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研学旅行的实践研究

2021-08-26 08:52许开荣
求知导刊 2021年18期
关键词:研学旅行教学研究高中物理

摘 要: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对学生的培养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也更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以促使教学内容更加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基于此,本文主要对高中物理研学旅行的内涵及应用原则进行了分析,并提出高中物理教学中研学旅行的具体实践策略。

关键词:高中物理;研学旅行;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18-0002-02

引 言

研学旅行作为新推出的一种特色化教学方式,通常和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学科特点具有直接联系。学生走出校园、走出教材,经过集体旅行或集中食宿的形式,能够拓宽自身视野。研学旅行不仅能深化学生与社会、大自然的亲密接触,还能强化学生对社会公德和集体生活的感受与体验。同时,研学旅行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法,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还能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基于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注重研学旅行的开展,引导学生积极走出教材,使学生通过实践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研学旅行概述

(一)研学旅行内涵

研学旅行主要指在具体教学中,学校按照区域特点、学科情况、学生年龄、教学需要等,以集体旅行、集体食宿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走出校园,通过校园外的环境进行自我丰富,增加阅历与拓宽视野,从而增强学生与自然、文化的亲近感。研学旅行的主要目的是促使学生自理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全面提高。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学校运用研学旅行就显得尤为重要。物理教学的内容与研学旅行相结合,能提高学生对物理现象的欣赏水平、摄影技巧、知识提取能力,从而使学生主动在社会、自然中探索相关物理知识,进而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1]。

(二)研学旅行应用原则

1.就近原则

研学旅行通常要求引导学生积极走出校园,因此,在对研学旅行进行设计时,教师需充分考虑到活动的安全性,使研学旅行活动得到社会、家长、学生的认可。同时,教师应积极和相关单位合作,引导学生参与相对成熟的实习基地。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考虑旅行成本。研学旅行需遵循就近原则,引导学生从周边的地方对相关物理知识进行学习,这对研学旅行的普及与推广也是十分有利的。例如,在教学“生活中的圆周运动”时,教师可以就近开展研学旅行,让学生从生活中体验“汽车过桥”“火车转弯”“过山车”等物理现象,以促使学生通过正确的思维方法对自然现象或者生活问题进行解释。

2.统一目标原则

研学旅行需以我国的教育方针为基础。在高中物理具体教学中,教师应充分了解教材的编写背景、意图等,了解新课程标准要求的教学目标,并对教学目标进行细化处理,以促使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同时,研学旅行作为一种教学方式,需具备特定的教学目标,即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使学生在锻炼自身能力的同时,实现素质的协同发展,并通过教学目标的统一,实现知识、技能、能力及价值观相统一。

3.主体性原则

在设计研学旅行活动前,教师应明确自身和学生的角色定位,即教师和学生在活动中分别需要扮演怎样的角色、发挥什么作用,而这些都是设计活动时需充分考虑的。研学旅行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及责任感。因此,教师应注重研学旅行中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科学的本质,并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STSE)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正确的责任感与态度[2]。因此,在研学旅行中,物理教师需遵循主体性原则,并扮演好引导者、辅导者、协调者的角色。

4.趣味性原则

高中物理研学旅行需满足高中生的实际学习与发展需求,并与物理学科特点相结合。换言之,高中物理的研学旅行相关活动的设计需充分呈现出研学与物理两个方面的特征,而不仅仅是设计一场简单意义上的旅行。由于高中生的学业压力较为繁重,再加上其接受能力相对较强,教师应注重研学旅行设计的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物理教师在开展研学旅行时,需注重融入具有趣味性的教学内容,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使其对物理学科知识进行深入挖掘与思考,从而真正实现寓教于乐。

二、高中物理研学旅行的实践策略

(一)研学旅行的主题与物理课题相结合

在研学旅行前,物理教师首先应明确研学旅行的主题。对于主题的设计,教师应与实际教学的课题研究相结合,以有效加快教学进程。同时,想要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教师应和学生一起探究与讨论研学旅行的最终主题,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研学旅行中,并使学生在研学旅行中实现实践能力的提高[3]。

例如,在教学“摩擦力”时,为使学生充分了解到摩擦力产生的原因、摩擦力与其接触面的压力及粗糙度的关系、现实生活中的摩擦现象,以及减少有害的摩擦与增大有益的摩擦的具体方法,教师可将研学旅行与课题研究的相关内容相结合,引导学生在旅行中观察与摩擦相关的现象,如汽车轮胎和柏油路、地板与鞋底等的摩擦。

(二)研学旅行的组织与活动形式相结合

活动形式通常是指学生在研学旅行中需开展什么样的活动内容,如考察参观、团队合作与探究等。也就是说,明确分组之后,每个小组都需安排相应的负责人,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对相关知识实施探究。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探讨相关知识,还有助于对学生进行管理,从而在保障学生安全的同时,提升研学旅行效果。同时,研学旅行作为一种旅行方式,通常会涉及各种旅行的问题,如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可以到达目的地。研学旅行中,通常由物理教师进行带队,以班级为单位,以学生自主自愿为前提。在到达目的地之后,教师应引导学生有序参观目的地,并选择恰当的活动形式,如自主活动或者分组活动等[4]。若开展分组活动,物理教师就需提前进行分组,以保证小组成员的合理性与安全性。而对于物理学科而言,其通常会以分组的形式进行统一讨论,以促使学生在讨论中学习与掌握新知识。

(三)引导学生自主表达

研学旅行的对象主要是高中生,且以学生的学习为主,因此,教师应注重活动的趣味性,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同时,物理教师需观察学生在研学中的注意点,对相对简单的事物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加深学生的印象。另外,研学旅行还能通过做游戏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凝聚力,加强师生关系,并通过打分的方式给予学生相应的奖励。例如,在教学“恒定电流”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相应的实验设备,在课堂上积极开展趣味性的电路实验,让学生根据实际操作,掌握电路特征,了解恒定电流的性质。

(四)注重实地观摩

研学旅行的开展在于发现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价值,以强化教育效果。因此,物理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观摩,让他们学习现实生活中的物理知识。选择研学旅行的场地时,教师应尽可能选择无安全隐患的地方,如距离人群比较近的公园、田野等。物理教师可引导学生对落叶的重力、星空形体的万有引力、流水速度等问题进行研究。之后,教师需引导学生积极发现与总结相关问题,并对学生聚焦的问题及讨论的结果进行记录,从而提升研学旅行效果[5]。除此之外,物理教师还应带领学生参观相对成熟的旅行目的地及教育基地,让学生在自然景观或者实际生活中学习与掌握相關物理知识,感受物理学科的魅力,从而使物理课程教学更加多元化。

结 语

高中物理教学中,开展研学旅行活动通常要求教师从实际的角度分析与探究相关问题,并指导学生科学、合理地认知世界,探索物理奥秘。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并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实践活动中,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物理学科作为具有较强综合性的一门学科,涉及许多生活知识,因此,将物理知识与生活现象相结合,不仅可以使教师的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高,还能实现学科知识的丰富及知识范围的拓宽,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郑秀劼.研学旅行的内涵及角色转变研究[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2(05):70-74.

孙清香,高国忠.基于研学旅行的高中物理综合素养的提升[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9):158.

高国忠.基于研学旅行的高中物理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7):289.

孙玉美.打造“深度学习”的“行走课堂”:研学旅行课程的校本实践与反思[J].人民教育,2020(12):73-75.

罗洁.学科核心素养本位的物理实验探究[J].教学与管理,2020(15):109-111.

基金项目: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普通高中研学旅行实践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20〕GHB1066)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许开荣(1968.1—),男,甘肃古浪人,副高职称,研究方向:物理教学。

猜你喜欢
研学旅行教学研究高中物理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生物学概念教学研究
“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融入中考试题的评析与启示
高中物理传送带模型简析
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高中物理实验
大学生研学旅行市场需求研究
对“文化之旅”研学活动的几点思考
研学旅行研究进展与启示
研学旅行产品开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