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的“大情境”教学策略

2021-08-27 01:05梁会师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2021年7期
关键词:语文素养

【摘 要】“语文园地”是统编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一些教师对其教学价值认识不足,大大降低实际教学中“语文园地”语文素养的培养功效。文章以朱旭光老师执教的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语文园地”为例,提出创设“真”“情”“思”“美”兼具的“大情境”以贯通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系统整合的学习情境下有序掌握教学知识,切实改善“语文园地”的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语文园地;大情境;语文素养;语文教學

【作者简介】梁会师,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基金项目】徐州市教研室第十三期立项课题“学习共同体背景下的小学语文生本课堂行动研究”(KT13068)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语文园地”板块,是教材编写组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特意塑造的“沃土”。尤其是其中的“识字加油站”和“词句段运用”两个小板块,凸显了语文的工具性和实践性,是学生快速掌握语文这一工具使用方式的助推器。但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对其教学价值认识不足,忽视了“语文园地”的教学,又或是在课堂上抽取小部分时间一带而过,学生辨识、抄写生字就算完成任务,造成学习的碎片化、机械性,脱离了语文学习的实践与应用。

要改变这一状况,以“大情境”的方式教学“语文园地”是一个好方法。情境教学法是当前广为采用的一种教学方式,而“大情境”是以李吉林的情境教育理论为基础衍生出来的一个新概念。这一教学法以一个母题情境贯穿并统领整个教学过程,然后根据教学需要从母题情境的大背景中衍生出一个接一个连续的“小情境”。这个母题情境我们称之为“大情境”,而“小情境”是为完成某一教学环节所创设,归属于“大情境”。

下面以朱旭光老师执教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中“识字加油站”和“词句段运用”版块的教学实录为例,探讨如何建构“大情境”下的“语文园地”教学。

一、以“真”营造氛围

“真”,即真实,这是情境塑造的第一要义。只有学生经历过的、实际体验过的情境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才能充分激发他们积极参与的兴趣。情境如果不“真”,学生就会有距离感,感到所学脱离了自己的需要,学习兴趣自然会消减。一些教师认为,中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自主识字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识字加油站”时往往单刀直入地请学生借助拼音把生字词读一读,这种做法极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朱旭光老师以“过中秋节”这个大情境为教学背景,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大家喜欢过中秋吗?

生(齐答):喜欢!

师:看来大家都很喜欢过中秋呢!请大家以“我喜欢过中秋,因为……”的句式告诉老师,为什么你喜欢过中秋。

生1:我喜欢过中秋,因为中秋节那天放假。

生2:我喜欢过中秋,因为在外打工的爸爸会回家,我们一家人就能团圆了。

……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今年的中秋节与往年可不一样呦,今年可是“双节同庆”啊,也就是中秋节和国庆节在同一天,这种情况十几年才会有一次。

(学生听了,个个都瞪大了眼睛)

师: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个朋友——小雨。为了过节,小雨的妈妈一大早就在张罗中秋节晚餐啦。快来看看,小雨家的团圆饭有哪些菜呢?请大家结合图片读一读这些菜的名字吧。(课件出示“识字加油站”里的食材烹制而成的各种菜并附上菜名)

(学生自由读)

师:为了做这些菜,小雨妈妈开了一张菜单,由小雨和奶奶负责去菜市场买菜。大家想想,小雨她们需要买哪些菜呢?(课件出示“识字加油站”)

如同一位教师所说:“识字,有了字群、载体、语境、故事,这样的过程是有趣的过程。”[1]朱老师与学生交流的“过中秋节”的话题是每位学生都亲身经历过的,符合“真”的原则,因此学生兴趣较高。把“过中秋节”作为“语文园地”教学的“大情境”,不仅给课堂营造了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也快速拉近了教学内容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学生兴致勃勃地讨论自己经历过的中秋节时,很自然就会回忆起团圆饭,而团圆饭话题的引出又很容易与“识字加油站”的生字联系起来。学生的思路顺着“大情境”的设计一路向前,学习生字的读写自然水到渠成。

二、以“情”整合散点

情境教育要“真”才能让人有真实的参与感,同时还要以“情”为纽带。这里的“情”既指情境中包含的情感,也指情境中包含的情节。为了让零散的知识点都整合在一个“大情境”下,教师要设计归属于“大情境”下的连续“小情境”,通过“情”将一个个知识点联系为一条顺畅的教学线索,保证学生被激起的学习激情能持续而稳定地投入后续的学习活动。

如果单独看教材的“识字加油站”和“词句段运用”我们就能发现,两个小版块的内容相对独立,关联性不大。若想将它们串联起来,让人感觉教的不是一个个毫不相干的知识点,着实有些难度。那么,如何在一个“大情境”下将两个小版块联系起来呢?朱老师是这样处理的:

【小情境一】

该吃团圆饭了。奶奶指着满桌色香味俱全的菜肴说:“今天咱们能吃上这么一桌好菜,全是我的好儿媳的功劳啊!”小雨听后高兴地叫道:“今天还有好久没吃的鱼呢!这都是我的功劳!”爸爸笑道:“可不是,要不是你一直在奶奶身边敲边鼓,嚷嚷着要吃鱼,奶奶哪里会买这么大一条鱼回来。”小雨不解地嚷道:“我今天什么时候敲鼓啦?”大家听了,哄堂大笑。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敲边鼓”吗?(引入“词句段运用”惯用语教学)

【小情境二】

吃完晚饭,小雨一家坐在沙发上聊天。小雨主动提到:“爷爷奶奶,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好吗?”爷爷奶奶乐呵呵地答应了。小雨接着说:“这个游戏叫作‘猜心情。爷爷奶奶,我来演,你们来猜,我现在演的是什么心情。”(通过表演心情引入“词句段运用”心情的词语教学)

“大情境”的教学方式不是仅仅把情境作为拉开课堂教学序幕的“敲门砖”,而是将一个情境作为大背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朱老师以“情”为纽带,延续了其乐融融的过节氛围,也为“过中秋”的“大情境”增添了丰富多彩的生活细节,进一步加强了情境的真实感,并且把原不相干的教学内容巧妙地连缀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由“大情境”延伸出的“夸功劳”“玩游戏”两个“小情境”,既符合情理,又有效摆脱“碎片化”教学,使“识字加油站”和“词句段运用”的各项教学内容以非孤立的、非零散的状态呈现给学生,学生在一个接一个紧密相关的“小情境”中继续以积极、稳定、持续的精神状态参与学习活动。

不难看出,这些“小情境”是朱老师依据教学内容巧妙创设的。很多时候,教材提供的知识点与版块在内容上不一定能前后联系。如果教师在教学时缺少铺垫,直接跳转到下一个板块,生硬地完成学习内容的“切换”,学生的思维和情绪很容易就被切断。为了避免这一不利影响,教师应该多费心思,思考如何将教学内容前后联系起来。创设转接情节虽然烦琐,但细节往往就能决定成败。

三、以“思”启迪智慧

“思”是情境教育的核心。“真”“情”“美”兼具的情境能活跃课堂气氛、引出学习内容,但这些功用的最终目的还是要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带动学生将教学内容真正转化为自身的知识与技能,由此启迪学生的智慧、发展学生的语用能力。

那么,如何利用情境让学生乐思、会思、善思呢?朱老师利用每个学生都曾经历过的生活场景,让学生讨论自己吃团圆饭中发生的趣事,然后根据情境推测词意,以充分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

师:看来小雨的发言把大家都逗笑了,你知道大家为什么会笑吗?爸爸所说的“敲边鼓”是小雨所说的意思吗?

生(齐答):不是。

师:那么“敲边鼓”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学生一脸茫然,不能准确解释词意)

师:大家想一想,爸爸说了什么话?

生1:爸爸说,要不是你跟奶奶嚷嚷着要吃鱼,奶奶哪里会买这么大一条鱼回来呢?

生2:妈妈开的菜单里没有鱼,是因为小雨说自己想吃鱼,奶奶才买了鱼回来。

师:有道理,就是因为奶奶知道小雨要吃鱼,才买了这么大的一条鱼。

生3:是不是没有直接帮忙,只是在边上说说就叫“敲边鼓”呢?

师:大家同意他的看法吗?

生(齐答):同意!

师:大家能够根据语言情境来理解词语的意思,可真聪明!

学生之所以能够猜出生词的意思,是因为教师创设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了鲜明而真实的感知材料,加之教师对答案的引导,学生很容易就能准确理解生词含义,也明白了这些词语的使用环境。为了让学生善思,提高语用能力,朱老师在带领学生正确认读课本上面其余惯用语后,出示不同情境的句子,让学生根据语境填空。

1.每次抗洪救灾,当地驻军总是____________,第一个冲上前线救灾。

2. 1500米比赛开始了,第一圈下来李小朋就____________,超过第二名一大截,看来冠军是他的了。

3.一向成绩优秀的张明,这次期中考试差点没及格,真是____________。

4.我们的计划如此周密,真没想到会在这个细节上____________。

5.一会到了教师办公室,你记得提起同学们想办“庆元旦”主题班会的事,我在旁边给你____________,争取获得李老师的同意。

6.这次的合唱表演很重要,我们想了半天还是由李红____________,承担独唱的角色。

然后,朱老师带领学生反复比较几个惯用语在不同语境中的表达效果。这样一来,学生的思考能力在不断对比中得到提高,语用能力也在对词句的咀嚼中得到提升,对几个惯用语的理解得到加深,也体会了惯用语的情感表达,相信日后学生遣词造句一定能变得灵活多样。

四、以“美”陶冶性情

“美”,即审美,也是情境教育的一个重要元素。情境中所蕴含的“美”,能够陶冶学生性情、净化心灵,帮助实现全面育人的教育目标。情境教学如果丢弃了对学生的审美教育,这个教育就是残缺、不健全的教育。朱老师创设的“过中秋节”这一“大情境”就蕴含了诸多育人无痕的“美”的教育。

中秋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意义非凡。对儿童而言,圆圆的月亮虽美,中秋欢乐的时光更美——那天他们可以不用上学,可以和邻居的小伙伴尽情玩耍,可以见到长期在外打工的爸爸妈妈,还可以吃平时吃不到的美味佳肴。中秋的美好记忆给学生带来许多话题,为课堂的展开铺垫了欢快的氛围,也延续了传统佳节的文化美。

小雨家的团圆饭还体现了家庭和谐之美。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前提,对儿童而言,学校和家庭是其生活成长的两大重要环境。情境中,小雨的妈妈一直在忙活中秋团圆饭,小雨帮忙买菜择菜,爷爷、奶奶、爸爸也各有分工,一家人关系融洽。饭后小雨还主动提出与爷爷奶奶玩游戏,表现了敬老尊老的传统美德。这些极具和谐之美的情境,对学生养成健康的性情和良好的品德都发挥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教师在创设情境时,不单要考虑到能教会、教透知识点,也要注意渗透“美”的教育,只有德智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

综上所述,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真”“情”“思”“美”俱全的“大情境”,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学习内容得到整合,学生的思維能力得到发展,审美与品德也得到熏陶,是提高“语文园地”版块教学效率的一项有效策略。只要教师多思考、不畏难,一定能依据教材创设出贴近学生生活的“大情境”,让学生沉醉于课堂的情境学习中流连忘返。

参考文献:

[1]杨树亚.语文园地的价值定位与教学翻转[J].小学教学设计(语文),2020(10):14-17.

(责任编辑:朱晓灿)

猜你喜欢
语文素养
写作教学不应被“边缘化”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生活化的几点思考
如何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感情
中职语文教学如何开展综合性活动
探究农村中学语文素养的提升方法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为小语课堂“瘦身”,为学生语文素养增“肥”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