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敏,陈星红,张远
罗定市妇幼保健院产科,广东罗定 527200
母乳喂养是一种以母亲乳汁喂养婴儿的一种喂养方式。研究结果证实,母乳中富含各种营养物质,母乳喂养可保证新生儿营养摄入均衡。与奶粉喂养以及混合喂养相比,母乳喂养不仅可增加新生儿抵抗力及免疫力,还可促进其智力发育,减少儿童期肥胖、过敏反应以及成年期生长发育障碍的发生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出生后到6个月内,适宜采用母乳喂养,以降低新生儿罹患疾病及病死率。而6个月后,可采用混合喂养直到2岁或者更大年龄。而对于产妇来说,其对母乳喂养知识了解不深,导致其在成年后难以及时实施母乳喂养,错过最佳喂养时间。并且由于产后饮食不当,容易导致奶量减少或者摄入不利于新生儿健康成长的物质,引发新生儿不良反应。为此,需要对产妇实施产后系统性母乳喂养知识指导[1],以保证母乳喂养的科学性。该研究对2019年8月—2020年1月于该院分娩的88名产妇实施研究,观察系统性母乳喂养指导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便利选取该院分娩的88名产妇为该次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44名。观察组年龄20~40岁,平均(28.6±4.6)岁;初产妇34名,经产妇10名。对照组年龄21~39岁,平均(29.0±4.0)岁;初产妇32名,经产妇12名。纳入标准[2]:产妇均于该院建档立卡;于该院分娩;未见术后并发症;单胎妊娠。排除标准[3]:合并严重产后并发症者;奶量少或其他不适宜母乳喂养者;沟通障碍或者精神病产妇。该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经产妇及家属同意。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1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母乳喂养指导。①产妇分娩后,指导其家属将其护送回病房,并指导其尽量在产后1 h开奶、喂奶。②叮嘱产妇避免寒凉、刺激食物的摄入,并避免进食涨奶以及回奶食物。③指导产妇定期挤奶并对乳房进行清洁。保证喂奶质量。④与新生儿尽早接触,培养母婴感情。⑤定期查房,对产妇产后开奶情况进行观察,并纠正其不良喂奶习惯以及饮食习惯,保证顺利开奶及喂奶。
1.2.2观察组观察组实施对照组基础上的系统性母乳喂养指导。①健康教育。护理人员与产妇有效沟通,利用其初为人母的喜悦感,向其介绍产后母乳喂养知识。向产妇发放母乳喂养与乳腺保养知识手册,向产妇明确母乳喂养对自身以及新生儿的好处,促使其尽量母乳喂养,促进子宫收缩,提升新生儿身体机能及免疫力[4]。②产后情绪改善指导。产妇尤其是初产妇,在分娩后精神比较疲惫,导致其情绪状态不佳。而不良情绪不仅影响其喂养积极性,还会导致乳汁质量下降。针对这一情况,护理人员需要与产妇沟通,提升其喂奶的积极性。并指导产妇规律作息,保持充足的体力。指导产妇多与新生儿接触,提升其喜悦感[5]。③乳头护理。部分产妇分娩后,乳头处于凹陷状态,影响新生儿吸吮质量,导致母乳喂养失败。护理人员需要通过乳房按摩指导,使产妇学会将少量乳汁挤出,刺激乳头,通过自然反应促进乳头突出。并采用大拇指对乳头施压,两手将乳头向外拉伸,反复多次,以刺激乳头突出。必要时可使用吸奶器,将乳头吸出,并吸取少量母乳,进行初次喂养。指导产妇喂养前,先洗手,使用温水擦拭乳头,清洁乳房,并在规定的喂养时间内,保持最舒适的姿势喂养。喂养后,采用少量乳汁保护乳头。④母乳喂养护理。新生儿出生1 h内,指导产妇喂奶。由专业的护理人员指导,并对乳房进行护理,争取早开奶。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做好交接班工作。分娩24 h内,对产妇实施母乳喂养知识指导,帮助产妇按摩。保证早开奶[6]。⑤乳房按摩指导:指导产妇坐位或平卧位,将乳房充分露出,用热毛巾热敷乳房1~2 min(乳涨者禁止热敷);将1块干净毛巾铺垫于乳房下,对一侧乳房进行四步按摩第一步:抖,双手虎口张开,五指贴上,在乳房根部抖动;第二步:梳,五指张开,一手托住乳房,一手梳抓乳房;第三步:按,一手托着乳房,一手的大鱼际肌或小鱼际肌,从乳房根部向乳头方向旋转按摩;第四步:挤,一手托住乳房,一手拇指及食指放在距乳头根部2 cm处,二指相对,向胸壁方向轻轻下压作用于乳晕下方的乳房组织,反复一压一放,呈放射状方向疏通乳腺管。 同法按摩另一侧乳房,2次/d,10~15 min/次,以促进乳腺疏通增加泌乳量。⑥饮食指导。为产妇制定营养均衡的饮食计划,尽量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保证为新生儿提供充足的营养。并避免寒凉、刺激性食物摄入,防止引发新生儿腹泻、腹痛。避免热毒性物质摄入,防止引发新生儿燥热等情况,增加喂养难度[7]。
1.3.1统计两组喂养方式包括母乳喂养、人工喂养、混合喂养。
1.3.2统计两组产妇开奶时间以及泌乳量足量比例泌乳量足量评估标准为挤奶乳汁充分,可满足新生儿需求。
1.3.3统计两组新生儿出生3个月后的增长指标包括体质量增长、身长增长、头围增长情况。
观察组母乳喂养比例79.5%,对照组为50.0%,观察组比对照组高2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喂养方式比较[n(%)]
观察组开奶时间较之对照组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泌乳量足量产妇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开奶时间以及泌乳量足量比例比较(±s)
表2 两组产妇开奶时间以及泌乳量足量比例比较(±s)
组别开奶时间(min) 泌乳量足量(%)观察组(n=44)对照组(n=44)t值/χ2值P值32.6±1.8 55.3±4.2 32.952 0.001 38(86.4)30(68.2)4.141 0.042
观察组新生儿出生3个月时的体质量、身长、头围等指标增长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新生儿出生3个月后的增长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新生儿出生3个月后的增长指标比较(±s)
组别体质量(kg)身长(cm) 头围(cm)观察组(n=44)对照组(n=44)t值P值3.2±0.8 2.5±1.0 3.626 0.001 11.6±2.6 9.8±1.8 3.776 0.001 1.2±0.3 1.0±0.3 3.127 0.002
对于新生儿来说,母乳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母乳中富含的蛋白质、维生素、氨基酸等营养物质以及微量元素等,有促进新生儿生长发育及智力改善的作用。其中,母乳中富含的乳铁蛋白,可促进新生儿铁元素的吸收,提升造血功能,防止贫血。乳汁中的牛磺酸,有促进大脑发育的作用[8]。溶菌酶和核苷酸则可发挥预防疾病以及促进组织细胞发育的作用。通过母乳喂养,可促进新生儿成长,且母乳喂养时间足够长,新生儿身体素质及智力发育水平改善效果更好。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母乳喂养时间为新生儿出生至6个月[9]。通过母乳喂养,还可增加母婴接触的机会,增进母婴感情,改善产妇产后不良情绪。
从目前产妇产后母乳喂养情况来看,绝大部分产妇对产后母乳喂养知识知之甚少。这不仅影响其母乳喂养积极性,也会影响母乳喂养效果[10]。为提升母乳喂养的依从性,该研究对产妇实施了系统性母乳喂养指导。通过对产妇对母乳喂养知识的了解程度及依从性分析,该研究认为存在3个方面的问题,①产妇心理问题。②产妇喂养技巧和喂养知识掌握程度。③生理上的问题。产妇心理问题主要是一时难以适应母亲角色,难以有效实施母乳喂养。此时,需要护理人员与产妇进行密切的沟通,并明确讲解母乳喂养健康知识、乳房保养知识以及饮食知识等,提升其正确认知,保证产妇母乳喂养依从性。对于产妇母乳喂养技巧缺乏情况,护理人员在产妇产后1 h即指导产妇实施母乳喂养,早开奶、早哺乳、早接触[11]。对于生理上的问题,泌乳量不足量以及乳腺不通或者乳房凹陷等问题,指导产妇通过温热敷、乳房按摩等方式,促进乳腺疏通,保证乳量充足。并对产妇实施饮食指导,保证乳汁质量,为新生儿提供充足的营养。并避免引发新生儿不适的食物摄入,保证母乳喂养安全[12]。通过系统性母乳喂养指导,产妇对母乳喂养知识了解更多,母乳喂养质量显著提升。
该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母乳喂养比例明显比对照组高29.5%(P<0.05)。这一研究结果,与陈晓艳等[2]研究中,采用系统母乳喂养指导的产妇,其开奶时间比常规治疗产妇高30.00%的研究结果相一致,说明采用母乳喂养指导,可提升产妇母乳喂养的依从性和科学性,保证母乳喂养成功。观察组开奶时间较之对照组早(P<0.05),观察组泌乳量足量产妇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出生3个月时的体质量、身长、头围等指标增长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这一研究结果证实,系统性母乳喂养指导可提升母乳喂养知识的认知,保证母乳喂养依从性。提高母乳喂养质量,保证新生儿摄入更多的营养,促进生长指标达标。从研究结果来看,母乳喂养成功率比较高,为临床提供了有效的指导意见。从该研究成果来看,实现更高的母乳喂养率是存在很大的可能性,在今后的临床护理当中,可通过不断的研究,提升系统性母乳喂养指导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提升产科护理质量,保证母婴健康。但该研究样本量有限,将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寻找更佳充分的论据,以提升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率,提高新生儿的成长质量,同时,也符合经济效益的原则,为新生儿家庭减轻经济负担。
综上所述,母乳是新生儿最好的营养补充来源,该研究采用系统性母乳喂养指导用于产妇护理的研究目的在于,通过科学化的指导,提升产妇产后母乳喂养认知及依从性的提升,以提高母乳喂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