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妊娠恶阻常见证型的用药组方规律

2021-08-21 07:28林光耀王永周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16期
关键词:竹茹砂仁陈皮

聂 红,林光耀,王永周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妇产科,四川 泸州 646000)

妊娠恶阻也叫“妊娠呕吐”、“子病”、“阻病”,是指孕妇在妊娠早期出现严重的恶心呕吐、头晕厌食,甚至食入即吐。该病与现代医学中的妊娠剧吐相符[1-2]。妊娠恶阻大多发生在妊娠10周前。经积极的治疗,大部分妊娠恶阻孕妇的症状均可改善,部分症状严重的此类孕妇可随着妊娠周期逐渐进展发生持续性呕吐,并可出现脱水、消瘦、严重的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等症状[3]。现代医学认为,妊娠恶阻的发生主要与孕妇内分泌的水平、精神状况、生活环境及经济状况等因素有关。临床上多采用止吐、输液、纠正脱水、稳定内环境等对症疗法对该病孕妇进行治疗。中医理论认为,妊娠恶阻的主要病因为胃虚、肝热、痰滞等,常见证型为肝胃不和型、脾胃虚弱型。该病的病机多为冲气上逆、胃失和降,故应以调气和中、降逆止呕为原则,采用中药汤剂、穴位贴敷疗法、针灸疗法等方法对该病孕妇进行治疗[4]。目前,西医用于治疗该病的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5]。研究发现,采用中医药疗法对妊娠恶阻孕妇进行多途径的治疗具有效果确切、安全、无毒副作用等优势。本文通过对近15年来关于用中医药治疗妊娠恶阻常见证型(包括肝胃不和型、脾胃虚弱型)的相关临床文献进行统计分析,总结该病的用药组方规律。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来源

以“妊娠恶阻”或“妊娠呕吐”+“中医 ”、“中药”,或“妊娠呕吐”+“肝胃不和”或“脾胃虚弱”为关键词,使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在2005年至 2020年期间发表的中文临床文献。

1.2 文献的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观察用中药(以内服为主)治疗妊娠恶阻临床疗效的文献。2)文献中含有明确的治疗妊娠恶阻的中药处方。3)属于妊娠恶阻的个案报道。4)样本量≥20例、研究结果表明所用中药处方有疗效的文献。排除标准:1)动物实验、细胞实验研究类文献。2)文献中中药的用法非口服,为外用、灌肠等。3)文献中无具体的中药处方。

1.3 建立数据库

通过对检索所得的文献进行阅读分析,确定符合纳入标准的有效文献。对入选的文献进行分类整理,筛选出其中的有效处方,录入“古今医案云平台(V1.5.7)”中,建立“妊娠恶阻 肝胃不和 脾胃虚弱”数据库。由两名专业人员对数据库中的相关数据进行核对,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1.4 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进入“妊娠恶阻 肝胃不和 脾胃虚弱”数据库中,利用“古今医案云平台”软件模块中的“执行标准化”工具对处方中的药物进行规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对处方中的中药名称进行统一规范处理。例如,将“酒黄芩”统一为“黄芩”,将“川黄连”统一为“黄连”,将“制半夏”、“姜半夏”统一为“半夏”等。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古今医案云平台”(一款由我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信息所研发的专业医案管理软件)对本次研究中的文献及用药组方等内容进行分析。从该软件中的“数据挖掘分析”-“用药”模块进入“中药统计”、“中药配伍”及“中药属性”等分析模块,得出高频用药、中药性味、用药组方规律等研究结果。

2 结果

2.1 对治疗肝胃不和型妊娠恶阻中药处方的分析

2.1.1 对治疗肝胃不和型妊娠恶阻处方中出现的高频药物的分析 对检索获得的70篇文献进行阅读分析后,共纳入27篇有效文献。从这27篇文献中共提取出27个有效处方,处方中共涉及100味中药。在这100味中药中,使用频次≥10次的药物共8味,依次为:陈皮、黄连、竹茹、苏叶、黄芩、甘草、生姜、白芍。详见图1。

图1 治疗肝胃不和型妊娠恶阻处方中出现的高频药物

2.1.2 对治疗肝胃不和型妊娠恶阻处方中的药物进行四气五味分析 用于治疗肝胃不和型妊娠恶阻的药物,其药性多温、微寒、平,其药味以苦味、甘位、辛味为主。详见图2、图3。

图2 治疗肝胃不和型妊娠恶阻处方中出现高频药物的四气分布图

图3 治疗肝胃不和型妊娠恶阻处方中出现高频药物的五味分布图

2.1.3 对治疗肝胃不和型妊娠恶阻处方中常用药对的分析在治疗肝胃不和型妊娠恶阻的处方中,常用药对为麦冬-陈皮、陈皮、生姜-竹茹,黄连、黄芩-竹茹。对27个处方进行药物关联规则分析。置信度表示当A出现时,B是否也会出现或有多大的概率出现。例如,“麦冬-陈皮”的置信度为1.0,提示在治疗肝胃不和型妊娠恶阻时,如使用了麦冬,则有100%的概率会搭配使用陈皮。支持度表示A与B同时出现的概率。例如,黄芩-竹茹的支持度为 0.40,表明黄芩与竹茹同时出现的概率为40%。采用关联规则挖掘方法进行分析,将置信度设置为>0.60,将支持度设置为>0.25,则获得6条中药组合的关联规则。详见表1。

表1 治疗肝胃不和型妊娠恶阻的高频药物组合及关联规则

2.2 对治疗脾胃虚弱型妊娠恶阻中药处方的分析

2.2.1 对治疗脾胃虚弱型妊娠恶阻处方中出现的高频药物的分析 对检索获得的70篇文献进行阅读分析后,共纳入19篇有效文献。从这19篇文献中共提取出19个有效处方,处方中共涉及86味中药。在这86味中药中,使用频次≥10次的药物共有4味,依次为砂仁、陈皮、党参、白术。详见图4。

图4 治疗脾胃虚弱型妊娠恶阻处方中出现的高频药物

2.2.2 对治疗脾胃虚弱型妊娠恶阻处方中的药物进行四气五味分析 用于治疗脾胃虚弱型妊娠恶阻的药物,其药性多温、平、微温,其药味以辛味、甘味、苦味为主。详见图5、图6。

图5 治疗脾胃虚弱型妊娠恶阻处方中出现的高频药物的四气分布图

图6 治疗脾胃虚弱型妊娠恶阻处方中出现的高频药物的五味分布图

2.2.3 对治疗脾胃虚弱型妊娠恶阻处方中常用药对的分析在治疗脾胃虚弱型妊娠恶阻的中药处方中,常用药对为甘草-砂仁、紫苏梗-砂仁、竹茹-陈皮。对19个处方进行药物关联规则分析。置信度表示当A出现时,B是否也会出现或有多大的概率出现。例如,“甘草-砂仁”的置信度为1.0,提示在治疗脾胃虚弱型妊娠恶阻时,如使用了甘草,则有100%的概率会搭配使用砂仁。支持度表示A与B 同时出现的概率。例如,陈皮、党参-砂仁的支持度为0.47,表明陈皮、党参与砂仁同时出现的概率为47%。采用关联规则挖掘方法进行分析,将置信度设置为>0.60,将支持度设置为>0.25,则获得4条中药组合的关联规则。详见表2。

表2 治疗脾胃虚弱型妊娠恶阻的高频药物组合及关联规则

3 讨论

3.1 妊娠恶阻的常见证型

在我国的中医古籍中,对妊娠恶阻的常见描述有“妊娠呕吐”、“子病”、“阻病”等。《金匮要略方论》中说:“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渴(呕)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桂枝汤主之”[6]。这是对该病最早的描述。明代的孙文觀在《丹台玉案卷之五胎前门》中说:“足厥阴养胎,盖肝常有余,本不能容物,而今乃有妊,则肝气为胎所碍,不得发泄,故恶心呕逆也。”小儿肝本有余。孕妇若肝气上逆太过,可使胃失和降,亦可出现肝木犯脾,进而发为妊娠恶阻。这表明,妊娠恶阻的发生与孕妇肝胃不和有关。宋代的王怀隐在《太平圣惠方·卷第七十五·治妊娠呕逆不下食诸方》中提出:“夫妊娠呕逆者,由胃气逆,胃为水谷之海,其气不调,而有风冷乘之,冷搏于胃气,胃气逆则令呕逆也”。宋代的赵佶在《圣济总录·卷第一百五十六》中指出:“论曰妊娠之人,脾胃气弱,风冷乘之,则中焦痞隔,胃中虚满,其气上溢,气不下降,故虽食饮卒不得下,甚则呕逆”。这表明,妊娠恶阻的发生与孕妇的脾胃虚弱有关。妊娠恶阻的基本病机为冲气、胃气上逆,常由胃虚、肝热及痰滞所致。孕妇的脾失健运,肝失调达,胃气上逆动膈,即可发生妊娠恶阻[7]。

3.2 妊娠恶阻常见证型的用药规律

本次研究共纳入47篇符合标准的文献,其中包含46个有效处方。利用“古今医案云平台”软件对这46个处方进行整理分析后发现,肝胃不和型妊娠恶阻的中医用药规律可归纳如下:使用频次最高的10味中药依次为陈皮、黄连、竹茹、苏叶、黄芩、甘草、生姜、白芍、姜半夏、砂仁。其原因可能与入选的文献中使用苏叶黄连汤治疗该证型妊娠恶阻的比例较高有关。这10味中药均具有清肝和胃、降逆止呕、除湿化痰等功效,其药性以温、微寒、平为主,其药味以苦味、甘味、辛味为主。黄连可清胃热、清泄肝火。肝火清,则肝不犯胃,胃自和降。苏叶味甘、辛,气芳香,可行气宽中,醒脾止呕逆。辛通肺胃之气郁。将黄连与苏叶合用,辛开苦降,可调和寒热。该药对的用法有借鉴左金丸药理之意。另外,入选的10味中药药性多温、微寒、平,这可能与肝胃不和型妊娠恶阻多为本虚标实之证有关。肝郁久化热。肝血虚,可耗伤阴液。液少津亏,水不涵木,肝火内动则气逆,致肝胃不和,故多有脾虚、阴虚之证[3]。脾喜燥恶湿。寒热同调,则可顾护脾胃与胎儿。疏肝热,可健脾除湿、滋阴止呕。脾胃虚弱型妊娠恶阻的中医用药规律可归纳为:使用频次最高的4味中药依次为砂仁、陈皮、党参、白术。这4味中药均具有健胃和中、降逆止呕的功效,其药性多温、平、微温,其药味以辛味、甘味、苦味为主。

4 小结

综上所述,治疗肝胃不和型、脾胃虚弱型妊娠恶阻的中药,其药味有相同之处,即均有辛味、甘味、苦味。清代的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指出:“辛以开之,苦以降之”。辛味能散能行,苦味能降能泄,辛开苦降同治三焦,可使气机调畅。甘味可滋补和中,降逆止呕,可使胃气复、气逆降,故可消除妊娠恶阻的诸多症状[7]。

猜你喜欢
竹茹砂仁陈皮
竹茹的本草考证❋
竹茹的临床应用及用量探究
经典名方橘皮竹茹汤历史文献考证与分析*
卡西米罗·吉塞拉的诗
陈皮很养生 但不宜久服
聊聊陈皮的保质期
《红楼梦》中的人为何饭后喜嚼砂仁
蛇胆陈皮制剂中陈皮UPLC指纹图谱
总裁出场自带水军
阳春春砂仁年产值超1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