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艺术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艺术教育贯通于整个幼儿的教育活动当中。幼儿艺术教育的初衷,并非专业性的艺术教育,它不是为了培养少数有艺术天赋的幼儿而进行的专业性练习,而是为了培养全体幼儿对艺术的兴趣爱好,并通过艺术活动,激发幼儿初步感受美和表现美的生活情趣,通过艺术活动提高幼儿认知、情感、智力、创造力等综合素养,从而培养全面、健康发展的人。但是,很多幼儿园在艺术教育过程中忽视了这一点,为了更好地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幼儿教师应该充分地发挥艺术教育的功能,提高艺术教育的有效性,让幼儿通过艺术学习过程,尽可能多地接触和欣赏艺术,从而提高幼儿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艺术教育;综合素养;艺术欣赏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们的想象力远比我们的知识更重要,因为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而我们的想象力却概括了这个世界的所有。并且它们也是知识的源泉,严格意义上讲,想象力是科学探索中的主要组成部分。”爱因斯坦之所以成功,正是因为他拥有着一种通常人无法比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在生活中,幼儿的想象力和自主创造能力都是完全没有边际的,关键问题还在于育人者如何认真看待幼儿的思维和创造能力。幼儿的成长过程,本身就充满艺术的创造。当他们讲了一句好的语言、唱了一首好的歌、绘了一幅好的图画,这对我们的幼儿来说也许就是一种艺术的创造。曾经有位教育家说:“如果孩子的兴趣和热情得以顺利发展,就会成为天才。”这也充分说明了丰富的想象力对幼儿来说是何等重要,如果我们没有丰富的思维能力就不可能具备创造性,没有这种创造就不可能推动科学技术进步。所谓创造力,是指社会主体能够在其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发展起来的各种能力的总和。人的创造力受知识、经验、能力的限制,幼儿表现出来的创造力只是初级层次的,并与其年龄相一致,但对他自身来说是前所未有的。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教育者一定要关注幼儿的年龄特征,客观地看待幼儿的各种活动,多一份相信,多一份鼓励,使他们适时体验创造的快乐。相关研究表明,幼儿时期的教育对人一生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如果我们赶早对孩子进行积极的艺术创造教育,提高其综合素养,孩子长大后就有可能成为一个有发展潜力的人。人类的发展历史表明,创造力是人类发展进步的源泉,当然人类美好的明天,更离不开创造力的竞争。幼儿时期是培养创造力的关键时期。因此,作为幼儿教师只要不失时机地对幼儿进行艺术培养,幼儿的综合素养是能够得到发展的。
艺术教育是对幼儿进行培养的有效方式,创造性作为艺术的基本属性,不论欣赏别人的作品,还是进行新的艺术创作活动,都离不开创造力的培养。而利用艺术教育活动激发和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利用幼儿喜欢的艺术活动,适时对他们进行启发、教育,以利于开拓他们的思维能力、丰富想象力、提高创造力。当前,大部分幼儿园在艺术教育中,对幼儿创造力培养和综合素养的提高上还存在一定不足,很多幼儿教师忽视个体的情感体验,忽视了艺术创造过程的重要性,教育观念存在一定的功利性。有个别幼儿教师不了解幼儿艺术教育和学习的过程特点,将幼儿艺术教育理解为简单的模仿,无法为学生成功搭建艺术学习的平台。同时,有个别幼儿教师的自身艺术素养还不高,对艺术的社会背景及文化内涵了解过少,无法实现多元的艺术表现手段来进行教育,甚至有些老师缺乏准确评价学生艺术学习成果的能力。以上这些,在当前的幼儿艺术教育中是客观存在的,如何有效利用艺术教育提高幼儿的综合素养,是新时期教育赋予我们的责任,这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 艺术教育要注重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
在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幼儿有着极其丰富的想象力和一定的创造能力,关键是我们该如何看待幼儿的创造力。幼儿学说一句话、学唱一首歌、学好一幅画的过程,对幼儿来说就是艺术创造,这样就可以提高幼儿的综合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我们迎来了高科技时代的生活。科技的不断发展要求我们具有较高的综合能力。正因为如此,我们在幼儿艺术教育中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特别是借助幼儿喜欢的艺术活动,如唱歌、舞蹈、画画、讲故事等活动更好地激发幼儿,以活跃思维、丰富想象、培养创造能力。如:在进行歌曲《我会变》的过程中,歌词只有四句,唱起来也很顺口,比较容易接受,所以可适时进行拓展训练,让幼儿在学会歌曲优美旋律的基础上进行歌词改编。可以让孩子说出自己想变成什么,为什么要变,这样孩子们的思维马上就会活跃起来。孙悟空、卡布达、光头强等,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想法,还有一个小男孩说自己想变成小仙女,教师并没有打断他的讲述,让他说出自己想变成小仙女的来由。虽然大家的想法千奇百怪,却是自己通过想象,自主选择的结果,也是他们创造能力的集中体现。我们在引导孩子说出自己想法的同时,鼓励他们可借助肢体语言去表现自己想要变的形象。结果有的舞姿优美、有的憨态可掬、有的显得还有些胆怯和害羞,教师要适时对他们的表现给予评价,最后可以让全体幼儿把自己的改編都唱到歌里去,这时孩子们的参与积极性更高了,颇有一副小作家、歌唱家的气魄,每个孩子们脸上洋溢着笑容。这样孩子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中有乐,在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学习,让幼儿主动参与、积极表达内心的真实想法,有助于对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又如:在进行自己喜欢的家用电器的美术活动时,可以先让孩子谈谈自己喜欢什么,并描述它的外形特征,然后让孩子再动手制作,教师适时辅导。在画作展示过程中,发现有一位孩子在一张纸上,上半部分画了一台冰箱和一台洗衣机,下半部也画了同样的物品,中间用一条线分开。教师有点迷惑,便问他画这条线做什么?孩子急切地回答:“老师,这条线下面的冰箱和洗衣机是放在地下室里面的,想用的时候就搬上来用。”在孩子的想象中一条线就能代表地下室,是否恰当暂且不论,但这毕竟是他自己想出来的,说明在活动过程中,他的思维是活跃的。
教育是一门艺术,一位有经验的老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在互动过程中,对幼儿给予恰当的表扬和鼓励。艺术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幼儿身上最闪光的东西,鼓励他们大胆创造,乐于表达和交流情感体验,从而使他们的创造能力得到应有的提升。
二、 艺术教育要关注幼儿的审美水平的提高
艺术教育主要是通过艺术活动过程,使幼儿获得一定的审美感受,从而提高他们审美水平的教育活动。通过艺术教育,让幼儿能从中获得快乐愉悦的体验时,才能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才能真正将他们吸引到活动当中来。幼儿艺术教育一定要注重对幼儿内心的艺术滋养,要充分关注艺术教育活动中幼儿的情感体验,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他们参与艺术创造的热情。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肢体语言和图片故事等手段,更好地将音乐等艺术之美呈现给学生,用心引导学生反复经历其中的情感体验。同时,在课堂中也要善于营造轻快的审美氛围和环境,以便更好地展示艺术的情感魅力。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是活动的主体,双方之间必须建立双向的情感交流,知识的传递才会直接有效,这一点在艺术教育中至关重要。幼儿艺术教育中,教师情感素质的高低对艺术教育效果的影响十分明显。艺术教育要求从教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投入真实情感,把艺术欣赏的乐趣真实地呈现给学生,以此感染学生。以幼儿舞蹈《芭比娃娃》为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用轻慢的语调表现木偶寂寞的心情,用重复单调的动作呈现娃娃孤单的身影,同时用木偶娃娃与在场的每位学生互动,让幼儿参与到故事情节当中,以引起他们的共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强化他们的情感体验。除了要激发学生的同感共鸣之外,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关注学生的自我情感的释放。在接受艺术教育的过程中,幼儿会可能会产生各种不同的情绪,他们渴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表扬,他们乐于表达,但需要教师时刻关注和引导。幼年儿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相较于其他阶段的学生更烈一些,他们充满童真和稚气,创造力非凡但也稍纵即逝。作为幼教老师,最大也是首要的任务就是激发和保留他们的创造力,当他们的情感展现“手舞足蹈”的时候,切不可用对错的观点束缚他们,要善于捕捉他们的闪光点,科学的引导,让他们自由大胆地想象。
三、 艺术教育需要多样化
现代科技为教育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教师的教学材料更加的广泛。艺术教育中,教师应选取不同民族和时代的经典作品,有计划地让学生体验不同时空和特色的艺术魅力,还可以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例如音乐、戏剧、舞蹈等,增加幼年儿童对艺术的体验经历,引导他们建立多元化的艺术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与时俱进,要方法灵活、形式多样,避免单一的教学模式。幼年儿童的艺术教育多以体验为主,从欣赏的角度入手更容易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但艺术教育的真正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教师务必要为学生准备创造力的输出环节,在激发兴趣的同时保持兴趣,更好地满足幼年儿童对艺术学习的特殊需要。除了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多样化,教师还应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不同的艺术渠道。学习个体在习得过程中的感知渠道越多,对知识的习得就越快,理解越深刻。幼年儿童受其年龄的客观制约,感官感知在其知识习得过程中担任重要角色,他们在学习中多是以外部感知来体验和表达。艺术操作和欣赏活动为幼年儿童提供了很好的感知力和激发创造力的机会,不同层次和风格的艺术作品,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有着不同的教学效果。教师通过多种类的艺术刺激学生的听、视、触等感官,增加学生多色彩、声音等的接触,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到艺术之美。
四、 艺术教育旨在凸显个性
艺术中的个性实际就是指个人的创造力,在幼儿艺术教育中,教师要处理好技能培训和个性培养之间的关系。知识技能是艺术教育的重要基础,在没有知识技能的情况下创造活动是无法进行的,它与人生来就有的艺术创造本能完全不同,艺术知识技能是通过长期刻意练习获得的。假设学生在艺术学习过程中不能很好掌握艺术知识技能,不仅自身的创造力本能无法发挥,甚至会挫伤学生的艺术积极性。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在努力发掘学生自身天赋的同时,一定要强调艺术知识技能的重要性。创造是艺术的目的,但知识技能是艺术实现的根本手段。同时,艺术知识技能不同于其他科学知识,它更多通过师生间的口授和模仿实现,当然这里的模仿并不是指单纯的灌输,而是学生通过大量的观察和体验,对教师教授的技能进行内化。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就要给予学生更高的关注,时刻了解和矫正学生在自我内化过程中出现的偏差或误解,师生之间要保持高频度的交流,才能更好地避免学生可能形成的不好的艺术技能习惯,最快地得到提高。教师在针对幼年儿童进行艺术教育时应尽可能多地提供想象的空间和线索,对学生进行启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提供充足的时间场所等,还应准备能激发学生想象力的线索,让学生在自我探索过程中搭建创造力支架。将各种艺术活动的器材或材料融入游戏,使学生在熟悉的游戏过程中接触陌生的艺术器具,既可以减少学生因陌生而产生的排斥感,又有利于学生搭建已有知识和习得知识之间的支架,帮助学生实现快速习得。幼年儿童的艺术教育中教师若有步骤地训练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将会对学生的艺术习得产生很大的影响,如发散性的思维模式就是很好的训练。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已知的知识进行质疑,在进行艺术欣赏时提出与他人不同甚至相反的观点来培养批判性思维的视角。尽管幼年儿童因为年龄等客观条件限制,很多情况下会答非所问,但这不正是他们创造力的表现吗?利用创作游戏让学生找出相同或相似的答案,训练其发散性思维的能力,在增强创造力锻炼的同时让学生对已学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梳理,有利于学生的内化。
五、 艺术教育的重点在于教师
艺术教育目标的实现、功能的发挥等都对从教老师的教学技能和教师素养有很高的要求。当今,受到教师培养模式和社会需求能多方面的影响,幼教老师的艺术素养质量参差不齐,而教师素质的高低对教学成果的实现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加强。
(一)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
文化素养直接决定了一个人的艺术潜力,一位幼教老师能否准确地理解学生,理解创造和教育的意义,主动汲取和展现艺术之美,能否将自身的艺术感悟和能力融入教学中,甚至教师的教学态度、情感风貌等这些,都是由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决定的。
(二)教师自身的艺术修养
作为幼儿艺术教育的老师,仅仅具有基本的艺术表演能力是不够的,它要求从教老师有一定的艺术理论修养,对艺术行为和艺术作品能够很好地理解和阐释,可以自如地将艺术融入自己的教学过程中。
(三)教师自身的艺术感染力
幼教老师是教学过程中艺术的传递者,教师的传递能力决定学生是否可以理解和接受所学知识。艺术的美好很难被学生直接理解和感知,缺少了老师的引领和指导,学生很难感受到艺术作品的伟大,同时也很难产生创造的欲望。教师在充当艺术和学生之间的桥梁时,既要对艺术有很好的理解又要很好地理解學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打通学生和艺术之间的隔阂,让学生通过老师的感染,从内心生出对艺术的渴望。
(四)教师对学生的艺术评价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比较权威和主要的评价者。尤其在幼教中,教师的价值评价涉及了其心理发展的全部领域。教师要通过教学过程去引导学生发现、解决问题,更可以通过有效的沟通和评价引导学生学习情绪,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活跃给予适时的鼓励,肯定他们的创造力,让幼年儿童在艺术体验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更好地激发他们对艺术的兴趣。
总之,在强调提高幼儿综合素养的过程中,必须加强艺术教师建设,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面对天分高、可塑性强的学生时,一个自身缺乏创造力的老师是不可取的,更别说培养。幼儿艺术教育也是展现教师艺术素养高低的舞台,所以,无论是教育理念,还是活动设计,都需要我们精雕细琢,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这样才能给幼儿带来真正的艺术教育体验,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郭倩汝.幼儿园艺术教育对幼儿生活的背离与回归[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9.
[2]高华.幼儿艺术教育综合性的实践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5.
[3]束从敏.保护幼儿的学习生态[J].学前教育研究,2003(1):18-19.
作者简介:李世润,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市平川区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