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主要从传统小学美术教学方式的局限性、单元整体课程视角下小学美术大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及单元整体课程视角下小学美术大课堂教学活动实践要点展开详细的分析,以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单元整体课程;小学美术;教学活动
中图分类号:G40-0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18-0095-02
引 言
小学教育作为教育的基础阶段,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而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落实,不仅小学教育理念、方法得到优化,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案也得到优化。小学美术教学更是如此,苏少版小学美术教材内容更加集中于将教材知识内容以单元的形式整体展现出来,不仅有利于教师合理安排教学方案,还能实现更理想的教学效果。在单元化教学的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得到了知识、技能及情感方面的教育,提高了学习效果。因此,教师要综合应用苏少版小学美术单元化教学这一优势,使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一、传统小学美术教学方式的局限性
相较于单元整体课程视角下大课堂教学活动,传统小学美术教学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局限性。
(一)单课时教学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散
单课时教学是以往最为常用的教学方式,指在每一课时中完成每一节课程内容的教学,并布置相关的练习作业,且教师的教学评比,也主要以单课时教学效果为主。单课时教学存在教学内容不够深入、所布置的练习内容也相对简单的问题,因此无法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此同时,在这种教学方式下,教师也无法进行情感备课,更无法基于情感態度和价值观目标设计教学方案。在单课时教学下,教师也无法实现对课堂内容的进一步拓展,无法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及师生互动学习等。这对学生思维的发展也十分不利。
(二)单课时教学缺乏系统性的教学目标
在传统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会把美术教学内容安排得较为凌乱。例如,往往这一节课学生所学习的是绘画内容,下一节课便直接转换到泥塑方面的内容,这导致学生的学习缺乏系统性,学习目标也不科学。这一现象的出现,除了有教材安排方面的原因外,还与教师缺乏单元教学意识和没有建立系统化教学目标有一定的联系。
(三)单课时教学目标定位不够清晰、合理
最后一点就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目标的定位不清晰、不合理。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会将教材中的内容当作教学目标,将美术课程的教学直接转变为手工实践课程,而不注重对学生审美意识和能力、创造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这种课堂教学目标定位出现偏差的情况,也将直接影响学生美术理论、美术技能、审美意识和能力、创造能力的发展,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十分不利。
二、单元整体课程视角下小学美术大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
(一)单元整体教学课程分析
在大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中,教师应针对教材内容的不同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单元组合,深入剖析单元课题的设置目的、教学内容、实际目标等,以及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教学环境、条件思考最佳的教学组织形式,如独立完成、小组合作学习等[1]。
例如,在苏少版小学美术一年级到六年级的教材中,除了三年级下册较少涉及色彩方面的内容外,其他教材涉及色彩方面的内容相对较多,那么,教师在展开单元化教学时,也就可以将这些内容一一划分为造型表现要素中的色彩,并针对课题展开重新定位。教师将每节课分为几个课时的方式,能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展开思考,从而对色彩的运用有更进一步的理解,并能更加系统地学习所学内容。此外,教师也有必要基于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水平对教材内容中的重难点逐一制订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以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明确单元整体教学目标
所谓“三维”教学目标,主要指的就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不仅是《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的要求,还是单元化教学的核心目标。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往往更加注重知识和技能这一目标的实现,而忽视了后两个教学目标。因此,在单元整体课程视角下小学美术大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单元的形式来划分教学目标,以实现同一单元中的“三维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形成单元化教学理念,使单元教学能够逐渐渗透到课堂教学和美术活动中,将教学主要目标放在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过程中[2]。
例如,在实现知识和技能这一目标时,教师有必要为学生明确具体的学习内容,并准备好相关的素材和条件;在过程和方法目标实现的过程中,教师要将单元内容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完成教师所布置的学习任务;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目标的实现过程中,教师则要引导学生在美术活动的实践或体验过程中,感受到美术魅力,实现对学生审美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三)设置单元问题
单元问题的设置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更加高效的思考,促使其发散思维,从而实现学习效率的提升。例如,在二年级下册“点线面”这一课时的教学中,在教学之前,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将由点所组成的图片展示给学生,并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思考图片都是由什么构成的,从而使学生展开深入观察。此外,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探讨不同图片中所运用的点的变化情况,实现对学生思维能力和探索能力的培养。
(四)安排单元任务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使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而其中,探究方法和态度是最为关键和重要的。在单元化教学活动设计中,教师要注重对单元任务的设计,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来发掘知识之间的联系,并获取更深层次的认识。例如,在中国画相关课时的教学中,教学目标为引导学生掌握侧锋、旋转用笔等技能,在学生掌握这一技能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基于某一活动,彼此之间展开深入的交流和探索,从而实现对中国画知识的深入学习。
(五)课时设计承上启下
教师要注重单元不同课时的教学设计,也就是清晰地认识到每一节课都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且都是完整的。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也就需要做到设置教学侧重点。例如,在三年级上册“我设计的服饰”这一课时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设计服饰绘制、服饰设计、材料在服饰中的应用、服饰的展示和评价等环节,且要注意融入单元整体目标,以及课时设计的前后呼应,从而使单元教学效果更加理想。
三、单元整体课程视角下小学美术大课堂教學活动实践要点
(一)合理策划单元整体教学活动
在单元化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会出现这种情况:计划两节课时完成的教学内容往往需要三四节课时才能够完成。同时,面对提前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教师也需要为其安排更新的单元化教学任务;而对于完成得较慢的学生而言,教师则需要给予其更多的时间完成任务。这就会造成教师原本的教学计划被打乱,而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会有比较大的差异。这不仅会耗费教师更多的教学时间和精力,还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面对这一情况,教师不仅需要对单元化教学有一个整体认识,还应对教学课程展开更深层次的分析,并基于学生的学习水平,展开科学的教学设想,并建立教学试行方案,以更好地把控整个教学环节,使单元教学任务能够更加顺利地完成,且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具有更加活跃的思维,更容易在课堂中提出新观点。因此,教师应对学生所提出的观点给予足够的重视,避免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布置课后探索任务,避免课堂教学节奏被打乱。
(二)强调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单元整体课程视角下小学美术大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对于抽象性较强的美术理论知识,教师可以将其打散再组织加工,以实现课堂内容的拓展,在降低学生学习难度的同时,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例如,在苏少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学学构图”这一课时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对构图方式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单元化教学方式,设计出实践—理论—实践的教学方案,首先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构图,如窗外的风景,对画面的构造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其次引导学生分析不同构图的优势和特点,最后让学生基于一定理论知识的理解,自主设计图片的画面。这能在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同时,深化其对构图的理解。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可以使学生感受到美术的魅力,使单元化教学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结 语
基于单元整体课程教学背景下的美术大课堂教学,更加注重对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传统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多种问题,会使学生对美术缺乏足够的认识,更会给学生美术技能的发展带来一定的阻碍。基于这种情况,教师应基于多种教学方式对单元整体课程小学美术大课堂教学活动进行探究,促进学生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及思维能力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徐露萍.“四轮”驱动,让想象驰骋美术课堂: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J].美术教育研究,2013(06):108-110.
阮昌奇.试论新课改下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方法与对策[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482.
作者简介:王慧(1979.10—),女,江苏盐城人,本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盐城市美术学科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