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患者输注血小板发生不良反应影响因素分析

2021-08-24 03:01胡婷婷王诗铭王希文海艳秋孙婷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1年4期
关键词:配型血小板我院

胡婷婷 王诗铭 王希文 海艳秋 孙婷

输注血小板是预防和治疗各种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障碍引起出血的重要治疗措施。对于肿瘤患者,当发生严重的肿瘤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chemotherapy induced thrombocytopenia,CIT)时,输注血小板是最快、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1],而有研究表明由输注血小板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可高达20.3%~70%[2,3]。本研究主要分析输注血小板发生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从而通过改善此因素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肿瘤患者输注血小板安全有效。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选择2018年1月~12月在我院输注血小板的肿瘤患者1 200例,调查分析其基本信息和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数据收集内容包括:①患者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民族、血型;② 病史和诊断信息,包括妊娠史、输血史和临床诊断;③输血情况,包括本次分析期间血小板输注量、输注血小板保存时间、输注次数、血小板抗体检测及配型结果以及患者输血前后生命体征。排除标准:没有完全输注患者;记录、检查不全患者;有感染、脾大或DIC等疾病患者。共1 086例患者纳入研究。

2 血小板输注原则[4]采取ABO和RhD同型或相容性输注。输注指征为:血小板计数≤10×109/L,或放化疗后<30×109/L,或血小板计数10~50×109/L,但伴有出血或出血倾向患者。输注血小板制品为滤白机采血小板和辐照滤白机采血小板,均由沈阳中心血站统一提供。

3 输血不良反应判断标准 根据血液安全监测指南第2版进行诊断分类。由输血科2名医师对每次输血进行不良反应事件诊断,对同一病例2名医师意见一致时纳入分析,若意见不统一则由第3位医师参与诊断,最终采纳两者意见一致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4 血小板配合输注 血小板配合输注是指在ABO和RhD同型或相容性输注的条件下,对血小板(HLA/HPA抗体)进行交叉配型相合后输注,血小板交叉配型采用固相凝集试验法(20180301,长春博德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未配合输注(随机输注)是指未进行血小板配型试验,仅进行ABO和RhD同型或相容性输注。当血小板抗体筛查为阳性或非首次输注血小板肿瘤患者采取配合输注;当患者为首次输注血小板或血小板危象有严重出血等情况需要紧急输注血小板的肿瘤患者,采取随机输注。

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5.0统计处理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单因素分析中两组的基本情况、病史及诊断、输血情况的数据差异比较中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用平均值和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比较;计数资料用构成比表示,用χ2检验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危险因素。

结 果

1 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 本研究共1 086例患者列入研究分析,平均年龄(59.31±10.22)岁(18~88岁),男性513例,女性573例,共输注血小板1 793.5治疗量(即17 935 U,1个治疗量10 U)。发生输血不良反应7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2%(73/1086)即4.07/1 000 U(73/17 935 U),包括非溶血性发热反应(FNHTR)36例,过敏反应37例。所有不良反均为不严重反应,经临床处理后症状缓解,未发生严重后果。其不良反应症状/体征与输血相关性见表1。

表1 输血不良反应症状及体征与输血相关性

2 两组的基本情况、病史及诊断、输血情况中影响输注血小板发生不良反应的因素比较分析,见表2。

表2 两组影响输注血小板发生不良反应的因素比较分析(n,%)

3 影响血小板输注不良反应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单因素分析中输血史、血小板储存时间、血小板输注次数、血小板配合型输注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小板未配合输注(即随机输注)是发生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P<0.05),见图1。

图1 影响输注血小板发生不良反应的多因素回归分析

讨 论

输血治疗可以挽救生命、治疗疾病,但异体输血也可能引起经血传播疾病和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血液预警系统是一个综合而统一的血液管理体系,包括从采集到输注的整个输血环节的监控程序,将所有在采供血过程中的相关事件进行收集、确认、调查、分析与报告,以减少、预防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的发生,促进血液安全[5]。2019年辽宁地区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输血科的带领下,共15家三甲医院成立“辽宁省输血不良反应调查协作组”,旨在为调查输血不良反应的实际发生率,为我国血液预警系统建立基线数据。结合我院肿瘤患者反复输注血小板的特点,对输注血小板发生输血不良反应进行调查。

我们对2018年内输注血小板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在本次研究中显示,输注血小板引起的不良反应为非溶血发热反应(FNHTR)36例(3.3%)和过敏反应37例(3.4%)两种,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7/1 000 U。有研究[6,7]进行多中心或单中心输血不良反应调查,发现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在(4.0~20.2)/1 000 U。国内有研究显示输注滤白机采血小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99%(78/467)[8],其中非溶血发热反应62例(13.3%),过敏反应8例(1.7%)。我院研究低于此不良反应发生率,且我院发生不良反应中过敏反应占比较高,原因可能为:①我院均为肿瘤患者,本身有发热情况较多,会提前服用降热药物,很可能掩盖输血带来的发热情况;②肿瘤患者因为接受放化疗治疗,影响其免疫功能,使之对外来抗原等免疫反应减弱;③之前研究中血液病患者较多,一定程度可能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FNHTR的发生主要是患者对输入的白细胞或血小板产生同种免疫抗体引起的,最常见的是HLA抗体,少数患者为抗血小板抗体、粒细胞特异性抗体;引起发热反应的另一个原因是血液制品释放的细胞因子比如TNF-α、IL-1β等,特别是常温保存的血小板制品,随着血小板储存时间延长其相关细胞因子PF4、CCL5、TGF-β1、PDGF水平也逐渐增加,从而增加发热反应的发生[9]。过敏反应的发生主要是因为患者血液中的IgA、IgE抗体与输入的抗原反应(主要针对血浆蛋白),同时也有研究显示[10]与富含血浆的血小板中存在致敏因子有关。在本次研究中发现,当血小板储存时间>2天、血小板输注次数≥3次、有输血史、血小板抗体未配合输注可以增加患者输注血小板不良反应的发生。

本研究中发现,当对血小板抗体未配合随机输注是影响输注血小板发生不良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血小板抗体包括HLA抗体、HPA抗体和CD36抗体,这些抗体可以引起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胎儿和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输血后紫癜等[11,12]。HLA抗体是引起FNHTR发生的主要原因,约占总输血反应的14.6%,更可以引起血小板配型不合和输注无效[13,14]。有研究表明,对肿瘤患者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和配型输注,可以减少血小板抗体的产生,更可以提高血小板输注的疗效[15]。结合本次研究,血小板配型输注后还可以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

目前,血小板的输注主要采取随机输注的方式,但患者反复输血或多次妊娠等容易产生血小板抗体,引起血小板输注无效和输血不良反应发生[16]。为了保证肿瘤患者临床用血的安全和疗效,预防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节约珍贵的血液资源,对输注血小板的肿瘤患者可以常规进行血小板抗体筛查和配合型输注。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配型血小板我院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我院5项科技成果获2021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
我院师生参加“天津市2022新年音乐会”
我院老年患者多重用药情况调查
富血小板血浆盒联合头皮微针引入生发液治疗雄激素性脱发
丢表
11岁男孩 增肥救父
血小板偏高对身体的危害是什么
血小板减少会有“小红点”吗
我院对视神经萎缩无特殊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