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课堂视域下的美术教学实践思考

2021-08-27 01:40解文莉
中国篆刻·书画教育 2021年7期
关键词:文化理解激活课堂核心素养

解文莉

摘 要:核心素养目标下的美术课,在关注学生美术表现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美术学科本位素养的提升。作为教学的设计者与引领者,我们要帮助学生更好、更深入地理解艺术作品,体会画面中更为深刻的思想内涵,就需要走进作品的背后,了解影响作品生成的“文化”,因此文化理解就成了核心素养目标下,引导学生走进美术学科本质必不可少的教学路径。文章中,笔者从文化理解的必要性、文化理解的路径、文化理解在课堂中呈现的妙处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与见解。

关键词:核心素养 文化理解 激活课堂 激发创意 深刻表现

“核心素养”一词提出后,许多一线的美术教师困惑、迷惘,无法将核心素养与美术学科教学紧密相连。美术课堂教学依旧指向技法,许多教师依旧从关注作业呈现效果出发设计教学,忽略了学习的本身、忽略了美术学科本位的知识体系。美术是以视觉为中心的艺术,教师追求视觉效果固然重要,然而我们引领学生学习、创作的同时也要让学生明白艺术作品来自哪里?因何而来?我们引领学生关注的不仅仅是作品本身,更多的是要关注作品背后的文化与审美,关注作品背后深刻的思想内涵,将素养目标下的“文化理解”有效落实,方能为学生累积美术学科学习正确思考的方式、方法。

一、“文化理解”的必要

面对形色各异的美术作品,经常会听到大家说“看不懂”。这是因为观者缺少对作品生成文化的理解,因此无法形成共鸣。

美术作品的生成,承载着历史、文化、民族、地域等诸多客观因素,若想“读懂”则需要走进作品,了解其背后的故事,触摸当时的文化,感知作品的创作思想,才可以有效地解读作品,才能真正与作品对话,借助视觉感知形成共鸣,由此可见“文化理解”是十分必要的存在,也是美术教师需要全力引领学生学习和了解的知识板块。

(一)什么是“文化理解”

文化理解从广义上指的是:“从文化角度来分析、诠释和理解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艺术特点,学会尊重并理解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内涵与含义。” 走进美术领域,可以通过静态的作品语言反应出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国度的历史与文化,还可以借助作品寄托作者的思想和情感。美术课堂上的“文化理解”则是指:教师借助一定的方式、方法,引领学生积极的探索、讨论和发现与学习内容相关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读懂作品,理解艺术本质,感悟与作品紧密相连的文化内涵。

(二)为什么要“文化理解”

“文化理解”是品读艺术作品的金钥匙,是帮助学生品读艺术作品的有效手段,是师生素养提升的必修功课,是丰富个人内涵的必经之路。只有引领学生读懂“文化”才能爱上“作品”,才能感受到艺术作品中鲜活的生命力,才能引领学生走近艺术的本质。

例如艺术大师毕加索笔下的《格尔尼卡》,如果单单地去观看作品,我们看到的无非是黑白的色调、分解的图像元素。只有了解作品的创作时期与作者的创作意图,我们才可以从抽象的图案中读出和平的呼唤与呐喊。

人们在观看艺术作品时出现难以读懂的窘况,大多是因为读者对于作品的内涵了解不足,因此无法借助作品形成共鸣,达成无声的对话。因而,我们弯下腰,深入研读,做好“文化理解”,就可以走进作品,读懂作品。

二、“文化理解”的路径

一件艺术作品生成,必然会带有其所属时期的时代痕迹,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当时、当地文化影响,这些客观因素融合作者独特的思考后生成。因此我们在解读作品时要沿着历史文化的轨迹寻踪,触摸有效的“文化理解”路径,合着作者的呼吸与节奏,了解作品的真实“脉动”。

(一)读出作品背后的历史

历史的时代特征与符号印记会在不知不觉中走进艺术作品,因此品读作品了解其历史价值是引领学生进行作品对话中不可或缺的教学板块。

在中国古代艺术之林,青铜文化如其材质般厚重,令人无法忽视。而“三星堆文化”则是中国青铜文化中一颗耀眼的明珠。在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夸张的脸》教材版面中,编撰者收入了青铜瑰宝《三星堆青铜面具》图片。走进课堂教学,执教者从经典的面具入手引领学生分析。经过有效引领,学生明晰夸张而又突出的眼、耳是古人对“超能力”的向往。那是因为千里眼、顺风耳在当时的科技水平和所处的历史时期是无法实现的愿望,因此需要寄情于作品,来表达作者内心的向往与期待。这就是历史所铸就的作品内涵,也是教师需要深度解读助力学生学习的关键。

(二)读出作品背后的故事

历史厚重了艺术作品的文化内涵,故事则是艺术作品迷人的光彩。了解艺术作品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大多数艺术作品都具有其独特的思想文化内涵,它们具有独特的故事性和思想性。

《夸张的脸》一课教材中,选用了贵州傩戏面具《秦童》。虽然只用了一个傩戏的面具图片,却可以助力学生了解中國民间面具文化。作为教师,课堂教学中我们需要给予的是方法与必要的助力。作为源于民间艺术的傩戏面具,它的形象极具故事性。在教学中,教师沿着文化关注的路线前行,帮助学生逐步寻找面具中的“夸张”文化,读出作品背后的故事,通过美丑不一的面具观察理解民族文化、故事传说带给艺术作品的影响。让学生了解到这些“夸张的脸”之所以鲜活,是因为故事是其血脉,可以丰富、立体作品的血肉。

(三)读出作品背后的思考

艺术作品在设计的过程中有历史环境的影响,美学文化的加持,更重要的是设计者融入了当时文化,进行了创意思考与实践。客观因素的影响令艺术作品形色各异,生命鲜活,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多元的思考,许多艺术爱好者才能为之着迷。

这些能够和创作者寻求情感共鸣的元素需要教师引领学生体验,共同感悟艺术作品的魅力所在。如:藏于贵州傩文化博物馆的 “民国歪嘴秦童”面具,就有资料显示这一面具的出现是因为秦始皇经常发动战争,使得百姓苦不堪言,怨恨在心,为了表达心中的怨恨和不满在面具中设置了一个歪嘴的夸张丑脸面具。这样的创作心理历程,极易与学生达成情感共鸣,唤醒学生的知觉体验。因此说以情入课,才能触及学生真实情感,我们的课堂才能成为“上品”。

(四)读出作品背后的文化

影响艺术作品生成的诸多因素中,文化是不可或缺的板块。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思潮,是美术作品呈现的重要干扰项。我们不能忽略魏晋时期作品的飘逸、空灵,也不能忽略唐代作品的丰腴、圆润,这些受大时代文化背景所影响的艺术作品都带有特定的符号特征。傩戏面具中“夸张的脸”亦是如此。从古至今一路走来,祭祀、传说融合了各个时期的审美特点,形成了丰厚的面具文化,借助各种不同的夸张手段,记录了不同时期、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美学思考,铸就了面具作品的丰富性。

走进课堂,感受民间艺人创作思考,解读作品背后的文化,是师生课堂行进的重要板块,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边思考,边探索,一路研究,一路收获。

三、“文化理解”的妙处

历史文化、真情实感铸就了艺术作品的灵魂。在课堂教学中,关注核心素养目标的落实,夯实“文化理解”可以达到直击情感深处,唤醒情感共鸣的效果。

(一)“文化理解”激活课堂

巧用“文化理解”可以有效地激活课堂,借助“文化理解”可以帮助学生跨域历史、穿越时空,通过作品与作者进行对话。至今难忘特级教师朱敬东执教的书法欣赏《祭侄文稿》,行笔的观察到情感的猜测,从作者的情感走到家国情怀,环环相扣的教学设计,核心素养的有效落实引领学生走至课堂结尾,作为一名听者已然泪下,至今回味无穷。可见“文化理解”妙趣无穷!

作品因为文化的存在而变得鲜活,课堂则因为文化的探究而变得妙趣横生。在《夸张的脸》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借助代表着横征暴敛秦始皇形象的“民国歪嘴秦童”面具,帮助学生寻找特定时期的民间艺人的创作情感和心理历程,让学生带着相同的情感体验和情绪冲动去制作实践。走进课堂实践,我们可以清晰地看见学生创作时夸张的表现,他们满怀怨恨的挖眼睛、歪嘴巴!这就是激活“文化理解”后鲜活的课堂!这就是我们努力追求的核心素养目标融入的课堂行走,这就是我们需要努力的方向!

(二)“文化理解”激发创意

教学行走的过程中,我们努力激活学生的创意,试着用各种方法点燃学生的创作思想,其实最根本的方法是:挖掘文化,借助文化激活创意。

“飞天”是敦煌艺术的名片,是美术史上经典的艺术形象。但学生无法理解为什么会有一代又一代的人放弃优越的生活奔赴敦煌,做着机械而又毫无个性的修复工作。在教学研究活动中,我们借助多媒体,调动学生的感官,借助数字敦煌资源带给学生深深的震撼,借助影响文字激活学生的审美判断。当一片繁华的盛唐景象过后,再看如今壁画的斑斑驳驳,学生的心情跟随课堂的节奏走向文化深处,面对强烈的视觉冲击,自然而然地提出各种修复与创作方法,虽然话语稚嫩却是创意思考的激活。

教学中巧用各种方法,激活学生的文化共鸣,调动学生的课堂思考,创意必会点燃,课堂会被学生的思考推向高峰,这就是核心素养目标落实所努力追寻的方向。

《夸张的脸》课堂习作评价,学生面对自己作品条理清晰的描述,精彩而又有趣的思考描述收獲了听课者热烈的掌声,这样的创意呈现便是文化理解体验的高峰。

(三)“文化理解”深刻表现

“文化理解”的深度碰撞所能带给课堂的收益是我们无法估量的。当学生的情感体验达到高峰,必会带动学生美术表现的变更,深刻的文化理解将会丰富美术表现!艺术作品的魅力不是巧妙的构图,不是丰富的色彩,而是作品深处真挚的情感,真情实感才是扣人心弦的主旋律。回看《夸张的脸》,教师用饱含深情的教学引领学生感受古今“夸张”文化,深入浅出的讲解快速唤醒了学生的共鸣,短暂的课堂实践呈现了多幅精彩作品,这些怀揣小作者内心思考与创意的作品让美术表现走向高位,“文化理解”提升了美术表现!

教学中我们不断寻找美术学科本位文化,和学生一起关注传统与现代,历史与民俗。美术学科教学,作为一门视觉艺术不能游离于时代,不能游离于国家,不能游离于社会,我们始终需要在教学中关注文化而非绘画,只有融入了文化的创作才会让作品的内涵深刻,才会让作品的生命“青春永驻”。

核心素养目标提出至今已有六个年头,经过不断的研读与实践,事实对着我们呐喊:为了孩子们更好的了解美术,为了能够实现美术的育人功能,为了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请紧抓核心素养:让“文化理解”走向深刻!

参考文献:

[1]李力加.《唤起知觉经验的美术》[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13 .

[2]马大川,张立楠,李伟,李玥.《洛神赋》单元设计[J].中国中小学美术,2020,(11):52-56.

[2]蔡佩云.文化传承与理解[J].教学创新应用,2018,(3):54-55.

(乐清市育英寄宿学校浙江温州)

猜你喜欢
文化理解激活课堂核心素养
从“技术理性”到“文化理解”:当代音乐教学范式的转向
激活课堂,推进中学英语课堂有效教学
激活课堂气氛,增强教学效果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浅谈初中英语词汇教学
激活思想品德课堂的方法研究
为课堂注入无限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