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措施探究

2021-08-25 07:10蒋启峰
考试周刊 2021年59期
关键词:联系实际社会课堂

蒋启峰

摘 要:新时期下,随着教育的不断深入改革,小学语文教学发生了很大變化。小学阶段,语文教育是对小学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其教学目标是通过语文学习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口头表达能力及书面表达能力与人交流。因此语文的学习离不开生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课本教材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用“生活”点亮语文课堂,让“语文”更好地融入学生的生活中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学以致用。笔者将结合教学经验与课堂实践浅析如何让小学语文教学更加生活化。

关键词:语文生活化教学;联系实际;社会;课堂

一、 引言

语文来源于生活而服务于生活,生活化的语文教学相较于传统的教科书讲解更能让学生深刻理解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小学生处在学习知识的启蒙阶段,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特有的心理特点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知识,将语文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参与度,体验感悟生活的兴趣。

二、 生活化教学的特点与优势

生活化教学是新课标下新的教学理念与教育方法,生活化的教学为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使教学在创新改革下更具有生命力,课程更加丰富,完全符合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生活化教学摆脱了传统教学中的假大空,让学生真正地走出了课本,通过融入社会家庭,大自然,去观察,去分辨,获得更多的学习途径和思考方式。传统教学中,教师讲课太过于“刻板”,思想过于保守,无法适应现代学生的学习模式与接受新鲜事物的方式。而教学生活化正是引导学生联系社会实际去思考人生,去感受体验生活,从被动地接受知识到主动地学习知识。从生活中学习能开阔学生的眼界,让学生根据自身经验进行学习,在社会生活化的大背景下,学生将有更多的机会去进行自我求知,探索,对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及学科核心素养都有极大的帮助。

三、 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教学探究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语文教学生活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语文的教学目标在于把学生从虚拟的教材中解放出来,让学习更加生动有趣,富有意义,教学氛围更加浓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紧跟时代的潮流,丰富自己的学识,提升自身教学综合素质,真正将语文教学生活化深入日常教学中。下文笔者将结合实际教学案例浅析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探究。

(一)根据文章特点,引导学生联系实际

中国小学语文教材都是精选出来的文章,针对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教育意义。语文教材文章优美,包罗万象,内容丰富多彩,与实际生活紧密相结合,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巧妙利用实际与文章内容相结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语文的学习是培养学生的综合文字语言表达能力,因此通过文章联系实际再回归教材唤醒学生的大脑,让学生积极开动头脑风暴,将所学与生活相联系进行知识应用,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对中国灿烂文化景观的描写,人教版四年级教材第四单元有《长城》《颐和园》《秦兵马俑》等文章,这些文章详细描写了中国古代人民利用其聪明智慧创造了中国的灿烂文化史,学生通过学习文章也感受到了中国的灿烂文明史及美丽景观。笔者了解到很多学生曾经参观过兵马俑,爬过长城,游览过颐和园,因此在讲解文章的时候会采用文中对景观的描述来唤醒学生脑海中的记忆,鼓励学生说出自己游览时的感受和想法。例如学习《长城》时,文中有一段对长城的描写“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笔者问学生:“去过长城的学生还记得城墙上是什么样的么?城墙大概有多高?上面的路有多宽?如果让你们描写长城,会怎么写呢?”学生受到启发,游览过长城的同学纷纷回忆起长城的上看到的景色,城墙的高度及关于长城的传奇故事。笔者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播了一段长城的宣传片,给没去过长城的同学一个直观的感受,学生通过镜头俯瞰长城恰如书文章中所描写,“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学完文章,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视频内容及文章描述感受到了中国伟大的历史遗迹,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加深了学生对实际生活的感悟,对文章的理解。

(二)抓住文章主旨,鼓励学生感知生活

生活化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联系实际生活能够深刻感悟文中所呈现的生命的特点,对人性的思考。教师应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思维模式与思考能力,使学生通过书本体验到生活中人或事的真情实感。这样不仅有利于更好地理解文章,也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例如,五年级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描述了地震中父子之间的深厚感情与伟大的父爱。笔者讲完文章后,根据文章主旨引导学生回想生活中父亲的父爱的表现。课程教学设计如下,首先提问:“请大家找出文中那些描写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爱,大家想一想日常生活中我们的父亲做了哪些事表现出父亲对我们的关爱?”学生纷纷陷入沉思中,思考之后答案五花八门,有学生回答道:“爸爸辛勤工作,赚钱养家。”笔者引导:“能不能通过具体的事情表现出爸爸辛勤工作,很辛苦呢?”学生回答:“爸爸晚上总是加班到很晚,回来的时候我们都休息了,爸爸才开始吃饭,长时间不规律的吃饭导致爸爸经常胃不舒服,但是爸爸从不抱怨。”笔者鼓励学生,当在描写一件事的时候能够举出实际例子,才能更让人印象深刻,感同身受。就像文中作者通过描写爸爸在地震中的语言和行为,让读者感受到了父爱的伟大。正是因为有了鲜明的例子,才让文章变得生动形象,因此大家在写作时也要用适当的例子来进行描述。由此可见,语文文章的阅读不仅仅是生词生字的学习,而是学生能主动走进作者内心,用爱的眼睛去看,去感受对生活,人物的描写。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解读文章,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情感,独立地进行思考,并将书中所学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上面,提升自己的阅读与写作能力。

(三)利用信息技术,建立生活化教学情景

一节成功的课包括很多因素,但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良好的生活化教学场景,这样学习起来才会更加有兴趣,并且具有主观能动性。轻松愉快的教学场景和严肃的场景往往会给学生不同的体验,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课堂设置往往和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所差别,这也是导致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的一个诱因。吸引学生的课堂才能够有效且高质,文本与生活脱节的教学注定是枯燥无味的,因此广大教师要注意创设优质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创设生活化教学场景的方式有很多,例如在学习新课时以生活中的例子作为课堂的开端,自然而然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习写景的文章时可以以生活中的某个景点作为开端进行引入;学习人物时,可以以该人物的轶事作为课堂的开端,学生都爱听故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建立教学场景。

猜你喜欢
联系实际社会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探究打造高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途径
2016年全国高考物理联系实际试题赏析
民法公平原则的伦理分析
纵向社会的人际关系
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