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凯晴,谢月桂,林海燕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福建省肿瘤医院),福建福州 350014
食管癌多发于40岁以上群体,病死率极高[1],且受到饮食结构变化、生活方式改变等影响,其发病率与病死率均增加,受到临床重点关注。手术是临床治疗早期食管癌的主要方式,效果理想,但一些患者由于对手术与疾病缺少了解或认知有误,其很容易存在负性情绪,无法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工作,不仅会影响手术顺利开展,增加手术风险,同时还会对患者的术后恢复产生影响,不利于患者预后,导致生活质量降低。因此对该类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十分必要,以往临床多应用常规护理干预,但效果不佳,该文以2018年7月—2020年2月该院收治的92例围术期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展开研究,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精细化心理干预,分析该护理模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方便选取该院收治的围术期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病理检查、胃镜检查等结果显示为食管癌;临床资料完整;了解研究详情且签字表示自愿参加;意识清晰;接受胸腔镜手术治疗。排除标准:存在手术禁忌证;存在其他恶性肿瘤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精神疾病、血液系统疾病、严重器官疾病等。根据随机数表法结果将其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最终纳入92例患者。对照组46例,女19例,男27例;年龄36~80岁,平均(52.69±6.64)岁;小学及以下22例,中学14例,大专及以上10例;经济收入为454~11 378元/月,平均收入为(2 176.86±157.96)元/月。观察组46例,女21例,男25例;年龄34~79岁,平均(52.26±6.57)岁;小学及以下21例,中学16例,大专及以上9例;经济收入为421~11 260元/月,平均收入为(2 212.35±162.48)元/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包含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常规访视,告知患者手术时间与禁食禁饮时间;协助患者进行相关检查;提前调整手术室的温度与湿度,对手术输液进行预加热,并铺设加热毯;协助麻醉医师进行麻醉;术中密切监测患者的体征及变化;根据手术流程及时为医生传递器材;手术结束后根据患者术后情况结合其饮食习惯为其制订饮食计划,前期为流食,后转变为半流质食物、软食与普通食物,保证食物营养均衡且易消化;加强口腔护理,定期清理患者鼻腔与口腔的分泌物;定期帮助患者翻身并拍背,促进排痰等。
观察组则在以上护理基础上应用精细化心理干预,具体内容为:①术前要结合患者的理解能力、性格、文化程度等信息为其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如发病原因、危害、并发症等,提高患者的重视程度,使其能积极配合;告知患者术前准备的必要性,并对相关检查进行讲解,避免患者误会,同时与患者建立信赖关系,拉近双方的距离;为患者介绍手术的流程及效果等,为患者介绍成功治疗的案例,必要时甚至可以邀请案例主人公现身说法,以此提高患者的信心。②手术前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并增加交流频率,交流期间要使用尊称,给予患者尊重,引导患者表达自身的感受,据此了解患者存在的负面情绪情况,分析患者出现负面情绪的原因并展开针对性疏导与缓解,向患者强调心理状态对手术的影响,并指导患者掌握自我减压与调节的方法,进而提高患者的治疗积极性。③手术后展开心理护理,患者清醒后第一时间通知患者手术效果,消除其担忧情绪;主动与患者交谈感兴趣的话题,引导患者表达自己的想法,耐心解答患者的疑惑与问题,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通过交谈内容,再结合患者的家庭背景、经济收入、文化程度、挫折耐受能力、社会关系等因素对其心理需求状况进行评估,据此为患者制定针对性心理护理方案;指导患者家属多陪伴患者,对其进行安慰鼓励,使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与家人的支持;定期组织交流会、座谈会等活动,鼓励患者参加,让患者感受到社会的关心,同时为患者提供与他人交流的机会;与患者沟通交流时要使用尊称,不可轻视患者,交谈时要对患者表示尊重,服装整洁、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在精神上给予患者安慰与呵护,在生活上对患者进行照顾与关心,据此与患者建立起信赖关系,拉近双方的距离,获得患者的信任;营造良好的住院环境,调整体位,保证患者舒适,同时对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评估,并通过深呼吸(指导患者深呼吸的正确方法,以放松全身,2次/d,30 min/次)、播放音乐(以患者的喜好选择,尽量挑选轻柔、欢快等积极正面的音乐,控制音量)、看书等方式进行缓解,若患者的疼痛感过于强烈,则可在医嘱下给予患者镇痛药物,进而减轻疼痛对情绪的影响。
①生活质量。使用欧洲癌症研究机构指定的癌症患者生存核心质量量表[2]测评两组患者出院后1个月的生活质量情况,包含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认知功能、角色功能与情绪功能5个项目,共计30个问题,每项的评分范围均是0~100分,提示评分与生活质量为正相关,即评分高,生活质量高。②负性情绪。两组患者护理前(入院时)与护理后(出院时)的负性情绪测量采用抑郁情绪自评量表[3]与焦虑情绪自评量表[4]评估,均为20项内容,每项内容的评分范围是1~4分,所有内容的评分相加后与1.25相乘,可得出标准分。即总评分范围均是25~100分,均以50分为分界值,<50分表明患者不存在负性情绪,反之则存在,提示评分与负性情绪程度为正相关,即评分高,负性情绪严重。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护理后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对比,观察组患者各项评分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测评结果对比[(±s),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测评结果对比[(±s),分]
组别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认知功能角色功能 情绪功能对照组(n=46)观察组(n=46)t值P值43.06±5.27 53.14±6.22 8.386<0.001 51.68±4.54 60.35±6.41 7.486<0.001 48.02±4.18 57.25±5.42 9.146<0.001 50.66±5.58 62.09±6.84 8.782<0.001 60.12±6.42 69.33±6.87 6.643<0.001
与护理前相比,两组患者的焦虑情绪评分与抑郁情绪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负性情绪测评结果对比[(±s),分]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负性情绪测评结果对比[(±s),分]
注:相比护理前,×P<0.05
组别焦虑护理前 护理后抑郁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n=46)观察组(n=46)t值P值53.26±8.78 53.41±8.94 0.081 0.936(39.15±6.26)×(27.71±5.36)×9.415<0.001 55.62±6.18 55.47±6.26 0.116 0.908(43.34±5.07)×(34.95±3.71)×9.058<0.001
食管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患者会出现进行性咽下困难、胸骨后疼痛、吞咽哽噎感等症状,对患者的发声与进食有着极大不良影响,使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同时该疾病还会损害患者的肺、气管等器官,导致患者出现呼吸困难,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吸入性肺炎、呕血等并发症,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5-6]。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各种腔镜技术逐渐成熟并被广泛应用于食管癌患者的手术治疗中,能够切除患者的肿瘤病灶,控制病情进展,提高生存率[7-8]。但很多患者对手术缺少了解,存在强烈的恐惧心理,进而产生多种不良情绪,再加上疾病的影响,这种不良情绪往往十分严重,不仅会对手术的顺利开展造成影响,增加手术风险,同时会加重患者的应激反应,导致患者术后疼痛感更加强烈,对其术后恢复产生影响并加重患者负性情绪[9-10]。基于该情况,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十分重要,以往临床多采用常规护理,但其对心理方面有所忽视,因此该文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精细化心理干预,加强对患者心理的干预,疏导患者的负性情绪,减轻其紧张感、恐惧感、焦虑感等,使其依从性提高,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保证手术顺利开展,并提高手术效果与生活质量[11-12]。为分析对胸腔镜治疗围术期食管癌患者应用精细化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该文展开对比研究,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各项生活质量分均更高(P<0.05),该结果与吴秋林等人[12]研究结果的躯体功能评分(52.97±5.84)分、社会功能评分(62.12±6.16)分、认知功能评分(58.05±5.94)分、角色功能评分(60.97±6.07)分与情绪功能评分(69.46±6.28)分一致,表明对围术期食管癌患者应用精细化心理干预可起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该研究中,比照护理前,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焦虑情绪评分与抑郁情绪评分均更低,且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情绪评分(27.71±5.36)分与抑郁情绪评分(34.95±3.71)分均更低(P<0.05),该结果与李文等人[13]研究结果中的焦虑情绪评分(28.32±4.47)分与抑郁情绪评分(35.21±4.04)分类似,说明对围术期食管癌患者应用精细化心理干预可起到缓解负性情绪的作用。由此可见精细化心理干预可以起到缓解患者负面情绪的作用,使患者的情绪功能得到改善,同时其心理状态还会对生理产生影响,进而增加了躯体功能评分。此外,精细化心理干预还注重患者家属、同事、朋友等方面的干预,引导其对患者进行关心、支持与陪伴,进而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等,因此心理护理还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对围术期食管癌患者应用精细化心理干预具有理想效果,能够使患者的负性情绪得到缓解,并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于临床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