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阶段推进公园城市建设的基本路径
——基于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的调研分析

2021-08-20 04:13廖小明靳亚倩艾丛潞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四川成都6007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市民公园文明

文/廖小明 靳亚倩 艾丛潞(...中共四川省委党校 四川成都 6007)

内容提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涵丰富,其中,关于生态价值的蕴涵尤其成为推进公园城市建设的根本遵循。成都市作为公园城市首提地,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生态价值转化的要求,全面推进公园城市建设,成效显著,提供了样本参考。新时代新阶段公园城市建设必须更加明晰公园城市建设的人本指向和生态价值;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奉公为民”;必须坚持以民为本,实现共建共享共治目标;必须更加依靠制度机制,推动生态价值转化。

公园城市建设是近年来日益流行并具有热度的城市建设新概念。从本质上看,公园城市建设是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是新时代城市建设坚持新发展理念之需,是城市建设体现人本关怀之策。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四川天府新区时指出,天府新区是“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节点,一定要规划好建设好,特别是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努力打造新的增长极,建设内陆开放经济高地。习近平总书记为成都发展擘画的蓝图,也是新时代新阶段城市建设的应有方向。以成都公园城市建设为样本,研究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公园城市建设的根本要求,总结公园城市建设取得的成效,查摆存在的问题,这对新时代新阶段推进公园城市建设意义重大深远。

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推进公园城市建设的根本遵循

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内涵丰富,影响深远。其中,关于生态价值的蕴涵尤其成为各地推进公园城市建设的根本遵循。一方面,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四大核心理念指明公园城市建设方向。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是习近平关于生态文明的根本认识和根本观点,其中蕴涵四大核心理念[1]: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生态自然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的新经济发展观;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新系统观;环境就是民生,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新民生政绩观。这四大理念是内涵丰富的理论体系,也是价值体系。在价值层面,将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人本价值等实现了高度统一和融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高度重视挖掘和转化。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城市的本质在于提供有价值的生活方式。公园城市作为回应新时代人居环境需求、塑造城市竞争优势的重要实践模式,具有一系列体现时代特点的重要价值:绿水青山的生态价值;诗意栖居的美学价值;以文化人的人文价值;绿色低碳的经济价值;简约健康的生活价值。公园城市建设是生态文明与城市文明高度融入结合的目标取向,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明了新时代城市绿色化发展,公园建设生态价值化的根本方向。

另一方面,公园城市建设就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也是践行生态文明思想的根本要求。所谓公园城市建设[2],就是在城市建设中布局公园、绿道、绿地等,着力推动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宜、自然经济社会人文相融,是“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现代化城市形态,是在新时代条件下传统城市规划理念的升华,具有极其丰富的内涵。从系统构成看,公园城市是覆盖全城市的大系统,城市是从公园中长出来的一组一组的建筑,形成系统式的绿地,而不是孤岛式的公园。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提出,在人本价值追求上的意义十分显著。在人类文明社会进程中,农业文明虽然从基本层面体现人与自然的一致性,但是,靠天吃饭的农业生产事实上体现的是人被动适应自然的基本生存状况。工业文明的兴起以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为前提,在物质财富不断被制造出来的同时,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被严重破坏甚至撕裂,人类社会向大自然的索取超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的关系存在。恩格斯特别警告人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3]公园城市建设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创新举措。其中,蕴涵的绿色和人本两个方面的价值实现了高度的融通。深刻理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必须认识到推进公园城市建设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也是贯彻生态文明思想,体现绿色环保理念的重要举措。首先,公园城市建设必须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其次,推进公园城市建设必须突出公园城市姓“公”,名“民”的实质和绿色发展的底色;最后,公园城市建设要突出市民这个核心主体,城市发展需要始终依靠人民,为了人民。公园城市建设利益在民,主体在民,绿色发展本身也体现人民的根本诉求,尤其是美好生活的发展需要。在推进公园城市建设过程中,要全面深刻理解和分析市民美好生活的要求,充分挖掘和激发市民参与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保障广大市民享有优质生态环境的权益。要以保障市民对良好生态环境的需要为出发点,积极培育优质普惠的生态产品与服务,创新生态文明体验,使公园城市不再是冷冰冰的水泥丛林,而是体现人本尺度、生态宜居、美好生活的幸福家园,为市民打造触手可及的“公园生活”,提升居民生活的舒适度、便捷度和关怀度。成都公园城市突出“人、城、境、业”相互协调统一,就是着眼于人与自然和谐,在推进公园城市建设中,不断满足了人民对美好环境生活的向往,提升市民生活舒适度和幸福感。

二、基于成都公园城市调研之公园城市建设成效与问题分析

成都市统筹推进公园城市理念的研究与实践,坚持以“一尊重五统筹”城市工作总要求为遵循,坚持奉公服务人民、联园涵养生态、塑城美化生活、兴市推动转型,为新时代城市价值重塑提供了新路径。近年来,成都公园城市建设成绩斐然,成效卓著。当然,从远期看,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需要继续加强研究,为切实把握市民对成都公园城市建设发展的认知、态度、行为等,提供公园城市建设重要参考(1)我们以成都社科课题研究为基础,从认知、态度、行为等维度设计单项选择问题5个,多项选择问题7个,意见建议题1个,制定300-500份问卷,于2020年10月开始,在成都天府新区、双流区、温江区、锦江区、成华区等地的公园、大专院校、部分机关单位进行了大范围调研(由于疫情原因,高校以网络调查方式进行),发放问卷350份,回收问卷325分,有效问卷301份,有效率92.24%。同时,课题组专门走访了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进行了专题座谈,收集了工作人员的调研问卷,比较全面地掌握了公园城市建设情况,达到调研目的。。

(一)成都公园城市建设主要措施及显著成效

公园城市建设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根本要求,也是成都立足新时代新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国际化大都市的根本任务。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的重大指示要求,按照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战略目标,成都从2017年开始系统谋划和推进天府绿道建设,将天府绿道建设作为建设公园城市的重要抓手,着力构建以绿道为脉络的美丽宜居公园城市。我们仅以实证调研的基本反馈,对市民认可和支持成都公园城市建设的效果做简单说明。

1.认知方面,我们设计了5个题目,总体检测市民对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生态价值、成都公园城市建设意义价值的认识。

如表1-1,在单选题,关于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因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认识中,高达97.67%的市民认同“绿水青山是良好的生态资源,如果保护利用好了,是可以带来收益的,所以也是金山银山”。这个认识说明市民在生态文明价值方面的认识非常透彻和深刻。在单选题2,关于“成都市的公园、绿地、绿道等建设,你的认识是?”这道题目的回答中,96.33%的市民认为,“公园、绿地、绿道绿化非常好,体现了宜居的城市发展目标”,表明市民对成都公园城市建设的认同度较高,总体认识较好,比较拥护推进公园城市建设。在单选题3,关于“近年来,成都市的绿道、微绿地、公园建设在全国都有很大影响,对此,你认为?”这道题目中,92.67%的市民认为,这的确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也为其他城市建设提供了范例。仅有不到8%的市民对此有异议和不解。

表1-1 市民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认识

表1-2 市民对“成都市的公园、绿地、绿道等建设”的认识

表1-3 市民对“成都市的绿道、绿地、公园建设在全国都有很大影响”的认识

如表1-4,在多选题关于“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认识,您认同的有?”之中,按从高到低排序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94.68%);“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大的普惠性公共品,城市建设需要高度重视这个导向”(91.69%);“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重要目标就是要更多满足人民对良好生态环境的需要”(84.39%)。这说明,市民对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重要意义和指导作用整体认可度很高。如表1-5,在多项选择题,关于“您认为在生态文明建设上,成都市建设公园城市应包括?”,按选择频率排序为:生态环境建设(97.01%)、生态文化建设(95.35%)、生态法治建设(90.03%)、生态经济建设(88.70%)、生态科技建设(86.05%)。这说明市民对公园城市建设的丰富内涵和外延有比较全面的认识,生态公园城市应该进一步拓展建设内涵和外延。

表1-4 市民对有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认识”的认识

表1-5 市民对成都市建设公园城市内涵的认识

2.态度方面,我们设计了4道题,总体检测市民对成都公园城市建设的态度。如表2-1,在单选题,关于“对目前成都市建设公园城市设定的目标和采取的措施,你的态度是?”这个题目的回答中,超过八成(84.67%)的市民表示比较非常赞成,并愿意从自己做起,积极参与。当然,应该注意到也有13%的市民表示赞成的同时认为是政府的事情,不关自己的事,这说明我们还要进一步激发市民的参与度。如表2-2,在多选题,关于“成都市提出要建设符合包括绿色发展在内的新发展理念的大都市,这说明?”的回答中,按选择比例从高到低排序为:“成都市城市建设首先要在思想观念上树立生态文明要求的绿色发展理念”(95.02%);“绿色发展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是成都市城市建设的重要目标价值”(94.35%);“成都市在生态文明尤其绿色发展方面有短板弱项,与人民群众对良好环境的要求还有距离”(61.13%);“成都是西部特大城市,财力非常有限,建设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公园城市不现实”(19.6%)。这说明市民对成都建设公园城市的重大意义和价值认识比较深刻,但也要看到,有近两成市民认为财力有限,不现实,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大对生态城市建设意义价值的宣传,尤其是生态价值转化的宣传,使全体市民认识到公园城市建设不是简单的“烧钱”,而是在创造价值。

表2-1 市民对“目前成都市建设公园城市设定的目标和采取的措施”的基本态度

表2-2 市民对“成都市提出要建设符合包括绿色发展在内的新发展理念的大都市”的基本态度

如表2-3,在多选题,关于“以下关于成都贯彻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建设公园城市的认识,你认同哪些?”的选择中,按照选择频率排序是:贯彻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建设公园城市,必须加强研究、学习和宣传(94.02%);贯彻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建设公园城市,必须建立相应的制度机制(91.69%);贯彻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建设公园城市,必须树立科学的政绩观(86.05%)。由此可见,市民在研究学习宣传、制度机制建设和科学政绩观的树立三个方面共识度较高,但仍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阐释和宣传教育。如表2-4,在多选题,关于“以下对成都市贯彻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采取的措施,你认同哪些?”的态度表示中,按照比例从高到低排序为: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提出建设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国际化大都市(91.36%);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严格落实环境资源保护法律法规建设公园城市(90.03%);按照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多种途径提高干部群众的生态文明认识(85.71%);十八大后广泛建设绿道、绿地和公园,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绿色发展的要求(83.06%)。由此可见,市民对贯彻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推进公园城市建设认可度非常高,推进公园城市建设有扎实的民意基础。

表2-3 市民对“成都市贯彻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建设公园城市”的态度

表2-4 市民对“成都市贯彻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采取的措施”的态度

3.行为方面,我们设计了2道题,总体检测市民对成都进一步推进公园城市建设的支持度,显示支持度很高,这为今后做好工作提供了基础,但也还有值得强化的方面。

如表3-1,在单选题,关于“进入新时代新阶段,对成都市建设公园城市来说,你认为最应该抓紧的是?”这个题目的回答中,选择“稳步推进公园城市建设的基础上加强公园的维护管理和利用,真正造福于民”的占66%;选择“多做调查研究,听取市民意见,对公园实施便民管理,设施设备查漏补缺”的占33.67%。只有1人选择“认真总结汇报,到其他地区交流经验。”没有人选择“不要再建了,已经够了,节约开支”。这说明市民普遍认为还要继续推进公园城市建设。

表3-1 市民对“进入新时代新阶段,成都市建设公园城市应该抓的内容”的支持度

在表3-2,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必须减少和避免哪些错误认识和做法?”中, 按选择的比例排序为:只算经济账、不算生态账、只算短期账、不算长远账(89.37%);公园建设见物不见人(81.73%);公园建设是专业性的工程,不用广泛征求意见(77.41%);因地制宜,分步骤,分阶段建设公园城市(35.22%)。由此可见,市民对公园城市建设的误区有充分认识,这为有效监督公园城市建设过程,取得更好效果提供了条件和保障。

表3-2 市民对“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应该减少和避免的错误认识”的反馈

(二)成都公园城市建设存在的困难和主要问题

1.关于当前成都公园城市建设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如表4-1,根据调查情况,市民对当前公园城市建设面临的困难如下,从认同度排序看,宣传不深入,凝心聚力不够(76.41%);重建设,轻管理(81.73%);缺乏科学的标准和评估体系,成效不好评估(81.73%);重复建设,过度建设(54.15%)。这说明,市民对公园城市建设中存在的四个方面的问题总体认识度较高,这是我们科学规划,加强管理,充分发挥公园城市建设成效,使市民受益必须要关注的情况和问题。

2.关于当前成都公园城市建设面临的认识认同度问题。如表4-2,在关于如何推进成都公园城市建设方面,调研显示市民对相关措施的认同不一致,按其排序如下:广泛学习国内外公园城市建设的先进经验,结合成都实际,适当吸收借鉴(90.03%);公园城市建设要体现“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结合”,既重视政府作用,又引入竞争机制(86.71%);公园城市建设不是盲目铺摊子,要做长远规划,统筹各方面力量,协同推进(87.71%);公园城市建设成效应该坚持专业评估与大众评价结合,进行综合评价(82.39%)。这说明,九成左右的市民对进一步推进公园城市建设有很高期待,对提高公园城市建设成效进行科学评价,充分发挥公众参与度也有很高期待。

表4-1 市民对当前成都推进公园城市建设面临困难的认识情况

表4-2 市民对推进成都公园城市建设的态度

3.关于当前成都公园城市建设面临的参与度问题。如表4-3,当前成都推进公园城市建设,市民参与能力有待增强,参与度不够。公园城市建设应该是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事情。但是,成都市在推进公园城市建设过程中,政府与市民相通,规划与实施一致,齐心协力推进公园城市建设方面还有提升空间。在对目前成都市建设公园城市设定的目标和采取的措施,84.67%的市民表示非常赞成,并愿意从自己做起,积极参与,但也有13%的市民表示比较赞成,但不关我的事,是政府的事情。推进公园城市建设的任务措施方面,总体看,大家都认为需要继续推进,但是,在如何推进方面呈现不小的认识差异。

表4-3 市民对推进公园城市建设的行为

4.关于当前成都公园城市建设面临的维护和管理方面的问题。一是公园由传统的白天开园,由主要出入口进出,变为24小时开放,全境可进入,增加了公园的管理难度和成本。二是由于公园建设和管理投入成本,回收成本及维护设施的需要以及满足部分市民方便消费的需要,在公园建设中因地制宜植入了部分业态,但业态植入后不少老百姓不理解。三是公园管理服务能力有待提升。老公园基本为事业单位,与市场上企业相比活力不够;受财政经费所限,园内服务人员素质不高;受新时代新管理方式所限,园内专业管理人员缺乏。

5.生态价值转化不够畅通的问题。生态价值是一种长远价值、是隐性价值,首先需要正确深刻认识把握。但是,调研显示,不少市民在思想认识方面还有不小差异,有的没有看到生态价值的长期效益,认为公园城市建设只是在“烧钱”,在评价公园城市建设成效方面,由于没有形成一套简便易行的标准,而认为公园城市建设仅仅是“锦上添花”,增加不了GDP,这就要求加强统一的评价标准。

三、新时代新阶段大城市推进公园城市建设的基本路径

要使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人们的一种自觉自律的行动,需要理解和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的生命共同体理念,充分认识和正确领会习近平生命共同体理念的整体性逻辑,即其逻辑起点是人的生存与发展、逻辑要义是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逻辑指向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与发展、逻辑归属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4]新时代新阶段,推进公园城市建设必须始终以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尤其是关于生态价值转化的指示为指南,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立足共建共治共享目标,加强生态价值转化与应用,最终落脚到公园城市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服从和服务于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

(一)必须更加明晰公园城市建设的人本指向和生态价值

1.公园城市建设必须始终聚焦新发展理念,彰显以人为本价值取向。新时代城市建设必须直面城市化带来的系列重大城市问题,这就需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要旨,体现这一思想内的人本取向和知行合一的理论品格。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公园城市发展理念,正是基于绿色发展新理念的城市发展新范式,是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城市建设新模式探索,代表着生态文明时代城市发展的方向,诠释了新时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追求。公园城市建设不仅仅是一场城市建设理念的变革,更是用新发展理念引领城市建设的实践变革。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必须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突出人民为中心,聚焦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以人为本,涵养生态、美化生活、推动城市发展转型,强化高质量发展、高标准规划、高品质建设、高水平经营城市、高效能治理城市,促进生产生活生态融合,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充分彰显公园城市人城境业和谐统一的科学内涵,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公园城市建设必须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高度重视生态价值转化。城市生态环境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生态价值是蕴涵于这个系统之中的一种特殊价值形态。首先,生态价值是显在价值与潜在价值的统一,要求公园城市建设在统一性关系中做文章。显在价值是可以直接感知并被认识认可的,潜在价值是潜藏起来,不容易被感知和认可的,但条件成熟,也可以发挥出来。公园城市作为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发展高级形态,将公园形态与城市空间有机融合,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宜、自然经济社会人文相融的复合系统,是新时代可持续发展城市建设的新模式生态价值的彰显,显在性与潜在性的统一。其次,生态价值是一种丰富性和发展价值,要求公园城市建设在发展中做文章。生态价值的形成要在生态系统思维下集成思考,置于人与自然和社会相统一的系统循环之中去认识,看到这种价值的丰富性和扩展性。公园城市理念体现了城市文化与人文精神传承的文化价值、天人合一的东方哲学价值、顺应尊重保护自然的生态价值、城市形态的美学价值、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人本价值。建设公园城市就是要引领城市建设新方向、重塑城市丰富性和扩展性的新价值。最后,生态价值是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的统一,要求公园城市建设在服务市民中做文章。公园城市是城市规划建设理论的重大突破,引导城市发展从追求生产价值转向生活价值,从经济导向转向人本导向。比如,一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宣传标语就内含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的统一。新时代新阶段,建设好城市,经营好城市,不能只有GDP,还必须有人的丰富生活和需求。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大的公共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公园城市建设要继续在拓宽传统的城市建设和经营理念上做文章,主张城在公园,人城境业和谐统一,强调人的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得到更充分的满足。

(二)新时代新阶段公园城市建设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奉公为民”

1.新时代新阶段公园城市建设必须明晰建设主体在“民”,关键在“心”。一方面,公园城市建设要坚持为民、靠民、民享的发展指向,体现鲜明的人民性。公园城市建设主体在“民”,就是要依靠广大市民,不仅包括户籍市民,也包括外来新市民。推进公园城市建设要以市民民意为城市建设的主导方向,倾听市民的意见建议。同时,要尊重和满足市民对良好生态环境的需要和诉求,坚持公园城市建设生态惠民,提升市民的获得感、参与感和幸福指数。公园城市建设不仅要做锦上添花的事情,更要做雪中送炭的事情,要在绿化相对薄弱的地方,坚持“可进入、可参与,景区化、景观化”的建设理念,利用各种碎片化生态资源为市民打造更优质的服务和体验。要结合居民的实际情况,及时更新配置园区内适合不同年龄段人群需求的休闲娱乐设施,为市民提供更舒适的生活体验。要大力开展为人民所满意的公园城市文化特色活动,满足居民多样的生活需求。要根据人民的需要合理合规加大业态植入,实施“公园+消费”、“公园+产业”、“公园+文创”举措,引入“周末经济”“夜间经济”新场景,充分发挥各个公园特色和优势,打造开放型、可达性、亲民性的公园体系,打造人人向往的宜居环境。另一方面,公园城市建设关键在抓住“心”字。这里的“心”,一是指民心,要求公园城市建设必须抓住“民心”,得民心、暖民心。公园城市建设要听民声、应民意、抓民心。同时,要充分发挥民智,用好民力,使公园城市建设成为令市民满意的“民心工程”。二是指初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公园城市建设必须要始终体现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初心使命,这就要求公园城市的规划设计必须充分征集民意、了解民情、反映民声。同时,党和政府也要积极听取市民对于园区建设的不满意见,及时进行工作上的整改。

2.新时代新阶段公园城市建设必须做好“奉公”这篇文章。目前“公园城市”相关概念尚待厘清、国家标准体系尚未确立,仍处于各城自发建设、互通有无的初级阶段,各大城市都应依据自身独特的自然生态资源优势因地制宜。但值得注意的是存在一个共通的点:公园城市建设要始终坚持奉“公”为人民服务。“公者无私之谓也”,这里奉“公”的“公”,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公家”,而是指“公共性”。首先,公园城市必须强调其公共性和普惠性。公园城市建设首先是一项公益性事业。公益性事业一般是以谋求一定社会效应为目的的活动,具有社会效益型和非营利性两大特征。公园城市建设作为由政府发起和主导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公益性项目,理应将贴合公益性质列为其建设前提。政府兴建项目的经济来源主要靠财政拨款,也就是纳税人的上缴税金,落脚点在于为公众提供满意便捷的服务,因此,绝不能采用盈利最大化指标来评价公园城市各建设项目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尤其对于一些业态植入引发市民不满的现状,在兼顾经济效益的同时,应首先体现公益属性。自然资源节约度、环境影响度等均在公益性项目的社会评价指标之中,公园城市建设过程必须要充分体现其生态价值,这既是作为“公益性”事业的要求,更是公园城市建设新理念的内在意蕴。其次,公园城市建设是公众的事,核心在公众。彰显人文关怀,实现民心所向,是公园城市建设职责所系,更是价值所在。广大公众不仅是公园城市成果的享受者,本身还是建设者,要让广大群众有效发挥城市主体作用,积极动员公众参与建设方案申请、方案制定、项目实施、工程质量监督等全过程,探索出一条公众“决策共谋、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的公园城市建设新模式,让公园城市精准对接公众需求,按需提供公众服务,真正惠及广大群众,有效提升民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最后,公正是推进公园城市建设必须遵循的价值原则。公园城市整个建设过程既要体现公益性质,又要兼顾公众诉求,这其中就必须有一个衡量标准,从而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不同公民对项目建设的多个指标关注的侧重点往往会不同,可能会导致各指标相互之间产生显著的冲突,协调中和此类矛盾,就必须以公正价值为取向,才有可能实现社会各利益主体的平衡。

(三)新时代新阶段推进公园城市建设必须坚持以民为本实现共建共享共治目标

1.新时代新阶段推进公园城市建设必须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理念。首先,要倾听群众呼声,回应群众关切,反映群众诉求。公园城市建设过程中,我们要始终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发展思路,善于倾听市民呼声:及时处理市民关于业态植入的投诉,大力加强对商家管控力度,严格执行黑白名单制度,在相关规章制度上严控商家行为,加强相关体制机制改革,回应市民关切,及时反映市民诉求。其次,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和改进工作作风和方式,以满足市民对公园有机连接社会的需求。一是采用智慧化设施,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构造“互联网+公园”,对公园实施智慧化管理,降低管理难度;二是增加公园管理人员,实施网格化管理,开展相关的专题研究,进行专项整治,保证公园严格执法;三是进行体制机制改革,逐步打破铁饭碗的固化模式,创新公园建设新模式;四是加大业务人员的相关知识培训,提高管理的专业化水平,更好的为百姓服务。最后,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引导市民自觉参与公园城市建设。市民既是公园城市的建设者,又是公园城市的享用者。共同建设、治理和享用公园是全体市区成员的共同责任。要充分激发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将公园治理融入社区发展治理,积极调动企业和个人的参与,通过选聘市民园长、市民监督员等方式,引导群众参与园区建设和治理。在进行园区景观规划和组织特色活动之前,广泛收集市民意见,并邀请属地街道办参与方案评审,增加市民对园区建设工作的参与度与认同感。积极推动园区加大特色活动的开展,构建“场景营造,共建共享”的发展模式,丰富市民业余生活的同时,增强其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

2.新时代新阶段推进公园城市建设必须念好“民治经”。人是最好的资源,公园城市治理必须要开放,通过开放才能获得有效资源。格里·斯托克认为,治理要高瞻远瞩,超越一个个子系统的立场来思考和行动,避免不良的副作用,建立必要的机制以保证协调和效率。[5]也就是说治理不能依靠外部强加,治理的建立以调和为基础,而不以支配为基础。公园城市治理同时涉及公、私两个方面,“公治”的一面通常是我们最为熟知的,“民治”的过程及内容多数时候大众可能并没有太深接触。对此,我们有必要明确一点:城市是市民生活的共同体,公园城市治理要走向善治,谋事在“公”,成事则在“民”,公众如何参与是当前公园城市建设和治理值得深入考虑的问题。由于公园具有公共服务性质,排他性较低,内部人流量较大,且游客活动范围和随意性很大,导致攀折树木、随地吐痰、随意践踏草坪、带狗入园、乱扔垃圾、肆意破坏公园内设施、将车辆驶入公园内、在公园内留宿过夜等不文明行为屡屡出现,面对这些不文明行为,公园方面只能采用劝导方式去阻止,效果并不佳,大多数不文明现象仍然没有得到长期性的有效的解决。显然,公园在日常管理方面所处的这种被动局面,无形中给城市公园的管理和维护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要解决此类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从源头入手,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在治理上突出民众作用。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公园在建设和维护过程中除了有政府的拨款外,还需要有社会人士和民间机构的赞助。既然有民资来源,公园管理就应该充分考虑民意,调动民力,温暖民心。调研显示:公园城市建设一定程度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在园区管理方式及内容上缺乏对民众作用的重视程度。因此,城市公园要及时转变传统的管理模式,除了统筹公园城市规划管理模式要征集民意外,在具体化的公园管理过程中更要充分发挥民众的主观能动性。

(四)新时代新阶段推进公园城市建设必须更加依靠制度机制推动生态价值转化

1.通过建立健全完善宣传教育认识机制让生态价值转化为普遍共识。以往我们在城市建设和经营管理中,容易出现一些认识误区,比如,认为城市发展必然导致环境的破坏,注重环境保护就要牺牲城市发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系统性观念体系。建立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建设公园城市,要求我们建立一整套包括知识普及、宣传教育、观念引领重塑、价值共识达成等为内容的宣传教育认识机制,以此不断增强市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绿色消费意识、共享发展意识等,形成公园城市建设重在转化价值的广泛共识,提供生态价值转化的基础和前提。

2.通过建立健全完善综合协同协调机制确保生态价值转化的一致行动。在推进公园城市建设中,做好生态价值转化这篇文章,应该多机制协同建设。一是要建立健全完善工作协同协调机制。公园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在思想认识达成共识的基础上,需要构建一整套协同行动和协调关系的制度机制,比如问题会商机制,以解决公园城市建设中诸多影响生态价值转化的矛盾和问题,不仅要在多种价值之间寻找平衡,而且要突出生态价值的优先性。二是建立健全完善市民参与机制。生态价值的主体是人,在推进公园城市建设之中,必须让广大市民能够参与行动,能够共同享有公园城市建设带来的物质价值、精神价值和生态价值,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构建一套调动全体市民广泛参与的机制,既能够及时吸纳民众需求,了解市民诉求,又能够凝心聚力,真正实现公园城市共建共享共治。

3.通过构建评价监督约束机制确保生态价值普惠共享。生态价值转化是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不断发掘提升生态价值并促进其显在化、丰富化、多样化、体验化的过程。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公共产品和民生福祉。在推进公园城市建设中,要关注生态价值的实现和转化,就必须认识到每个市民都是参与者和建设者,生态价值转化的根本在于坚持以市民为中心,实现普惠共享。由于公园城市建设涉及到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关系到方方面面的关系,因此,在推进公园城市建设,突出生态价值转化和实现,必须以构建评价监督约束机制作为检测各项工作成效的重要保证。通过构建评价体系正面评价相关工作绩效;通过构建监督约束机制,督促纠正和整改不利于生态价值转化或者阻碍生态价值转化的认识和行为;通过构建反馈调节机制,促进问题整改和工作优化。如此,才能真正确保生态价值优先,公共利益优先,让生态价值能够普惠共享,真正体现公园最大公共品的最普惠民生福祉属性。

猜你喜欢
市民公园文明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在公园里玩
话剧的盛会·市民的节日
打造城市名片 方便市民出行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一见如故
“意义”的问题所在