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永华
(宁津县人民医院心电图室 山东 德州 253400)
心电图在临床医学上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诊断方式,这种诊断方式在各大科室的疾病治疗中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而医务人员在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价时,往往也会采用心电图对患者进行诊断[1]。心电图ST段所指的是机体的T波起点和qrs波群中点之间的线段,如果患者出现早期复位的电极变化,则会在这一心电图像中进行清晰的显示,使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医务人员可以借此对患者的疾病进行判断[2]。ST段抬高是多种疾病在发生后都有可能出现的一种临床特征,而为了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医务人员就需要对ST段抬高的状况进行分析,并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表现,为患者选择一种合适的治疗方案,只有这样才能够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3]。本文中探究分析心电图ST段抬高患者的病情临床意义,并探讨鉴别诊断的具体方针和特征,现将方法结果报道如下。
选取2017年4月—2020年6月我院收入的惊心电图检查确认存在ST段抬高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入选后由医务人员对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本次研究中包含男性患者42名和女性患者38名患者,患者年龄为45~72岁,患者年龄均值为(54.12±8.45)岁。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入选时符合ST段抬高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能耐受心电图检测,并且知晓本次研究开展方式;患者知晓自身资料被调取与可能性;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患者合并存在明显脏器损伤或者其他器质性疾病;患者不同意本次实验;患者由于主观因素无法接受后续随访调查。
本次研究基本资料由医务人员将其录入Excel表格进行统计后,确认两组患者资料可比性良好(P>0.05)。
在对患者进行检查时有医务人员对所有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对患者进行心电图测量,采用PQ段记录等电位线并对患者进行连续三个心动周期的ST段水平测量,在测量完成后对测量结果的平均值进行记录,同时还需要在治疗过程中,详细对患者的生命症状和临床表现进行记录,确认患者的临床诊断结果,并做好相应的病情分类。
数据统计软件选择SPSS 21.0软件,计量资料表示为(),计数资料表示为率(%),分别行t、χ2检验,借此对本次研究结果中指标进行评估,P<0.05则存在统计学差异。
本次研究结果中发现对患者病情进行分析后确认患者5大类疾病种类中,患者的ST段抬高幅度并无显著差异,各数据对比分析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将数据结果与心电图的其他现象进行有效的联合,则能够判断患者的病情,为患者的临床诊断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见表1。
表1 不同患者的病情表现ST抬高状况对比
急性心肌梗死的症状:患者在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后,会出现明显的心前区部位疼痛状况,而患者在心电图图像中可见坏死性的Q波在心电的ST-T段中有抬高的状况,并且存在单向曲线抬高的情况。患者心电图ST段抬高的情况与患者机体功能之间的心肌酶含量呈现正相关特征。
室壁瘤症状:在对患者心肌酶进行检查时,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正常,而通过对患者超声心动图进行检查,可以发现患者存在明显的势必变薄的情况,再对患者进行运动后检查,可见其中存在矛盾状态,患者无论是在收缩还是在舒张的期间,患者的局部室壁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向外膨出,对于患者的机体功能产生的影响较为明显。
急性心包炎:急性心包炎在发病后,患者会出现窦性心动过速,这也是这种病情在发生后的一种主要心电图特征,并且在进行检查时可以见到V1导联的ST段和aVR导联的ST段出现降低的情况。除此之外,患者所有导联的ST段都会出现明显抬高,并且各个导联的QRS波会表现出低电压的状态。
感染性休克症状:在患者出现感染性休克后,大约在患者发病后半小时患者的ST一段就会出现有所抬高的趋势,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状况,患者的心肌病变程度也会有所差异,若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病情有所好转,则患者的心肌功能则会逐渐恢复正常,患者的ST段则会恢复至正常状态。
变异性心绞痛:病性心绞痛患者在出现ST段抬高时,较为特殊患者的T波会出现直立高尖的特征,并且ST段有弓背向上型的抬高特征。
心电图检查是临床上应用较为常见的一种影像学检查方式,这种检查方式能够确认患者心肌功能的电位变化,心电图检查指的是对Q波中点和T波起点中所有线段的心电图进行检查的一种方式,ST段对于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曲线来说是具有一定意义的曲线类型,在大多数情况下其ST段也有可能出现抬高的情况,但一般情况下来说抬高幅度基本不会超过0.1 mV[4]。同时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后,发现正常情况下来说V1~V3导联的抬高幅度,也不会在0.25 mV以上。弱患者的ST段出现了明显的抬高已经超过了正常的水平,则说明患者可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心肌损伤,需要由相关工作人员引起重视,只有这样才能够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5]。
查阅中国知网、万方知识数据服务平台、维普等文献数据库中[6],在近年来的临床研究中,认为缺血性J波是患者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超急性期特征性表现,缺血性J波的出现与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有较为密切的关联。缺血性J波主要是指心电图可见,不低于至少两个导联的J点后出现顿挫,并且J点以基线为基础向上偏移,超出至少0.1 mV,而偏移时间则在20 ms以上。所以如果患者存在缺血性J波,患者则出现室性心律失常的风险会有明显增大。通过对文献研究进行分析后发现,心电图能够对罪犯血管起到有效的预测作用,对缩短再灌注时间以及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存率来说,产生的效果良好,心电图预估结果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高度一致,常见于冠状动脉单支病变患者,但如果患者出现了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由于侧支循环较为丰富,则导致心电图对罪犯血管进行预测较为困难[7],所以在临床研究中认为对于这类患者应当加以重视。虽然心电图能够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闭塞血管进行快速的预判,并且已经得到临床医师的掌握,在临床上得到了一定的应用,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依旧存在预测罪犯血管错误或无法判断罪犯血管的状况,医务人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且对其中的原因做出相应的探讨,这样才能有助于保障患者的治疗,避免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或者治疗失败的情况。不同疾病在发生ST段抬高后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也有所不同,所以患者不仅需要接受心电图检查,医务人员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变化,做出相应的诊断方案调整,借此使患者的治疗效果得到提升。
总而言之,在开展临床诊断时,ST段抬高能够帮助医务人员了解患者的个体状况,而医务人员在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价时,依旧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实际状况,将心电图显示ST段抬高进行融合,只有这样才能够对患者进行综合性的分析,使医务人员了解患者的具体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