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也应让学困生“效”起来

2021-08-26 02:02陶玉芳
求知导刊 2021年24期
关键词:学困生语文教学教学策略

陶玉芳

摘 要:在当前教学改革背景下,学困生的语文课堂效率是最让语文教师头疼的。其实,语文教师如果能够创设有效的学习环境、开发有效的课文资源、运用有效的活动方式,就能够提高学困生的课堂效率,从而真正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

关键词:学困生;语文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24-0064-02

引 言

所谓“学困生”,是指那些学习基础差、学习态度消极的学生,表现在语文学科上,就是语文基础差、错字别字离奇、阅读能力低下……因此,利用好宝贵的课堂时间,提高学困生的语文课堂效率,才是给予这部分学生最公平的教育[1]。

一、 创设有效的学习环境——诱学

(一)运用导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困生上课的注意力十分不集中,如何将他们的注意力快速引到课堂上是语文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首先,语文教师可以在上课伊始抛出悬念式导语,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教授《狼》这篇文言文时,教师不妨这样设计:同学们,假如有一个人晚上在路上走,后面跟着一条狼,会有什么样的结局呢?可是,有这样一个屠夫,他后面跟着两条狼,而且两条狼紧跟不放,对他虎视眈眈,这个屠夫的命运会如何呢?请大家一起跟着我走进《狼》这篇课文。通过这一环节,屠夫的命运就成了悬念。由于对屠夫命运的关心,学生的注意力势必会迅速转移到课堂上,而且,正因为有了这种心理,他们会把课文当成一篇吸引人的小故事来看,文字障碍的消除也会轻松很多。

其次,教师可以利用学困生对教材不感兴趣,但对故事感兴趣这一特性来设计导语。仍以教学文言文《狼》为例,教师还可以这样设计:清代有个人,他在人来人往的路口摆了个茶摊,只要行人讲个故事或奇闻就不收茶水费。这个人每天坐候在路口,一坐就是二十多年。他将“茶摊”上搜集到的素材加工成狐仙鬼怪传奇。这些作品总共500多篇,就是《聊斋志异》,这个人就是蒲松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一篇——《狼》,看看这个故事有怎样的奇闻。这样的导语由一个故事过渡到另一个故事,学困生上课时的注意力自然就更加集中了。

最后,教师还可以利用学困生的好奇心理设计导语。例如,在教授《卖油翁》这篇文言文时,教师可以这样设计导语:古时候,有个人的射术十分了得,不说百发百中,也可说百发九十几中,可是一个卖油的老翁看见了,却不以为奇,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到《卖油翁》这篇文章中寻找答案吧!带着好奇心,学困生势必急于从课文中寻求答案,同时这也能激发他们的课堂学习兴趣。

(二)夯实看似枯燥的字词基础

绝大多数学困生因为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进入初中后会出现会读不会写,或者自以为会写,一写就是错别字的现象。如果语文教师只是一味地让他们死记硬背,不但不能夯实学生的基础,而且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对于学困生来讲,字词的学习是他们语文学习基础中的基础,因為只有将字词基础打好了,其思维才可能活跃,语言能力才可能发展,良好的语文素养才可能形成。那么,如何让学困生对字词学习既感兴趣又掌握牢固呢?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实现。

首先,可以结合汉字的意义编写生动有趣的口诀或顺口溜。例如,《陋室铭》中的“谈笑有鸿儒”中的“鸿”字,学生要么不会写,要么写成错别字,笔者在教学中是这样指导学生识记的:江边一只鸟,大得不得了。学生在欢笑声中既记住了“鸿”字的写法,又掌握了“大”这个意思,真可谓一举两得。对于容易混淆的形近字,教师亦可采用此法。比如,为了让学生区分“暮”“墓”“幕”“慕”“募”几个字,笔者创编了“‘日落草中是‘日暮,‘土在莫下变‘坟墓,无‘巾不能做‘幕布,有‘心才能去‘羡慕,无‘力别想去‘招募”的口诀,指导学生识记。

其次,可以结合汉字的特点引导学生触类旁通。绝大多数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教师若根据这一特点指导学生识记,就会大大减少学生错别字现象的发生。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困生特别容易将“衣”字旁的字和“示”字旁的字混淆,根据《说文解字》关于“示”的解释,笔者用通俗的语言让学生记住,“示”字旁的字一般跟神佛或祭祀活动有关,如“福、祸、神、祈、祷”等字,学生马上查字典,举一反三,举出如“祥、社、祠、祺、祝”等字。通过触类旁通式的学习,学生识字的数量、质量及与“衣”字旁的字区分度上都大大提高了,学生也对学习字词有了浓厚的兴趣。

最后,可以结合字词的渊源引导学困生精准掌握。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默写文天祥的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时,常常将“汗”误写为“汉”,于是笔者和学生解释,“汗青”即竹简,古时在竹简上记事,先以火烤竹简,使水分如汗般渗出,这样便于书写,能避免虫蛀,所以“汗青”是和“出汗”有联系,和“汉子”没关系。这样,学生就在笑声中轻松地掌握了该字的正确写法。

(三)运用声情并茂的范读艺术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许多语文教师常常让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以此使学生感知文本内容。可是,这对学困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为他们有些字不会读,阅读速度慢,所以,感知文本的任务也就无从谈起了。因此,语文教师可以运用抑扬顿挫的语调、精神饱满的激情、悦耳动听的嗓音、绘声绘色的语言去范读课文,为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氛围,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潜移默化地感染和培养学困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主动性,进而提高其语文素养。但是,语文教师在范读时应注意把个人的意识、情感深入文本内容的各种角色中,并能在文本的角色中自然转换。例如,范读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时,教师不要一直以“第一人称”——朱自清的角色去读,当读到文章直接引用“父亲”的话时,就应进入朱自清“父亲”那个角色。这样才能让学生从范读中听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性格特征,帮助学困生顺畅地感知文本内容。

猜你喜欢
学困生语文教学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用爱和机智帮助学困生转化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浅谈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用爱托起明天的太阳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