单位,以家庭为阵地,全面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幼儿园童话教育实践活动,让童话元素浸润到园所的每个角落,形成了浓厚的童话氛围,使每位幼儿都愿意参与其中,乐在其中。
(一)打造了形式丰富的幼儿园童话教育活动
幼儿是通过生活和游戏获得发展的,而各种各样的活动是生活和游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行动研究中,我们根据小、中、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了理论学习、方案设计、活动实施、反思调整,不断优化完善幼儿园童话教育活动。
1. 剖析年龄段特征,丰富幼儿园童话教育形式
首先,我们根据三个年龄段幼儿的发展特点,提炼出幼儿园童话教育促进幼儿成长的主要方面,然后各个年级组根据幼儿的发展目标制订出具体的幼儿园童话教育方案并着手实施。例如,小班幼儿因其年龄、心理、需要和认知发展水平的特点,需要在成人的陪伴下阅读和欣赏童话故事,增强阅读的兴趣,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氛围。因此,“如何培养幼儿对童话的兴趣”成为探讨的主题。我们通过精选童话、每周推荐的方式给幼儿讲述,同时,通过“爸爸妈妈讲故事”的方式,鼓励亲子阅读。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通过周反思、年级组内教研的方式对活动组织情况进行反馈,发现了诸如“亲子讲故事”的方式可以更加多样、讲述的环境可以更加丰富等有待调整的地方,不断完善教育活动,陆续开展了“有声故事吧”“童话小屋”等活动。
中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喜欢听、讲童话。为了满足幼儿表述的愿望,我们精挑细选了符合中班年龄的童话故事40篇,以“童话小主播”的方式请幼儿在班级表演,并邀请其到园所广播站主播。研究过程中,发现“主播”的涉及面较窄,因此在班级开展了“主播竞讲”“主播小达人”“云上投票”等活动,给每位幼儿搭建展示的平台。
大班幼儿善于沟通、想象、创编,对童话剧表演非常感兴趣[4]。为了提升幼儿的表达表现力和社会合作能力,班级、园所均开展了童话剧表演活动。开始,我们和幼儿一起挑选了30个角色丰富、内容有趣的童话故事改编成童话剧。但随着活动的开展,我们发现幼儿更加热衷于“即兴创编”,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改编和表现。因此,我们鼓励幼儿通过制订计划,自己准备道具、制作服饰、挑选音乐、排练演绎。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学会了讨论、商量、分配、合作、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充分地锻炼了各种能力。
2. 有机结合主题课程,促进园本课程建构
幼儿园童话教育深受幼儿、教师、家长的欢迎。如何将幼儿园童话教育与幼儿园的主题课程相结合,如何进行课程审议,不断修订和完善课程内容,促进园本课程建构是我们重点研究的方向。
在课程审议时,围绕幼儿感兴趣的童话,教师会通过研讨的方式充分挖掘童话中蕴含的教育价值,追随幼儿的需要和生活经验生成各种丰富有趣的活动内容。例如,在主题活动“美丽的秋天”中,教师和幼儿偶然分享了一个童话故事《14只老鼠秋天进行曲》。教师把这本童话故事书投放在阅读区,幼儿可以自主阅读、讲述。在游戏中还开始进行故事创编,用美工区的超轻黏土捏出了一个个小老鼠的样子,在表演区进行角色扮演。
活动内容虽然丰富了,与主题也有了交融,但是如何形成一个有机的课程体系,教师们继续研讨。大家从童话出发,梳理出促进幼儿发展的关键经验,形成一个个具体的目标:了解秋天的季节特征,探索秋天的奥秘,感受秋天的美,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创作和表现秋天,等等。围绕目标,继续从领域教学、区域创设、材料投放、游戏设计、环境创设等方面充实内容,形成一个系统的整体。在不断的实践中,更多的社会资源、家长资源逐渐渗透进来,螺旋循环的课程审议让主题越来越丰富。在活动最后,我们将每个年龄段的童话活动设计收集整理成册,汇编成《童話带我看世界》活动方案集,逐渐形成我园的园本特色课程。
3. 童话融合自主游戏,创设童话游戏街区
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我们借助童话故事背景创设丰富的游戏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通过“童话故事的阅读与分享”“最喜欢的童话故事”投票等形式,幼儿园和幼儿共同把二楼和三楼的街区打造成了“黑猫警局”“老鼠牙医生” “蜗牛邮局”“阿里巴巴的金库” “小红帽的点心店”“魔镜化妆屋”“小猪佩琪的一家”“阿拉丁许愿屋”八个童话小屋,并通过故事情节把它们相融合,变成一个整体性的游戏街区暨我们的童话小镇。
在追随幼儿游戏的过程中,我们不断丰富游戏材料,关注材料的层次性、可操作性、趣味性、互动性等,幼儿在街区中游戏、操作、交往、学习,生发着无数个童话故事,创设着自己决定的故事情节,童话小镇逐渐变成了一个自由、自主、愉悦的游戏场。
(二)形成了开放多元的幼儿园童话教育环境
环境是隐性的教师,将充满艺术之美的童话作品以物化的形式呈现在环境中可以给幼儿美的享受与智慧的启迪。因此,我园在研究中以幼儿发展为本,以幼儿园童话教育活动为载体,不断丰富和充实园所的幼儿园童话教育环境,力求让环境充分发挥教育的价值。
1. 灵活改造空间,凸显童话内涵
我园整体空间比较大,公共区域、廊道、转角、楼梯墙面等比较多,而这些地方也是幼儿活动的必经之地。为了让童话充分地浸润心田,发挥教育作用,我们将其进行了灵活设计与改造。
首先,基于具体的幼儿园童话教育活动探索环境改造的方案。例如,大厅以三位世界级艺术大师的代表作为基调,利用全方位的空间展示了小、中、大三个不同年龄段近阶段围绕童话所开展的各类活动。形式主要包括了幼儿的平面绘画、立体手工、表演照片、师幼对话、亲子活动记录,等等。
其次,过程中,我们发现幼儿更加喜爱自己布置的环境。因此,更多的幼儿参与进来,成为环境创设的主导者。他们在参观的基础上进行讨论、设计、制作,以“海陆空”为主题的童话互动场所彰显着灵动的生机,常见幼儿驻足在大厅中欣赏、摆弄、诉说。
最后,随着课程的开展,更多的公共墙面、廊道、转角成为幼儿创作的天然场所。师幼共同制作的《彩虹色的花》《花格子大象艾玛》的童话故事墙,通过立体的、多元的表现形式,丰富了园所的童话环境。各种材质的废旧材料经过幼儿的艺术创意,变成了充满想象力的、百看不厌的艺术天地,便于幼儿编出属于自己的童话故事。
2. 追随幼儿园童话教育,打造阅读书吧
幼儿园里,各种楼梯角落、半封闭式的空间因其静谧隐蔽的特点深受幼儿喜爱。为了凸显幼儿园童话教育的渗透性,我们经过长期探索,将其变身为一个个童趣盎然、引人入胜的书吧。
首先,初期,我们带领幼儿进行了实地观摩,共同策划如何进行改造,收获了许多充满了奇思妙想的建议。于是,各个班级选择了一块空间进行了重点打造。
其次,过程中,我们充分发动家长的力量,搜集幼儿最真实的想法和适合的资源、材料,将其有效融合,进行书吧的打造。柔软的垫子、安逸的沙发,满足了幼儿对阅读的宁静渴望;各式各样的童话绘本,寄托了幼儿对童话的想象;静谧的小帐篷、柔和的灯光,为幼儿打造一方私密的小空间。
在不断地观察、讨论、实践中,更多的幼儿园童话教育元素融合进了书吧。幼儿对亲子阅读充满了依恋的情感,因此“亲子共读树”由此诞生;为了给幼儿推荐更有价值、符合当下教育需求的书籍,“好书推介角”应运而生。就这样,在不断地观察、反思、研讨、调整中,一个个充满了教育意蕴和情感的童话书吧为幼儿点亮了徜徉在童话世界的明灯。
3. 利用主题墙面,关注活动延伸
随着幼儿园童话教育研究的深入,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专题研究。童话渗透在了日常生活和教学中,教师按照不同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合本班的童话故事,将童话运用在教与学的互动上,让幼儿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更有趣味。幼儿是环境的主人,他们作为童话的主要倾听者和阅读者,有着不同的想法和创意。教师作为引导者和支持者,为孩子们设立了一面童话主题墙,在这个主题墙里,有着幼儿对这个童话故事的探索深入,还有故事延伸后的追问和畅想,有美术创意,有语言仿编,有科学实验等。童话主题墙面随着孩子们的理解和认识不断更新,借助童话这个载体,孩子们丰富了对世界的认知。
(三)形成了充满内涵的节庆活动
随着幼儿园童话教育在我园的不断深入,我们发现幼儿对体验童话的欲望越发强烈。如何有效地整合各年级童话教育资源,将其整合为全园参与的大型节庆活动,促进幼儿在更广泛层面的交往、感知、体验、发展,课题组进行了持续的研究。
经过不断的实践反思,我们发现以一年一度“童话节”的方式,既能满足幼儿充分体验童话的愿望,又能在更大范围内整合教育资源,引发对童话教育的关注。
童话节的童话应源自幼儿最感兴趣的内容。因此,在从幼儿中广泛征集的基础上,以16个童话主题为代表的场景式游戏活动应运而生,如白雪公主、睡美人、三只小猪等。
在各个主题背景下,如何以游戏的方式巧妙地设置活动内容,关注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和个体需要,是课题组重点研讨的内容。因此,我们围绕各个游戏主题,以年级组为单位进行了重点研究,探寻适宜幼儿游戏挑战、情感体验、相互交往的具体内容。同时,邀请幼儿共同参与,一起设计在这个游戏背景下,他们感兴趣的体验活动。
在不断地研磨中,很多深受幼儿喜爱的游戏活动逐渐成熟完善。例如:杰克与豆茎,在操场小树林中,我们利用树和攀爬工具设计杰克爬豆茎取金蛋的情境,幼儿化身童话主人公深入体验故事的经典情节,直观理解主人公的心情变化,同时在童话情境中得到身体的锻炼;三只小猪,我们挖掘了故事中的精髓部分,让幼儿用纸杯、雪糕棒、乐高来搭建房子,探索不同建构材料的区别,还邀请了家长志愿者扮演大灰狼,让幼儿充分体验三只小猪的故事情节,知道要多动脑筋,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的事情。
在童话节活动中,身临其境的体验带给幼儿的快乐是无与伦比的,从而实现了我们的初衷:重视童话的娱乐性及其浪漫的本质,给儿童美的感受,从儿童的视角进行对童话的感受、理解、演绎。每年的童话节,我们还会进行“童话小明星”评选和展示,进一步激发了幼儿参与童话活动的积极性。
四、研究成效
在持续性的研究中,教师的教育观、儿童观有了进一步的转变,课程实施能力也在不断提升,幼儿的在园生活也因此变得更加地富有童话色彩,趣味盎然。特别是幼儿园童话教育在促进幼儿审美感受力、审美情感和能力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依托多彩活动,感知童话之美
我园的幼儿园童话教育能够关注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创设贴近其身心发展特点的教育活动。小、中、大班的幼儿分别通过听、说、演等方式多通道、多感官感知童话的美。同时,将童话融入游戏、主题活动中,让幼儿在参与、体验、互动、游戏中感受童话带来的美妙意境。幼儿在活动中尝试用童话的语言、内容进行表达、表演,从而让童话之美和浪漫渗透到自身的成长与发展之中。
例如,小班幼儿通过亲子讲述、教师讲演、有声故事吧等不同形式的倾听丰富对童话语言的感知,进一步掌握童话的韵律美、节奏美、语言美、意境美等;中班幼儿通过“童话小主播”的故事讲述,结合肢体、表情等语言进一步地表达童话之美;大班幼儿通过创编、表演等方式将童话中的语言的生动优美、情境的变幻夸张、情节的曲折离奇、人物的鲜明深刻等用个性化的方式表征出来,促进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等能力的发展。
(二)通过环境打造,渗透童话之美
在幼儿园童话教育开展的过程中,童话环境的营造是必不可少的。伴随着课题研究,我园的幼儿园童话教育环境不断丰富,并且充满了内涵与个性。将欣赏、表达、创作、互动均融入环境中,使其成为“第二位教师”,时刻发挥着教育的价值。首先,“童话墙”“情境游戏场”“故事树”“阅读书吧”等环境的营造不仅给幼儿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让幼儿与各式各样的童话人物、场景进行了亲密接触,还让幼儿在欣赏、触摸、感受、互动中深切体会童话带来的形式美和意境美,让童话的意蕴贯穿到每一次交流和呼吸之中。
(三)挖掘童话内涵,表達童话之美
优秀的童话故事具有很多潜移默化的教育价值,需要我们细细品读、体会。因此,作为研究者、教育者、实践者,我们一直专注于不断加强对童话及童话教育内涵的学习和认识,深度挖掘童话的浪漫内核,如蕴含的“真善美”、天马行空的奇思妙想等,并不断提升教育的敏感度,发现幼儿的兴趣所在,关注幼儿内在的生命渴求,通过他们喜爱的方式,诸如情境扮演、童话节活动等亲身感知、体悟、表达童话之美。
五、研究反思
长期以来,幼儿园童话教育对幼儿成长与发展的推动作用一直激励我们不断研究。伴随着课题推进,我园能够从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角度出发,开展全园性的童话教育实践研究,并积极反思,促进研究成果的持续积淀。
首先,要始终秉持“一切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无论是活动开展、环境创设,还是课程建构,都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关注其兴趣、经验,多倾听、多观察,了解幼儿的发展需求,捕捉发展契机,让童话教育真正服务于幼儿的发展需要,并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其次,童话教育要关注幼儿的全面发展。童话教育并不局限于语言教育,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内涵,还包括审美、社会交往、科学探究等丰富的内容。浸润在充满美与亲切感的童话世界中,幼儿的观察力、表达表现力、探究能力、交往能力等会被更加自然地激发出来。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童话,挖掘潜在的教育元素和内涵,让童话润泽幼儿的多元成长。
最后,关于童话教育的研究是永无止境的,值得我们长期探索。例如,如何将经典童话与幼儿的自身经验相结合,让其在当下焕发新的教育生机;如何引领教师结合幼儿需要捕捉童话中有价值的内容并通过活动支持幼儿的成长;如何更有效地支持幼儿用多种方式个性化地表达自己对童话的理解;如何在遵从幼儿意愿的原则下引导幼儿真正理解童话故事并最终内化为自身的行为标准等,均需要我们持续关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 周作人.周作人自编文集[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2] 刘晓东.儿童精神哲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300.
[3] 孙亚腾.基于童话教学的幼儿园审美教育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6.
[4] 厉秀明.童话剧在幼儿园语言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7.
本文系无锡市教育学会“十三五”教育科研课题“幼儿园童话教育的实践研究”(立项编号:XH1663)的阶段性成果。
通讯作者:何静阳,995262747@qq.com
(责任编辑 张付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